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中國「保五」攻堅戰要越七重關(2023.8)

發布日期:2023-10-03

◎荊棘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但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復蘇力道趨弱,市場對經濟回暖的擔憂升溫。

七重挑戰橫亙其前

中國國家統計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增速低於前值5.6%,亦低於預期值4.1%。

1—5月份,中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0%,增速低於前值4.7%,亦低於預期值4.5%;5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7%,增速低於前值18.4%,亦低於預期值13.6%。

今年年初社會普遍認為,考慮到低基數及疫情管控放鬆後的報復性需求釋放,2023年全年經濟增速可輕鬆達至5%。然而,二季度以來,經濟數據全面遜於預期,三四季度隨着基數效應提高,全年完成5%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壓力驟增。

當前,中國經濟欲打贏「保五」攻堅戰,至少需邁七重關。

一、疤痕效應

大疫三年,中國旅遊、交通和餐飲等服務業受到很大衝擊,家庭資產負債表受損。居民、企業信心和資產負債表無法全面修復,疫後疤痕效應不容小覷。

三年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對經濟、社會、民生和民眾預期造成的長期負面影響,短期內較難消除,將持續影響着家庭和企業的風險承擔意願和能力。

民眾對不確定性的厭惡導致風險偏好降低、預防性儲蓄傾向明顯上升,三年疫情衝擊導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明顯放緩,中國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處於歷史低位。

疤痕效應下,當前經濟復蘇之路一波三折,復蘇進程不對稱、不同部門分化明顯,供給改善較快凸顯需求不足,部分經濟主體利潤修復存在惡化趨勢,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生存壓力加大,推高當前悲觀情緒抬頭。

高盛對中國的全年實際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從6%下調至5.4%。並將中國2024年增長預測從4.6%下調至4.5%。瑞銀經濟學家亦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調低至5.2%,低於此前預測的5.7%。並將明年經濟增長從5.2%下調至5%。

二、消費難振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零售銷售總額同比增長12.7%,增速低於前值18.4%和預期值13.6%,同比增速顯著收窄,其中餐飲收入同比增長35.1%,增速較前值回落8.7個百分點,除汽車外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11.5%,較上月回落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同比增速為10.5%,較前值回落5.4個百分點,表明經濟復蘇態勢放緩。

今年5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較去年同期僅上漲0.2%,僅略好於4月份的負增長0.1%。與此同時,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4.6%、較上月下滑0.9%,達至2016年以來最大跌幅。

分析人士指出,鑒於消費價格與生產者價格同時大幅下滑,中國經濟正面臨通縮風險。

從中長期而言,通貨緊縮會在宏觀層面導致經濟疲軟,企業利潤減少甚至陷入虧損,從而迫使企業減薪乃至裁員,須引起警惕。

三、債務懸崖

多年來,以基建推動經濟的發展模式,使得中國多個地方政府債臺高築。而近三年來的疫情清零政策,更使地方財政雪上加霜。

5月26日,武漢市財政局、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在《長江日報》發布債務催收聯合公告,要求259家企業、單位償還截至2018年末還未償還的欠款。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約35.07萬億元,包括一般債務餘額約14.4萬億元、專項債務餘額約20.67萬億元。中國實體部門宏觀槓桿率達到273.2%,超過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在當前債務水平下,每年付息支出佔新增社融比例近50%。

四、樓市低迷

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數據普遍下滑。5月新開工面積、銷售面積、竣工面積同比增長-28.5%、-19.8%和24.5%,增速均較前值分別回落0.1、7.9與7.3個百分點。施工面積同比回落36.4%,增速較前值略有回升9.4個百分點。

新開工面積增速放緩,保交樓政策以來表現較為強勁的竣工數據亦掉頭回落。有觀點認為,未來若開工數據不能繼續保持,則施工、竣工數據有進一步下滑態勢。

新房、二手房銷售高頻數據亦現回落態勢,表現弱於季節性。5月份,中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表現弱於往年同期。隨着一季度積壓需求釋放,5月房地產市場需求端修復再次放緩。

樓市低迷不僅制約上下游產業市場回升,亦加劇中國地方債務危機,加大「灰犀牛」演變為「黑天鵝」風險。

北京觀察人士表示,一些地方城投債或暴雷,進而帶來中小銀行壞賬增多,從而引發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金融風險,可謂不容小覷。

五、出口萎縮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下行週期,通脹水平高企、貨幣政策緊縮以及金融市場不穩定等負面因素拖累全球經濟恢復增速。全球需求前景黯淡,尤其是來自發達市場的需求萎縮,使民眾對脆弱的經濟復蘇產生懷疑。

世貿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7%,明顯低於過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

有分析指,全球通脹上升、地區經濟衰退威脅,以及與美國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因素,美歐銀行業危機和經濟衰退帶來的外需下滑,均削弱了對中國產品的需求。

中國5月進出口數據雙雙下滑,其中出口下降7.5%,為今年2月份以來首降。

除俄羅斯外,5月份中國對主要交易夥伴出口均出現大幅下降。

六、就業嚴峻

從2021年四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已連續6個季度增速低於5%,其中連續3個季度增速低於4%,加之增加值主要集中在基建項目等逆週期部門,普通民眾和企業並未真切感受到增長,青少年對嚴峻就業形勢體會尤甚。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16—24歲人口失業率為20.8%,較前值擴大0.4個百分點。青年失業率已連續5個月上升,並持續創2019年以來同期新高。

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再創新高,預計達到1158萬人。隨着畢業季到來和經濟增速放緩,青年失業率料將進一步攀升。

經濟「保衛戰」不容有失

2010-2019年,中國增長速度逐年下滑,平均每年下滑0.33%,加之大疫三年,中國經濟增速更是連下臺階。

經濟學家李稻葵表示,如中國經濟長期過冷,失業還會加重,社會穩定就會遭遇挑戰。如經濟長期過冷,科技研發動力將下降,科技進步亦會放緩。中國趕超世界經濟發達國家趨勢亦可能逆轉。「這恐怕是一個基礎性、長期的風險,必須高度重視」,必須逆轉經濟增速低於潛在增速不斷下行之趨勢。

當下,中國欲打贏經濟「保衛戰」,必須多箭齊發。

一、一攬子政策

大疫三年,中國經濟深度受創。北京觀察家指,中國經濟增長中樞不斷下降,如長期得不到改變,未來將會極為被動,經濟方面的各種挑戰和壓力將越來越大,「拖的時間越長,花費代價越高」。

迅速穩住總需求,需要一攬子、高強度措施。就當前局勢而言,要形成總量型復蘇,不能繼續「擠牙膏」式調控,靠滴灌和結構性政策恐效果不彰,應出臺一攬子經濟政策,扭轉經濟疲態。

當前,新型工業化與產業升級、擴大內需戰略與消費升級、區域協調發展下的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要素改革、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已成為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穩健發展的五大新動能。

通過一攬子政策,為五大新動能蓄力,中國經濟才有望築底回升。

二、改革破冰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強,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阻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需要克服諸多困難挑戰。

而克服多重困難挑戰的關鍵之一,是改革破冰,引導地方政府轉變理念,從高舉高打的債務—投資模式,轉換為服務型政府模式,最近一段時間山東淄博燒烤現象,可堪示範。

有經濟學家指,當此困難時期,對方向正確但落不了地的政策,政府應盡快實化細化。讓企業家不僅能看到政策出臺,更能夠感受到政策真正落地見效。

對不合時宜的政策,政府應盡快調整。政策要跟着需求走,哪裡有潛在需求,哪裡就應放鬆控制、取消限制,如此才能有的放矢。

三、阻斷「負預期」

大疫三年,信任環境大不如前,社會運行成本升高。中國經濟社會進入深度轉型期,低迷情緒蔓延。這種負面情緒極易傳染,由單個個體向全社會蔓延。要改變當下局面,需重塑寬鬆社會環境,不宜製造過緊的管制氛圍。

中國要切實防止形成「弱預期導致弱效果,弱效果進一步強化弱預期」的惡性循環,須真正破除影響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法律法規障礙和隱性壁壘。

首先,應明確民營經濟的政治地位。經濟學家李稻葵表示,不僅要講「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發展國有經濟,毫不動搖地發展民營經濟,而且要明確,民營經濟和國有企業一樣,亦是執政黨長期執政的經濟基礎。

其次,中國應發揮好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加強正面引導,給社會以明確預期,真正形成「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輿論氛圍。

放到改革開放以來的長週期視角來看,當前中國經濟趨冷情形亦不尋常。面對刺骨寒意,唯有多箭齊發,真刀實槍破冰改革,中國經濟才有望打贏「保五」攻堅戰,實現逆風翻盤。

大疫三年,中國經濟增長中樞不斷下降,如長期得不到改變,未來將極為被動,經濟方面的各種挑戰和壓力將越來越大,「拖的時間越長,花費代價越高」。當前中國經濟趨冷情形亦不尋常。面對刺骨寒意,唯有多箭齊發,真刀實槍破冰改革,中國經濟才有望打贏「保五」攻堅戰,實現逆風翻盤。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