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北約峰會彰顯美國的戰略野心(2023.8)

發布日期:2023-10-03

◎胡后法

7月11日至12日,北約峰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會議選在離俄羅斯僅151公里的地方召開,其用意不言自明,那就是共商如何幫助烏克蘭打敗俄羅斯,向俄表達抗衡到底的姿態。但是,面對國際格局的大變化、大調整,俄烏戰爭並不是當前北約面臨的唯一難題。由於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和世界地緣政治的動盪不安,美國正在加緊對全球戰略布局進行新的安排與調整,對北約架構進行擴充,尤其是對北約的未來發展進行新的謀劃。從峰會前後的外交動作看,美國依然把北約作為稱霸世界的主要工具;雖然面臨內外諸多難題,但美國在全球的戰略野心沒有變化,拜登政府在對外戰略上的進取姿態也無變化。

着力強化北約作用

北約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軍事集團,它起源於冷戰期間的美蘇對抗,冷戰結束曾一度使北約作用下降,但出於稱霸全球的戰略考慮,美國一直尋機對北約注入新的活力。策動俄烏戰爭正是讓北約重新煥發活力的最好辦法。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約的發展變化表明,美國的圖謀在相當程度是上得到了推進,北約的各種機制得到了強化,美國更是着力提升北約在當今全球地緣競爭中的作用、鞏固北約在塑造國際格局中的地位。

美國着力推動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去年5月,芬、瑞兩國同時申請加入北約,同年7月,30個成員國簽署芬、瑞入約議定書。今年4月,芬蘭正式獲准加入北約。瑞典的加入雖然從一開始就受到土耳其的反對,但拜登總統在本次峰會前親自出馬,對埃爾多安軟硬兼施,最終使土耳其同意瑞典加入北約,清除了本次北約擴大的最後障礙。

北約自冷戰以來的不斷東擴是俄羅斯的一塊「心病」,被視為對俄最大安全威脅,也是俄對烏發動軍事行動的主要動機。然而,美國對俄羅斯的安全憂慮置若罔聞,不僅在北約東擴問題上毫無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繼續擴充計劃。俄羅斯雖然表達了堅決反對,但面對當前俄烏戰爭的緊張局勢,俄羅斯已無力作出強有力的反擊。

這次北約擴大,是對俄羅斯的趁虛打劫,不會對歐洲帶來更多安全,只會增加歐洲的不確定性,從長遠看,將威脅歐洲的安全與穩定。對美國而言,則是增加了操控歐洲的籌碼,強化了美國對歐洲地緣政治的主導權。這次北約峰會再次表明,美國對歐洲依然擁有較強的掌控能力。雖然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願望沒有實現,但這一結果並不出人意料,它符合當前歐洲俄烏戰爭狀態下的地緣現實。

澤連斯基為烏克蘭加入北約可謂「拼足了勁」,峰會前這位已被戰爭拖累得精疲力盡的總統對北約成員國展開了一輪「外交掃蕩」,為加入北約費盡了心機、絞盡了腦汁,但最終還是空手而歸。作為盟主的美國從一開始就表示,目前不是考慮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時間。美國的考慮很簡單,烏克蘭目前還處於與俄羅斯的戰爭之中,如果現在接納烏加入北約,意味着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必須進入對俄戰爭,而美國和北約目前並不想與俄羅斯直接發生戰爭。澤連斯基總統理應明白目前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可能的,但卻依然表現出如此矢志不移的態度,足見他對國際政治的無知。

然而,澤連斯基並非一無所獲,他不僅受邀參加峰會,並成為會上的熱門人物,還獲得了北約成員國繼續支持烏克蘭並向烏提供安全保障的承諾。從整個峰會基調看,北約繼續堅定地站在烏克蘭一邊,強調了向烏提供軍事援助的明確態度,而這對澤連斯基而言是更加重要的收穫。隨着戰爭的持久,北約國家正出現一定程度的「援烏疲勞」,這是澤連斯基未來最大的憂慮,也是他對成員國首腦展開游說的重點。另外,觀察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時機雖然還不成熟,但俄烏戰爭結束後,很可能將較快在北約內部取得一致。

積極謀求「東進亞太」

本次峰會前,北約宣布將討論在東京設立辦事處的計劃。這一計劃本是美國的主意。根據國際地緣格局變化的需要,尤其是出於圍堵中國的戰略意圖,美國早有「北約亞太化」的圖謀。而在日本東京設立辦事處是美國將北約向亞洲擴張的重要一步。為此,這個始終由美國主導的軍事組織在5月份就宣布,將設立日本東京辦事處列入本次峰會的議程,但對美國的這一計在北約內部意見並不一致,一些國家表達強烈質疑,特別是作為北約重要成員國的法國表示堅決反對。

其實,美國將北約向亞洲擴張的行動早已啟動。去年以來,美國開始邀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四個亞太國家參加北約峰會。很明顯,美國的意圖就是讓北約介入亞太事務,一旦亞太出現美國認為的危險情況時,可以協同北約成員國一起進行干預。美國還強化了和日本、韓國的三邊關係,多次舉行三邊會談,其主要議題就是如何應對中國的威脅。美、日、韓三邊聯盟自拜登上台以來明顯加快了聚合速度,戰略指向也更加明確。在此期間,美國成功消除了日韓之間的歷史恩怨。

長期以來,困擾日韓關係的主要障礙是歷史問題和慰安婦等問題。拜登入主白宮後,美政府投入大量外交資源,在日韓間深入進行斡旋和調解。由美國扶植的尹錫悅總統則在美國的壓力面前,徹底放棄了韓國長期以來堅持的對日訴求。尹錫悅的媚日路線終於打破了韓日關係的「堅冰」,實現了兩國關係的正常化。

韓日關係的改善為美國在中國周邊構建反華聯盟掃清的障礙。美日韓三角聯盟實際上是美國圖謀創立「亞洲小北約」的雛形。為實施圍堵中國的戰略,美國正在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路線,一方面加緊構建美日韓聯盟、美英澳「奧庫斯」聯盟等獨立於北約的小聯盟,打造針對中國的聯盟體系。這些聯盟各司其職,根據不同需要發揮不同作用,但其共同使命都是抵禦中國威脅,維護亞太安全。

另一方面,美國謀劃將北約的防衛範圍擴展至亞太地區,在北約和亞太國家之間構建起相互借助、協調行動的聯繫機制,而在日本設立北約辦事處正是實現這一計劃邁出的重要一步。然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從一開始就對該計劃表達反對意見。馬克龍認為,根據章程,北約的活動範圍限制在北大西洋,如果擴大北約防務的地理範圍,將犯下極大錯誤。基於法國的堅決反對,北約不得不宣布本次峰會不討論設立東京辦事處的問題,推遲至今年秋天或者更晚時間另行討論,這無疑是對美國的一個沉重打擊。

在北約向亞太擴展的問題上,馬克龍的態度是具有戰略遠見的。北約本來是二戰後美歐為共同抗衡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而成立的軍事集團,現在冷戰早已結束,在馬克龍看來,北約已進入「腦死亡」。雖然俄烏戰爭啟動了北約的生命力,但不能將北約的活動範圍推向全球,讓成員國成為美國推行全球霸權的犧牲品。

如果在日本設立北約辦事處的計劃得逞,無疑標誌着美國「改造北約」的圖謀取得實質性進展。雖然馬克龍挺身而出,讓美國的意圖一時未能實現,但美國不會善罷甘休,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聲稱,設立東京辦事處的事「仍在討論範圍中」。從各種跡象看,北約「東進亞太」的進程雖然困難重重,但美國不會放棄這一計劃。

稱霸本性決定北約走向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醞釀北約戰略方向的調整。冷戰結束後,北約的任務不再是應對東西方之間的地緣對抗,北約的存在價值受到質疑。為此,美國在歐洲不時製造矛盾、挑起事端,以維持美歐之間的凝聚和紐帶,俄烏戰爭的爆發為美國重回歐洲提供了契機。而隨着中國的崛起,美國深感有必要將戰略重點向亞太轉移,但僅靠美國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通過「改造北約」,豐富北約的戰略內涵,使美國能借助北約的力量,在亞太地區為美國和西方國家打造強大的安全架構。拜登上台後,一直致力於這一架構的建設,並取得了一定進展。目前,北約的「東進亞太」進程剛剛開始,其推進過程肯定不會一帆風順,內部的反對和抵制不可低估,但美國肯定會「迎難而上」,試圖將亞太推入與中國的對抗之中。

在亞太地區,各國對北約的介入將保持警惕。從目前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少數國家有可能成為美國借助的主要力量,但隨着時間推移,即使是美國的鐵杆盟友,當認清美國推動北約東進的目的與本國利益並不一致時,也不願永遠充滿美國的「跟班」。然而,面對美國的強大軍事實力和經濟控制,很多國家難以抵禦美國的強權。

美國推動北約進入亞太,並不是為了保衛亞太國家的安全,也不是為了幫助亞太國家的發展與穩定,而是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地位。只要稱霸世界的本性不改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所有行動都是危險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為了使亞太「北約化」,不斷加大對「中國威脅」的渲染。此次北約峰會公報,就再一次大談「中國威脅」,宣稱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用「中國威脅論」在亞太地區製造安全焦慮。可以預料,美國將進一步挑起台海緊張,挑釁中國底線,甚至製造台海危機,其目的就是動員亞太國家和美國一起對抗中國。

美國雖然口頭上宣稱不與中國對抗,不主張與中國「脫鈎,不謀求阻止中國的發展,但美國歷來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是美國政客的慣例。如果真的想和中國合作,為何要禁止向中國出口晶片?如果不想阻止中國發展,為何要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實施制裁?人們希望美國能放棄冷戰思維,改變稱霸本性,真正走上一條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和平之路,但從維爾紐斯北約峰會發出的種種信號看,實現上述希望的前景並不樂觀。

北約峰會公報,再一次大談「中國威脅」,宣稱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用「中國威脅論」在亞太地區製造安全焦慮。可以預料,美國將進一步挑起台海緊張,挑釁中國底線,甚至製造台海危機,其目的就是動員亞太國家和美國一起對抗中國。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