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阿那亞大地藝術節引領新型生活方式(2023.9)

發布日期:2023-10-03

◎萃芝

7月7日至10月29日,首屆阿那亞大地藝術節在阿那亞.金山嶺舉辦。不同於其他藝術節,阿那亞大地藝術節的觀展方式尤為特殊,來自國內外21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以戶外為場地,分布在金山嶺長城腳下山谷中的三條徒步路線中,觀眾需自行前往大自然中展開探索。

野化鄰居:阿那亞大地藝術節

大地藝術又稱環境藝術,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當時以羅伯特.史密森為代表的一批美國和英國藝術家被廣袤空曠的自然風景所吸引,前往遠離塵囂的自然環境中開展在地創作,試圖突破美術館和畫廊等室內空間的限制,反思和批判愈發商業化的藝術系統,並希望通過一系列改造自然景觀的作品,提高人類對環境的敏感度,鼓勵人們思考與自然的關係。

這一藝術運動所帶來的影響很快擴散到全球。在世界各地的大地藝術節上,除了呈現改變地景和直接取材自環境的藝術作品之外,也通過引入戶外雕塑、公共裝置和行為表演等多重媒介,極大地豐富了此類展覽的體驗。

本次阿那亞大地藝術節則植根於阿那亞.金山嶺藝術與自然的複合語境,通過藝術的創作、表達、交互、體驗,將人們的目光吸引至土地和山脈本身,讓藝術回歸到自然這一最初的、永恆的創作母題。在這裡,21組國內外當代藝術家帶來類型眾多的藝術作品,其中9件是為阿那亞.金山嶺量身定制的全新委任創作,呈現出以雕塑、裝置、繪畫、聲音、行為和文本為媒介的多元創作。

這些作品分布在金山嶺的草坪以及三條不同特色的徒步路線中——近年來,阿那亞.金山嶺耕耘了三條漸趨成熟的徒步線路,其沿途仍保留着相對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此次藝術節的作品坐落其中,與三條徒步路線有機融合,力圖對自然進行最低限度的干預,讓觀眾在觀展的同時得以探索身處的這片山脈和土地本身,營造出一種探秘般的觀展體驗。

例如,丁乙的《三面旗幟》位於金山嶺的社區大草坪上,草坪的盡頭伸向遠眺金山嶺長城的山谷,藝術家進行在地調研時被山谷裡強勁的山風所吸引,在裝置作品中呈現了自然風與人造風的動態關係。大地藝術先驅理查.朗(Richard Long)的《四向》如同一個盤踞在山間的巨大羅盤,由英國康沃爾郡採石場的石板組成,直接將自然材料轉化為雕塑。蘇暢將作品《雙向混合》放置於山路上,作品使用石膏、鋁酸鹽等材料,光滑圓潤的形態呼喚着互動的發生。娜布其的《我們》從陳思安的同名小說中獲得靈感,隱藏在樹林中的巨型果實被剖開,指向自我的內省與諸多自我的集合。

此次的參展藝術家從40後到95後,年齡跨度超過半個世紀。他們都在各自的實踐中模糊、突破和挑戰自然與科技、傳統與現代、時間與空間等固有的界限,豐富大眾對戶外藝術的認知和體驗。

在開幕活動中,一系列表演也陸續上演。7月8日和9日的凌晨四點半至五點半,舞蹈家高豔津子及北京現代舞團、特邀大提琴家宋昭共同帶來了「與大地共舞」的沉浸式環境表演,舞者帶領大家以舞蹈的方式迎接日出。音樂演出「垨火者」,由主展覽單元參展藝術家陳蕭伊策劃,在重疊了過往時空、古長城遺跡的多重邊界之地,發聲者收集散落於自然中的碎片,土地和語言的殘跡,以多元化的聲音編織當下與萬物律動的連接。此外,影像放映「三心之境」呈現一系列以實驗動畫影像作為創作媒介的影像作品,行為表演「野化鄰居」則探討了阿那亞社區的居民如何與金山嶺的「先民」在野化與馴化的張力中接納彼此的主題。

和位於北戴河阿那亞的孤獨圖書館和禮堂一樣,阿那亞.金山嶺也有兩座被稱為「精神建築」的場所。山谷音樂廳如同一塊倒錐形巨石,人們可以在這裡聆聽音樂與自然風雨的回音。在大地藝術節期間,山谷音樂廳容納了大衛.金科.伊(David Zink Yi)的聲音作品,作品探索了一隻天才鳴禽神秘的語言系統,並且將它對於聲音的表達與非裔美洲人的音樂聯繫在一起。而在山林之間的上院,時空仿佛靜止,查理斯.雷(Charles Ray)的雕塑作品刻畫了一位正在表演劇碼的學生,T恤衫、床單紮成的羅馬長袍、玩具劍,在這出「校園戲劇」中,不同的元素展現出現代和歷史交織的想像情境。

本次藝術節以「Plein air」為主題,直譯為「充滿空氣」,是對「戶外」這一概念的詩意表達。這一主題源於19世紀初興起的藝術運動「外光主義」(En plein air),運動主張直接在室外作畫,且在回到畫室後不再做改動,它直接影響了後繼的自然主義和印象派,開啟了藝術家們在戶外與自然一同創作的實踐。

藝術總監張震中表示,作為一個在戶外發生的大地藝術節,專業性是他們在選擇藝術家與作品時的一大考量,其次則是作品如何與本地發生關係,「例如梁慧圭的參展作品中的核心形象元素——灰背赤腹鶇,這種候鳥同樣在承德本地也有分布。梁碩『建造』的一個個『小家』隱藏在山中石壁的縫隙裡,需要足夠細心和好運氣才能完整欣賞。」

長城腳下,山中湖畔,三大單元、七大板塊共同構成多維度的藝術體驗。觀眾對於藝術與自然的探索在此合一,人們可以另闢蹊徑,也可以遵循布展的巧思,發現彼此間奇妙的迴響。

山的未來:阿那亞.金山嶺山居社區

「阿那亞」一名來源於梵語,意為「人間寂靜處,找回本我的地方」。作為近年來赫赫有名的居住社區品牌,阿那亞致力於「打造以文化藝術為核心、承載多元生活方式的先鋒社區,探尋美好人生何以可能」,所經營的不僅是旅遊度假地產項目,更是其背後的新型生活方式。

提到阿那亞,人們往往只會想到建設於2013年的炙手可熱的北戴河.阿那亞社區,然而實際上,如今在金山嶺、霧靈山、崇禮、九龍湖、三亞等全國各地自然景觀優美、人文積澱深厚的地方,阿那亞都開始着手打造不同風格的居住社區。阿那亞.金山嶺便是近年來重點開發的項目。

阿那亞.金山嶺是阿那亞的首個山居社區,位於北京密雲和承德之間,距離北京約120公里,遠離喧囂,超然世外。阿那亞創始人馬寅將金山嶺形容為阿那亞「精神屬性」最高的一個項目——考慮到社區承載量,金山嶺不適合做北戴河那種大型公共活動,因此文化藝術內容走的是「小而美」的定制化、精品路線。這更符合金山嶺的氣質,也更注重深度的情感體驗和精神體驗,於是在群山環抱的谷地中形成一座精神的高地、一方藝術的樂土。

基於此定位,阿那亞.金山嶺在這正式運營的第一年,「基本上集合了各主題領域的頂級資源」。比如,今年端午節期間請來日本、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及香港台灣殿堂級的花道、茶道和中阮演奏大師等藝術家,把傳統東方美學融入現代山谷生活,創造了絕無僅有的極致體驗;8月爵士音樂節與全球爵士樂領域首屈一指的廠牌JZ Music合作,並吸引諸多國際知名音樂人把在中國的唯一一站演出放在這裡。

在阿那亞.金山嶺,文化藝術以更多元的方式、在更具獨特性的場景裡展開,它們純粹地成為山中步道、岔路、林子、堰塞湖旁的短暫存在,屬於廣袤的金山嶺,像是一陣清風、一場細雨和大地之間的關係。秉持「藝術與山共生」的理念,阿那亞.金山嶺以藝術的方式探索山的未來,試圖讓人們在與自然和藝術的際會之中,收穫生活的啟迪與生命的滋養。

細水長流:阿那亞的當代藝術實踐

阿那亞大地藝術節不僅是金山嶺社區正式運營一年後首個大型公共文化活動,也是整個阿那亞品牌第一次以當代藝術為主要內容呈現的重要IP事件。在此之前,阿那亞與當代藝術的第一次親密連結是從5年前開始的。

2018年,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於阿那亞.北戴河社區成立UCCA沙丘美術館分館,並確立了圍繞「自然、人、科技的關係」的策展脈絡,至今已經策劃了11個展覽。

2021年11月張震中上任館長後,阿那亞藝術中心的展覽再沒有由協力廠商承辦,而是全權自主策劃。連續兩年,藝術中心都及時對外發布了全年展覽計畫,不但內容越來越扎實,幾次個展都在業內產生了廣泛的討論,還在不同的季節策劃藝術家駐留項目、連同其他機構舉辦公共放映等活動。

在UCCA沙丘美術館和阿那亞藝術中心之後,大地藝術節延續了阿那亞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先鋒性和引領性,並有望被打造成一個國際級的藝術盛事,為當代藝術創造一個新的對話平台、一種新的藝術力量。

藝術評論家鄭舒元認為,阿那亞做當代藝術,似乎走的是一條養成系道路,沒有在一開始就用世紀大展驚艷四座,而是細水長流地組建、磨合、精進着自己的團隊,一步步打磨機構內部的細節和框架,慢慢滋養出專業紮實的展覽。阿那亞的當代藝術實踐在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過程中積聚了很多能量和養分,讓他們可以通過大地藝術節這樣的「大考」,也將更加平穩地走向光明的未來。

7月7日,首屆阿那亞大地藝術節在河北省承德市金山嶺開幕。這是阿那亞.金山嶺社區正式運營第一年後首個大型公共文化活動,也是阿那亞第一次以當代藝術為主要內容呈現的重要IP事件。金山嶺社區的新型山居生活,延續了阿那亞「打造以文化藝術為核心、承載多元生活方式的先鋒社區,探尋美好人生何以可能」的理念,精品路線更使其成為阿那亞「精神屬性」最高的一個項目。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