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2023年施政報告前瞻(2023.10)

發布日期:2023-11-03

◎柳蘇

2023年施政報告,預料會全面落實丁薛祥代表中央提出的「四點希望」,為市民提供適當住所是重中之重,會重新啟動香港「夜經濟」,會進一步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會加強與東盟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特首李家超10月25日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他表示過去一年與其團隊和市民一起走出疫情,並一直細心聆聽市民的聲音,以具體措施提升治理水平和增強發展動能,紓解民困和凝聚社會力量,共建香港。在未來的日子,李家超和團隊會繼續務實工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為香港謀取更大的發展機遇,讓市民得到更幸福的生活。

一、特區政府正全力拼經濟、拼發展、拼競爭力

《施政報告》公眾諮詢已於7月底展開,政府舉辦超過30場諮詢會,聽取立法會議員、不同界別代表和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意見和建議。特首李家超8月出席兩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聽取地區人士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李家超說,感謝市民建言獻策。市民關注的議題,是政府訂立施政方向和優次的重要參考。李家超表示,會和管治團隊走進社區探訪市民和各界代表,吸納意見。他和團隊會細心聆聽,繼續為民生、拼經濟、做實事,以行動爭取信任,以結果拉近距離,以成績凝聚互信,共建更美好家園。

9月15日,李家超出席民間團體「香江智滙」成立十周年慶典時指出,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新階段,特區政府正全力拼經濟、拼發展、拼競爭力,為香港發展注入動能。

本港各政黨和社團連日來紛紛遞交施政報告建議書,建言獻策。在不同的社會問題中,土地房屋問題一直是根深蒂固的「老大難」,公屋輪候時間逐漸增長,房屋供應量遠低於需求量,成為社會一大痛點。

現屆政府上任以來,一直努力解決不同民生問題,制定適切的政策措施,例如成立專門小組跟進房屋、土地、貧困、衛生環境等重點議題,這些工作都具有針對性,並取得了不俗的實際成果。

二、新一份施政報告會全面落實「四點希望」

一連兩日的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9月13日早上在香港會展開幕,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發表重要講話,對香港參與「一帶一路」提出「四點希望」:希望香港深化區域合作,拓展經貿網絡,與世界各地開展更加緊密的交流合作;完善金融服務,暢通融資渠道,更好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多樣化融資需求;聚焦專業服務,發揮人才優勢,促進提升「一帶一路」規則標準、「軟聯通」水平;深化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夯實共建「一帶一路」民意基礎。丁薛祥接管港澳事務後,首度對香港公開講話。這是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中央對於香港保持並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的又一個新期待、新要求。

李家超說,「四點希望」中,有短中長的措施,處理不同問題。長期方面,例如土地房屋,五年也不能完全解決,畢竟土地房屋所累積的問題多,每年有新問題出現,有瓶頸要解決。除了短期性目標,李家超談及,施政報告中制定了不同發展藍圖,例如青年發展、基層醫療發展、科技創新發展和稍後將會公布的文化發展藍圖,這些是屬於長遠目標。

「一帶一路」蘊含巨大發展機遇,香港絕不可錯過。新一份施政報告會全面落實「四點希望」,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拓展經貿網絡,強化金融、專業服務,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人文交流,進一步發揮香港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再建新功,為香港發展注入更大動能。

三、為市民提供適當住所是施政報告重中之重

李家超落區後在社交平台發文,介紹自己與劏房戶孩童交流的感受,指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興建「簡約公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並設立「在未來5年興建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的目標,增加基層「劏房」戶上樓的機會,希望在房屋問題的解決上做到「加快、加深、做廣」,確保市民「有瓦遮頭」。

香港土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已開發建設的約有270平方公里,房屋用地只佔不足7%。公屋申請者越來越多,輪候時間越來越長,不少分析都指出,香港並非「缺地」,但為何市民仍然要「望樓興嘆」?本港土地房屋正在面對兩大問題,第一,本港土地開發自2003年後出現「造地斷層」現象,政府土地儲備耗盡,幾乎十年沒有造地,令土地供應大大不足;第二,建設過程緩慢,生地變熟地再變住宅,效率低、耗時長以致供應跟不上需求。要解決以上問題,有必要增加土地房屋供應。香港不是沒有土地,要善用土地資源。

李家超表示,土地房屋永遠是政府重視的問題,並會長期重點處理,當局已經覓得未來10年,可提供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土地,但供應集中在後5年,政府期望減少市民輪候時間,會提供共5萬間簡約公屋和過渡房屋,讓居住環境不理想的住戶盡快遷離,並研究長遠解決劏房問題。

李家超說,他在上一份《施政報告》已充分重視土地房屋範疇,當局會鞏固及落實有關政策。他強調雖然覓得足夠土地,在10年間提供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首5年的供應量較少。他希望在房屋問題上,做到加快、加深及做廣,並向市民提供選擇機會。

李家超說,當局正研究如何處理整個劏房問題,會有行動針對嚴重違例情況,而在推出針對電費和水費等劏房新條例時,要確保劏房戶權益受保障。如果當局認為有不理想地方,會研究如何加大力量處理。李家超又說,在探訪劏房戶時亦關心青少年的狹窄居住環境,希望幫助他們的成長,他希望再強化「共創明Teen」計劃。有關計劃協助來自弱勢社群家庭的初中生,尤其是劏房戶。

四、施政報告重新啟動香港的「夜經濟」

特區政府9月14日晚宣布,「香港夜繽紛」活動正式開展,為吸引市民外出「夜遊」,各界都推出活動,包括港鐵提供晚上乘車5次可獲一次免費,部分戲院提供夜場優惠,而馬會星期三晚可以免費進入公眾席等等。事隔一日,毗鄰香港的深圳市公布《深圳市關於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廿一條促消費措施中,有一章三條是針對便利港人消費的,包括向港澳遊客發放專屬消費券、打造十個以上港人旅遊消費服務示範街區、完善跨境支付、提升香港「八達通」等跨境電子錢包在深圳的使用範圍及鼓勵商戶推出便利港澳旅客閱讀使用的功能表頁面和操作指南等。

就發展夜經濟,李家超指出,香港是熠熠生輝的「東方之珠」,不論日間還是晚間,香港各式各樣的活動都多姿多彩,活力澎湃。政府剛啟動了「香港夜繽紛」,就是希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激發更多創新構思,為香港的晚間市道營造熱鬧氣氛,吸引市民晚上出外消費、開心娛樂等,亦為旅客帶來耳目一新的新氣象,令香港的晚上活起來、動起來。政府帶頭推動「香港夜繽紛」,我相信香港人都有好多「好橋」,大家充滿創意、靈活機動,將會可以讓活動延續下去,令香港展現不停的活力和魅力。

施政報告重新啟動香港的「夜經濟」,需要同時注入嶄新的元素來推動相關行業,例如藝術、文化、創新等等。一旦成功,香港經濟發展肯定會向前邁進一大步。今年以來,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頻繁到訪內地,部分行程是專門針對內地的夜經濟「取經」。其實,我們既要看到別人的優勢,更要深度挖掘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香港是一個海濱城市,世界級的海港夜景是本港的標誌,因此「香港夜繽紛」在多個海濱地點設置活動場地,是切中要義。本港有著豐富的文化、生態、歷史資源,環球美食薈萃,人才高度國際化,業界應該抓住這些特色,多舉辦國際性的各種活動,做出與別人不同的特色來。香港發展夜經濟難以靠成本取勝,應該要有創新思維,發展高端市場。更為重要的是,本港要抓準自身國際化、中西合璧、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特色,不斷提升本地旅遊的競爭力。香港夜經濟發展要求創新,走差異化路線,依託自身條件,發展高端的、國際化的、周邊城市沒有,但是有需要的那些消費者。

五、進一步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

2023年4月21日至24日,李家超率領政府及立法會聯合訪問團參訪粵港澳大灣區四市,四天連訪深圳、佛山、東莞、廣州的科創企業、高端製造業、生態環保和文創產業等。這是香港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本屆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的首次聯合參訪,也是今年內地與香港全面恢復通關後,香港到訪大灣區內地城市最大規模的政務訪問。

連日來,李家超率包括80多位立法會議員在內的百人聯合訪問團,馬不停蹄參訪深圳的比亞迪、騰訊、大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東莞的華為松山湖小鎮,佛山的博智林、庫卡兩家機器人製造企業等,高新科技與智能製造產業是訪問團此行高度關注的領域。訪問團到訪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李家超帶隊參觀了香港青年創業者的創業項目並作互動交流。李家超勉勵更多香港青年緊握機遇,走出香港勇敢追夢。他表示特區政府將繼續實施「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支援有志創業的青年到大灣區其他城市發展。參觀訪問期間,李家超會見隨團媒體時多次談及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關係。提及香港與深圳,他認為香港和深圳是兄弟城市,不僅有兄弟情,還有「兄弟貌」:第一,深圳和香港都具有融合性、包容性;第二,都在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第三,深港都是圓夢的地方。「現在有了大灣區,香港可以圓夢的地方更大了。」李家超說。

李家超2022年施政報告其中提及大灣區的有關內容共48次,大灣區成為熱詞。預料新一份施政報告在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就香港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方面,會制訂清晰的策略方案,在支援有志創業的青年到大灣區發展,施政報告會從「學業、就業、創業、置業」四個方面展開。

六、香港東盟優勢互補 加強合作互利共贏

全球經濟放緩不是一時三刻可復甦,特區政府必須「轉守為攻」,對內推動經濟、消費,對外則要探索更多以前不重視但極有經濟潛力的市場。傳統市場正在萎縮,而不同的新興市場,正待特區政府及商界去發掘,為香港經濟謀新的出路。事實上,東盟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迅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香港地處這些地區的交匯點,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新一份施政報告會加強與這些地區的合作,拓展新的貿易機會,促進商品和服務的流通,為本港企業拓展市場提供支援。香港可以加強與新興市場的合作,開拓新的貿易機會。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由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汶萊、越南、老撾、柬埔寨及緬甸10個東南亞經濟體所組成。區內人口龐大,加上營商環境越趨便利,吸引外商投資。東盟有龐大的市場規模,並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及生產要素,區內面積約450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高至6.3億人。香港東盟優勢互補,加強合作互利共贏。

李家超於7月23日率領特區代表團依次訪問三個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成員國,包括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進一步加強香港與東盟國家在經貿和投資方面的合作,為香港發掘商機,並向當地政商界介紹香港的最新優勢和機遇,說好香港故事。代表團成員亦包括約三十位來自工商、金融服務、運輸、物流和電子商貿、創新科技等不同界別的高級別代表。是次訪問東南亞國家聯盟三個成員國達成五項成果,包括與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領導建立友誼和良好溝通,並與三國不同單位達成共33份合作備忘錄和協議。   

東盟是香港第二大交易夥伴,去年經濟增長達5.5%,過去10年每年平均增長4%。香港也在力爭東盟支持香港加入以東盟為核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相信這對香港自身有幫助,香港亦有多方面優勢可以作出貢獻。

參與東亞區域合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實現與各方互利共贏。香港是東亞眾多國家的重要經貿夥伴,施政報告料香港可在融資平台、交通物流樞紐、貿易物流中心、專業服務平台等範疇提出對策。

香港冀望與東盟及其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為未來作出改變。香港在資本市場、綠色金融、城市基礎設施及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好處顯而易見,施政報告加強與東盟國家的關係,加大經貿往來的規模,將是香港經濟重新恢復動能最重要的着力點之一。例如香港有世界級專業人士,在國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擁有豐富經驗,可為合作夥伴提供服務。香港鄰近大灣區姐妹城市,擁有完整的金融、技術和產業鏈。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