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APEC峰會主場外交及三大懸念

發布日期:2014-12-15


北京作為本次APEC峰會的東道主,成員國元首或經濟體領袖是否來華與會以及如何與中國國家主席互動,成為了輿論的焦點。目前,仍有三大懸念待解,這也是目前輿論關注的焦點中的焦點。

2014年是中國主場外交大展拳腳的一年,繼今年5月在上海成功舉辦「亞信會議」之後,今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下簡稱APEC峰會)將在北京舉行。通過成功舉辦此次峰會,中國將向世界展示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威信。

利用這一契機,中國將進一步發揮「主場優勢」,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將話語更多地滲透到多邊合作框架之中。專家認為,中國到了一個學習使用權力的角色轉型時刻,中國應該充分利用東道國之便,開啟「主場外交」大棋局,一方面為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和地區熱點問題提出更多中國方案,其二建立與大國的良性互動關係,其三借機修復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其四可積極推動區域全面夥伴關係(RCEP)等中方力主的議程。

APEC峰會確保 「四個不發生」

APEC峰會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內的20多國領導人或經濟體領袖將參加今年11月在北京舉辦的峰會。

今年的峰會也是習近平擔任中共最高領導人以來,中國舉辦的最大型的一次國際會議。 這將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向外界展示領導力的機會,這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示大國威望與存在感的良機,因此中國官方以辦奧運的規格來籌辦此次會議,務求成功。

據報道,北京官方要求,以超奧運的力度進行環境整治;以奧運標準組織推動APEC峰會防控方案的實施,確保實現「四個不發生」:即不發生重大暴力恐怖事件;不發生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政治性事件;不發生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和重大個人極端事件;不發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APEC峰會被稱為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說到非正式會議,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每年APEC成員領導人都會身着東道主的民族服飾亮相並拍集體照,就像休閒度假一樣。根據APEC慣例,總體活動設置(包括會議、歡迎晚宴、文藝演出等)、禮賓安排、場地設施和領導人着裝等均有濃厚的東道主特色。今年中方辦會如何體現中國特色,值得期待。

本次APEC峰會的主題已獲得各方認同,據知,此次北京峰會的主定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意在共同探討危機後亞太經濟體的轉型之道、增長之道與合作之道,為未來亞太經濟進一步繁榮與整合提供方案和路徑。

圍繞這一主題,會議將討論三大議題為:一、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二、促進創新發展,推動經濟改革和增長;三、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此三大議題也是各方可以展開合作的領域和亮點。

以主場優勢 提中國主張

主場外交的優勢在於更能夠設定議程,表達中國的想法和觀念。在一些全球性的熱點問題上,中國應該更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提出自己的主張。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賈秀東說:「利用主場外交,特別是在多邊場合,我們作為主辦方,可以在議題設置上有超出一般的發言權,更好地融入國際多邊的遊戲規則。」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家,也是貿易全球化、自由化的受惠者,新一輪的全球貿易談判及其規則制定應該體現中國的意志與權力。專家指,中國到了一個學習使用權力的角色轉型時刻,同時也到了需要向世界闡釋中國的全球戰略的時刻。

在區域方面,中國可借此次峰會的主場之便,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近年來,美國積極拉攏亞太國家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大力推進談判進程,使中國在亞太地區面臨的經濟競爭加劇。因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榮燦指出,中國應推動「APEC峰會」發揮積極作用,促進亞太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協調,通過啟動各種經濟新倡議加強亞太地區的經濟與技術合作。

中國對被排除在外的TPP一直抱有警惕態度。涉及12個國家的TPP被宣揚為美國總統奧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的經濟支柱,是華盛頓方面針對中國崛起作出的戰略回應的一個關鍵組成部份。中國近期致力於打造替代方案的可信度,包括建立一個APEC自貿區,並達成協議、將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簽署的貿易協定擴大為一個更廣泛的地區協定。

「美國近年來不太重視APEC,這讓中國看到了一個機會,今年會大舉強調APEC的重要性,」一名西方外交官表示。在上週末舉行的APEC貿易部長會議上,中國積極推動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想法,儘管美國、日本和其他正參與競爭性貿易談判的國家持反對態度。

APEC峰會三大懸念待解

中國政府將辦好APEC峰會視為2014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北京作為本次會議的東道主,成員國元首或經濟體領袖是否來華與會以及如何與中國國家主席互動,成為了輿論的焦點。目前,仍有三大懸念待解,這也是目前輿論關注的焦點中的焦點。

其一:「習安會」能否實現?

中日關係緊張,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習慣說一套做一套,在加大修憲備戰的同時多次表示願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在通過多名日本訪華代表傳遞對話意向之後,安倍最近又多次公開表示,希望在今年的APEC峰會上同習近平會晤。

安倍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去年在印尼舉行貿易論壇之前也曾發出類似邀請。結果他遭到中國和韓國領導人的冷遇。作為日本的鄰國和曾經的日本殖民侵略的受害者,韓國是近期另一個圍繞歷史爭端與日本關係惡化的國家。

除了釣魚島爭端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導火索外,在中國看來,日本拋出「積極和平主義」以來,其外交就鋒芒畢露般把矛頭對準中國。所謂新版的日本防務白皮書依舊「老調重彈」,把矛頭指向中國;解禁集體自衛權,修憲;公布對158座離島的最終名稱,其中,釣魚島5座島嶼也被重新命名……這一系列舉動無不觸動着中國人的敏感神經,令中日關係跌入冰點。

日本評論界人士橋本隆則最近在其博文中指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很高調,很直接地把首腦會談條件放到桌面:1、公開保證不再參拜靖國神社;2、關於釣魚島恢復國有化之前的狀態。也就是日本方面沒有一定的明確行動,日中兩國的關係在短期內或將很難改善,所以今年11月想在北京的APEC首腦會議上,也將不會看見日中首腦的握手。前日本外交官天木直人也認為,習近平作為APEC東道主只會向安倍提供外交禮儀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禮遇。

這似乎預示中日關係短期內難以解凍。不過,最近的跡象看,儘管中日關係危機重重,但也並未完全破局。安倍先後通過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向中方表達改善關係的意願。今年7月,習近平還在北京與福田康夫前首相舉行會談,在修復對日關係方面表現出積極姿態。89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期間,應約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進行了非正式接觸。93日安倍重組內閣,任命兩名與中國關係友好的資深議員谷垣禎一和二階俊博擔任黨內要職。有外媒分析說,安倍此舉釋放出希望緩和中日關係、與習近平會晤的明顯信號,讓人看到兩國關係改善的希望。

其實,對於中日對話,中方的大門並未完全關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發表重要講話時,就表示希望「推動中日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日本媒體認為,這是中方摸索改善與日本關係的信號,安倍政府應抓住這一機會,盡全力在11APEC領導人會議期間實現中日首腦會談。

由此可見,中日關係短期內雖然難以解凍,但仍有轉圜的機會。APEC峰會上能否實現「習安會」,以目前的態勢來看可能性較小,但並非絕無可能,其關鍵在於日方的態度和誠意。

其二、「習馬會」是否已破局?

APEC峰會時間日近,北京已進入峰會時間,相關邀請函發放完畢。在台灣方面,日前訪台的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趁參訪之便,於829日將邀請函透過台外交部、陸委會轉遞給總統府。有分析稱,兩岸面臨張顯耀案的衝擊,關係是否「質變」,APEC峰會也是一支溫度計。

着眼於兩岸關係為分治65年來最佳,台方原對今年峰會寄予「兩岸關係再突破」厚望,因此積極推動馬英九親自出席、並希望順勢在APEC場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寫下「馬習會」歷史鏡頭。

不過,因馬英九出席身份等問題遲遲未解,大陸也認為APEC是國際經濟體會議、無意於此場合進行「馬習會」。加上最近又發生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涉洩密案、難免衝擊兩岸關係,也讓馬英九出席APEC及馬習會的可能性大減。

無論馬英九能否前往大陸與習近平會面,台灣亦絕不可能缺席今次APEC峰會,因為兩岸關係已今非昔比。去年在APEC高峰會的台灣代表是蕭萬長,他是台灣的經濟長才,經歷豐富,再度赴會的機會很大。台灣經歷了辛苦的路程才加入APEC組織,十多年來得到最為珍貴的經驗,也是因為身為APEC成員之一,才有機會躋身於國際經濟舞台,免於在二十一世紀初就被邊緣化的危險。

至於「習馬會」,其關鍵的癥結在於馬英九的身份問題,還在於兩岸對處理主權議題有無共識。APEC是一個國際性大型正式會議,從未出現一個國家有兩個元首或授權代表出席的先例。何況,台灣領導人不親自出席,這是APEC涉及兩岸問題的遊戲規則,行之多年,兩岸對此亦皆無異議。有評論認為,「習馬會」若選在APEC同時舉行,確實極可能會予人兩岸是「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的印象。即使馬英九刻意謹言慎行,但現場會發生何種狀況,既無法事前預防,當場也不見得能迴避得了。再加上,國際社會將如何解讀,在野的民進黨又將如何扭曲、渲染,都是未知之數。

APEC峰會上無法實現「習馬會」,是否就意味着「習馬會」已破局了呢?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專家張華認為,目前給出否定的答案可能還為時尚早。首先,馬英九還有近兩年的執政期,雖然未來會有很多的掣肘因素(如選舉),但並不能排除任何的可能。其次,關於見面的地點問題,大陸政策已有彈性變化。當前大陸的態度是兩岸領導人會面無需借助「國際會議場合」,這與「江八點」中無需借助「國際場合」已有很大變化。大陸不同意在國際會議場合會面,並不是說完全反對在「國際場合」會面。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出席2014年全國政協會議時便提出,「習馬會在第三地挺好的」。再次,關於見面的稱謂問題,中國人的智慧加上中文的詞彙是足以解決這一問題的。總之,兩岸領導人會面關鍵的關鍵是兩岸的互信問題,以及兩岸執政當局準備採取何種兩岸政策,準備將兩岸關係發展引領向何方。

目前,「習馬會」可說已經具備兩岸關係回暖之天,兩岸領導人都意願相見之「人和」,唯缺在何處見面之「地利」,相信以中國人的智慧這應不成問題。「習馬會」的重要意涵顯而易見。第一,這將贏取國際矚目及尊重,向世界宣示,兩岸和平、經濟產業合作的重要性,不但有助於提升兩岸地區國際地位,也使雙方對亞洲及全球利益作出貢獻。第二,一掃兩岸合作交流的低蕩,走向正面合作的正向循環。第三,經由習馬會的平台及對和平的宣示,降低台灣民眾恐懼中的疑慮,並對未來更進一步的經濟合作、年輕人的未來發展作承諾。

其三、「習奧會」能否助中美關係轉圜?

今年上半年,中美兩國關係因軍機對峙、外交舌戰、貿易摩擦不斷、網絡安全問題等一直呈現較為緊張的局面,去年安納伯格習奧莊園會時兩國關係的熱絡幾乎蕩然無存。就在中美關係僵持、互信顯得越來越低之際,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97日抵達中國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

受訪的學者分析說,中美之間的熱點議題很多,不過蘇珊.賴斯此行最重要的任務是為11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之後,中美兩國元首會晤的形式、議題等方面與中國進行協商。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有望通過像去年莊園會晤那樣的非正式方式,重啟政治上的熱情,使中美關係回暖。

針對不少評論認為中美衝突不斷,兩國目前關係非常不好,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賈慶國表示「不能過度悲觀」。他說:「中美關係基礎還是比較牢固的,合作利益還是有很多。」

首次前來北京訪問的蘇珊.賴斯98日在與楊潔篪國務委員會談時表示,儘管大家共同面對的全球性議題很多,但奧巴馬總統特地派她來北京,因為他「優先看待美中關係」。

蘇珊.賴斯的此番話應屬真誠。當美國對伊拉克極端反叛武裝的空襲逐步加強,在烏克蘭東部去留問題上與俄羅斯的較量繼續升級,阿富汗安全局勢持續不見好轉,她本該出現在以上任何一點,但卻來到北京,凸顯了中美關係在美方心目中的戰略全域意義。

實際上,蘇珊.賴斯對北京的訪問本身就是中美雙方修補彼此關係、維護新型大國關係共識努力的一部份。華盛頓自知已無力在世界上包攬一切,雖不願跟着北京的步調起舞,但也無意製造一個終將禍及其自身戰略利益的惡劣中美關係。

在同中國領導人的會見會談中,蘇珊.賴斯重申了美方「堅定致力於加強美中合作,推進新型大國關係建設」的態度。專家認為,這一表態值得歡迎,有理由相信它將成為2014年中美關係實現「U」型回升的一個標誌性符號。再不實現這樣的回升,兩國元首北京會晤將不會擁有足夠時間和氛圍討論兩國該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的正面事宜。

此次在中國舉行非正式的中美元首會晤,符合美方期待,也便於中國回贈去年美方對習近平的莊園式禮遇。這是雙方的一種默契。但是友好表面潛藏的還是彼此在多個議題上的分歧,比如網絡駭客問題、美軍抵近中國近海偵查、朝鮮核和對俄制裁等。這些問題都具有長期性,很難在短期取得突破。對於雙方來說,保持對話就是第一位的。

專家認為,元首會晤的最終議題清單不必面面俱到,而應突出重點,兼顧平衡,優先處理對中美關係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外界對未來中美關係作出怎樣的判斷,取決於兩國是否有決心、有能力把分歧控制在彼此關係的適當位置,讓中美在國際地區問題上和雙邊領域中的合作順暢進行。

專家指,中美關係走出大起大落的魔咒未嘗不是好事,只要雙方都保持平常心、適應「新常態」,共同努力防止正面議程被負面議程拖延、打亂、中斷。奧巴馬11月對中國進行的訪問或許將成為這個「新常態」的歷史性注腳。


☉文/漓水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