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廣東官場政治生態的變局

發布日期:2014-12-15


隨着對陳紹基、萬慶良等本土幹部的查處,以及新一輪反腐敗工作的推進,加上多位外地幹部交流任職廣東,廣東官場的風氣和政治生態正在逐漸發生改變。

在原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落馬之後的兩個月,天津市副市長任學鋒「空降」羊城,擔任新一任廣州市委書記。由此,廣東省政壇上包括省委書記在內的七個關鍵職位都由異地空降,廣東官場的本土勢力正日漸衰落。中央出重拳反腐倡廉、重塑廣東官場形象,整治南粵官場風氣,廣東官場政治生態或許從此而改變。

書記「空降」廣州 破多年傳統

8月底「空降」羊城的任學鋒,被認為「打破了廣州官場33年的傳統」。據資料顯示,自19814月廣東汕頭籍人士許士傑就任廣州市委書記以來,包括謝非、朱森林、高祀仁、黃華華、林樹森、朱小丹、張廣寧、萬慶良在內的幾任廣州市委書記,在任職前均有在廣東省內長期工作的經歷,其中許士傑、謝飛、林樹森、黃華華、萬慶良等5人還是廣東本土人。而任學鋒在履職廣州市委書記之前,從未有在粵工作的經歷。上一位未在粵長期工作的廣州市委書記要追溯至梁靈光,198011月,他從國家輕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的任上調任廣東省委書記兼廣州市委第一書記,接替改革開放後的首位廣州市委書記楊尚昆。

任學鋒也是廣東省部級官員中又一位異地調任的官員。近兩年來,廣東省委書記、專職副書記、省紀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宣傳部長以及省公安廳長均是由異地「空降」。過往,在高級領導幹部的任命中,很多時候會考慮「地域迴避」,即主要領導一般不在原籍或成長地任職。但由於歷史因素、也因廣東與港澳接壤的特殊地位,廣東地方主義比其他省份更強烈,被外媒評為「針插不進的獨立王國」。比如在2009年落馬的廣東省政協原主席、省委原副書記陳紹基,就有南粵「政法王」之稱,被稱為盤踞地方多年的「地頭蛇」。不過隨着對陳紹基、萬慶良等本土幹部的查處,以及新一輪反腐敗工作的推進,加上多位外地幹部交流任職廣東,情況正在逐漸改變。

為此,也有觀點認為,此番對於任學鋒的安排可說是情理之中,因為近年來,多起影響較大的官員落馬案件發生後,在考慮新任人選時,一般都不會從本地直接升任。有分析認為,未來廣東省省長人選可能也不再由本土產生。

盤點任學峰之前的11任廣州市委書記,除張廣寧平調至鞍鋼集團董事長、萬慶良在任上落馬外,其餘9人均升遷至正部級甚至更高級別。特別是近年來的幾任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黃華華、朱森林等幾位,最終出任廣東省省長。按此前思路,廣州市委書記升任廣東省長,是重要出路之一。此番任學峰的空降,也使廣東省省長的本土化舊格局很可能就此改變。

地方主義曾是廣東政壇死穴

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廣東一直遠離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南嶺也曾有效地阻礙着廣東和省外的聯繫和交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塑造了廣東人獨特的文化面貌和社會心理,其結果之一,便是帶來了一定的地方主義情懷和省籍認同感。「地方主義」曾是廣東官場揮之不去的影子,其中有其現實存在,也有他人對其的指責、誹謗。

新中國成立後,廣東在二十世紀50年代就曾發生過兩次反「地方主義」鬥爭。第一次發生在1952年,當年葉劍英、方方領導廣東土改,他們根據廣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較為溫和的政策,被斥為「和平土改」,被認為根源在於廣東人的「地方主義」、 「封建宗族觀念」。還有人指責廣東人搞所謂「五同」,即:「同宗、同鄉、同學、同事、同庚」,說本地幹部搞派系,排斥外地幹部。廣東第二次「反地方主義鬥爭」,從19576月至196210月,歷時5年。這一次起源是「整風運動」與「反右運動」。在整風運動開始後,以馮白駒、古大存為代表的廣東幹部對前幾年的「反地方主義」進行了質疑,時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立即借「整風」轉為「反右」的契機,開展了「廣東歷史問題大辯論」,發動了第二次反「地方主義」大戰。兩次反「地方主義」,共有3萬多廣東幹部受整受貶,有4000多幹部被遣送回鄉務農,有70多人自殺,被冤為「地方主義」的華僑,更是不計其數。

1978年,習仲勛南下廣東就任廣東省委書記,開始主持平反廣東「地方主義」,但僅僅開了頭,習仲勛就上調中央書記處。接任廣東省委書記的任仲夷,在南下之前受主要領導同志囑託平反「地方主義」。198010月底,任仲夷以調和、折中、留尾巴的方式為馮白駒、古大存地方主義反黨聯盟案平反。198247日以任仲夷為首的廣東省委上報中共中央要求,徹底為地方主義平反割尾巴,到198329日,中共中央下達《關於徹底為馮白駒、古大存同志恢復名譽的通知》。到19944月, 中共中央下達關於為方方徹底平反的通知——歷經15年的反復伸冤,廣東反「地方主義」冤案才算真正徹底平反。

官場大變局本土派漸凋零

到改革開放後,廣東因其特殊的經濟地位,導致廣東官場在中國的政治生態中亦有特殊的地位。外媒對近年來北京向廣東空降官員的評價是「摻沙子」。媒體還盤點了近10年被查處的廣東高官,除前深圳市長許宗衡來自湖南外,廣東省人大副主任于飛、歐陽德、省政協主席陳紹基、周鎮宏、中山市市長李啟紅、茂名市委書記羅蔭國、揭陽市委書記陳弘平、肇慶市委書記鄧耀華等,均曾是廣東「本土實力派」。媒體認為,隨着廣東本土高官萬慶良落馬,廣東政壇本土派日漸凋零。

這種局面也許是媒體的誤讀,但仔細分析,與中央對廣東官場的治理不無關係,也與胡春華南下廣東後的低調反腐密不可分。胡春華主政廣東以來,始終低調,既不提施政思路,也沒有大動作,給人的感覺是他只想平穩過渡。但在去年年底,胡春華一紙批示,三千警力圍剿汕尾陸豐第一大毒村。時隔約兩個月後,他再次出手,以央視曝光開道,對東莞展開三個月的大掃黃。外媒評價胡春華是蟄伏既久,一出手就猛準狠,顯示他有備而來,有的放矢。分析指,胡春華此舉一方面是要仗劍立威,整肅廣東地方勢力,強樹自身威信;另一方面是要以雷霆手段,顯示他貫徹落實習近平有關廣東批示的決心和忠心。

其實,中央對於有能力的廣東幹部,是委以重用的,多位長期在廣東任職的高官正在「走出去」。如王蒙徽2011年在雲浮市委書記任上異地升任福建省副省長,並在去年入列省委常委改任廈門市委書記;現任四川省副省長甘霖是在2012年初由珠海市委書記升任。除省際交流外,還有廣東和中央之間的互動,如20135月,廣東省副省長劉昆進京任職財政部副部長等。

新書記任學鋒熟悉港澳

由於毗鄰港澳的關係,廣州市委書記在港澳地區的關注度很高。此番,中央選中任學鋒,就與其專家型官員、懂經濟、熟悉港澳密切相關。

從履歷看,任學鋒屬於典型的「懂經濟」的官員。自1992年起,任學鋒先後擔任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業務處工程師,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開發總公司工業投資部副部長、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等職。在產業園區任職期間,任學鋒獲得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1年在天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47月,任學鋒被調到香港,開始執掌香港津聯集團有限公司,先後擔任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董事長等職。津聯集團是由天津市政府出資、在香港註冊的國有全資企業,是天津在境外最大的集團公司。「任學鋒上任的時候,津聯集團情況並不好,他可以說是臨危受命」,有相關知情人稱,任學鋒英文好,又曾在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運作過資產重組,就被選中。據公開資料很難看出任學鋒在津聯工作期間具體做了哪些工作。不過有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07年,該集團從投資200萬港幣發展到總資產150億港幣。

執掌津聯集團4年後,2008年,任學鋒正式走向政壇,升任天津市副市長。在天津市領導班子中,他分管服務業、商務、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旅遊、口岸服務、合作交流、對口幫扶、外事、涉港澳台事務、僑務等工作。據了解,出任天津市副市長以來,任學鋒多次代表天津出席達沃斯論壇,主持天津之夜等推廣活動,在一些推廣活動上,任學鋒都是用英語主持,不用翻譯。他還是南開大學的兼職教授,南開大學2008年工商管理導師名單中,就有任學鋒的名字。

分析人士認為,任學鋒在國企的工作經歷、任天津市副市長後的工作經歷,都切中了廣州市委書記這一崗位的需求。分析指,任學峰主政廣州後,經濟方面可能的看點有:利用以往主管外貿商務工作的優勢,拉動廣州對外引資,提升廣州對外商的投資吸引力;利用任學峰參與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和在天津高新區任職的經驗,助力廣州的國家級新區——南沙新區及廣州兩大國家級開發區(廣州開發區、南沙開發區)的發展;任學峰有主持天津駐港視窗企業的經驗,或將促進廣州和香港兩大城市在粵港澳合作的背景下加強經濟和其他領域的往來,提升穗港合作水平。

20129月,國務院批復《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南沙新區已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等新區之後的第6個國家級新區,定位立足廣州、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但幾年時間過去了,南沙新區的開發突破不大。觀察人士普遍認為,任學鋒任職濱海高新區的經歷將有助南沙新區的發展提速。天津商務系統人士也分析,預計任學鋒到廣州後可能會抓緊推進南沙新區建設發展,還會根據廣州的特點和優勢,抓大項目,特別是龍頭項目。他分析指,「因為他非常清楚,一個龍頭項目會帶動4倍配套產業價值。」

但也有觀察人士表示,天津、廣州在經濟增長方式、市場環境、地緣上差異較大,兩地官員的發展思維也會有所不同。對於新書記而言,從天津到廣州之間的角色轉換,是機遇,也是挑戰。

☉文/米圖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