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大爆炸:台灣社會的縮影

發布日期:2014-12-22


台灣人崇尚政治,說起政治頭頭是道,但要說切實行政,則距離甚遠。公共安全很重要,本來大家都懂得依法辦事。但台灣人法律之外更重情,立法從嚴,慣常地執法從寬,日久天長,不見災難不會反省。台灣公民社會的所謂文明進步,到頭來只體驗於災難發生後的團結互助,而不是對災難的預防避免。


高雄氣體大爆炸,災難現場路塌房崩,火光處處,仿如戰場,死傷逾300人。無論是對於香港客還是大陸客,台灣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少遊客喜歡高雄甚於台北,西部海岸從北到南,高雄是終點,如果往屏東或是台東,高雄卻是起點。高雄有着其他城市的繁華,但又別出一分寧靜,更多了一份人情味。


大災難使人們大團結


高雄不只是寶島的東西交匯點,災難發生在高雄,政治上也有點尷尬。在中央執政的是國民黨,在高雄當家的是民進黨。災難使人團結,在救難時刻,初期大家都懂得把政治擺旁邊,行政院長江宜樺跟高雄市長陳菊更曾並坐商討救災,本來鬧哄哄的六都選舉,兩黨也暫停選舉活動,大家集中精力救災。


大爆炸之後,高雄民眾紛紛自發救人,在殘垣敗瓦中找尋失蹤者、死傷者,更幫忙挖掘、救護、送醫。也有企業主動捐助日用物品,提供免費餐飲,甚至有旅館開放房間讓痛失家園的家庭暫住。也有人自發當義工,幫忙運送物資,又或幫忙傷者聯絡家人;至於名人、明星,則在網誌送上關懷,祝福受影響的災民,打氣加油之聲不絕,讓災民在健康上、物質上、情緒上都得到支持。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正如馬英九所說的,氣爆不只是高雄人的事,是全台灣人的事。高雄受災,全島關懷,台灣素來自言是生命共同體,在今次大災難之前展露無遺。


所謂人情味濃厚,台灣人平素已樂於助人,要說救急扶危,更唯恐落人後,大爆炸之後,賑災救濟的物資,加油打氣之聲不絕,更充分表露這種台灣精神。台灣社會充滿愛,既有傳統儒家的仁義思想,推己及人,仁民愛物;又崇尚西方宗教的博愛精神,也保有東方宗教的慈悲心。與此同時,又及早邁入民主制度,容納不同意見,不同聲音,讓台灣社會表面看來,充滿愛與包容;愛與包容,已成了台灣人普遍的生活態度,平素已能展現,在大災難之前,就更能凸顯。


表面上是成熟公民社會


正因為台灣是個民主社會,除了高雄人、台灣人的救援動作得到正面評價,也始終要面對批判的一面,肇事責任還是要追究。民主社會也就是政治化社會,問題最終便容易把責任歸咎政治人物,所謂執政黨和在野黨,或說中央和地方,兩個政黨找些人出來問責下台,問的是政治責任,徒然掩蓋核心的公共安全問題,然後大家責罵一下,再逐漸淡忘,下一場災難不知幾時降臨。


馬英九到高雄慰問,便留下一句:「天佑高雄,天佑台灣」。到災場視察,這話有慰藉受難民眾,也有祈求天公庇佑之意,本是人之常情;但弦外之音,如作政治解讀,馬英九的潛意識便露了餡,似乎想把災難定性為天災,而非人禍。為政者祈求天佑,民眾便隨時無語問蒼天!


台灣社會素來言論開放,在共同救災之餘,也有批評、檢討的聲音。高雄是台灣的工業重鎮,大爆炸被懷疑是地下管線泄漏丙烯,管線用於工業供氣,而非民用燃氣,規劃上本要避免經過民宅臨立的市區,據說當初鋪設時爆炸地段尚未繁華,即是地下先有管線,地面其後才逐漸蓋出房子來。而爆炸前有關化工業已發現輸送氣體的管道壓力有異常,也有民眾表示地下有氣體泄漏,警消也已到場,卻沒有疏散附近民眾,忙活了幾小時,仍然無法阻止大爆炸發生。


先是城市規劃失當,然後是對化工業監督不週,再來是企業缺乏警覺性,最後連警消單位也欠專業,一連串的輕忽,最後便是一個個重大的公共安全問題。台灣表面是個成熟的公民社會,但大災難卻經常發生,例如沒幾年就發生一次空難,又或來一個颱風,下一場特大暴雨,沒來由一場大火,結果都可能造成重大傷亡。


執政者預防不了災難發生


大災難發生頻密,公共空間存在很多危險因素,台灣的公安,跟公民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成正比,除了是天災,顯然還有人禍。表面上公民間團結互助,實際到處都是公共安全隱患,像今次的大災難,地面上繁華樂利,地底下包藏禍心。


台灣人崇尚政治,說起政治頭頭是道,但要說切實行政,則距離甚遠。公共安全很重要,本來大家都懂得,依法辦事,依守則行事,災難自然減少。但台灣人法律之外更重情,立法從嚴,不過空有規矩,慣常地執法從寬,則大家得過且過,不依規矩沒即時危險,感覺上也差不多,日久天長,不見災難不會反省。台灣公民社會的所謂文明進步,到頭來只體驗於災難發生後的團結互助,而不是對災難的預防避免。


災難後社會團結互助,回到政治便現實得多,初期是兩黨各自反省,但出了事始終要有人負責,尤其是七合一選舉臨近,玩政治問責最不能吃虧,問對方的責,等於卸自家的責,在野黨炮口當然是對準執政的國民黨,在野議員羞辱中央官員,渾忘了在高雄當家的是民進黨。結果是經濟部長及高雄副市長等六名官員請辭,等於各自找人問責,但執政黨損失的是部長級官員,在野黨卻刑不及市長,市長陳菊仍然忙於選舉。團結互助,不過表面文章,台灣政治,向來是事後問責的多,事前盡責的少。


台灣多災多難,馬英九上台後便設立災難應變中心。作用是加強地方與中央的協調,以便快速掌握災難資訊,能更有效率地協調救援人員及物資的調配。於政治層面而言,做好災難應變,其實也是政治應變,執政者預防不了災難發生,更怕落下一個救災不力的罵名!


大爆炸正是台灣社會的縮影,災難前到處是公安問題,災難後又團結互助,災難一段時間後便來政治卸責,不斷輪迴;大家都有人溺己溺的精神,卻總忽略災難前的危機。


☉文/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