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馬英九的演說意味着什麼?

發布日期:2014-12-22


馬英九的演說,表面是說給大陸、香港聽,重點卻是說給台灣選民聽,是「九合一」選舉前的一次借題發揮,試圖為國民黨凶險的選情注入新動力;雙十演說,骨子裏仍然是選舉語言。

香港發生「佔領」運動之後,馬英九藉着雙十發表了題為「以民主為傲,以台灣為榮」的演說,顯然惹惱了大陸,國台辦發言人立即回應,用上一個涉外的慣常用語,認為台灣對香港政改不應「說三道四」。

馬政府狀況連連無「習馬會」

維持兩岸關係穩定,有助發展台灣經濟,從而改善台灣民生。馬英九上任以來,儘管台灣內部,以至黨內皆有雜音,但維護兩岸發展,向來是馬政府一致並貫徹的政策。為了推展兩岸關係,馬政府一向守本分,鮮有發表損害兩岸關係的言論,這次演說,卻明顯刺痛了大陸神經,讓人詫異。

除了馬英九,江宜樺和吳敦義等人的發言,也是挺香港學運的多,馬政府不再顧忌北京態度的訊息顯明;最直接的聯想,也就是對習近平重申「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和拒絕馬英九參與北京APEC的反應。

「習馬會」一直是馬英九連任後尋求歷史定位的重要期許,馬政府一直着力推動;可惜自今年起,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事情卻接踵而來,大陸方面的看法,馬政府先沒處理好3月份的太陽花學運,不單服貿協議過不了立法院,更連累將來關乎兩岸的各項協議,隨時會讓立法院雞蛋裏挑骨頭。到了6月,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又沒法防止油漆潑灑事件的發生,導致後續行程取消,北京當然不悅。8月份又有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的泄密事件,一時間媒體上又充斥國安問題、共諜評論,直讓大陸抓不着頭腦。也就是說馬政府不只政府外的事情沒管好,就連政府內也狀況連連;只要簡單的換位思考,就不難明白習近平為甚麼重提「一國兩制」適用於台灣,為甚麼認為北京APEC不是「習馬會」的好時機。

馬的講話是否意味取態逆轉?

但對馬政府來說,固然認為「太陽花學運」礙事,可認知上又不能認為學運全無民意基礎,台灣是民主社會,更不會輕易重手鎮壓,到頭來自然要有所妥協。張志軍訪台受辱,也讓台灣大失禮儀,相信也不是馬政府所樂見;至於張顯耀案,看馬政府的處理,原意也本想低調,只想矛頭對內,政務事政府自個打圓場,說是家務事離職算了,可又溝通失誤,最後不只有政務私了之嫌,更因當事人位子敏感,大陸無端被濺了一身水,自然大感意外。顯然,馬政府有馬政府的難處,但北京有北京的想法,當想法化為行動,便是重提「一國兩制」,也讓本來成事機率不大的「習馬會」正式告吹。

不巧的是,國民黨接下來還要面對「九合一」這個中期選舉,如果兩岸關係推展順利,馬政府還有可能敢於以「兩岸牌」放手一博,沒料這選舉年卻是多事之秋,習馬會面不成,更要面對「一國兩制」。早前馬英九接受德國媒體訪問,說起對兩德統一的看法,在台灣已引來猜度,在野黨更迅速上綱上線至賣台程度。若說面對「一國兩制」,馬英九不重新擺硬一點,藍營在選舉中隨時吃大虧。

於是乎,便有雙十演說中提到「此時此刻,正是中國大陸走向民主憲政的最佳時機」,等於以「民主憲政在大陸」,來應對大陸說的「一國兩制在台灣」,回應直接得很,大陸會作負面解讀也不奇怪。

從台灣的角度言,所謂「以民主為傲」,馬英九的放言高論,相信可取悅台灣選民,尤其是中間選民,的確可自豪於一時。可從北京的角度看,這回應方式未免不懷好意,甚至乎是說三道四,蓄意挑釁。原本大陸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已有點按奈不住,一路的先經濟、後政治,除了經濟對台讓利,政治層面的探討如何開展,台灣對踏出第一步仍猶疑得很,大陸亦自必在不斷盤算中。馬英九的雙十講話,是否意味馬政府對兩岸關係的取態逆轉,政治上用上對抗性政策?

馬的演說仍然是選舉語言

或許說,馬英九去不成APEC,便少了在國際媒體露面的機會,藉雙十講話支持香港學運,起碼也算佔了香港媒體的版面。演說內容,大陸聽起來自覺刺耳,就算在香港,也必然有一部份人不會茍同;情況就如習近平說的「一國兩制」在台灣,台灣人一樣聽不進去,畢竟台灣在上世紀已實行一人一票選總統,「一國兩制」如果沒新論述,於台灣人而言,便走回頭路。馬英九的講話,表面是說給大陸、香港聽,重點卻是說給台灣選民聽,是「九合一」選舉前的一次借題發揮,試圖為國民黨凶險的選情注入新動力;雙十演說,骨子裏仍然是選舉語言。

馬英九上台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已重回態度上釋出善意,事務上力求務實的基礎,雙方本於求同存異的共識,共同解決分歧,使得兩岸得以快速而穩定地發展,開創近60年來兩岸的最佳格局。在不武的原則下,兩岸或許有歧見,但總能以智慧、識見、胸襟,透過協商排除交往的障礙,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締造良好基石。

「一國兩制在台灣」,「民主憲政在大陸」,兩岸先後提出,時機上或有抬槓意味,可以作負面解讀,卻又未嘗不能作正面解說。首先兩者都不會是現在式,沒有強加諸身的迫切感,兩個說法現在看來便屬於兩岸底線,屬一時的各說各話,並未悖離「各表」原則;長遠看更可說是兩岸的願景,等於期望兩岸互動發展,甚至是兩岸的互動改變,聽候契合之機到臨。

☉文/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