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萍踪

首頁 > 最新文章 > 海角萍踪

國際傳媒看天下(10月號)

發布日期:2014-12-24


中國解除地方債禁令須防風險

俄羅斯之聲:中國政府取消了長達20年的對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禁令。新舉措旨在刺激重要社會項目中的私人投資。

俄羅斯專家認為,合理的出路是向成本回收較快的項目投入吸引到的資金。但依據新規,地方政府用債券資金只能向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投資。實際上,之前地方政府從影子銀行借來的資金也是投入到了前述領域,卻產生了到期難以償還的問題。分析人士指,從民間吸引的資金未來有可能被轉移填補地方政府預算漏洞,這將醞釀極具風險的大型金融金字塔。為防民眾吞下債務苦果,中國政府必須審慎以對。


從「世界工廠」變身「全球投資家」

法國《回聲報》:時下,外國投資者在進入中國市場前往往會三思而行,而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則勇往直前。最新資料顯示,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同比大跌近17%,而中國境內投資者的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了84.9%

這種逆轉趨勢在歐洲尤為明顯。自2012年一季度起,中國對歐投資首次超過了歐洲對中國的投資。在許多情況下,來自中國的投資表現低調。譬如上海復星集團在歐洲不甚知名,但它卻對多家當地企業進行過大手筆的交易。長串的中國投資者名單還包括深圳中集天達、中投公司、聯想、吉利等等。雖然有人對中國投資的到來並不看好,不過,進入歐洲的中國公司一般不會與本土企業構成激烈競爭,而且還能給就業市場帶來好處。從實際利益上考量,要拒絕中國投資並非易事。


中國官場掀棄官轉私企潮

美國《華爾街日報》:隨着中共高層不斷束緊反腐大網,不少官員開始逃離政府和國有部門,轉奔私企尋求職位。西方觀察家預測,這一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公務人員取得灰色收入的風險正在增加,並且許多特權福利——譬如豪華宴會、商務艙座位等都被一應取消。官員轉投私營部門尚無量化資料,但具體例子比比皆是:蕪湖市前副市長、中國建設銀行原投資理財總監、中國銀監會前消費者保護局局長等都在官場離職名單上。官員們的選擇門路實則有限。跨國公司對此審慎,特別是在美國對僱用中國「官二代」的企業進行調查後。而中共對官員離職後前往外企也十分敏感。


上海自貿區光環似乎正在褪色

英國《金融時報》:上海自由貿易區啟動迄今已逾一年,雖然商品貿易規則有所放寬,但並未觸及最為緊迫的改革事項。

不少銀行業者質疑認為,自貿區在金融改革方面並未取得此前政府所承諾的大膽突破。最近一段時間,自貿區概念股上漲乏力的表現也表明,投資者們的熱情正在減退。如何理性看待中國官方的宣傳攻勢,對投資者們來說是一門學問。一方面,中國決策者正努力通過改革消除風險;另一方面,對於任何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失穩的金融改革措施,中國監管機構都會小心從事。資深經濟師指出,投資者們需要理解中國探索此類改革前沿的方式。最初籌備階段也許進展緩慢,而一旦改革啟動,巨大的改變就可能接踵而至。


安倍推行新政遇強勁「逆風」

《日本經濟新聞》:日本媒體實施的輿論調查顯示,9月份安倍內閣的大幅改組推高了支持者數量。來自女性和無黨派階層的支持率復蘇成為關鍵因素。

從近年經驗看,日本內閣改組和黨內人事調整都會拉升支持率。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時即是如此。在鞏固政治地位後,安倍內閣未來要解決的最大政治課題是如何實施下一波增稅計劃。按原方案,在明年10月時消費稅稅率應提高至10%。從最新民調看,消費稅增稅面臨的逆風依然強勁,有六成四的日本受訪民眾表示反對該計劃,贊成者不足三成。除實施消費稅增稅等稅制改革外,安倍內閣還被寄望能在養老金、福利等社會保障政策方面有所作為。從經驗看,該領域改革起來也有不小難度。


中國打「旅遊牌」鞏固西沙主權

綜合外媒消息:中國政府正式開通從三亞到與越南有爭議的西沙群島的旅遊航線。該線路在9月上旬迎來首航。

中國媒體對該條航線報道的關切點主要在旅遊方面。但外界普遍猜測其中也有政治宣示的成分。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開發相關旅遊資源,和不久前的海上鑽井平台一樣,旨在鞏固對該區域的主權。開展赴西沙群島的定期旅遊在操作上有不少可延展的部份。譬如不必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而可輸送遊客,另外可為中國在爭議地區巡邏提供依據等。


亞洲增富韓中日依舊「不幸福」

韓國《朝鮮日報》:首爾大學和韓國媒體近日共同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韓國、中國、日本等亞洲主要國家國民的幸福度皆低於收入水平相似的其他大陸國家。韓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以色列大致相同,但國民的幸福感僅為以色列的約86%。與之類似,中國大陸人的幸福感、信任度均在收入水平相似的阿爾及利亞之下。而日本國民的幸福感和社會透明度也低於澳洲等收入水平相近的國家。研究者們的解釋是,幸福感不僅取決於高收入水平,還受到開放的民主主義、為福利國家提供支撐的各種「社會資本」的影響。亞洲模式未來的成敗關鍵在於能否提升國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及社會透明度。新加坡雖然受到「殺菌社會」的限制,但它在自身「亞洲基因」的基礎上實現了高透明度和國家競爭力,值得諸國好好研究。


中國期望「高鐵外交」再下一城

印度《經濟時報》:中國高層正致力把高速鐵路推銷到東南亞和中亞等國家,「高鐵外交」的最新實施對象是印度。

據信,北京已經派出一個由鐵路部門高級官員組成的小組前往新德里進行前期磋商。在習近平9月中旬訪問印度時,會正式與莫迪政府討論提供高鐵的議題。曾有傳言說,印度拒絕中國技術而看好日本模式。但由於莫迪訪問日本達成的協議中並未涉及高鐵,可能間接顯示了中印協商的空間。新領導層上任以來,中國列車廠商和鐵路建設方已經簽署了在土耳其、委內瑞拉和阿根廷修建高鐵的協議,並且還在俄羅斯、沙特、巴西等國參與競標高鐵項目。

☉文/鍾健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