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首頁 > 最新文章 > 社評

青年的出路和教育是重中之重(2015年1月號)

發布日期:2014-12-30


持續長達79天的「佔中」運動終於在全面清場下宣布結束。青年學生在這場運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儘管「雙學」是在全港市民一片譴責聲中和在絕大多數反對派的反對聲中黯然收場,但「佔中」突顯的青年問題必須正視並着力制訂長遠政策予以解決,認真培育和引導香港未來主人翁走上正面光明的前路。


在探討香港青年問題時,出現兩個極端看法:有的認為青年問題主要是經濟和出路問題,只要解決了年輕人升學難、就業難、置業難及向上流動難的「四難」,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有的卻認為青年的問題主要是政治訴求,他們不是為一己的私利,必須正視他們的「真普選」要求,才能解決問題。兩種意見無疑出於各自的政治考量,難免陷於片面和偏頗。


多年來香港青年被喻為反叛的一群。日前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香港最不快樂的一群是年齡介乎21-30歲的青年,快樂指數連續三年下跌,屢創新低。且最不快樂人群是月入1-2萬元的家庭,可見青年人不快樂已非一朝一夕,而且與經濟有直接關聯,故解決青年問題先從經濟和出路着手無可厚非。要全面了解青年的困境和要求,多方位制訂各項青年政策解決青年人的實際困難和訴求,才能使這班未來社會的棟樑減少戾氣,欣欣向上,以正面的姿態投身各自的事業締造成功的明天。


然而,是否解決了青年人的現實要求和出路,一切就迎刃而解?當然不是!我們必須進行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人心工程。


在「佔中」運動的整個過程中,青年學生領袖們的言行第一次這麼生動地暴露在人們的眼前,令人大失所望的是他們的政治訴求嚴重脫離現實,諸如堅持人大收回831決議,堅持公民提名的所謂「真普選」等與政治現實出現巨大落差。他們的固執己見、進退失據、分裂內訌連反對派都搖頭嘆息,終於要在一再認錯後以失敗告終,這一切說明青年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政治素養極度貧乏。雖然這些站在最前列的學生只是極少數,但他們的言行在年輕人中有一定市場,因此我們也必須正視並從中找尋問題的癥結。


事實上,香港回歸17年,但人心卻尚未回歸,尤其是年輕一輩,他們猶如一群失落的羔羊,雖已重投祖國的懷抱,但對國家、民族、歷史和祖國的發展缺乏認知。相反地長期受根深蒂固的殖民教育的薰陶和西方民主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的一代或多代的青年人、中年人,與我們真實世界的政治現實格格不入。從月前對佔領人士的民調顯示,竟有高達10%人士主張「香港獨立」,這種高舉「香港問題香港解決」的「港獨」思潮,完全無視香港只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憲政地位,使人警覺問題的嚴重。我們必須承認,由於多年來香港的教育體制令青少年對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對國家民族觀念異乎尋常地薄弱和缺失,這些正是造成今日「佔中」運動,以及青少年問題的核心根源。


由此可見,在解決青年的出路的同時,必須檢討和制定對年輕一代的教育大計,包括國民教育,以及《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教育和認知。這是一項香港青少年刻不容緩的人心工程,也是制定青年政策的重中之重。


☉文/余波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