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

首頁 > 最新文章 > 青年論壇

我對「佔中」的觀察與反思

發布日期:2015-01-20


當「佔領」運動一拖再拖,學運領袖叫價越來越高,佔領者變成阻街霸路、影響普羅市民生活、令小商戶生計嚴重受損,甚至演變成與警察對抗等,這些因素均令情感上支持學生的人慢慢轉變。當群眾運動缺乏群眾理解和群眾基礎的時候,這場運動最終也只能以失敗告終。

參與是次「佔中」的學生人數比預期中多,參與背後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同樣值得研究和深思。

參與「佔中」的學生群分析

學生們一開始積極響應學聯及學民思潮的「罷課」感召,滿懷理想及一腔熱血,希望可以為香港學運寫下歷史性的一頁,憑自己的力量喚醒社會各階層對政改、對香港民主前景的思考。到了罷課尾聲,越來越多學生們在政總聚集,甚至在學運領袖一聲號令下衝入公民廣場,及後學運領袖被拘捕,越來越多市民前來聲援學生,最後因警察無法驅散市民,甚至出現肢體衝突,警方決定施放催淚彈驅散群眾,結果這一發,把原本沒什麼政治取態的相對溫和的學生,甚至不甚支持「佔中」的學生,都激發出來了。事情發展至今,可以看到,出來參與「佔中」的學生有幾類:

一,一開始已經支持罷課及「佔中」,爭取所謂的「真普選」,希望推翻人大常委的決定。二,對罷課沒什麼意見,原本沒打算參與「佔中」,但因為有朋友在928當天身中胡椒噴霧甚至催淚彈,認為警方使用過份武力,感到既心疼又憤慨,於是決定走出來聲援學生。三,被同學們感動,認為他們以和平的佔領方式爭取民主和表達訴求,又表現了有秩序守規矩團結互助的高質素公民行為,甘願犧牲自己為香港力爭民主,值得欣賞,所以支持。四,到後期演變成一種沒有去過佔領區親身看過了解過甚至參與過,就彷彿與同輩沒有話題,甚至被標籤被排斥的感覺,因朋輩壓力所以去了。五,出來是為了支持學生,不一定了解「佔中」的理念,知道同學們都希望毋忘初衷爭取「真普選」,但對甚麼是「真普選」,如何爭取所謂的「真普選」,卻毫無概念。

只在情感上支持學生的原因分析

這次學生運動,尤其是一開始表現出一個和平有秩序的運動,吸引了一大批取態相對溫和中立,認為應當支持學生、保護學生、並且要求政府趁現在還有機會去解決政治體制上的問題。很多人到中環金鐘一帶探望、運送物資給同學,看到一開始表現出來的井然秩序和學生的自發,還有學生四處張貼的「勿忘初衷」(爭取民主),給人們一種感覺,就是學生們的堅持和執着,即使他們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都應該予以包容。也有很大一部份人被學生的真誠和熱情感動,在感性戰勝理性的時候,選擇支持學生。但是,當佔領運動一拖再拖,學運領袖叫價越來越高,佔領者變成阻街霸路、影響普羅市民生活、令小商戶生計嚴重受損,甚至演變成與警察對抗等,這些因素均令情感上支持學生的人慢慢轉變。當群眾運動缺乏群眾理解和群眾基礎的時候,這場運動最終也只能以失敗告終。

現今困局 泛民政客責無旁貸

其實,在政改問題上,除了以本土為主爭取民主外,也必須顧及國家主權主導的實際考慮。香港從來不是獨立的政治實體,而是擁有實實在在主權的中央政府授權下的高度自治。儘管有些人感到抗拒,但這是鐵一般的政治現實。可是,現在泛民政客卻沒有盡責任向年輕一代講清楚這個不可改變的現實,反而被小眾盲目的理想主義者牽着鼻子走,甚至鼓動青年人妄顧政治現實,對政制發展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有,隨着新一代年輕人對政治關注度日益提高,但泛民黨派均沒有計劃地將熱切追求民主的年輕一代正式納入參與議政及決策的正式渠道,導致有強烈民主訴求卻不能在議會參與、甚至不能在政黨發揮影響力。因為對改變現狀感到巨大的無力感,使一部份年輕學生不惜以違法方式達到政治目的,這些都是我們不希望見到的。

青年人缺乏發聲渠道 政府應反思青年政策

事態發展之今,大家才驚覺回歸多年後人心仍然未完全回歸,甚致驚訝年輕一代對國家缺乏一種情感上的認知認可和認同。經此一役,政府確實也應該多思考如何建立與學生們恆常溝通的渠道,至少應該讓更多持不同意見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公開的平台上表達交流自己的看法,並且把部份有價值的意見納入政策當中。其實,我相信,大部份學生思想仍是十分單純,單純地認為只要抱着一顆大無畏,敢於與在上位者對抗甚至抗爭,就可以帶來那麼一點改變,那怕是丁點改變,或者,雖然知道改變的機會不大,但他們還是單純的認為,至少我今天站出來追求我想要的,儘管失敗,儘管大家不認同,學生還是有這樣的青春和本錢去任性一次。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這樣一段青春的叛逆期,但是,總有一天,學生們會慢慢成熟,會反思過去所做的決定和事情。其實,學生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必須把品性純良本質不壞的學生和那些心懷極端分離主義者區分開來,再慢慢的動之以情說之以理,希望讓學生們看到事實的真相。

民主選舉到底該選甚麼人

這場學運風波或許真的喚醒大部份香港人,民主選舉到底是要選怎樣的議員?怎樣的領袖?究竟我們希望見到的民主選舉,是選出能在宏觀上獨立判斷、務實思考的代議之士,還是僅僅代表一部份市民,做到為民發聲,表達意見的代議之士?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文/謝曉虹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