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

首頁 > 最新文章 > 青年論壇

獅子山下精神不能忘

發布日期:2015-01-20

1110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等熱心關注香港事務的各界人士所組成的「團結香港基金會」成立。多位與會人士都為香港未來提出了一些「藥方」,希望從多層面探討及籌謀切實有效辦法舒解社會上的負面氣氛。適值近期香港社會矛盾激烈,人際間爭執頻仍,引起社會熱議。基金會在成立典禮中宣布其口號「攜手做好香港」,並展出其標誌──一個綠色橢圓形,上書白色「好」字。擔任主席的董建華解釋道,「好」字中「女」和「子」字,寓意香港人手牽手創造更好的將來。

「人」是最基本的元素

需要承認,香港今天發生的種種衝突,並非由單一事件引發,而是長久以來累積的問題持續未能解決而導致。長時間造成的問題需要長時間的解決,大家或可用宏觀而深遠的角度思考。無疑,一個社會裡面,「人」是最基本的元素,只要有人,才可以組成社會;而所謂「社會」,當中也包含着裡面的人的互動、交流。一個發展良好的社會,首先需要的是有一群擁有健康心理的「人」。故此若說到建立社會穩定,首先就要培養健康的社會氣氛,當中要有一股精神作為行動的支撐。於香港來說,我們需要的,正是「獅子山下精神」。

《獅子山下》是一部單元電視劇,也是一首歌曲,創作於1970年代。兩者的創作人都是將「人」凸顯在首位。正如歌詞中,「大家」、「彼此」、「一起」、「攜手」、「共」、「同」的字眼出現近10次。它所傳達的,是呼籲香港市民若要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除了要靠個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彼此關注,彼此幫助。

近年來,香港市民對個人努力重視有加,可是正慢慢忽略「互相關注」這個環節。有人會問:「為何要互相關注,彼此幫助?幫助過後有甚麼得益?」答案其實可以分析為:一、我們面對的問題不是單靠個人力量解決;二、社會多個人面對着類似問題;三、正因如此,與其獨力掙扎,不如共同面對。解決問題的措施需要由多個社會階層、界別互相協調才可以解決。問題解決之後,社會整體都會受益。

回顧70年代的《獅子山下》劇集,許多時候都強調這一點。典型如其中一集《新風》,主角「關公」夫婦喬遷新居,眼見所居大廈衛生不佳,住客雖有同感卻愛理不理,缺乏公德心,「關公」就身體力行自己清理走火通道雜物,再漸漸感染鄰居參與,並在一次劫案中,居民發揮守望相助精神,擒賊送官究治,最終大廈環境煥然一新,居民關係大幅改善。

類似故事,在大家眼中可能只是生活小品,沒有動人心弦的劇情。但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當中表達的核心意識,不管是處於廿一世紀的今天,還是長遠的未來新世代,仍然需要人們領略和實踐,這是因為,社會問題天天都存在於人們周遭,要解決,不能只有少數人埋首處理而沒有人和應,相反,是需要多個社會多方界別的參與、投入。

開拓新天地需各界協力

「團結香港基金會」的顧問不約而同提到要關注青年的發展空間。董建華說到,香港的年輕人因缺乏向流動的機會而對前途失望,樓價高企,使年輕人擔心辛勤工作多年也不能置業,社會要重視他們的困境和訴求;海洋公園前主席盛智文說,社會要前進,相信市民盡快重新團結,為青年發展謀出路,讓學生看到希望;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更提出數個方案,包括建議政府設立「青年事務統籌委員會」,升格處理青年事務的層次。

「團結香港基金會」的理念和「獅子山下精神」有相似的地方。顧問們提到的要讓青年「拓展」和「創新」,可以肯定地說,只有官方、教育機構統籌和策劃,孤掌難鳴,不能成事,大家需要的是業界的響應。比方說,促進創新行業發展,教學機構固然要提供相應的課程,但同時業界也要提供適當的崗位,供青年一個機會實習、實踐,認識行業運作情況,接着提供讓青年自主發揮創意、技能和智慧的空間,例如利用新媒體開闢宣傳渠道、以貼近潮流之角度研發新產品等等。

過程中,彼此互動不只是業務上的流程,更重要是青年從中受到支持、激勵、欣賞、認同,機構感受到青年的活力、奉獻、支援,生產力得到提升。他們的關係不只是東主與下屬,而且是事業上的夥伴,行業上的合作者,青年一代敢於提出想法,機構願意採納與聆聽;即使青年自立門戶創業,老行業與新行業互相取長補短、謙虛學習,使前人技術輔以今人智慧,並與市場大環境結合,令產業得以順利轉向,產出成果彼此皆能受益。這樣的環境,方可使「創新」的效果發揮至最佳。

讓不同世代共謀良策

有人可能會疑惑,以上想法說易行難。確實,一下子將社會氣氛、人與人的關係轉變是十分困難,但長時間在意識上作出宣揚和推動是有可能的。香港市民必須要明白,隨着科技的進步,以及全球化趨勢,世界環境已經不同,人們不能如以往日子依靠既有軌迹向社會上層流動。青年不能往上流,長久下去會造成發展方向迷失,人才資源浪費,經濟發展瀕臨停滯,民怨上升導致社會局面不穩。另方面,社會問題只有政府獨力處理而缺乏民間團體之支援,效果也不能彰顯。

香港需要的,是重整人的關係、世代之間的關係,讓擁有不同知識、不同閱世經驗的人群集思廣益,切實地為香港未來的政經文化發展作出規劃與實施。當人們感到自己遇到困難時,身旁會有其他人和組織作出支援、協助,就會有安全感,對未來的擔憂也會減退,從而對社會的怨恨降低,社會局面漸趨穩定。

為此,社會將來一切政策之推出,皆需要以「人」作為中心思想,又以「人群」作為執行的力量。各界別都要領略到,只有互相聆聽和合作,運用凝聚力,香港才可以進行有效的經濟轉型,成果到時候都是屬於大家。

「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同舟人,誓相隨」、「拋棄區分求共對」,這是「獅子山下精神」的要義。衝突之後,社會急需重整,怨氣要盡快舒減,「人」,是最佳的藥引,願諸君心記取!

「獅子山下精神」乃具有「努力」和「凝聚」兩個內涵。香港社會經歷動蕩時刻後,需運用當中精神,重新建構社會各階層、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創造一個具有安全感,以及有上進空間的環境。

☉文/張卓立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