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

首頁 > 最新文章 > 青年論壇

香港的兒童健康政策何處去?(2015.2)

發布日期:2015-01-23




/張卓立

香港兒童健康成長話題近月再掀討論,「虎爸虎媽」、「怪獸家長」、「直升機父母」、「港孩」等已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門詞語。要讓兒童的身體、心靈、前途都得到有效照顧,香港的相關政策應向哪個方向走?

當今香港兒童的快樂程度總給人感覺不如上一代的兒童。無疑,他們的物質生活比以往豐富不少,可是在學業上要面對繁重的功課,既要手寫,又要小組協作,有時更要上網,依靠軟件或程式來完成。沒錯,課餘時間可以上陶藝、外語、各類運動與音樂興趣班,東西是學到了,卻致身心俱疲,因為許多時這些都是在父母安排下參加,目標多是讓孩子們報讀名校時取得有利位置……



家長對子女呵護之至,自理能力變差,與別人相處存在困難也是許多小孩以及青年遇上的難題。社會對兒童能否健康地成長存在一片擔心的氣氛。例如香港兒科基金就舉辦了多場兒童和青年發展的講座,推動大眾關注兒童健康政策,與會者多提出對兒童未來發展的憂慮,以及作出不少建議改善狀況。

現在社會出現兩個與孩子健康成長有密切關係的問題:第一,香港產業發展路向趨於單一;第二,高學歷膨脹。產業發展單一就是指經濟發展偏向金融和某幾個專門行業,缺乏多元產業發展空間,導致年輕人職業志向選擇不多;高學歷膨脹是指大專教育普及化,青年求職時不容易以學歷吸引僱主的眼球。

青年如何走,大部份時候建基於小孩時的培育,把根源追溯至兒童時期發展,找出修復的方法,就能避免問題一直延續下去,故此社會需要一個完善的兒童健康政策。

從培養個人特質與創新入手

制定此政策前需要有兩個前設問題思考,首先就是社會希望目前的小孩長大後具備甚麼特質。香港傳統的教育制度是以各級公開考試,篩選人材就讀大學。以往的大學畢業生踏入勞動市場,大部份時候都能順理成章擔任精英和專業職位。但隨着今天大專教育普及化,每年眾多本地大學畢業生加上副學位、海外大學畢業生加入勞動市場,市場選擇適當人材時,學歷是否仍然是履歷中的亮點?還是領導力?組織能力?政策應不應該注重兒童的協作能力,讓他們從小參加小組功課、學生活動中體會到與人合作的技巧、原則,並了解自己個性,尋找在團體中擔任適合自己的崗位,以助他們突出自己所長以助日後在職場上自處?

其次就是現在香港有多少拓展多元發展空間的條件。港府近年多番宣揚開拓新興及創意產業,並培養兒童及青少年創新思維,但新興產業的發展基礎在哪?香港的上網成本是全球最低的地區之一,我們可否將之善用於科技等高增值產業中?在土地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兒童與青少年多接觸那些少佔實體地方的科技行業,在輕鬆環境體會通訊科技、社交媒體平台的強大力量,是否能助益他們將來創業?

中國古語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香港的兒童與青年的未來,其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若希望實現心中所想,定必由自身出發,善用智慧、魄力邁進。但如何建構基礎與增加推動力,則有賴於有效的兒童健康政策,以及多元而理想的發展空間。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