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印尼製造」的愛國僑領(2015.2)

發布日期:2015-01-23



訪金鋒集團總裁林文光

 

 

金鋒集團總裁林文光是百分之百的「印尼製造」的愛國僑領。他稱,東南亞國家是中國的「後花園」,那裡有很多華僑華人是合作投資很好的夥伴。他表示希望擔當好印中友誼橋樑的角色。

 

/童鈴

 



「到70歲我還要在生意場上『大展拳腳』」「成功沒有捷徑,要靠勤奮、敢拼和學習」「不要把我放在小的魚缸裡,我想游向大海」。儘管鬢角有了許多白髮,印尼華商林文光談起自己事業的發展依然滿有幹勁。

 

早「飛」的鳥兒有蟲吃

 

林文光(印尼姓名為Alim Markus),1951年在印尼泗水出生,祖籍福建福清。如今事業成功、風光無限的林文光,早年卻經歷了一段艱難的創業史。15歲那年,他已開始投身「商場」。林文光稱自己至今清晰地記得,當天父親林學善話語凝重地對他說:「文光,你不讀書可以不可以,來幫幫爸爸生意?」當時林學善認為林文光身為家中的長子,創業、養家比什麼都重要,讀不讀書沒什麼大不了,而林文光也有同感。林文光說:「當時我認為上學可有可無,讀書並不是人生大事,反而覺得早『飛』的鳥兒有蟲吃,應該趁着年輕力壯,多累積一些經商的實際經驗,何況父親的生意也需要幫手,於是我就『失學』了。」

 

就是這樣,年僅15歲的林文光唸到中三就輟學隨父創業,加入父親在1956年創辦的「爪哇五金廠」,當一名普通經理。他跟隨父親一起創業打拼,生產篩子、鍋、油燈等家庭用具。父親的五金廠在初期,專門製造家家戶戶都要用到的煤油燈。有了一定的業務基礎後,小店舖開始製作漁民用的風燈,稍後生產塑膠水桶、臉盆、托盤和其他傢俱。

 

做企業要站在別人前面

 

上世紀70年代,鋁業一片紅火,林學善的生意也做得很好,於是較具規模的金鋒集團誕生了,其業務稱霸一方。不過,林文光卻認為:「公司一定要做大做強,做大以後,才能與人競爭,一定要站在別人前面,才能確保生意在競爭長河中永不落後,越做越大、越強。」

 

回憶當年的日子,林文光以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拼命幹」!那時,他堅持每天從早上5點一直幹到晚上7點。他笑着回憶說,只是當時環境不允許他幹24個小時,因為工廠左右很多鄉村居民,影響人家休息,生氣的當地人會把石頭扔過來的。這是他在《100條經商策略》一書中,開篇這樣寫到自己年少時期的奮鬥時光。

 

1971年金鋒集團成立,經過兩代人的艱苦打拼,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分支機構遍布新加坡、香港、中國內地、日本、加拿大等地,涉足工業、金融、房地產、餐飲、超市、教育等多個行業的多元化企業集團。在工業方面,金鋒單在印尼泗水就擁有5個工業區,佔地面積750公頃,開設的大小工廠約60家,員工2萬多人,產品8000多種,並吸引了杜邦、三星等一批著名跨國公司以及日本、德國、中國大陸、台灣、泰國等地的企業入駐集團工業園區,與之聯營。同時,集團還在雅加達設有工廠,在中國福建省等多地擁有投資項目。

 

用自己的財富幫助更多人

 

林文光認為,應對競爭,強有力的策略性領導力是必須具備的,策略性領導者能夠看清現實,並將其視為一種機遇。面對這樣的機遇,他分享的策略是立足國內市場,通過強有效的促銷活動,刺激國內需求,為客戶提供高於他們期望的價值產品。他強調,「怎麼做個領導,要往哪裡走,怎麼走,帶什麼人一起走,什麼人跟你一起走,這就是領導者要做的。」

 

林文光辦工業、開工廠、做生意,十分注重與員工一起分享成果,以此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他說,給員工發獎狀、寄感謝信,以作鼓勵。企業賺錢了,有了利潤,首要考慮員工能分到多少。林文光強調,做人做事還要有道德,有原則。作為企業家,尤其要有大將風範,要肩負社會責任。

 

林文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坦言:「我賺錢不只是為自己,一個人其實並不用很多錢,我的生活並不奢華,必需的就夠了,我希望用自己的財富來幫助更多人。」如今,林文光身兼眾多社會職務,在他遞給記者的三張名片上,印着印尼中華總商會第一副總主席兼執行主席,印中商務理事會總主席,前印尼人民福利統籌部長阿貢·拉克梭諾經濟顧問等多個名銜。此外,他還是中國僑商會常務副會長、印尼華人中國和平統—促進會永久名譽會長。他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要在賺錢之餘,回饋社會。

 

推動印尼國家建設上貢獻巨大

 

林文光是出生在印尼的華僑,自言是土生土長的「印尼人」。從他的出身和創業經歷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是第一代華僑企業家,也可以說是第二代華僑企業家。但是不管怎麼說,他是百分之百的「印尼製造」,他的成功,與印尼同在。林文光不遺餘力推廣印尼國貨,在印尼廣為稱道,並因此受到總統的表彰。2012817日,印尼人民福利統籌部長阿貢·拉克梭諾代表總統蘇西洛,向他頒發了國家建設勳章;2013817日,印尼總統在總統府頒發了高級功勳勳章,以表揚他對印尼國家與民族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特別是表揚林文光先生多年來在推動國家科技、公共工程、通訊、人民福利建設方面作出巨大的貢獻,並積極向民眾推廣國貨,愛國精神值得學習。

 



擔當好印中友誼橋樑的角色

 

林文光不僅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協助降低失業人口,推動國家及地方經濟發展。他還經常在不同的國際場合宣傳印尼,推動國際資本來投資印尼。林文光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印尼的特點:第一,印尼的天氣好;第二,印尼有充足的勞動力;第三,印尼有龐大的市場,有25千萬人口的市場;第四,印尼是世界上華僑華人最多的國家,有將近2000萬;第五,印尼有很多的森林資源;第六,印尼的漁產、農產相當豐富;第七,印尼有煤礦、石油;第八,印尼是一個有憲法的民主國家,五年制的總統是直選的,它不容易受到更換;第九,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第十,印尼的外匯是自由的,這些優勢都是吸引投資者前來印尼投資的。林文光稱:「東南亞國家是中國的『後花園』,東南亞有很多的華僑華人,是合作投資很好的夥伴,有共同的語言,血脈相連。出門靠朋友,合作夥伴在投資中是非常重要的。」他鼓勵中國企業家「走出去」,旅遊、考察、投資興業,開展他們事業的第二春、第三春。林文光希望能擔當好印中友誼橋樑的角色,拉近彼此關係,增進彼此的友誼。

 

在風雲變幻的商場不斷學習

 

訪談中,年逾花甲的林文光先生除了暢談他的創業和事業,也流露了他那種好學不倦的精神。也許是早年輟學的缺憾,林文光非常喜歡閱讀,「成功或失敗的企業家故事、東周列國歷史、近代史、上海灘……各種書我都看,我喜歡讀書,我相信有智慧的人才能創造財富」。自言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也堅持高效學習。2010年,林文光曾經自費到清華大學學習,參加印尼商報集團與清華經管學院聯合舉辦的國際高級商務研討班。而更早的30年前,林文光曾經自費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進修,用兩個星期學習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並在畢業後取得了三年制專修班的學歷資格。回到印尼後,因為覺得教授們講得有道理、自己學習有效果,於是,他又很快選送了30名福清子弟到新加坡進修兩個星期,增長學識。

 

林文光認為,語言與文化對發展事業來說非常重要:「比如說,要跟法國人做生意,就要學法語,還要貼近法國人做事的風格,這樣更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可。」因此,他除了掌握印尼語和漢語,還一點一滴擠出時間掌握了英語、日語、德語和法語。他稱:「學會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我常常對公司的營業員說,你們在賣東西的時候要觀察來買東西的人是怎麼採購的,他們怎麼討價還價,以後有一天你成了採購員就可以用上這些招數,這也是一種學習。」林文光認為,在風雲變幻的商場需要不斷的學習,「因為商場上一加一可能等於二,也可能等於十,還可能等於零」。

 

重視華文教育慷慨捐助

 

印尼華文教育曾經斷層32年,華文基礎薄弱,十分重視華文教育的林文光就印尼東爪哇華文教育統籌機構從成立到日常運作都一直慷慨捐助。另外,他還捐鉅資興建新加坡國民學校,學校裡面那幢雄偉美觀的林學善大樓,就是為了紀念其先父林學善先生。可以說,林文光在中國大陸的眾多慈善捐贈事業中,教育方面也是很大的一筆。

 

「企業家就要有冒險精神,不勇敢就永遠走不出去。如果中國的企業家要走出去,一定要團結,要自信,也許會遇到一千零一個難題,但永遠要相信,解決的辦法就在下一個路口。」在與林文光訪談短短的一席話,深深地領略到印尼企業家另一番豪邁與膽識。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