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中共高層展現對台政策走向(2015.4)

發布日期:2015-04-01

習近平、李克強、俞正聲等中共高層領導近期對台政策的說話,反映出黨與政府、各政黨之間,甚至中央決策層面已具有高度共識,說明今後對台政策的明確走向,面對台灣不採取接受「共識」問題將直接強硬回應。習的一些說法也反映出北京開始去思考:兩岸關係發展,北京自己必須採取主動,不能再像過去尚需依賴台灣的配合。

☉文/邵宗海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兼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534日在政協會見民革、台盟、台聯等成員時所發表的談話,其中有一段是如此說的:「『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互信將不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台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只要做到這一點,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則是提前33日在政協開幕式的講話時,提到了「政協常委會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完善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互訪交流機制」,並定性為「重要思想」。要求大力宣導「兩岸一家親理念,繼續開展與台灣有關黨派團體、民意代表交流溝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5日「政府報告」中還特別提出:「我們將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鞏固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努力推進兩岸協商對話,推動經濟互利融合,加強基層和青少年交流。依法保護台灣同胞權益,讓更多民眾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

從台灣角度來解讀,習近平的談話,加上前一天俞正聲在政協開幕式的講話,以及稍後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代會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幾乎讓台灣的官方、政黨與兩岸學界,都一致承認這樣的談話,確是明示或隱含了有下列「對台政策」的強調,作者謹分析如下:

一、習的談話中,較讓外界具有共同迥響的看法

1、刻意突出「九二共識」是兩岸互信及接觸的基礎,但也與以往不同的是,習近平更語氣強調說:一旦「基礎不牢」,就會「地動山搖」。

在此作者需要補充的是,上述這段話在「國台辦網站」引用新華網的報道是沒有出現這樣的文字,但這的確就是習之發言內容,並在第二天台灣各大媒體呈現。前者「刻意突出共識」,實際就是說給民進黨聽的,也是直接對蔡英文曾經說過「只要民進黨2016年執政,北京必然調整」的反駁。特別是蔡英文在37日回應習近平的談話時仍然在迴避「九二共識」的認同,並說「名詞」或「標籤化」不是有效的處理方向,看來蔡英文至少在目前時刻仍然不會認同「九二共識」是民共交談或接觸的基礎,而且在2016年大選之前看來,也是很難有轉向的跡象。但面對北京決策層面多次的喊話,民進黨繼續的「相應不理」,可能最後導致「地動山搖」的結果,恐怕也並不只是來自對岸的唬人之語。

實際上,後面的「地動山搖」之說,也是說給包括民進黨、國民黨在內的台灣民眾以及國際社會聽的,說明兩岸如果不能維持這項共識基礎,後果將是不堪設想。值此「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十周年之際,北京還是丟出來一句沒有「用武」用詞的「非和平方式」,除了動機需人待解,後續發展也令外界關切。

像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反分裂國家法》屆滿十周年前夕於《人民日報》撰文,就是一個與上述的「後續發展」有相關聯結的例子。張志軍在文中指出,對台工作方向,必須緊密結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一方面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加強制度化協商談判,鞏固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另一方面,堅決貫徹中國大陸《憲法》和《反分裂國家法》,增強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的信心和能力。

2、措詞強硬之外,北京對台政策還是突顯兩岸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強調「兩岸和平發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

但是這樣的堅定不移的說法,依作者來解讀,首先是因為馬英九的任期尚有一年三個月,北京實在沒有理由需要在現階段去隱沒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而且從2008年起北京投資在台海所營造出和平穩定的環境,也不需因台灣尚未展現出的分離氣氛而給予折損,所以這本就是北京對台政策這幾年來的基調。但別忘了習近平在這次也同時指出:「和平是寶貴的,和平需要維護」。到底兩岸和平是如何維護?作者注意到習近平提出另一個的堅定不移的說法。他說:要堅持「共同政治基礎」,那就是前面所提的「九二共識」。習明確的補充說,「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上去」。

因此,前面提到「和平」,後一句因擔憂「九二共識」可能在2016年大選後不復存在,又開始強調「動盪」,正說明北京對台政策面臨未來可能的調整。

3、習近平與其他政治局常委們,顯見注射了一股新的動力,將在今後積極推動對台灣社會及基層的工作。

習近平說:「我們注重聽取台灣各界特別是基層民眾意見和建議,願意了解台灣同胞想法和需求」。這雖然不是中共領導人第一次說,而且這也貫徹了傳統對台政策中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但這次卻是更有系統的思路整理,希望讓對台工作落實到真正需要的層面。注意看習近平的指示方向,是提醒涉台單位和官員「要繼續加強兩岸同胞交流往來,實施惠及兩岸同胞的政策法律措施,擴大台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這其中要凸顯台灣基層民眾受益的「獲得感」,就是過去政策性談話較少見到的一面,也是點出過去涉台措施的缺失。

至於習說「願意為台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台,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成功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更見到是他要求這個基層工作向下紮根的深度。不過,作者也發現:由於強調也是寄望未來能創造台灣青年對大陸的向心力,相對來說,時間的拉長會讓北京「對台工作」,在今後將不太容易出現躁進。而如何爭取台灣民意,能推動最終的兩岸統一,北京會把「過程」重視的比重超過「目標」。

另外,政協主席俞正聲也曾特別強調:政協要「為團結島內基層民眾、青少年多做工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有提醒:「我們將加強基層和青少年交流」。這充分說明在中共高層領導人的工作方針裡,已有高度共識。

二、習的談話,加上政協決議與張志軍文章,明確劃出「對台政策」政治底線

此前習近平發表對台政策的「四個堅定不移」,說明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我們應該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

同時習近平的相關談話,也被寫進全國政協政治決議中。這屆《政治決議》指出,習近平在參加全國政協的大陸三大對台統戰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和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台聯)委員聯組會的談話時,所發表的「四個堅定不移」,對推動實現「兩岸關係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政治決議》強調,需貫徹落實習近平關於「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要求,並須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

至於張志軍在《反分裂國家法》頒布十周年前夕發表長文,延續反獨清晰立場,將大陸對台政治底線劃得更明確。張志軍指出,大陸不斷推進對台方針政策法制化進程,以《憲法》為統帥,以《反分裂國家法》、《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等為主的涉台法律規範體系初步形成。尤其是《反分裂國家法》,成功挫敗通過所謂「憲改、入聯公投、謀求台獨」的分裂行徑,實現兩岸關係歷史性轉折,開創了和平發展新局面。

不過,除強調反「台獨」,張志軍也表示,「豐富國家統一實現形式。我們堅信,凝聚兩岸中國人的智慧,發掘中華傳統法治文化和現代法治文明的有益經驗,不斷增進兩岸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終將破解兩岸政治難題,探索出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的國家統一實現形式。」他並強調,「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三、習的談話中,比較沒有引發外界特別注意的政策走向

1、在所有解讀中,較少去關注的,是這次政策性講話的「軸鏈性」。所謂的「軸鏈性」,是說明中共各領導人講話中有一定的政策主軸,而且相互之間還有鏈接性。

作者特別注意到從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開幕式致詞,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涉台的談話,再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代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們三人幾乎都不約而同的提出對「九二共識」政治互信基礎,以及對台灣基層及青少年重視的堅持。譬如說,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還特別提出:「我們將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鞏固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努力推進兩岸協商對話,推動經濟互利融合,加強基層和青少年交流。依法保護台灣同胞權益,讓更多民眾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

這樣的說法有其前例,在1997年還特別明顯。當時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2月去世,不到二十天之內,中共人代會與政協分別在3月上旬舉行會議,這些機構領導人的談話,透露出一些微妙的變化。譬如說,人代會常委會委員長喬石與政協主席李瑞環,甚至於總理李鵬,在他們致詞或政府報告中,卻不約而同的表示:支持江核心,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推動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並在「江八點」的指導下,通過兩岸政治談判,解決雙方歧見,逐步走向和平統一。這些共識,後來並在中共十五大政治報告中重申。

所以當習李俞三人目前均擔任中共黨政軍重要職務的領導人,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這樣說話不但再次反映出北京要在黨與政府,各政黨之間,甚至中央決策層面顯示出已具有高度共識,而且也說明了今後對台政策的明確走向,面對台灣不採取接受「共識」問題將直接強硬回應。

2、習近平在談話中曾提到「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台灣工作」。

這段話的重要性,主要是因對前面習說的一段話。他說:「過去的一年,我們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兩岸制度化協商取得新成果,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不斷深入,各領域交流合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台海局勢總體穩定」。再回頭過來看前面那段話,說明了要讓過去一年兩岸關係的穩定持續發展,其主動權應操自在北京手上,而且大陸尚要保持發展進步,才能掌握邁進的步伐。

這些說法反映出北京的自信,而且開始懂得去思考:兩岸關係發展,北京自己必須採取主動,不能再像過去尚需依賴台灣的配合。如果這個解讀接近習近平的想法,那麼台北在今後的因應措施,可能也要尋求突破。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