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務實調適(2015.6 )

發布日期:2015-05-29

☉文/洪奇昌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

☉文/李國正 台灣產經建研社政策組組長

民進黨作為一個準執政黨,「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積極正向處理與中國大陸在政治與經濟上的合作或競爭關係,就是民進黨因應兩岸政局以及台灣民意與社會發展的政策調適,更是重返執政後應致力的目標。從這個觀點看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僅不消極,反而是更進步的。

中國大陸政府與社會對民進黨近期推出的兩岸政策普遍以質疑和批判的角度切入,很大程度是因為對民進黨的陌生和不信任,甚至受到與民進黨存有競爭關係的國民黨及其論述所影響。

本文認為,若跳出傳統思維的窠臼觀察今年3月以來民進黨在修憲案中的態度、49日蔡英文主席在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講話以及419日蔡英文主席「找回自信,點亮台灣」參選「總統」聲明,乃至於512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同意就兩岸監督條例進行實質審查等作為,我們可看出民進黨正以負責任的態度為重返執政之路作出務實調適的政策訊息。

民進黨兩岸政策務實調適

首先是今年3月份,台灣立法院成立修憲委員會後,各界關注民進黨是否會提出修改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總綱)中關於國號、領土與主權等相關條文,而結果是民進黨中央並未提出關於憲法總綱的修憲案。第二點項值得關注的訊息是蔡英文主席49日在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講話中宣示「維持現況」是民進黨兩岸政策基本原則。第三個訊息則是419日蔡英文主席參選「總統」講話中明確表達她是參選中華民國「總統」。我們可以將此三項政策訊息解讀為民進黨承認了中華民國憲政架構,承認了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精神。

誠如蔡英文主席49日講話所言「人民對兩岸政策展現的集體意志,是執政者必須依循的準繩。」台灣陸委會多年的民調追蹤清楚顯示,當前台灣的80%以上的民意並不是要立即追求兩岸統一或宣布台灣獨立,而是要務實維持兩岸現狀的和平。

台灣是多元價值的社會,既然民意對兩岸關係作出了決定,那麼,民進黨「維持兩岸現狀」,就是呼應主流民意,就是以中華民國作為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形成台灣共識。並且宣示了2016年民進黨若執政,既不會在缺乏社會共識下討論統一問題,也不會在缺乏社會共識下以修憲、制定新憲或者宣告獨立等方式,搞第二共和或二次獨立。

更進一步,民進黨既然宣示以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作為台灣社會以及兩岸政府的最大公約數,並且將持續推動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項實質交流,那麼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進入實質審查,便是民進黨落實其兩岸政策調適的第四個政策訊息。

《兩岸監督條例》審議已經在立法院延宕了一年,58日國民黨將《兩岸監督條例》排為第一案優先審查,民進黨和台聯黨員則提出500項變更議程案進行程序杯葛。到了512日立法院朝野協商後,民進黨決定撤回先前提出的變更議程案,以利《兩岸監督條例》盡快進入委員會進行實質審查。

雖然大選年期間各政黨要就法案內容完成協商、形成共識是有高度困難的,但既然台灣社會各界認為《兩岸監督條例》很重要,而且是立法院對太陽花運動的承諾事項,既然現已有六、七個不同版本草案可以併案審查,理應盡速進入委員會討論定案,讓兩岸協議可在立院的監督下繼續推動。

務實理性負責的態度是重返執政的民進黨該有的立場。從修憲、蔡英文主席兩次講話以及民進黨對《兩岸監督條例》審議改採積極態度,可看出民進黨兩岸政策是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基礎,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對兩岸政治關係現況的表述。此一調適勢必有利於未來台灣政治和解及社會團結,對深化鞏固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亦有幫助。

北京的兩岸政策戰略

當民進黨以正面態度處理兩岸議題時,北京政府應該重視並且正面看待民進黨一系列政策調適的積極意義。但相對於民進黨的積極務實,北京只是保守地重申「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等論調,甚至對民進黨投以質疑和批評。顯然北京雖然已有預期民進黨可能在2016取得政權,但仍深怕台灣社會以及民進黨政府將會和北京的路線漸行漸遠。

歸根究底,強勢的宣言和高調的國共領導人會面,部份反映出北京對台灣社會、對民進黨的認識不足,甚至長期受到國民黨立場論述的影響。

於是54日朱習會就成了國共兩黨宣示戰略同盟關係、相互取暖的最佳場合。相較於北京對「馬習會」興趣缺缺,此次「朱習會」之所以能成局,便是因為國共雙方都有了不同以往的積極性。去年初「王張會」後國民黨積極布局的「馬習會」終究沒有成行,一年後朱立倫卻陰錯陽差地取代馬英九,成為首位赴中的台灣執政黨黨主席。

由於馬英九「總統」已經因為太陽花運動和國民黨2014選舉大敗而提前跛腳,甚至被迫辭去黨主席。北京擔心自胡錦濤時期以來的十年對台戰略布局,可能隨着國民黨在2016的垮台而崩解。既然此時朱立倫僅是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赴大陸,北京自然可以展臂迎接,藉宣傳政策路線同時給予國民黨多一些信心支持。

至於國民黨,則因為太陽花運動以及九合一選舉大敗後面臨再次失去政權的危機,因此期待得到北京老大哥的背書,好對台灣社會宣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路線才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就算朱立倫不選「總統」,也能為國民黨和潛在的「總統」、立委候選人鞏固些老本,爭取2016大選的一線生機。

然而,「習朱會」的成果若只流於這種「給糖吃」和「要糖吃」的戲碼,甚至只是心戰喊話,那麼不僅沒有突出現行國共兩岸政策的好處,反而突顯彼此缺乏自信,並且坐實了台灣社會對國共將兩黨利益凌駕於台灣前途之上的質疑。

正視台灣主流民意

難道北京政策路線會因為國民黨失去政權,而失去台灣民意支持?北京或可從近期的台灣政局和社會變遷中得到一些省思:一是認識兩岸政治生態的差異;再來則是宣傳手段有問題;最後則是北京兩岸政策內涵需要調適。

拿賣藥來做個比方,商人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獨佔市場,但是商人必須對於消費者市場有正確的認識;對產品的宣傳也不能僅僅是強調產品很好,更不可能恐嚇消費者不用會死掉;良好的、負責任的宣傳最重要的還是清楚說明藥品成分、效果以及副作用是什麼。

如果對於市場認識不足,產品行銷手段偏差,甚至和形象不佳的代理商合作推廣,對於內容以及副作用缺乏介紹,那麼可能招致的就是消費者對產品的懷疑:這個藥商是不是對自家產品缺乏信心誇大了產品效果?又或者只是為達到賺錢的目的而已?

北京的兩岸政策似乎就面臨着相似情境。首先是,想要獨佔市場卻又對台灣政治生態認識不足。在台灣政策制定過程與受支持與否必須歷經社會反復辯論和選舉檢驗。換言之,中國大陸習慣頂層設計由上而下,但由下而上的政策過程才是台灣政治生態的特色。

2014年九合一選舉台灣社會已經用選票否決了國民黨式的兩岸關係發展模式;「新台灣國策智庫」429日公布民調顯示國共政黨主導的兩岸交流招致多數人民疑慮,有61.2%民眾擔心10年來國共論壇加速台灣的經濟與社會傾斜中,影響台灣安全;59.2%的民眾認為10年來的兩岸經貿發展塑造出兩岸新權貴,而非有利人民。

從台灣民意趨勢和社會問題看來,北京面對目前台灣社會經濟發展現況以及民進黨可能在2016年上台的政治局勢,除了一方面強調現行兩岸政策很好,強勢表態若不接受現行政策結果會「地動山搖」,一方面則和形象不佳的代理商國民黨靠攏之外。我們沒有看到現行兩岸政策如何為台灣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多數台灣人民福祉帶來遠景,反而是把國民黨執政失敗的責任一併攬到自己身上。

太陽花運動才屆滿周年不久,這場運動時刻提醒着我們,台灣主流民意不是反對兩岸交流,而是堅持兩岸交流必須突破國共框架下的菁英交流模式、超越買辦模式,不讓少數人從中壟斷兩岸交流的利益。而民進黨與國民黨兩岸政策根本差異就在於,民進黨是以積極捍衛台灣主體性與堅持社會正義為原則,在全體台灣人民的監督與共識下深化兩岸交流。

民進黨作為一個準執政黨,「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積極正向處理與中國大陸在政治與經濟上的合作或競爭關係,就是民進黨因應兩岸政局以及台灣民意與社會發展的政策調適,更是重返執政後應致力的目標。從這個觀點看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僅不消極,反而是更進步的。

北京應該正視民進黨所遞出的橄欖枝,作出相對應的調適。民、共之間若能就「維持兩岸現狀」建立共識,彼此不挑戰底線,那麼就有機會建立互信,並且在這個基礎上,鞏固兩岸各項交流成果,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