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習近平外交拓路 「一帶一路」開局(2015.6)

發布日期:2015-06-01

☉文/葛夫

有學者分析指出,「一帶一路」戰略所推動的「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將有利於加強政治互信,維護地區安全。現有各個區域一體化和其他合作機制都是邁向「命運共同體」的途徑,而「一帶一路」則是重要的助推器,其核心在於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以合作共贏的發展思維取代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正是「一帶一路」所體現的一個重要精神。 

 

4月下旬訪問巴基斯坦之後,今年5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又接連訪問了哈俄白三國。在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習近平今年前兩次出訪都有一個共同主題:為「一帶一路」建設開局吹響號角。


「一帶一路」是中國21世紀的外交和經濟戰略,也是中國力圖重塑國際格局的大戰略。中國政府未來810年將從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推進這一戰略。學界普遍的看法是:2013是規劃年,2014是布局年,2015是落實年。


習近平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今年420日至21日,習近平應邀對巴基斯坦進行訪問,此行是他2015年的首次海外出訪,也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接、合作的開局之舉,備受國內外關注。此次訪問創造了兩個首次:中巴經濟走廊是中方首次提出的「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一帶一路」重要融資支持平台「絲路基金」則在巴誕生了其首個對外投資項目。


中巴經濟走廊起點在喀什,終點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是貫通「一帶一路」的關鍵樞紐,是一條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在內的貿易走廊。其中,瓜達爾港既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端點,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中國國際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將中巴之間的「一帶一路」旗艦項目稱為「樣板型」工程,具有示範和帶動作用。「不僅本身意義重大,還要帶動交通、金融、經貿、教育以及人文等其他領域的發展,對整個戰略的實施都是重要的。」王軍認為,領導人出訪過的地方、見證過的項目更能顯示其「旗艦性」和「重要性」。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從倡議到落地到最終建成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在這麼漫長的過程中,如何保證沿線國家對這個項目有充足的熱情與積極性投入並不容易。因此,階段性的成果展示非常必要。而中巴相關部門早先相互銜接的規劃將為「一帶一路」提供最重要的「早期收穫」。無論是中巴經濟走廊還是瓜達爾港,不僅展示的是中巴合作的成果,而且也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提供實踐和案例,這必將有力地促進「一帶一路」向前推進。


繼訪問巴基斯坦之後,習近平又於57日至12日先後訪問了哈薩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這是習近平年內第二次出訪,除出席二戰勝利紀念活動外,習近平此訪還將開啟新一輪落實「一帶一路」、共創未來的和平發展之旅。


分析習近平此次訪問的路線圖可以發現,哈俄白三國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互通建設的重要途經國,絲路合作項目進入了訪問議程。在哈薩克,習近平將同納扎爾巴耶夫共同規劃中哈各領域互利合作發展藍圖,其中就包括推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在俄羅斯,兩國領導人將商討將中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俄方跨歐亞大通道建設、歐亞經濟聯盟發展相對接合作等;在白俄羅斯,習近平將考察兩國間最大的投資合作項目中白工業園,該項目有望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點打造的項目。


值得觀察的是,習近平此行的第一站哈薩克之行為期只有半天,創下他外訪時間最短紀錄,被外界稱為「擁抱式訪問」。有媒體評論指出,此次習近平專門抽出一個晚上應邀與納扎爾巴耶夫舉行會談,則更像是給「中國人民老朋友」的一個「擁抱」,對增進中哈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義。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研究員黃日涵認為,哈薩克不僅地處樞紐位置,而且資源豐富,加強雙方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將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打開「西進」的關鍵一環。


同樣,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訪問中,也有合作與對接的項目。中國官方此前公布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路線圖顯示,這一計劃共有南北兩線。繼絲路基金首單落地巴基斯坦、「一帶一路」南線開通後,北線毫無疑問也已提上了日程。而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均作為「一帶一路」北線的關鍵國家,打通這些國家尤為關鍵,北京方面也許恰恰是在借習近平此行實現北線突圍。


「一帶一路」一正四副班子亮相


今年3月底,中國官方首次正式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這份近9,000字的文件系統勾勒出「一帶一路」路線圖,標誌着「一帶一路」步入全面推進階段。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表示,「一帶一路」的一端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另一端是極具活力的東亞經濟圈,由此來帶動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東南亞的發展,並輻射到非洲。目前,已經有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回應一帶一路的倡議,這些國家的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29%


隨着「一帶一路」版圖的公布,「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名單最近也浮出水面,其中包括: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擔任小組組長,四名副組長分別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楊晶和國務委員楊潔篪。這顯示出,領導小組至少擁有一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兩名中央政治局委員、兩名國務委員的高規格配備。


有媒體報道稱,四名副組長當中,被譽為「中南海第一智囊」的王滬寧首次從幕後走到台前,他的仕途前景以及「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改革發展的關係,備受矚目。王滬寧從中共原領導人江澤民時代就進入中央政研室,歷經胡錦濤時代、習近平時代,被稱為三代「幕僚」。王滬寧是本屆中共政治局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分析,張高麗是深改組的副組長,王滬寧也是深改組的辦公室主任,由此可以肯定「一帶一路」建設小組將在深改組的領導下,由習近平主導,推進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王義桅表示,按照其他三名副組長目前的職務,可以看到「一帶一路」涉及的層面之廣:汪洋在國務院主管經貿、農業等事務,也負責扶貧、對外援助;楊晶則從國務院層面協調各個部委以及各個地方的規範與做法;楊潔篪負責外交事務,以及國內政策與外交政策的對接。


「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的高規格配置,凸顯出中央對該宏偉規劃建設工作的重視,意味「一帶一路」建設將進一步提速,並全面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三大風險與「四國演義」


「一帶一路」規模之龐大、涉及國家之多為世界近現代史所罕見,如此雄心勃勃的戰略規劃需要決策者的勇氣和決心,更需要執行者的耐心和細心。許多專家提醒,這個規劃能否得到沿線國家認同,中國與沿線國家能否做好政策協調,仍存在變數。 就事實而言,「一帶一路」戰略作為中國和平崛起的持續策略,也存在着困境和風險,如果不能面對和克服,效果可能不會很理想。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許利平教授預測,「一帶一路」可能面臨三大困境。


所謂三大困境,首先是心理困境,許利平認為,中國與鄰國的關係近而不親,這對中國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鄰國崛起心理恐懼症」。而周邊的不信任與猜忌將是最大風險。


其次是領土爭端,中國的和平崛起也導致了周邊國家與中國遺留的歷史問題被激化,這也是源於中國一改往日韜光養晦的政策,開始主動積極的面對領土爭端而導致的最直接的國際碰撞。


最後是發展困境,中國同周邊國家存在競爭關係,比如泰國和馬來西亞,事實上,中國和這些國家在經濟模式以及產物結構當中存在着相似點,因此中國與他們存在着競爭關係。


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以及相關的融資平台「絲路基金」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以來,外界反應不一,一些沿線國家表達出對中國發展戰略背後的軍事意圖與地緣政治意圖的疑慮。


有專家分析,中俄印以及背後的美國因素是中國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沒有這些因素的利益平衡,「一帶一路」恐怕將是空中樓閣。由於中俄印這歐亞三大國自身份量不輕,彼此關係也相當重要,所以越來越受到關注。但仔細分析後不得不說,所謂「大三角」和「G3」都言過其實。三國本質上只是若即若離的夥伴關係,至少目前如此,不能注水高估。


具體到「一帶一路」有言,俄印也各有盤算。在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俄羅斯並不甘心淪為一個參與者。從今年11日起,歐亞經濟聯盟正式投入運營,成員國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則計劃在今年5月加入。普京曾表示,經濟聯盟將成為獨聯體地區的一個經濟引擎,成為一個新的世界經濟中心。


至於印度,至今尚未明確表態支持「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社科院在最新發布的《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評估(2015):「一帶一路」與周邊戰略》中分析指出,印度關於「一帶一路」規劃秉持着謹慎歡迎、保持溝通的態度,等待適時推出「印度製造」,沖淡「一帶一路」,奪回話語權。


然而,專家們普遍認為,「一帶一路」的更大障礙卻是美國。在當今世界,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國家依然是美國,要想在世界上辦成某些大事,離開了美國的支持與配合,勢必會增加許多困難,甚至有些事想辦也辦不成。美國對此將採取何種態度,無疑會影響到「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實施,也會牽動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走向。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將橫跨歐亞大陸,涉及太平洋和印度洋,這其間有些國家是美國的盟國,有些地方是美國在戰略上重點關注和控制的區域,中國要想撇開美國獨立構建「一帶一路」,決非是容易辦到的事情。因此,加強相關國家的國際合作,特別是中美兩國的溝通與合作,對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決定其成敗得失。


「一帶一路」的棋局觀


隨着「一帶一路」的《願景》發布,其發展圖景也越來越清晰。中國外交部、中國商務部、中國發改委共同參與發布《願景》,表明「一帶一路」涉及外交、國際經濟、投資和發展規劃,是一項目標宏大的國家戰略。另外,相關領導小組的人員配備也反映其政策優先順序別之高:一端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端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一帶一路」橫跨亞歐大陸,涉及三大洲數十國,展現了大國外交的縱橫捭闔。聯通中國國內、國外,溝通開放、改革,貫穿投資、貿易,該政策反映了「走出去」戰略的升級,也體現了中國對外開放戰略乃至整體經濟發展戰略的升級。


那麼,「一帶一路」出招的目的是什麼,影響會怎樣,對國際政經大棋局意味着什麼呢?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和企業司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最近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稱,在傳統的圍棋戰略思想中,「外勢」與「實地」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地」的累積決定勝負,而「勢」卻可以轉化為「地」並對最終勝負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弈者須在兩者之間保持平衡,必要時又需要在兩者間進行轉換。從這個角度看,「一帶一路」的推出如同圍棋中盤的必勝手筋,一旦落子,其影響將是深遠的。


首先,「一帶一路」可以將中國在經濟領域多年累積的「外勢」向「實地」轉化。面對保增長的迫切需要,中國如何拓展海外需求,將資本和產能方面的「外勢」向經濟增長的「實地」轉化,這是「一帶一路」推出的現實考量。同時也應看到,中國之所長正是很多低收入國家之所短,這就提供了取長補短、互利共贏的可能,這正是「一帶一路」經濟邏輯的基礎。


其次,「一帶一路」可以說明中國將經濟規模上累積的「實地」向國際經濟秩序的「外勢」轉化。實際上,基於其現有經濟總量、貿易規模、外匯儲備,以及不斷增長的海外投資和發展融資,中國完全可以在推動全球化進程和完善世界經濟治理體系中有更大的作為,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在這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再次,「一帶一路」也蘊含着從經濟「實地」到政治「外勢」轉換的意味。該戰略所推動的「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將有利於加強政治互信,維護地區安全。而更深入地解讀其政治邏輯,需要更好地理解「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很明顯,現有各個區域一體化和其他合作機制都是邁向「命運共同體」的途徑;而「一帶一路」則是重要的助推器,其核心在於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


「中國的大手筆、新舉措有其現實考量,但其背後的思維方式更值得重視。以合作共贏的『發展思維』取代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也許這正是『一帶一路』所體現的一個重要精神。」梁國勇說:「圍棋對弈重布局而輕殺伐,雙方在『地』與『勢』的權衡取捨中共存,而輸贏常在幾目之間。或許這正是圍棋這種東方遊戲有別於西方思維的一個獨特之處。」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