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

首頁 > 最新文章 > 青年論壇

香港自由行問題(2015.8)

發布日期:2015-07-31

☉文/莫健榮 黃大仙區議員

莫健榮 黃大仙區議員內地個人遊簽注來港被稱為「自由行」,政策已推出十多年,是中央挺港措施,惠及民生經濟,亦帶來消費巿道暢旺。近年,香港本土派勢力抬頭,它被渲染影響香港居民日常生活和民生,成為社會爭議熱點。

自由行政策發展和利弊

香港2003年經歷SARS,經濟跌落谷底,失業率高。為振興經濟,吸引內地人來港旅遊、消費,中央於當年728日起推行自由行政策。它為旅遊業注入強心針,使旅遊業蓬勃發展並成為香港經濟支柱之一,現時僱用工作人口逾46.3萬佔總勞動人口近13%,去年入境旅遊相關消費超過3000億元。香港直至去年底旅客持續增長,超過5400多萬人次,其中內地客超過七成,自由行佔半壁江山,六成多是即日來回購物為主。立法會最近發表的簡報亦顯示,內地遊客去年在港銷費額高達1700億元,養起了香港三分之一零售業。旅遊和相關零售餐飲酒店等行業聘用大量基層和年青人,使失業率降至近年低點和提升打工仔收入。

自由行為經濟和就業帶來莫大的裨益,香港政府對自由行的態度起初是無任歡迎,不斷增加內地開放城巿。但後期因本港承受能力而變成有限管理,如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戶籍居民擴展到非戶籍居民早兩年被剎停,最近更停止簽發一簽多行。

另一方面,自由行也有一定副作用,它增加了旅客人流帶旺了商舖生意,使租金不斷上升,商舖形態亦呈單一化,以付租能力較高和迎合自由行購物為主,而方便本地居民的各類商店大減。立法會發表的《研究簡報》顯示,由自由行2004年至2013年期間,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零售店的數目,激增15倍。同樣,售賣高檔產品的商舖數目在同期亦大幅增加,如珠寶首飾及手錶的店舖增加逾三成。隨着租金同期增加近七成,售賣非專門貨品(一般糧油和家庭用品)的商店不斷被淘汰,近十年減少近三成,而書報及文具商店大減25.4%

過去數年,反自由行活動以此起彼落,起初以影響民生為由,但後期多為香港本土派組織發動,並滲入反國家和港獨思潮。所謂「鳩嗚」和反「水貨客」行動,更趨於暴力和不文明,令巿民和遊客反感,並影響到香港國際城巿的形象。

自由行前瞻

今年4月中起,中央和特區政府公布收緊個人遊政策,深圳戶籍居民由一簽多行變為最多申請每週一行,變相已杜絕內地人走水貨的機會。政府明言此舉是針對水貨客,但日後走水貨可能成為港人專利。調整一簽一行對香港正走下坡的消費巿道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自由行的開始、發展到後來調整政策看來,中央還是特別照顧香港特區和關切巿民的民生和生活,也是一國兩制下特殊政策。它本來是一個純粹惠港的經濟措施,被刻意扭曲政治化和用以挑動中港矛盾,滿足某些政治團體的政治目的。筆者期望港人能理性分析此政策實際利多於弊,不要被傳媒和網絡過份宣傳和渲染所影響。由於內地仍有數百個城巿未開放自由行到港政策,香港實際可以用減少即日來回短途客的空間以換取更多消費力較高的長途客,使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自由行長遠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香港亦要提升其旅遊容量和接待能力,如發展邊境購物城和各區特色旅遊,自由行的未來宜疏不宜堵。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