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的傳承保育(2015.11)

發布日期:2015-11-03

☉文/林楓林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盂蘭勝會保育委員會總幹事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香港多元文化傳統的集中表現,作為一種寶貴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育及發展,鼓勵年輕人加入傳承和保育行列十分重要。

剛過去的農曆七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盂蘭勝會熱鬧非常。數十場盂蘭勝會延續了1個月時間。香港潮屬社團總會首次舉行盂蘭文化節,吸引海內外人士包括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入場觀看。其中的搶孤比賽也是香港首次舉行,吸引了18支參賽隊伍參加比賽,甚至立法會議員姚思榮,也帶領多位立法會議員組隊參與,這將盂蘭保育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20115月,中元節(香港潮人盂蘭勝會)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盂蘭勝會在香港家喻戶曉,是春節和聖誕節以外第三大規模的活動,每年參與人數接近百萬;覆蓋面廣,港島、九龍、新界……各區潮人舉行的盂蘭勝會多達60多場;時間跨度長,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持續整整1個月;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盂蘭勝會舉辦的費用超過1億港幣,也吸引不少海外遊客,對香港的經濟起了促進作用。

作為香港極具文化傳統特色的潮人盂蘭勝會,研究價值甚高,尤其是2011年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對盂蘭勝會的重視不但在香港潮人之中獲得巨大迴響,在其他族群中也有了積極的回應。為此,作為香港100多萬潮人代表組織的香港潮屬社團總會,肩負起傳承和保育潮人盂蘭勝會的重任,重拾市民對盂蘭勝會的熱情,喚起香港新一代潮籍青年的關注,幾年來,為傳承、保育和發展這份傳統的文化遺產努力不懈。

成立保育委員會及基金委員會

首先,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成立了盂蘭勝會保育委員會及基金委員會,由前任主席馬介璋出任主席,歷屆主席莊學山、許學之及當屆主席陳幼南等為副主席。兩個委員會的成立,對更全面展開傳承和保育盂蘭勝會起着正面積極的推動作用,令全港各區的盂蘭勝會團體熱情更高。其中,潮屬社團總會以及馬介璋、林建岳、陳幼南、許學之、莊學山等首長帶頭捐款,很快就籌了260萬元。保育委員會及基金委員會的成立,從組織上和經費上為盂蘭勝會的保育傳承工作的長遠發展,作出了有力的保證。

民政事務局及社會各界重視支持

盂蘭勝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多個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幾年來,民政事務總署陳甘美華署長與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幼南等首長及部份盂蘭勝會代表每年一至二次晤面已成慣例。每次晤面都討論如何保障參與者及廣大民眾的安全,要做好預防中暑的工作。盂蘭勝會在農曆七月舉行,正是一年之中最酷熱的月份,而進行活動的場地多為露天,主辦者及參與者多為長者或年齡較大的人,考慮他們的工作量和承受能力也不可忽視。而民政事務局許曉暉副局長及康文署官員也經常和盂蘭勝會開會,討論如何保育及傳承等相關問題。

推動各區盂蘭勝會的聯絡

盂蘭勝會成為國家級非遺之後,加強了本港數十家盂蘭勝會之間的交流及聯絡。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每年於農曆四、五月間舉行一至二次「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傳承保育座談會」,與全港各區潮人盂蘭勝會近百名負責人座談交流。中聯辦,賽馬會,香港政府民政總署、康文署包括非遺辦公室官員,香港文化博物館都派員出席,聽取盂蘭勝會主辦者的建議,就如何辦好及宣傳盂蘭勝會集思廣益,交流經驗。

農曆七月,香港潮屬社團總會首長及有關的盂蘭勝會負責人,在各區盂蘭勝會舉行的日子到各區巡視,此舉既表示對地區的支持,也加強交流經驗,推動各區資源共用,加強各區盂蘭勝會之間的合作,也便於現場聽取民眾意見,發現問題。

加強與海外交流,舉辦研討會

香港盂蘭勝會源自內地,現時,除了內地,在日本、馬來西亞、泰國以及台灣等地,都有盂蘭勝會的活動。但是各地的表現形式及內容各有不同。為此,香港潮屬社團總會2013年聯合樹仁大學舉行了一場頗具規模的「盂蘭勝會研討會」,邀請本港、台灣、內地、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講述各地盂蘭勝會規模、特色及舉辦情況。參與者包括:香港及內地學者,香港各盂蘭勝會負責人,民俗研究者。研討會還安排往九龍城潮僑盂蘭勝會作現場考察。個別海外學者未能到會,也提供資料予大會宣講。前兩年,總會還多次和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林建岳、總幹事劉鎮漢開會商討,如何利用盂蘭的文化活動,包括神功戲,更好地進行包裝,並設計一些活動,可以讓遊客參與。因為中元節正好介於中秋節及端午節之間,如推廣得好,無疑為本港的旅遊業增添新的元素。隨着盂蘭勝會的推廣工作展開,潮屬社團總會配合香港旅遊業的發展,加強對海外遊客的宣傳。如在旅發局的網頁上,以中英文刊載各區盂蘭勝會時間和地點。

開發網站,製作電視節目,多管道推廣

今年中,本會盂勝會網站正式開通,並舉行啟動儀式。網站介紹有關盂蘭勝會的背景及相關資料,將歷年來總會製作的音像節目上網,此舉可以讓更多人觀賞和瞭解潮人盂蘭勝會的歷史、演變和發展的趨勢,幫助海內外研究潮人盂蘭勝會的專家學者更深入地瞭解這一傳統習俗,從而達到推廣盂蘭勝會的目的。

為了擴大宣傳盂蘭勝會,潮屬總會與亞洲電視合作,於2014年分兩期推出「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呈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盂蘭勝會》」專題節目,分中文及英文兩版本,每集30分鐘,在中文台及英文台播出,通過電視畫面,詳細介紹潮人盂蘭勝會的來龍去脈,反應熱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為讓潮人盂蘭勝會的正面意義深入人心,總會在盂蘭勝會期間,印製了一本簡明易懂的宣傳小冊子,在農曆七月之前,派送到各個盂蘭會場地、學校和社區。小冊子介紹了盂蘭文化和精神,包括盂蘭勝會的流程,令很多年輕一輩瞭解潮人盂蘭勝會的精神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同時每年都贊助印製宣傳單張,宣傳派發平安米,做好安全工作。

此外,總會還從財力人力上支持本港其他團體,如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及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共同做好孟蘭勝會的普及工作。舉辦多場講座及多個工作坊。

保育委員會成員也撰寫論文,在有關刊物發表,並出席有關社團主辦的沙龍活動,講解盂蘭勝會與文化交流。

近年來,總會試行培訓導賞員,胡炎松委員主持幾次培訓。培養的對象一是各區從事盂蘭勝會工作多年的熱心街坊,二是在香港就讀博碩士的香港潮汕同學會成員,他們能操英語、普通話、廣東話、潮州話等,可當親善大使。培訓活動,由導師向導賞員講解盂蘭勝會的整個流程及導賞的要領,並到現場實習。

按照潮屬社團總會的想法,這些導賞員培訓之後,一方面可以在固定的場地為遊客作介紹,另一方面,導賞員深入到外籍人士或遊客到訪較多的地區,也可以向參觀者解釋有關的程式及節目,引起受眾的興趣。

想方設法吸引年輕人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香港多元文化傳統的集中表現,作為一種寶貴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育及發展,鼓勵年輕人加入傳承和保育行列十分重要。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想方設法透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好工作,讓在香港出生的年輕一代親身感受和理解盂蘭勝會的意義和所起的正面作用,以及從這種潮人的傳統活動中,深入瞭解祖先的移民史和奮鬥史,今年的盂蘭文化節,就是一種嘗試,用卡通以及漫畫的形式,表述盂蘭這一具宗教色彩的起源故事。這次的搶孤比賽,基本上也是一種適合年輕人參與的競技節目。這種類似嘉年華會的形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同時組織導賞團,吸引年輕人參與。除此之外,總會面向中小學,展開有關的宣傳活動,以增加青年學生對這份文化遺產的興趣及瞭解。至今已在多間學校舉行有關講座,由陳幼南主席及熟悉盂蘭勝會具體流程的許瑞良名譽副主席主講。

傳承保育的方向

展望未來,潮屬社團總會委託香港樹仁大學陳蒨博士主持,由香港賽馬會慈善基金贊助《香港潮人盂蘭勝會考察》專題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對全港各區近百個盂蘭勝會,進行普查,就各區盂蘭會的起源、活動形式、資金來源等等摸清家底,出版專著,並以此為香港的移民史及社區睦鄰關係作出研究。有關工作仍在進行之中,預計能夠按時完成任務。

另外,潮屬總會也一直在物色合適的地點,興建盂蘭文化展館,搜集整理及陳列盂蘭的有關器物及資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展開此項工作。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