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张德江视察后 香港前路怎么走?(2016.7)

发布日期:2016-07-26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左三)訪港,發表多場重要講話及會見不同團體。(政府新聞處)

☉文/萧史

香港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脱颖而出,决不能沉溺于以往的经济成就,而要主动转型。这要求香港官产学研各界必须放下自我优越感,虚心学习,才能迎头赶上。

不知不觉,香港已回归十九年。这十九年来,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框架下,香港战胜了诸多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年来,香港经济增长乏力,政治生态趋乱,社会呈现撕裂状,有关香港前途的担忧一度不绝于耳。

在此时间节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视察香港,对香港而言意义深远。张德江视察香港期间出席了多个活动,并发表三场正式讲话,清晰地表明中央对香港政策的立场,传递了中央对香港的新定位和治理香港的新思路。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综观此次张德江视察香港的言行,用中联办主任张晓明的话概括就是:体现中央关心、增强港人信心以及显示坚定决心。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张德江离港后发表署名文章称,此行除表达了「三心」外,还体现了「两意」,即诚意和善意。用一句内地流行网语便是「多了一点真诚,少了一点套路」。

张德江在香港的「看、听、讲」都十分真诚,既看了特区政府和立法会的「官」,也看了安老院的「民」;既听了港府工作汇报,也听了泛民派的不同意见;既讲了香港参与「一带一路」的四个独特优势,也讲了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

当然,作为中共体制内第三号人物,身兼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的张德江视察香港表达了一种「姿态」,更是在「港独」思潮甚嚣尘上之际,从政府层面理顺中央和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中的关系。

中央对港方针不变,策略调整

张德江用「勿忘初心」、「保持耐心」、「坚定信心」来解释「一国两制」,是继习近平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全面准确之后,中央层面对该方针的最新解释。

张德江的用意是向各界传递中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决心。张强调「一国两制」对国家、对香港都最为有利,变「一国两制」为「一国一制」的说法完全没有根据,这在近期各界担忧香港「2047」后前途之际,无异于一针定心剂,意义深远。

在明确对港方针不变的基础上,张德江此行最受关注的安排莫过于会见「泛民四子」。正如张德江自己所言,「在尊重『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原则下,只要为了香港好,我们愿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用各种方式开展交流。」中央放低姿态与泛民派直面接触,这不仅是香港回归以来的首次,还有望成为中央了解香港社会的新途径。

中央过往对待香港政界的态度,倾向于「泾渭分明」,即对建制派和泛民派有着明确区分。但其实无论派别,香港立法会议员都拥有代表香港市民意志的合法地位。

张德江会见泛民议员,体现出中央正努力争取反对派,以期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在香港重大问题上能够共同推动「一国两制」向前发展。长远来看,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中央广开言路,广泛深入地了解香港社会并赢取民意,更有利于疏解矛盾、优化中央与香港关系,可视为中央治港的策略性调整。

有分析认为,此次对话充其量只能算开了个好头,只有形成固定的对话机制才可算是真正的突破。笔者认为不然,目前对于香港政界而言最重要的,并非搭建反对派直达中央的机制性对话平台,而是区分清楚泛民派的合理政治要求和打着「港独」旗号,以本土之名、行分裂之实的违法行为。

随着「港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年轻人中迅速传播,把「港独」和本土思潮割离开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香港泛民派如能和「港独」作出明确区分,则其作为香港民意代表与中央保持对话很有必要。但如果个别泛民议员继续被「港独」裹挟,甚至为其摇旗吶喊,那么中央也不可能为之开放对话的平台。

张德江此行虽未涉及香港政改的议题,但由于其释放出中央可能调整治港策略的信号,香港社会便又出现了有关重启政改的舆论。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认为,从现阶段来看,重启政改首先应是法律上的考虑而非政治上的考虑。他说,在2017年以前本届特区政府要重启政改,在法律上已没有可能性。因为旧的政改方案已经被全国人大否决,而重启政改需要新的方案并进行咨询,时间上已不可能完成。

至于2017年之后是否考虑重启政改,强世功认为还应视情况而定,但从张德江此次视察之行来看,中央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

香港怎样接好中央的「橄榄枝」?

张德江此行的重头戏,是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对香港经济如何纾困的表态。张在讲话中明确表示,「中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在国家战略大局中的作用」,「同时,香港也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来。」

那么,在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香港应该怎样积极参与?张德江在演讲中已经明确点出。「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建设」、「聚焦人文交流」和「开辟『一带一路』市场」,可视为中央对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尤其是「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定位。

在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香港凭借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了解,扮演着为内地引进外资和技术的「窗口」角色。但中国现在要加大对外投资和技术输出,香港需要帮助内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走出去」。香港将要面对的,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与其熟悉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这便需要中央与香港都作出调整。

香港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脱颖而出,决不能沉溺于以往的经济成就,而要主动转型。香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了解程度不如内地,甚至不及新加坡,这要求香港官产学研各界必须放下自我优越感,虚心学习,才能迎头赶上。港府「一带一路」奖学金的设置是一个良好的尝试,香港还应利用好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更多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新人才。

此外,香港还应继续争取亚投行财资中心,后者如能最终落户香港,也将为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更多先天优势。香港能否接好中央抛出的「橄榄枝」,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实现经济再腾飞。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