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科技强国梦」一定能实现(2016.8)

发布日期:2016-08-23

☉文/健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味着中国「再工业化」进程必须提速、必须全面转型升级,而非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这正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和内在动力。

在今年5月底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科技强国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他特别指出: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的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这是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根本和出发点。

迎来智能产业革命的机遇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就是: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到203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到新中国成立首个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可见,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全面推动科技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攻坚期和加速期」。习近平主席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的大局,从积极面对和迎接未来全球第四次科技浪潮的挑战和智能产业革命的机遇前瞻,以把握发展主动权,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中国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提出了清晰的战略目标。这也是中国未来加快实现绿色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智能产业升级,更好地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在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引爆全球金融海啸后,虚拟经济的泡沫至今仍弥漫世界难以消弭,美国及西方实体经济的脆弱和缺陷也暴露无遗。这也是美国经济在2000年科网泡沫兴起而失去实体经济价值增长的有力支撑,而最终引爆「次级按揭」虚拟经济泡沫,并触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然而,奥巴马政府在全球金融海啸后痛定思痛,积极采取了连续四轮、持续长达8年之久的「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利用美元定价和结算全球资产的优势地位,表面为市场不断注入流动性,以提振全球经济。实则,向全球不断输出了通胀,并确保本国经济在低通胀环境中稳步复苏。其绵延不绝的经济动力正是来源于美国及时启动了「第四次本土工业再造」,或称之为「第四次产业经济革命」。美国利用其超级量宽货币政策和国际资本虹吸现象,使道指延续了近8年的长牛行情,成功将大量国际、国内资本注入或引入到「创新智能型实体产业经济」当中,顺利完成了「高智能产业经济」的转型。使全美失业率由近10%的高位,持续下降到5%以下,经济保持3%左右的稳健复苏。美国的科技创新动力将再度引领第四次全球产业科技革命的浪潮,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执政两届以来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攻坚克难期和深水区」,2015年中国经济(GDP)实现6.9%的增长(年初计划7%),今年一季度仅增长6.7%,呈现逐步下滑的态势。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适应未来的高端产业经济竞争环境的变化,实施中国科技的自主创新驱动战略更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因此,中国必须牢牢把握第四次全球产业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发力、挺进。这正是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的英明战略决策。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而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所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绝不是一句空话,它意味着中国「再工业化」进程必须提速、必须全面转型升级,而非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这与中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提出并推进的「绿色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战略」是完全吻合的,目标也是连贯一致的。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这正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和内在动力。

目前,中国东部沿海的广东、深圳和长三角的上海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龙头。其GDP和综合竞争力正快速超越香港,这正是源于其创新科技产业的聚集效应和经济换挡动力,已引起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香港创新科技局正积极谋划未来的产业科技创新布局。在6月最新公布的德勤《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榜》中,美国的制造业指数排名已再次领先中国,预计2016年排名上升1位,而中国则下降1位,屈居第二。在「未来20年制造业指数预计排名」中,美国仍能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而再次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龙头。其重要标志就是「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型工业制造规模化,亦如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业智造」概念。很显然,美国已初步完成了智能产业经济的转型,日本也正紧随其后追赶。而中国所面临的科技竞争态势将更加严峻,东北老工业基地也面临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创新集群的转型升级挑战和历史机遇。

体制与机制须有五方面保障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已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国「智造」业,提出了未来中国产业经济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大方向!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打造未来世界中国科技强国」的号召,正是顺应全球新一轮产业智能升级与价值链重构的积极战略思考,值得有关方面深入研究和全面布局。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全球高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占比58%;日本占比55%;德国占比53%;而中国仅占42%,还略低于印度的43%,仍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同时也显现较大增长空间。我国已推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希望由制造业大国变身高科技含量的「智造业强国」,以抢占未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创新科技生态系统的研发投入,过去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和较高的水平,在2013年就已达457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2.8%。而中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创新科技研发基金累计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科技实力已有明显增强,云计算、大飞机、无人航拍、航天、深潜和高铁、巴铁技术等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已提出了中国科技事业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方向和总体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体制与机制保障要求:

一是要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要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三是要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是要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相关体制的深刻变革。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夯实科学基础。要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聚集规律,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五是要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分析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

由此可见中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兴未艾,正在发力。到新中国建立100周年时,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技强国梦」值得炎黄子孙共同期待。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