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页 > 最新文章 > 特稿

杨绍明携邓小平等珍贵生活照亮相(2016.9)

发布日期:2016-09-27


☉文/本刊记者

摄影艺术界两年一度盛事「香港国际摄影节」于8月至11月举行,由《千户》旗舰展揭开序幕。此次开幕展览规模宏大,与摄影节主题「大千世界」互相呼应。十三位海内外不同风格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一起展览,呈现各种家庭的生活真实画面。

《千户》视觉盛宴 展现正面家庭价值观

展出作品除了包括2015年《拍住食摄影比赛》的一千张精选及得奖作品之外,还展出了十三位海外及香港本地摄影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包括浅田政志(日本)、陈的、陈泳因、常霖法师、陈国宗、蔡旭威、朱德华、何藩、黎浩贤、刘智聪、刘天麟、刘祖江及杨绍明(中国大陆)。总展出作品数量超过一千幅,是《千户》摄影展的根基。

展览第一部份展出《拍住食摄影比赛》一千张精选及得奖作品,让观众在一幅墙上体验「一千张食饭照一千个生活故事」,从日常中领悟「家庭」与「大同」的意义。

第二部份探讨家庭在社会文化的层面及当代摄影媒介的美学,分为三个主题:「乐活」、「关爱」及「回忆」,这三个主题都是家庭价值观的支柱。艺术家们通过各自作品表述对家的观点,包括家人自白、历史纪实、概念表演等手法,不限于平面硬照,亦有装置形式呈现,包罗万象。

中国领袖人物珍贵生活照 将优秀品德定格

在展览中,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廖承志、朱镕基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珍贵生活照引起了众多观展者的驻足,而这些照片都是出自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杨绍明先生之手。

杨绍明,中国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先生的次子,中国首位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荣誉博学会士」的摄影艺术家。现任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文革期间,被红缨枪戳破过脑袋,差点丧命,他下过乡,进过工厂,教过书。文革结束之后,曾任新华社摄影记者,摄影家和摄影活动家,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摄影艺术理论的学者。

杨绍明1942年出生于延安,随后在中南海长大,亲切称呼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朱德为伯伯或者叔叔。从12岁开始,他就在中南海拍摄领袖人物的各类生活照片。他善于从生活中捕捉人物表情,将人物与自然恰到好处的融合,他的作品能很好的表现所拍摄人物的真实情感,可以说,他拍摄的每张作品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因此,他的许多作���都是绝版,很多已经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被相关部门保存。

谈起参加此次展出,杨绍明说:「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作品能反映出人物许多情感以及品德。这次国际摄影展的主题很正能量。恰好我拍摄的中国领袖人物的生活照一是符合家庭的主题,二也能反映他们优秀的品德。」

杨绍明表示,中国国家领袖人物有很多优秀品德是我们用之不竭的财富,从家庭生活光影中更能将这些优秀品德定格,为后人学习。刘海粟曾给杨绍明题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斯为美。」指的是杨绍明的摄影作品都是从生活中取材。而此次展出的领导人照片无一例外都是表现他们的生活照,从小小光影作品中反映领袖人物的优秀品德,可谓见微知着。

杨绍明饶有兴致的谈到此次参展的一幅关于陈云的摄影作品。他介绍说,「那是19838月的1天,我有幸来到陈云同志北京中南海的住处拍照。这天天气很好,主人公精神矍铄。我一连拍下许多难得的镜头,唯『笑谈反差』这一幅是用室内自然光抓拍的。其女陈纬立建议主人公换上整齐的中山装,老人家脱下自己常穿的布外套时,大家发现老人家竟还穿着一件变了形的旧毛背心,而且背心上还打了很多的补丁,下面露着一截衬衣,看上去好不搭调,大家都禁不住笑起来。但是陈云却说这也很好。陈云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通过这幅照片跃然纸上,不言而喻。」

用摄影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12岁接触摄影至今,杨绍明已经在摄影道路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他当初选择攻读历史专业也是为了能拍出更好的摄影作品。杨绍明说,「摄影作品也是有生命的,只有更好的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对文化、生活、对生命、对社会发展有更好的认识,才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

如今,摄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份,他也在通过摄影作品以及身体力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便是杨绍明传播摄影艺术、传递中华传统文化重要阵地。

世界华人摄影学会是一个由蜚声国际的华人摄影大师郎静山(台北)、吴印咸(北京)和陈复礼(香港)共同倡议发起的慈善机构,杨绍明被推举为创会会长,1994年正式在香港注册。至今,杨绍明一直担任会长。

世界华人摄影学会旨在促进各国各地区华人华裔摄影家之间的联系,进行摄影理论与创作技艺的交流,使华人影艺得以提高和拓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学会迄今已发展会员600多人,包括来自中国、美、日本、加、法、德、澳洲以及东南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不定期举办华人华裔摄影家的艺术交流活动以及各种展出活动。

杨绍明说:「摄影作品是有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来源于摄影艺术家对拍摄对象的捕捉,但是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和精神是会赋予人力量和生命的。世华会的会员主要都是华人华裔,致力于弘扬华人传统文化,今后还会继续开展更多的交流和展览活动,深化华人华裔摄影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展出部份作品简介:

82+1

这幅让读者称羡的作品拍摄于1986年夏天北戴河海滨浴场,当天晌午邓的一家乘中巴车来到浴场,正在等着欢迎爷爷的小孙孙由保姆抱着把他送到爷爷怀中,邓小平开心地呼唤「小弟儿」,仰着脸让幼孙亲吻,自己也不由地翘起嘴吧,就在爷孙将亲未亲的剎那,杨绍明迅速调整焦距毫不犹豫按下快门。这就是「82+1」。

其实这其中体现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隔代亲情怀以及中国社会变迁。当时中国刚结束十年内乱不久,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不能爱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因为他们不在自己的身边。1978年开始有了改革开放了,从灾难走向不灾难的历史,人们会更加享受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领袖人物其实也是平常人,通过他们的家庭照片更能反映出社会的变迁烙印。

《小平的退休生活》

邓小平晚年辞去他的领导职务后,开始了安闲平静的退休生活;这张照片是杨绍明投给荷赛《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组照之一,这组照片1988年拿到中国首个荷赛奖。评委们认为这张照片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生活中的邓小平。评委说:「照片中邓小平在家里,穿拖鞋很放心的看报,旁边还有太太和孙子,这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啊。要的就是这种平常人的家庭生活感!」

《隔代亲》

1984年春天,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公园里,杨绍明巧遇胡耀邦牵着孙子、孙女很有兴致地散步。胡耀邦工作非常忙平时很难碰到,难得看到他休闲生活的侧面,杨绍明赶紧迎上去用广角镜头和高速快门锁定画面。他力图通过这幅作品表现他在孩子们面前慈爱的一面。

《镜入柯达》

廖承志出身名门,世人尊称为「廖公」。1981年冬,这幅摄于廖公生前北京居所二楼阳台上的家庭生活照采取大逆光、超焦距,表现主人公浓浓的家庭情怀。当时廖公拿着新款的柯达相机,为孙女拍照,可是孙女一直不回头看廖公,廖公于是一直耐心等待。廖公手持的柯达相机能展现廖公的与时俱进的意识,等待孙女回头,展现他的耐心与慈爱。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