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页 > 最新文章 > 特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6.11)

发布日期:2016-12-01

 


 

☉文/天乐

 

在「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首届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穿着唐装的老先生获授予「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他孜孜不倦地促进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他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世界人口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的袁隆平。袁隆平说:「得到『吕志和奖』我很高兴,对我是个鼓励,是个鞭策,勉励我、鼓励我向更高的高度攀登。」

 

致力稻米的增产不断地刷新纪录

 

已届耄耋之年的袁老,毕生致力于水稻的增产,他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经代代改良,同时改善了大陆人民生活,拯救了世界粮荒。他身家亿万,地位崇高,获奖无数,但念兹在兹的还是不断提高稻米的产量,喂饱更多的人,现在的他仍旧穿梭于田野和实验室。

 

「我是『80后』」。袁隆平打趣道。袁隆平所指是自己已逾八十高龄。经历过饥荒年代,他发愿要让大家都有饭吃。这50多年来,他致力稻米的增产,不断地刷新纪录,现在有以他命名的小行星。

 

让十三亿人口填饱肚子是了不起的贡献

 

「我主要的工作是在试验田,打雷,大风大雨 也要去……」。「我每天都要下田,我双脚下到试验田里就感到踏实了。」就是有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搞水稻,搞农业的非下田不可。」提起「饥荒」,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许多改朝换代的战乱都是因为饥荒所引起,要让十三亿人口都填饱肚子绝对是一种了不起的贡献。

 

不可不知的是,袁隆平还是个游泳冠军,打球、音乐样样皆精。经历中国饥荒的惨况,他在路边目睹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立志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展开了大幅提高水稻产量的漫漫长路,在烈日烂泥田野间,低头弯腰五十寒暑,喂饱了中国,滋养了世界,灌溉耕耘,越挫越勇的勇气,来自于为人类谋幸福的使命感。

 

加快杂交水稻在世界上的发展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为逾六成的人口提供温饱,而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更是水 稻育种的重大突破。他续指,中国种植杂交水稻的 耕地面积约为1,700万公顷,每公顷平均产量为7.5 吨,较传统水稻高出20%,而每年因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在中国养活7,000万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及生产技术,亦被推广至其他国家并大受欢迎,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孟加拉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美国和越南等国家,当中不少国家饱受饥荒困扰,杂交水稻 技术显著地促进当地的粮食供应的安全性。

 

袁隆平称,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他的毕生心愿,现时全球有近1.5亿公顷的稻田,其每公顷平均产量只有3.9吨。如果将50%的传统水稻转换成杂交水稻的话,每公顷的产量将提高2吨,每年全世界的水稻产量亦将增加1.5亿吨,足以养活4-5亿人口。他相信,加快杂交水稻在世界上的发展,将有助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未来将继续向更高的高度攀登,现已突破每公顷产16吨(即亩产1067公斤)稻谷大关。自称是「80后」的袁隆平信心满满地说:「要在『90前』,实现超级稻每公顷产量达17吨的目标。」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