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

首页 > 最新文章 > 青年论坛

凝聚共识促进社会融合(2016.12)

发布日期:2016-12-22

☉文/黄丽芳 香港菁英会副主席

社会融合其实是已发展的城市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跟伦敦、芝加哥、纽约、巴黎、马德里、柏林等西方城市一样,社会是由移民的下一代及新移民一同构成,不同种族、收入、社群的在一起生活,大家有各自的要求,这个社会凝聚问题是需要整个社会一同解决。

无法融合的社会将带来创伤

社会融合程度未必会随着人口膨胀而增加,因为当人口增多,社会多元性增加,发生分化的机会也愈高。新移民的迁入城市寻求工作机会为成熟社会提供新的劳动力,他们也可以创造财富,能够为经济带来新的动力,然而,大量人口也对住房、基础设施及小区带来不少压力,引致关系的紧张。但是无法融合的社会,会助长极端主义,不单为社会带来焦虑、恐惧、不安及不稳定,更会加大裂缝,更甚是为社会带来创伤,激进的行为也会渗入暴力,从不同城市的例子,我们或会见到身体上的暴力、言语上的暴力,甚至思想上的暴力。这些极端行为对未来发展完全不是一件好事。社会要花很多功夫去处理及面对社会融合这个问题,这不单是政府的事,也是民间及商界需要一同处理的重要事情。

事实上,社会不断在改变,不少已发展的城市的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令社会有一些土生土长的人士觉得自己被抛弃、被冷落、上流机会被边缘化,这些事情不一定发生在少数族群身上,紧张的关系容易变成一浪接一浪的社会冲突。社会的仇富仇商仇新移民的情绪不断积聚,怨气不断蔓延,紧张的气氛很容易造成撕裂。

社会融合并非同化与同质化

笔者最近看过一篇报道,新任的伦敦市长46岁的沙迪克汗说:「在社会融合问题上,放任不干预(laissez-faire)的做法是无效的。我们需要提供规则、机构和支持,让人们可以融合成有凝聚力的社群。」大家要让不同背景的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也让小区维持必要的社会关系与信任。沙迪克汗的胜选演说指出「伦敦选择了希望和团结,摒弃恐惧及分化」。

社会的融合,并不代表同化、甚至是同质化,更不是只剩下一把声音。社会不应只向民粹走向,也不应向极端的国家分裂思想走向,更不应存在任何领土分裂的行径。

笔者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应动辄以阴谋论去猜度、去猜忌,反之,我们应该是求同存异。社会是要尊重不同的理性意见、尊重不同社群、族群的特色,社会内不同种族、信仰、文化、年龄、性向和收入的人是互相包容不排斥,大家一同生活,一同互相扶持、一同接受教育,一同享有公平的机会。社会一同拥抱着明确、进步及包容的共同价值,一起弘扬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散播歪理与恐惧。市民不止要相信法治、更要拥抱法治,法治是文明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政治化、极端化对社会没有好处,如果变成法官管治就更不理想。社会不应该是把差异愈放愈大,而是要剪裁歧见,让大家能够有意义地互动及协作,向着社会福祉、共同进步的目标进发。

面对社会融合的挑战

香港正在面对社会融合的挑战。歧视与极端行为并不是文明的行为,散播种族仇恨,挑起民族创伤更是要不得,不能给这些愈演愈过分,甚至任由反对派违反基本法,轻蔑立法会议员就职誓言。在此,我们能否停一停、想一想,我们的社会可以做到放下争拗,做到和谐共处吗? 既然社会就立法会议员宣誓的法例不了解,寻找人大释法,又有何不妥? 我们可以从大陆法及普通法原则看待此事吗?大陆法本身是成文法,和普通法以案例去判审很不同,我们要明白这个原则,了解要先解释清楚条文才判决的重要性。释法有助拉近歧见,把不同的意见拉到同一基础去讨论。我们要尊重法治,也要尊重法庭裁决,不能输打赢要,破坏法治的威信。

当世界随着全球化变得愈来愈小,城市愈来愈多元,就更需要凝聚力、融合力及向心力。面对城市群间的竞争,我们城市更需要团结的力量才能和其他邻近地区讲协作。当我们自己也未能求同存异,与身处我们城市中不同族群沟通时,我们如何和其他国家的朋友、伙伴去沟通呢? 我们又何来谈一带一路、如何谈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呢?

今天香港社会融合及凝聚的问题,并不是香港700万城市所独有的,香港正在经历已发展社会的痛点,问题是我们社会各界是否愿意一同走出困局。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