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页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香港后暴乱期:前路崎岖 远景光明(2020.1)

发布日期:2020-08-07

☉文/柳苏

刚过去的2019年,区议会选举落幕、中美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以及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赴京述职的特首林郑月娥再次强调三个「坚定不移」,这三大标志预示香港进入后暴乱时期,虽然香港前路更加崎岖,但远景仍然光明。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019年12月16日赴京,先后向国家主席习近平及总理李克强述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其工作,强调继续止暴制乱。习近平主席希望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团结一致,共同推动香港发展重回正轨。

1、建制派陷入「塔斯佗陷阱」

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场暴乱本来不难平息,因为有人绥靖投降纵暴容乱,致使暴乱愈演愈烈,反暴力、撑警察的市民和商铺备受打击,当局任由港人近半年来在水深火热中求救无门,这只有在国土沦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中国主权之下的朗朗乾坤竟然出现这种情况,遂使香港民意出现逆反,市民对当局任由自己被暴徒蹂躏的怨恨,超过了对暴徒的怨恨,以不投建制派一票表示抗议,这种怨恨变成了压垮建制的最后一根稻草,建制派显然是整个社会怨气和怒气的受害者。

建制派区选遭受重挫,失去244个议席,在区议会的政治能量急速缩小,可运用的资源也大幅锐减。有统计显示,计及区议员酬金、实报实销开支及津贴等,一个议席4年的薪津,粗略计算至少涉及逾460万元;建制派失去244个议席,等同在4年内失去高达11亿元的财政资源。毫无疑问,这势必影响到一大批区议员及其助理、义工,以及地区活动、服务能否正常继续。建制派前路崎岖,必须激发越挫越勇的斗志,努力提升政治智慧和能量,制定切合实际的政治纲领和行动纲领,以更扎实的服务,争取更多市民的支持,打好翻身仗。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批评特区政府团队没有团结止暴制乱,将责任全推到警方身上,令官民和警民关系陷入空前危机,怒斥政府多次错失时机,无疏导民怨化解争议。她一针见血指出,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无团结一致、无队形,几乎陷入无政府状态,才致目前仍未能止暴制乱,令建制派的支持者非常失望。

当局任由市民半年来在水深火热中求救无门,遂使香港民意出现逆反,许多选民对当局任由自己被暴徒蹂躏的怨恨,以不投建制派一票表示抗议,建制派显然陷入「塔斯佗陷阱」。古罗马历史学家塔斯佗在名著《历史》一书中认为:「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曾明确指出,公权力要具有公信力,必须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如果对人民的要求无法及时有效把握,忽视民意,往往就会产生「塔斯佗陷阱」。香港民意盼望特区政府早日利用公权力平息暴乱,但特区政府对港人的要求无法及时有效把握,忽视民意,政府团队没有团结止暴制乱,才使被标签为支持特区政府的建制派陷入「塔斯佗陷阱」。

区选结束后,暴乱仍然未有止息之势,并呈现出这两大趋势:一是暴乱恒常化、持续化,暴乱规模不会太大,暴力程度不会太激烈,幕后势力有意控制暴乱的节奏,将暴乱延续至2020年9月的立会选举;二是以暴乱为选举服务,反对派通过区选已食髓知味,暴徒是他们最重要的助选团,暴乱是他们乱中夺权的最适合环境。

因此,止暴制乱不仅是香港当前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而且是香港长治久安和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权的长久之策。特区政府要汲取过去半年来的教训,真正显示出平乱的决心、意志和行动,为特区政府自己和建制派挽回民心。特首必须带领问责团队以至整个政府,发动全民持久地参与止暴制乱运动。香港全社会应达成共识,只有止暴制乱,才能推动香港发展重回正轨。

2、反对派夺权的倒骨牌游戏不能得逞

反对派夺权的骨牌如意算盘是:第一块骨牌区选已经倒下;第二块骨牌立法会选举,反对派利用暴乱恒常化作为工具,企图将「修例风波」延续至2020年9月,欲使立法会选举重蹈区选覆辙;第三块骨牌是2021年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举,反对派上届得到325席选委席位,加上这次全取区议会界别的117席,占全体选委接近四成,加上部份选票游移不定,反对派得到500席是有可能的。反对派如果得到500席,虽然不能推出一个他们的特首人选,但直接的后果是工商界选委成为造王者的关键少数。现在香港要解决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长期垄断土地资源的大地产商是否合作是一个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工商界选委会给谁增加筹码?这可能使2022年行政长官选举可能成为反对派夺权游戏的最后一块骨牌。

历史是贤明的见证人,胜败乃兵家常事,选举自有输赢,但无论输还是赢,都只是一个新历程的开始,反对派夺权的倒骨牌游戏很难得逞。

2003年区议会选举之前,与修例风波可谓十分相似。当年香港遭受SARS灾难,造成惨痛的人命伤亡,经济跌入谷底,倒闭潮、失业潮困扰广大市民,社会将对经济民生的不满投射到23条立法争议上,直接导致建制派当年于11月的区议会选举中受挫,民建联派出206人参选,只得62人当选,比前一届区选少21席,当选率仅三成。民建联自2003年区议会选举失利后,加紧在地区辛勤耕耘,诚恳服务居民,2004年立法会选举后,民建联共取得立法会12席,成为第一大政党,比上届增加2席。再到07年区议会选举,民建联议席大增53席,共115席,当选率达六成六。其他建制派团体议席亦显著增加。民主党议席则由95席减至56席,其他反对派团体议席亦显著减少。

这是典型的「钟摆效应」,该理论由澳洲学者Malcolm Mackerras提出,认为在「单一选区」选举制度之下,选民会在两大党之间作出交替选择,从而出现钟摆的效果。即当某一个政治阵营在一次选举中获胜后,失利的阵营较易在下一次选举中收复失地。明年立法会选举会否再次出现「钟摆效应」?关键要看市民对政府止暴制乱不力的怒火有否得到纾减。如果特区政府在这段时间能够平息暴乱,才能为特区政府自己和建制派挽回民心,才有可能出现投票的钟摆,令反对派难以再利用民愤操作选举。

加上建制派不会因为一时失利而放弃多年来在地区的根基,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只要建制派保持初心,继续扎根小区,卧薪尝胆,百折不挠,愈挫愈勇,沉着应付2020年和以后的连场选战,定能走出困局。

即使反对派夺权的骨牌游戏最后一块骨牌倒下,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堵住了出现一个中央不能接受的特首人选而中央只得任命的漏洞。因此,从根本上说,反对派夺权的倒骨牌游戏是根本不能得逞的。

3、23条立法应在本立法年度完成

在林郑月娥总结赴京述职行程时,有媒体追问中央领导在会面中是否要求香港加快23条立法。林郑月娥响应说,按《基本法》23条作本地立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香港的宪制责任。但23条立法曾经在香港引起争议,所以要审时度势,找到好的机会、条件及环境才可推行。

上述内容,无法推断是中央的意思还是林郑月娥的意思。但「要找到好的机会、条件及环境才可推行」23条立法,是林郑月娥一贯的立场。但舆论普遍指出,林郑认可的这种机会、条件及环境是永远不会出现的,因此也等于她任内不会推动23条立法。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11月9日发表《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解读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他指出香港尚未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也未设立相应执行机构,是近几年来「港独」等本土激进分离势力活动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强化执法力量,成为香港面前的突出问题和紧迫任务。

12月3日纪念澳门基本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赞赏澳门全面贯彻实施《基本法》各项规定后,要求香港「也要很好地领会中央精神,领会宪法,领会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高度自治权的关系」,并且指出有些工作中央对香港和澳门的要求一样。在同一场合,张晓明表示澳门顺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并在2018年设立由特首担任主席的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方面树立榜样。

香港舆论普遍认为,栗战书和张晓明的话反映出中央加强决心打击危害国安行为,因此23条立法有迫切性,特区政府不可以「等运到」。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表示,从中央角度而言,修例风波中很多行为涉及分离主义及外部势力,抵触《基本法》第23条,因此中央会认为如果有关立法工作早已完成,政府在今次修例风波就会有法律依据应对。他认为,中央加强下定决心,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提示特区政府就《基本法》23条立法的迫切性。

从以上讯息看,所谓「要找到好的机会、条件及环境才可推行」23条立法,是中央立场还是林郑月娥的立场,不难找出答案。香港回归至今已逾22年,尚未履行宪制责任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使「港独」和「自决」势力有恃无恐。法律缺位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已经有目共睹,香港半年的暴乱充分暴露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埋下了社会动荡的重大隐患。

如本届政府不能完成23条立法,只能留待再下一任政府来做。基于同样或不完全一样的理由,往后若干届的政府也可以不做,那么23条立法就成为一纸空言,不仅极大削弱《基本法》的权威,而且国家安全在香港将会长期中门大开。因此23条立法不能一拖再拖,应该尽快提上议程,特区政府责无旁贷,广大香港市民也有义务和责任支持立法。澳门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已经走到了香港前面,香港应该借鉴澳门的成功经验,23条立法应在本立法年度完成。

第六届香港立法会70名议员的任期为四年,由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建制派总计43个议席,反对派总计25个议席。终审法院12月17日拒绝批准区诺轩及范国威提出的上诉许可申请,意味两人丧失议员资格,也意味反对派在本届立法会的议席更少。政改方案须立法会三分之二议员支持才能通过,但23条立法的法案只需过半便能通过。现在建制派议员占立法会远逾过半议席,通过23条立法不成问题。况且,经过2003年23条立法事件,香港社会对23条立法已有深入探讨,赞同23条立法已成为主流民意,即使是反对派亦无充足理由反对23条立法,更有民间智库提出了严谨完善的23条立法范本。因此,23条立法抓紧在本立法年度完成,是「最好的机会、条件及环境」。若拖延至下一届立法会才推动立法,届时建制派的议席若没有明显过半,能否在立法会通过就存在变量。

就23条立法是特区政府应尽的宪制责任,特区政府不能辜负中央的信任、理解和耐心,23条立法不能一拖再拖,尽快落实立法已经成为主流民意,应该在第六届立法会结束前完成23条立法。

4、中美博弈峰回路转

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已长达一年半时间,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香港反修例风波持续,中方多次批评美方将香港引发的修例风波与贸易谈判挂钩,虽然美方多次否认,但综观自8月中旬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将香港局势与中美贸战挂钩,企图把香港当作中美贸易战的谈判筹码。

1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法案的目的是破坏香港的繁荣稳定,以实现美国鹰派政客借香港问题阻碍中国发展的险恶图谋。法案公然为香港暴力犯罪分子张目,将肆意纵火、打砸商铺、暴力袭警等严重犯罪,称之为「人权」「民主」问题,对特区政府依法和香港警队止暴制乱、恢复秩序,进行别有用心的抹黑,明目张胆为暴乱分子撑腰壮胆,充分暴露美国鹰派政客虚伪嘴脸和企图把香港持续推向动荡深渊、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险恶用心。法案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赤裸裸地与国际社会共同遵循的正义和良知为敌。

中美贸易战拖累不仅全球经济增长,而且成为香港反修例风波和暴乱的巨大阴影。然而事件奇迹似地峰回路转,中美分别于12月13日宣布,双方已就贸易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一致,不仅说明狂风骤雨不能掀翻中国经济大海,而且说明打「香港牌」遏制中国行不通。

经过一年半的经贸摩擦,中国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考验,不仅抗压性大大增强,应对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定力。因为,中方早就看清,美方加征关税,实际上是一种「自残式」的战略豪赌,逆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将徒劳。据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咨询公司2019年2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如果对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征收25%的关税,一年将导致美国损失93.4万个就业岗位,一个四口之家的美国家庭每年支出增加767美元;如果再对剩下的3,25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25%关税,一年将导致美国损失210万个就业岗位,一个四口之家的美国家庭每年增加支出2,000美元。

如果要用大布局去分析香港的小气候,一定要有足够多的国际讯息来支撑。作为贸易战被迫反击的一方,中国经济必然会因加征关税而承压,但这压力完全是可控的。从经济结构看,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6.2%,出口依存度已下降至17.9%,内需正在并终将成为中国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强力支撑。最新的中国对外贸易数字显示,中国对美贸易是下降了,但中国对全球整体贸易则是上升的。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发动对华贸易战的人,企图大打「香港牌」得分。殊不知贸易战打了一年半,中国越打越强。将中国内部事务与双边经贸谈判搅在一起,不仅说明美国一些政客在中美经贸问题上已经丧失理智,也暴露了他们搞乱香港进而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

中美博弈峰回路转,中美贸易摩擦并非结束,即使签订部份协议也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未来仍存变量。要清醒地认识到贸易协议并非美方的根本要求,美方试图通过贸易战收取关税利益并让制造业回流美国,通过科技战遏制中国创新活力,通过金融战获得更多打击中国经济的手段,通过地缘战搞乱中国及周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通过舆论战混淆是非欺骗世界人民,最根本也是最本质的是遏制中国崛起、维护美国霸权,这就是美方的底牌。

在中美关系发生质变,传统平衡纽带被打破的情况下,中国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博弈,不仅有利于破除美国正面打压中国的欲望,也可以为下一阶段中美关系的格局构建,寻找到崭新的平衡点,还可以为下一阶段香港局势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5、中美博弈大格局下的香港前路

「中美博弈大格局下的香港前路」有两个含义,首先最迫切的是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其次更根本的是,反修例风波和暴乱之后,甚至再往后的未来,「一国两制」如何走下去,如何重建各方对「一国两制」的信心。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赴京述职的特首林郑月娥时强调,他于11月14日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时发表讲话,表明中央对香港局势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当中提到三个「坚定不移」,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这三个「坚定不移」掷地有声,向香港和全世界表明,中国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动摇、没有妥协的余地,这对各方重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意义重大。

大量事实证明,香港发生的修例风波和暴乱,本质是由外部势力和本港反对派互相勾连、内应外合的颜色革命,企图夺取香港管治权、遏止中国发展。习主席再次强调三个「坚定不移」,清楚表明中央对香港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不变,不会因为美国签署通过所谓香港人权法、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果以及其他任何情况而有所动摇。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了解全球局势,何谈了解中国。足以谋一域。不了解全球局势,何以了解中国?

作为全球第二大国和全球最大工业国,中国可以说是美国的首选敲诈对象。但如果让美国轻易敲诈得手,接下来美国肯定会得寸进尺,对中国一轮又一轮的敲诈。如此往复,中国只会越退越弱,越退越无法抵抗美国的进逼,最终被美国榨干。这种退让求和而反受其害,在历史上不乏例子。

中国的真实经济规模已经十分逼近美国,尤其是工业规模更是在其之上。虽然在产业发达等级方面,中国依然存在一定劣势,但规模上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予以弥补——最重要的是,中国正在高速产业升级中,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社会门坎,这时的中国和美国将站在同一条起跑在线,都站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起跑在线。这时要比的就是谁先迈入这个时代,而不是谁把谁打压下去。而美国恰恰在这一点上,显示出惊人的迟钝,因为它太渴望保住自己的霸权地位。

美国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而是自己,如何解决民粹主义、过度消费模式、贫富差距太大、特里芬难题等。中国真正的问题也不是美国,也是自己,是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贸易战本质上是改革战。

中美博弈最终无非四大结局:1、中国被遏制,美国维持世界霸权,如美日贸易战。2、中美脱钩,形成两大对立阵营,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如美苏对峙。3、中美合作共治,形成以中美为核心的G2集团,如德法推动欧洲一体化。4、中国崛起,美国衰落,如历史上大部份的霸权国家与新兴崛起大国。

只要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坚定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美博弈的第四种结局就可能出现。只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被打断,中美博弈大格局下的香港前路一定是光明的,香港的「一国两制」事业也将步入辉煌的前程。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