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全球五大危机 中国四大挑战(2020.6)

发布日期:2020-08-10

☉文/白雪冰

当前中国亟需警惕的是,不能因为疫情黑天鹅和经济负增长而忽视近年来已经出现的经济乏力走势,以及经济下行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包括市场化改革推进迟滞和要素条件恶化两大结构性痼疾。事实上,就现时中国而言,通过标志性改革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市场化改革、提升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至关重要。

未来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维持中高速增长动力之关键是加码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无论对于「危机中国」抑或「顺境中国」而言,实质性深化改革都是最好的刺激弹药。以要素市场和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转危为安」「危中探机」。

五大危机 重创全球

当前,席卷全球的世纪大瘟疫——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数百万人感染,死亡人数为近三十万。伴随这场空前疫情呼啸而来的是,给全球经济造成致命打击。覆巢之下,已无完卵,2020年世界经济恐陷入近80年来的「至暗时刻」。

一、 失速危机

新年以来,伴随新冠病毒肺炎在世界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动荡不堪,疫情导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中国、美国、欧盟三个最大经济体成全球最大疫情重灾区。

为控制疫情,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关闭边境,多国宣布封城。空前管控之下,已导致经济大范围停摆,对全球政治、经济、贸易、金融等产生巨大冲击。美股此前出现史无前例的多次熔断,美国资本家「倒牛奶」现象亦再次出现。在纽约原油期货5月合约价格跌到史无前例的负值-37.63美元之后,6月合约再遭「血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认为,全球经济将遭受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危机,「我们目睹了世界经济陷入停滞。我们现在已经陷入衰退。这比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糟糕得多。」

IMF《报告》预测,假设多数国家的疫情和必要防控行动在第二季度达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消退,那么预测2020年全球增长率下降到-3%。比2020年1月的预测下调了6.3%,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情况糟糕得多。

预测认为,流行病危机造成的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的累计损失可能达到9万亿美元左右,大于日本和德国经济之和。发达经济体今年的增长率预计为-6.1%。正常增长水平远高于发达经济体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也将经历负增长,2020年增长率为-1.0%;如果不包括中国,则为-2.2%。170多个国家的人均收入预计将收缩。

美国专家预测认为,疫情或持续一年至一年半左右。疫情延宕不绝下,各国金融状况可能更加恶化,全球供应链或进一步中断。在此情况下,全球GDP可能出现更大幅度下滑:2020年全球GDP可能比基线预测进一步降低3%;如果疫情持续到2021年,明年的增长可能比基线预测进一步降低8%。

高盛(Goldman Sachs)的预测亦显示,全球新冠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是金融危机的四倍。预计美国第二季度GDP年率下降11%,年化季率下降35%。

与以往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截然不同的是,此次危机系卫生危机、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多重危机迭加。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前,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就已经走软。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发展机构就已多次下调今明两年世界各国增长预期。疫情带来的经济霜冻,对已经处于下滑通道的全球经济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二、 信用危机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各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封锁了整个国家或城市,导致全球大部份经济活动陷入停滞。

科法斯2020年第一季度贸易风险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致全球企业破产数激增至25%。

法国外交部所属「分析、预测与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大多数非洲国家政府将遭遇破产。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催生的危机对非洲来说可能是「难以承受的危机」。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警告称,新兴市场可能会出现一轮主权债务违约。随着借贷成本飙升,像厄瓜多尔、阿根廷和赞比亚这样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他国家也可能遇到麻烦。

除了对新兴市场和不发达的非洲造成剧烈冲击波外,新冠疫情对发达国家的杀伤力同样不可小觑。

调查数据显示,作为美国经济命脉,小企业中有43%的受访企业表示,撑不到6个月就可能会永久歇业。另外,约有370万家小企业将在2周后停工或倒闭,这占美国小企业总数的60%以上。

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市场波动剧烈。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现在的利率已是零利率或负利率,除了采用非常规的量化宽松外,其他货币政策子弹已经不多,政府财政积累的负债率亦越来越高。

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全球首席经济学家Simon Baptis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各国政府增加支出以限制疫情蔓延对经济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出现债务违约。

当前,世界大部份地区的经济活动已陷入停滞。由于信用危机一旦产生将威胁到经济中的资金流动,进而蔓延到整个金融系统,更大量级的骨牌连锁效应不容小觑。

三、 失业危机

随着疫情超预期发展,大量企业工厂破产倒闭,一场可预见的、史无前例的失业海啸正加速席卷全球。

国际劳工组织4月上旬就新冠病毒在社会和公共卫生方面所造成的破坏发出警告说:「新冠病毒对就业的影响极大且无与伦比。」

该组织评估说,全球33亿就业人口中,超过4/5受到工作场所完全或部份关闭的影响。在隔离措施和停工的作用下,大流行病导致供需双重经济冲击。

穆迪预测,在悲观情况下,2020年12月世界失业率或将达到10.1%,2021年3月达到10.6%。在正常情况下,到2020年底失业率为6.5%,到2021年3月失业率达到6.7%。

数据显示,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在7周内累计达到3300万,是过去50多年中最糟糕五周数值的12倍以上。

市场人士指出,从趋势看,美国的4月失业率会冲破16%。疫情最终导致的失业人口达到4700万,是大萧条时期的3倍。美国财政部长史蒂芬.姆钦(Steve Mnuchin)则预测,到今年夏天,美国失业率可能会上升到20%,甚至更高。

随着疫情蔓延,失业海啸波及范围将越来越大。西班牙在3月中旬全国封城后,已经有逾百万人丢了工作。在法国,目前有400万雇员参加了政府针对新冠疫情危机而实施的「部份失业」计划,占法国企业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

四、粮食危机

疫情阴霾笼罩下,各国纷纷采取封锁政策,阻断了全球、地区及各国内部物资和人员流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的封锁政策使得供销网络承压,甚至有休克风险。更有国家和地区出于粮食安全考虑,采取了粮食出口限制措施,引燃全球粮食危机导火索。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布题为《COVID-19:贸易限制是保障粮食安全最糟糕的应对措施》文章承认,疫情形势下各国对于食品供给已经产生担忧。

由于各国囤粮及交通封锁,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小麦和大米价格涨幅尤为明显。

对于全球粮食安全风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早已在官方网站表态说:「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世界粮食计划署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到2020年底,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IPCCH 3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将增至2.65亿人,比2019年增加1.3亿。

有分析认为,疫情之下,食品支出占家庭预算比例较大地区将会爆发粮食危机。加之近期肆虐的非洲沙漠蝗灾,更增加了全球农产品供给的不确定性。

五、信心危机

疫情全球蔓延严重拖低了企业对于经济前景的展望。与此同时,公共活动推迟和恐惧情绪的不断加剧正导致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受到持续压制。

受新冠疫情冲击,澳洲商业信心指数暴跌至有调查历史以来最低。德国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3月修正后的8.3点降至2.7点,创2009年5月以来新低,显示新冠病毒疫情正在抑制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家庭支出。

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家庭对经济的前景信心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悲观水平。反映经济活力的韩国消费者心理指数亦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美国密歇根大学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亦显示,当月该指数骤降至89.1点,为2016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元区情况更不乐观。Sentix调查显示,4月份欧元区投资者信心指数从3月的-17.1跌至-42.9,创历史新低。Sentix董事总经理Patrick Hussy称,4月经济衰退的力度强于3月,情况较2009年糟糕得多,本轮经济衰退将持续更久,程度将更深。

中国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五大危机笼罩下的全球经济,所释放的「二次冲击波」,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承压巨大。概括而言,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四大压力和挑战。

一、 增长压力

由于疫情的延宕以及演变的不确定性,将深度影响世界多国生产、贸易、消费和投资活动,所导致的经济活动冷却和金融市场动荡,令中国「内外承压」。

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远远不如预期,同比下降6.8%,录得新低。由于全球经济海啸所带来的二次冲击,即便后三季度通过全面复工和强刺激保持季均5%左右的经济增速,全年经济增速亦仅在1%至2%之间,远低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中国国内部份经济学家的预测更为悲观,认为中国经济2020年会出现负增长。

2020年是中国诸多目标面临兑现的关键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国内生产总值较2010年翻一番。其中,欲达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全年经济增速须达到5.6%。疫情全球蔓延下,中国实现既定增长目标可谓「压力山大」。

二、 外需压力

疫情剧烈冲击下,全球贸易增速正在急剧收缩。随着国外疫情的广泛蔓延和抗疫措施的不断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和负增长,中国全年货物出口规模下降20%左右或是大概率事件。

1至2月,中国出口规模较去年同期缩减17%,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疫情发展对制造业需求构成二次伤害,导致3月新订单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尤其是出口新订单指数,相较于疫情前水平差距甚大。除了口罩、防护服、测试盒、呼吸机等防疫必要物资外,诸多外贸企业出口订单被取消,出口断崖式下降。

而从疫情发展进程看,疫情海外扩散、各国封锁措施造成的经济压力在3月中下旬方才开始释放。目前多国已将封锁期延至五月,不排除考虑疫情发展继续延长的可能性,因此整个二季度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特别是电子、纺织、仪表等行业。

三、 产业链压力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工业化进程已取得较大成绩,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门类,超过220种工业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

但席卷全球的疫情海啸,使得逆全球化和各自为政趋势加剧,疫后各国着手构建更独立、完整、安全的产业链或成为大势所趋,在全球产业链「大回潮」趋势下,减少对中国依赖或成为全球命题。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相互交叉,深度连结,全球产业链的去中国化,将对中国经济和产业链造成巨大打击。

而在疫情出现之前,随着劳动力成本升高、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已出现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现象。迭加当下疫情影响,可谓腹背受敌。

四、 就业压力

初步分析表明,新冠疫情当前对中国就业形势已产生重要影响,失业(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总规模在1.5亿-2亿人之间。从就业总量上来看,全年就业压力较大;从就业结构上,大学生就业,服务业就业和外需相关的制造业就业压力较大。

其中,根据经济学家的预计,由于全球需求下降,今年中国可能有近3000万的工作岗位发生流失,超过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2000万。

官方公布的2月份失业率从5.2%上升到6.2%,上升100个基本点,这是自2016年开始发布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数值。相比之下,在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时,处于最高点时的失业率从4.0%上升到4.3%,仅提高了30个基本点。

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可能面临20年来最严峻挑战,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下行压力不仅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或超过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

经济何去何从  唯有强力改革  

此次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性影响可谓史无前例,需要决策层立足于短期、中期和长期考虑,走好抗疫、稳增长和改革三者之间的平衡木。

就防疫而言,中国应减少「一刀切」措施,在防止疫情二次蔓延的同时,降低「一刀切」对经济的冷却效应。

就稳增长而言,由于疫情迭加经济下行,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殊为不易。不如实事求是降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至合理水平,营造相对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有针对性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尽可能减少失业和对中小企业的重创,从而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亟需警惕的是,不能因为疫情黑天鹅和经济负增长而忽视近年来已经出现的经济乏力走势,以及经济下行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包括市场化改革推进迟滞和要素条件恶化两大结构性痼疾。

事实上,就现时中国而言,通过标志性改革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市场化改革、提升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至关重要。

未来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维持中高速增长动力之关键是加码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无论对于「危机中国」抑或「顺境中国」而言,实质性深化改革都是最好的刺激弹药。以要素市场和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转危为安」「危中探机」。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