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

首页 > 最新文章 > 台海两岸

选后台湾政治版图的演变(2020.3)

发布日期:2020-08-10

☉文/郝沛然

在厌恶蓝绿两党缠斗的民意氛围下,「第三势力」将保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能否取代国民党或民进党进而加入到「大位」竞逐的游戏中,则端看其能否真正整合为一支团结的政治力量。值得关注的是台湾民众党,该党在「立法」机构的表现究竟如何、柯文哲政治生涯如何铺排,将是决定该党茁壮成长还是昙花一现的主要因素。

2020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两项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维持住此前「完全执政」的优势,国民党「重返执政」成为黄粱一梦,台湾民众党初试啼声便跃升为台立法机构第三大党,「时代力量」退至第四位,一度在岛内政坛叱咤风云的亲民党则无缘获得「立委」席次。总体上看,台湾政治版图依旧延续了蓝绿两党主导、绿大于蓝的态势,但「第三势力」表现不俗,在岛内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一、有人欢喜有人忧:呈现出「一大一中多小」特点

一大——民进党「一党独大」,处处彰显「权力的傲慢」,台湾政治渐遭「绿化」。在台当局权力分配中,民进党垄断着「行政权」、「司法权」,并在「立法」机构拥有过半席次,可单独制订「法律」,可单独通过预决算案和人事案。它还滥用执政资源,肆意安插亲信;从当局各部门到公营企事业单位,从「客观中立」的「独立机关」到被视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从「高大上」的驻外馆处到最基层的农田水利会,到处都是民进党的政客和利益关联者。

一中——国民党虽具一定的政治实力,但无法改变受制于人的窘境。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赢得多数县市长、县市议长的席次,某种程度上实现止跌停损、迎来振衰起敝的契机。2020年两项选举中,台湾地区领导人部份,国民党候选人得票数、得票率由2016年的381万余票、31%增至552万余票、38.6%;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部份,国民党由35席增至38席。可见,国民党政治实力未有大幅增长,仍未夺回执政权,仍未在「立法」机构占据优势,仍未摆脱无法发挥制衡作用的困局。

多小——「第三势力」跃跃欲试,参与权力竞逐的态势愈形显现。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政治体制改革以来,新党、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时代力量」等标榜「中间道路」或「第三势力」的政党以及部份无党籍人士已先后进入立法机构。近年来,台湾民众党、「国会政党联盟」、「一边一国行动党」、「台湾维新党」等新政党纷纷涌现,它们与之前成立的众小党一道,也汲汲于进入立法机构。2020年两项选举中,台湾民众党获得5席「不分区立委」,仅次于民进党、国民党;「时代力量」原为立法机构第三大党,但由于内部路线纷争导致分裂,席次减为3席;「台湾基进」推出「区域立委」候选人陈柏惟,在民进党「礼让」下击败对手而胜选;此外,还有傅昆萁、高金素梅、赵正宇等5席无党籍「立委」。换言之,多个小党或无党籍人士在「立法」机构的存在已成常态,台湾政治版图出现碎片化的倾向。

二、冰冻非一日之寒:当前台湾政治版图其来有自

这是长期以来蓝绿两党政治实力消长变化的真实写照。1986年民进党成立以来,政治实力渐趋壮大,逐步打破了国民党垄断权力的局面。在台当局层次,先是在「国民大会」、「立法」机构成为仅次于国民党的力量,后于2000年首度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在县市层次,攻城略地、加紧夺取地方执政权力,1994年、1998年分别赢得台北市长、高雄市长选举,1997年赢得过半县市长席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民进党政治实力虽有所起伏,但总体展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2001年,在「立法」机构成为第一大党;2004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首次获得过半选票;2008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民意代表选举中虽然惨败,但仍保住40%以上的基本盘;2012年,以微弱差距输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2014年,再度囊括多数县市长席位;2016年,重新获得执政权,并在立法机构席次过半,首次实现「完全执政」。与此相反,国民党政治实力则总体展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一是出现新党、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先后成立等大规模的党内分裂;二是以利益为导向的部份地方派系出走,甚至向民进党「带枪投靠」;三是2016年以后党产遭到清算、档案遭到清查,受到严重打击,政党凝聚力涣散。纵使2008年、2018年国民党赢得空前胜利,但未从根本上遏制住其不断沉沦的趋势,相反遮掩了该党众多旧病痼疾,致使它一再坐失改变革新的契机。

这是民进党竭力构建「台湾主体」、厚植「台独」社会基础的必然结果。30余年来,民进党为获取政治利益、壮大自身实力,极力煽动省籍情结,鼓吹「台湾自决」「台湾独立」,同时以构建「台湾主体」为目标,大幅宣扬「台湾人意识」,肆意推动「柔性台独」,伺机谋求「法理台独」,企图为最终完成「独立建国」塑造有利的「民意氛围」。陈水扁当政时和蔡英文执政后,民进党更利用手中权力推动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和发酵,一些「台独」伎俩已取得一定效果,尤以「正名」「去中国化」等「文化台独」为祸最烈。民调普遍显示,「台湾人」认同居高不下,中国人认同则逐年下降;「维持现状」成为台湾主流民意,两岸统一则无人问津;「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几乎已变为「台湾共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则被弃如敝履。这些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此情形下,主张「台湾主体」、敢向大陆呛声的民进党自然更易得到「本土意识」强烈的群众支持,更易得到接受「台独」教育的年轻人支持;相反,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国民党的群众基础则被逐渐侵蚀,甚至被贴上「卖台媚共」的标签。更严重的是,部份国民党人对民进党的政策也「拿香跟拜」、亦步亦趋,坐视两岸政策话语权持续流失。2020年两项选举前,香港爆发修例风波,民进党见猎心喜,趁机将「抗中保台」列为选战主轴,同时大加污蔑攻击「一国两制」「九二共识」和中共对台大政方针,毫无忌惮地推动「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的修订,无所不用其极地营造「票投国民党、台湾变香港」的社会恐惧。绿赢蓝输的这一选举结果表明,民进党狂打「主权牌」「安全牌」取得预期效果。

这是「第三势力」发展优劣势并存的客观反映。迄今为止,台湾民众均曾给予蓝绿两党「完全执政」的机会,但事实证明,它们均表现欠佳,难以实质改变台湾发展困境,难以真正解决经济民生问题,难以摆脱权位分赃、争斗不断的恶习。因此,部份民众转为对两党均不支持,希望有一股新的政治力量能为台湾打开新局。近些年来,不少民调显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中立)选民」的民众多达三成左右。同时,部份政党和政治人物也敏感地察觉到这一民意动向,纷纷打出「第三势力」「白色力量」等旗帜,号召推倒「意识形态高墙」,要求「民生第一」,主张「只问是非、不管颜色」,遂得到一定的民意支持。柯文哲及其领导的台湾民众党便是一个典型。另一方面,「第三势力」的发展却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如人才储备、资金支持、知名程度、品牌打造等远不及蓝绿两党,如两岸政策主张难以摆脱蓝绿两党既有论述,如内部分散、党派林立。在此情形下,多数民众对这些小党尚未树立起彼可执掌政权的充足信心,故只能在国民党和民进党「两个烂苹果」中挑选勉强接受的一个。上述「第三势力」发展的优劣势在2020年两项选举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一方面,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主要玩家是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挑战「大位」再次铩羽;民进党、国民党占据立法机构的绝大多数席次,尚不足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另一方面,蔡英文虽赢得817万余票,但民进党在「不分区立委」部份仅得481万余票,而台湾民众党、「时代力量」均得到百万以上的选票。这说明众多选民采取策略性的分裂投票方式,表达了对「第三势力」的支持和对民进党的制衡。

三、峰回路转多变换:「绿长蓝消、中间崛起」态势恐仍满变数

民进党「兵强马壮」、优势明显,但「永续执政」恐成迷梦。蔡英文击败实力强劲的对手韩国瑜,得票数竟超过上次选举,并且创造了「史上最高票」的纪录。对此,台湾舆论普遍看好民进党,认为其可能打破「执政八年换党做」的规律而「长久执政」。然而,蔡英文和民进党的狂胜是在特定背景下出现的结果,其执政期间浮现出的诸多问题被掩盖和淡化。因此,这并不意味着此后民进党的施政便可一帆风顺。

一是「台独」意识形态作祟导致无法妥善处理两岸关系,进而势必影响台海局势稳定和广大台湾民众生计。二是执政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有效改善经济民生难题,近期出现的「口罩之乱」再次暴露出绿色执政的诸多弊端。三是「山头文化」肆虐导致无法根治派系权斗的顽疾,「吃相难看、分赃酬庸」的丑剧将一再上演。

国民党生存发展压力增大,能否浴火重生尚在未定之天。选后国民党急需解决三个迫切问题:一是从满怀信心胜选到极其失望,备受打击、士气低落;二是将继续经受「党产会」「促转会」的追杀,生存面临严峻考验;三是在青年群体中支持度偏低,直接影响未来发展前景。当前,国民党内「散、乱、弱、离」的局面未见任何改善,反因改革思路举措不同而再次陷入争斗,被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便是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论述。党内部份人重弹改党名、放弃「九二共识」等「去中国化」旧调,自然遭到深蓝势力激烈反对;更有甚者出于政治利益考虑,公然抛出「有条件停止三通论」,引发党内不小风暴。上述相关争论不仅折射出国民党思想建设缺失、政党理念模糊等一系列深层次弊病,而且也反映了以大陆省籍人士为主的深蓝和以地方派系为主的本土蓝之间的固有矛盾。未来,若各方无法在相关议题上取得共识,蓝营便有裂解之虞。

「第三势力」应将持续壮大,能否更上层楼需视整合情况而定。在厌恶蓝绿两党缠斗的民意氛围下,「第三势力」将保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能否取代国民党或民进党进而加入到「大位」竞逐的游戏中,则端看其能否真正整合为一支团结的政治力量。目前看,各小党主张要求不一,理念政策南辕北辙,支持群众千差万别,很难拧成一股绳与蓝绿两党相抗衡。值得关注的是台湾民众党,它在柯文哲光环加持下已成为「第三势力」中的佼佼者,并获得2024年进军「大位」的门票,但该党在「立法」机构的表现究竟如何、柯文哲政治生涯如何铺排,将是决定该党茁壮成长还是昙花一现的主要因素。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