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启臣所表达的两岸论述(2020.4)
发布日期:2020-08-10☉文/邵宗海 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
国民党主席的补选,在2020年3月7日开票揭晓,江启臣在全台二十二个县市以及海外党员的投票都获得胜出,全部得票数为84860票,得票率68.8%,领先了另一位候选人郝龙斌,他的得票数为38483票,得票率则是31.2%,江启臣在最后是以46377的领先得票数,大幅差距的获得胜利。此次主席补选是因国民党在2020「总统」大选中遭遇溃败,当时党主席吴敦义因而辞去党主席后而举办。新任党主席的任期,只到2021年5月20日。
赢得国民党主席补选的江启臣是有很多对国民党寻求「改革」的声音,有些主张相当有异于他的前任或前辈。对于两岸论线一直未有明确论述的江启臣,曾被英国BBC在今年3月10日一篇报道中,引述了中国大陆一名专栏作家兰斌强,在前一日发表评论竟称江为「分裂意识浓厚的政客」,并强烈质疑江启臣扛下主席大任后,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能否延续原来的路线。
但是江启臣出身台中派系世家,他的岳父刘盛良又是台湾客家大佬,也担任过「立法委员」。如果说江启臣到底有没有「绿的背景」?最多只能说他的叔叔、著名政论作家江春男(笔名司马文武),曾在早年支持过台湾党外运动。但江启臣早在政治大学就读时就加入中国国民党,毕业后赴美深造,得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事务硕士、以及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应是对美国有较深刻认识的背景;返台后,在2010年曾被马英九延揽担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 但2012年辞去行政职务,代表中国国民党投入了台中地区「立委」选举,居然取得胜利。
2018年的「九合一选举」国民党赢得多数县市长席次后,让江启臣在「中美之间的取舍」开始有了初步的思考。该年12月4日,在「立法院」担任国民党党鞭的江启臣,前往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正式说出「国民党从来都是亲美的」。他在演讲中反驳了一些媒体报道,认为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的胜利被看作是中国大陆影响力的胜利。他指出,「那种认为台湾人政治上倒向中国大陆的看法并不太正确,相反,台湾人对台海关系越来越谨慎和实际」。
江启臣竞选前后对「两岸关系」的论述
但是,这场党内选举,就不能只就胜负方的「外在现象」来做分析的。其实值得外界来注意的,应该尚有下列几个有关国民党未来发展的现象,特别其中有关江启臣的「两岸论述」,可供关心该党未来走向的人士作为参考:
一、江启臣在「竞选过程」的「两岸论述」是什么
首先,在2020年2月12日举行的国民党主席补选政见发表会上,江启臣相当偏重在「九二共识应否存废」的论述上。他明确的指出,「九二共识」在他或台湾民众的认知中,显得已经过时、且欠缺弹性,也逐渐流失民众信任。所以他的看法是:「九二共识」有点「旧」了,不管当年两岸当局有过什么共识,但他与比他还年轻的朋友们,未必由衷认同这个「共识」能代表他们。
江启臣另一种觉得可以舍弃「九二共识」的思考,是认为去年初,对岸在谈到「九二共识」时强调「两岸要共谋统一」,并指向「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压缩了这个概念的弹性。加上民进党又顺势偷换概念,把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恐惧,延伸为对「九二共识」的疑虑。所以现在应该思考如何延续「九二共识」「搁置主权争议、求同存异、务实交流」的智慧,缔造新的两岸信任基础。
其次,在2月26日江启臣接受台湾《联合报》访问时,他已有非常清晰而且相当肯定的思维,构思了算是架构十分分明的「两岸论述」:
1、把「中共」与「中国大陆」作分开来处理,所以江启臣在《联合报》的访问报道上是有主张,国民党「反共不反中」,「反的是极权专制」,若当选主席,他将建立「党职人员两岸交流行的准则」。
2、之所以会在当选党主席后去建立党职人员两岸交流行为准则,是希望对「想透过国民党平台做两岸的生意」的党员,要请他们离开,而且违者将被停权,甚至开除党籍。在宣布参选之前,他曾一再强调这项看法,可以看出江启臣对「想透过国民党平台做两岸的生意」的党员,有多厌恶。
3、「如何促进中国大陆的民主化」?江启臣是主张,「国共论坛」不要为办而办,必须有意义的举办。过去该论坛的功能是解决交流的问题,但现在两岸最大的距离是制度上的差异,也就是民主自由,既然未来国民党确认促进大陆民主化是要推动的方向,那举办「民主论坛」也是一个选项。江启臣认为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得回归到「中华民国」的基本核心论述,未来或可透过如上述的「民主论坛」、「两岸差异性论坛」等方式,向大陆输出民主。江启臣并说国民党与民进党同样都主张民主自由,但民进党主张的民主自由是与大陆作区隔,二分成「民主与极权专制」,但国民党所主张的民主自由应是要能够影响大陆,让大陆也走这样的制度。
4、江启臣最核心的主张,就是强化「中华民国主体性」,直接说明「中华民国是两岸定海神针」。他认为国民党提及两岸问题,只重视如何赢,却忽略了阐述自己的核心理念,以至于国民党一直以来的强项「两岸论述」就成了软肋。因此江启臣说:目前执政党的两岸论述是维持现状,这与「九二共识」创造出来的模糊空间是一致的,甚至在2020选举中,蔡英文尚把「中华民国」拿来用,即便民进党内「台独教义派」感到不舒服,但江启臣认为,不管基于选举或是执政立场,「中华民国」这四个字蔡英文非用不可,也显见蔡英文在政治光谱上往中间靠拢。
因此在党内检讨两岸论述之际,江启臣认为国民党不是要「重新想一个论述」,而是要更白话且直接地论述立场,如挑明「『中华民国』是两岸定海神针」,强化「中华民国主体性」。江启臣说,要大陆得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这才能凸显两岸分裂分治的现况,否则两岸将没有谈未来的空间。
江启臣并表示,「中华民国」不仅是「国家、国号和主权」,也代表「民主自由制度」,即使中国大陆不承认「我国主权」,但必须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以及两岸分裂分治的事实。「中华民国」和维持现状都是国民党的核心价值,却被民进党拿去选举并赢得两次执政机会;国民党应要拿回诠释权,要求中国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与两岸分裂分治的事实,以及表述「我国民主自由的制度」,进而影响对岸走向民主化。
「『中华民国』与维持现状就是国民党最基本的主张」。江启臣指出,这两个国民党的基本价值,过去在野四年似乎被大家忘记了。2016年,蔡英文讲出维持现状,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赢得大选;2020年更大胆的把「中华民国」四个字拿出来用,也赢得连任。
二、 江启臣选后的「不否定九二共识」又是什么意义
1、江启臣在3月9日胜选之后的国民党主席就职致词时,仍然绝口不提「九二共识」,这当然引起各方关注。但是二天之后,即3月11日下午首次主持国民党中常会时曾说:两岸议题、「九二共识」一直是国民党很重要的议题,虽然国民党这次大选败选也受到两岸议题影响,但「不代表九二共识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江启臣会突然在选后提起「九二共识」,根据与会者转述,在下午中常会中,有多位具台商背景的中常委发言时,曾主张江启臣对于外界解读他对「九二共识」的态度是否要作说明。江启臣在答复时,就解释他对「九二共识」的态度,认为国民党2020大选的大败,「不代表『九二共识』是有问题的」,也认为国民党败选的原因,是因为民进党把「九二共识」抹黑成「一国两制」,抹黑了一年多,但国民党一直没有效澄清及沟通。
2、江启臣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不在就职时谈「九二共识」,而且他目前也不随意提出他的两岸论述,主要原因是国民党的两岸论述不是主席说了就算。而且,在目前国民党内一直有沟通,改革委员会也有各种不同意见,因此他是在等未来党内一旦有共识,确定未来国民党要如何论述两岸政策时,届时才会完整表述。有中常委解读江启臣在中常会的讲话,就是一定会有新论述及讲法,但没共识之前就不会轻易发表。而且即使讲「『九二共识』过时」,但过时不代表否定,只是要重新定义及包装,如同旧瓶换新酒重新赋生命,并不是要抛掉「九二共识」。
3、江启臣在中常会表示,选举期间,国民党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与外界、甚至年轻人做最直接的沟通,告诉大家「『九二共识』主张的是求同存异,九二共识主张的是『中华民国』」,因此不断遭民进党抹黑,去年初发酵后又加上「反送中」,对于党和韩国瑜等候选人都构成无比的压力。江启臣说,他当然希望新的两岸共识是能够得到社会支持,但他也提醒,两岸论述再厉害,如果国民党没办法获得人民支持,也就无法实现,这样的国民党「会一直在野」。
4、但是,江启臣有段话的表述,应是他在中常会中所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慨念,他说:「『九二共识』在党内一直是求同存异、『中华民国』的概念,这是一直不变的」。作者如果依照江启臣的说法,会演绎出另一种的说法:即经过听取党内以及外界特别是年轻一辈的建言后所再形塑的「九二共识」,今后将不会再存有过去「九二共识」的解读内涵与精神,而会直接以「『中华民国』存在的现实」来取代。事实上,江启臣在2月26日接受《联合报》采访时已说过:「即使中国大陆不承认『我国主权』,但必须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以及两岸分裂分治的事实。『中华民国』和维持现状都是国民党的核心价值」。
三、江启臣选后论述中,还有另外的政策构想值得提醒
1、江启臣认为:大陆承认『中华民国』存在是两岸最好连结,希望陆方先释出善意,例如恢复台湾在WHO观察员身份,共同面对新冠肺炎防疫,同时停止军机绕台恫吓,而且两岸必须沟通,两岸和平稳定,是台湾发展的重要因素。
2、江启臣主张应该以解决人民的交流问题为出发点,来检讨两岸路线,因为没有办法解决人民问题的论述与共识是没有意义的,问题不在「九二共识」,而在能不能加入WHO、IACO等国际组织,拓展「中华民国」在国际组织的实质参与并确台湾人民的权益。他主张开放讨论、展开辩论,最后凝聚党内共识。不过基于民主,未来两岸关系的任何调整,须先争取台湾民意的授权,不是任何人能片面决定。
四、主张「台湾优先」的本土化路线,会否引发北京忧虑
国民党曾在2020年2月13日邀集专家学者召开一场「咨询会议」,为下次国民党准备提出党内其中一项议题「两岸论述」的改革委员会,先预搜集资料。
这场会议当然聚焦在两岸论述,多数与会者认为应唤回创建「中华民国」的历史光荣感,但又强调站稳「台湾优先、人民第一」,认为这样的建设性本土化路线,才有机会重新与人民对话;至于在推动两岸交流方面,应以大陆民主化为两岸进入深水区的前提;并建议尽速恢复对美、日沟通管道,未来党主席每年都要赴美、日拜访。
这场会议较与本文主题有关的,是对于重新调整两岸论述意见不一,特别是有人认为「九二共识」完成阶段性角色任务,且两岸关系时常被升高成高度政治敏感事件,应有提出新说法,才能重拾民众认同。
另一个背景也与本文主题有关的,则是强调「台湾优先、人民第一」的本土化路线,以作者的评估,可能正好触及到北京比较敏感的底线。
所以,值得再多一点来讨论做,就是本土化路线往住不经意就走向「台湾意识」的建立。而外界更不太注意的关键,就是「台湾意识」的界定在过去并不是十分明确,而且它与「台湾独立」或「分离主义」之间,也经常只隔有一条非常模糊的界线。但是它们、包括「台湾意识」、「台湾独立」、或「分离主义」,又是对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若有这样声音传出,就不能不慎。
加上在两岸分组咨询会的与会者中有人认为,已经在野的国民党不用再过度理会中共的态度,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两岸论述再不调整,未来两岸每一次政治震荡,国民党将完全没有还手、翻身的可能。而且此次大选已证明,国民党的两岸立场遭批与多数民意相违背,是因为国民党已失去「中华民国」历史、台湾史及两岸关系的诠释权,难以因应台湾社会政治板块的变化。
其实早期台湾民众也曾普遍存在「偏安心理」,影响到现在民进党执政当局宣示上,也呈显出「现状等同『台独』的论调」。譬如说,赖清德的「台独论」与蔡英文的「现状论」、两人用词虽然不一样,但内涵却是十分接近。蔡英文曾表示,在赖清德个人意见及整个执政团队的两岸基调之间,「基本上,还是以我们执政团队的这个两岸基本态度跟基调为主」。而且,对于在两岸政策上「维持现状」、「维持稳定」,她说赖清德都是赞同的。但看了下赖清德的「台独」论,其实对他来说,这就是现实,但隐含了更多是隐性的「台独」论:就是借壳「中华民国」,不再追求「法理独立」;是把两岸都视作是「互不隶属的两个国家」。说法上有很多是与蔡英文「现状论」的内涵有相当的接近。
当然,再看蔡英文,当她在过去从不认同「九二共识」,也极力否定「两岸同属一中」的框架,再加上一直坚决反对「一国两制」的创议,在2020年的大选中,她更是大力突显这些立场,来彰显她对选民要求的「亡国感」或「护主权」。所以,她赢得大选后,显然更不会在这方面的政策走向寻得改变,进而也使得2020年大选之后的两岸关系,已充塞了很多会与对岸冲撞的变数。
江启臣的「两岸关系」论述,引发北京如何反应
一、北京本次对江启臣当选一事,反应是出奇的冷漠
1、来自中共总书记的实时贺电,这次没有发出
江启臣当选为国民党主席后,到现在为止,都还未收到传统上来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的贺电。据了解内情人士解说,过去在国民党主席选举前一周,中共就会开始草拟贺电内容,但这次国民党不但未收到中共对于拟定贺电内容的任何响应,甚至到了选举结果揭晓当晚也未收到习近平的贺电。因此,党内人士分析说,过去都是党主席当选,贺电就马上来了,只有2017年那年吴敦义当选党主席那次,在晚上9点开票完毕后,到11点才收到来自北京的贺电,算是比较迟的特例。但这次完全没收到草拟贺电的任何消息,更别说是收到贺电,这倒是第一次发生。
2、国台办发言人就国民党主席补选结果表态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就国民党主席补选结果表态,是在3月7日晚间透过新华社的新闻稿上表示,「我们注意到中国国民党主席补选结果」,但时间上已是北京时间的晚上10点33分,也是在晚上国民党选举9点开票完毕一个半小时之后才有动作。这不应该是国台办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应是另一种拖延发表响应的考虑,以示北京对江启臣当选的「不满」表态。而且一句「我们注意到中国国民党主席补选结果」,除了言语与姿态冷漠之外,还隐含了似乎对「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件」来表态的态度。
其实国台办在表态之前,应该非常清楚江启臣针对国民党的两岸论述,曾经表示「九二共识」确实有点「旧了」,年轻朋友未必认同。所以在新闻稿上,特别标注出「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巩固互信、良性互动,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表示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北京不会同意把这「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重新诠释或解读。
但是国台办也没有完全忘记再提醒江启臣,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势下,希望中国国民党在他带领下,「珍惜和维护两党既有政治基础,发挥两岸沟通桥梁纽带作用,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同胞利益福祉而努力」。这也可解读出国台办仍预留空间,期待江启臣在未来这般期闲间,把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个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再度放进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内涵里。
二、分析北京态度冷漠的原因所在
江启臣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之中,谈到大陆政策的重点,确实太过于直接,以致于让北京至少在形式上,是绝对不会对问题本身明确的作出具体响应:1、因为一旦回应,这将迫使北京的对台政策在推行将完全枱面化,这绝不是北京目前政策的用意。2、若马上给予江启臣强硬的言辞批判,国共关系就会因此断裂,至少不是中共所期待中的结果;3、但若沉默以待,也会导致国民党在未来的两岸关系推动上,被北京留下了被「负面思考」的标签,影响所及,会让北京今后在对台政策制定上,发现「国民党与民进党,只不过就是半斤与八两的区分」,导致国共之间,今后就难再见过去的「融洽现象」。
而且即使在台湾社会,这次国民党的主席之争结果,不见得会看得到它有胜过民进党的机会。如果江启臣这样两岸的论述,在下次2024大选之中,只会让台湾民众去比较:「那个政党的本土化论述够强」,而不会想到:「国民党的两岸论述是否有特出」。因为北京若不正面响应本次补选江郝俩人的新大陆政策论述,国民党未来的形象,很可能在对比民进党时,会被人嘲为只是「九十步笑五十步」。
因此,北京采取了「贺电」不发,以示不满;但国台办仍清晰表示「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个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明白预留下了江启臣可以回转的空间。所以「一动不如一静」,或可解释北京现阶段的反应尚在模糊政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