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疫情下的三重转机(2020.4)

发布日期:2020-08-11

☉文/萧史

2020年第一季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从中国「最重要的工作」逐步发展成世界「最棘手的挑战」。这场堪称百年难遇的全球性疫情,既给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局增添了十分悲壮的底色,也给全人类上了不容遗忘的重要一课。如何变危机为转机、化悲痛为动力,应成为现阶段各国家和地区的当务之急。

世界应重新认识中国

从2月26日中国境外新增病例数首次超过中国境内,到3月8日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和地区总数破百,新冠病毒的全球性蔓延之快令人不寒而栗。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相继沦为疫情重灾区,「钻石公主号」、「新天地」教会等聚集性传染事件更成为疫情防控的典型负面案例。在此情况下,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多次积极评价,中国作为疫情首发国,其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值得各国借鉴,对世界而言意义深远。

一方面,中国果断采取的一系列「史无前例」「史上最严」的综合措施几乎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为其他国家组织动员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中国在全力推进疫情防控这一当前最重要工作的同时,较为快速而有效地实现了分批复工复产复课,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的思路为各国尽快止损提供了参考借鉴。

笔者认为,虽然仍有个别国家政客和境外媒体坚持其所谓「武汉肺炎」「东亚病夫」的偏见,但大多数外国民众已能够客观理解中国在全球抗「疫」中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此次疫情恰可成为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一次重要契机。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由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部份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心存偏见。中国的「举国体制」常被西方媒体作为嘲讽对象,中国的「集体主义」更被认为是压抑人权的「政治手段」而常遭批判。客观而言,中国的确有需要反思、更正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发展理念还是具体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经验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透明度都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也为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客观认识中国、全面认识中国提供了便利。相信这次共克时艰的经历,也将成为各国相互理解、弥合「了解赤字」的机会。

中国应加速社会转型

所谓「祸兮福之所倚」,此次疫情固然对中国民众造成难以磨灭的创伤,对中国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但换个角度来看,也不失为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考验,对经济发展的一次鞭策。更重要的是,疫情极大地触动了中国人内心对革除体制性沉屙痼疾的呼唤,这有利于从决策层到基层形成最大合力,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从而加速社会转型。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已刻不容缓;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势在必行。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今年2月举行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并要求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由此可见,内地未来在通过改革破除治理层面障碍的过程中,依法依规是必由之路。

从基层民众的角度来看,培养科学和理性精神、改变卫生和饮食习惯应是疫情教会民众的重要一课。17年前的沙士疫潮也曾让中国民众付出惨痛代价,但「野味产业」并未就此绝迹,相关立法工作仍无实质性进展,各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防疫措施力度仍存在巨大差距。更危险的是,民众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个人卫生习惯糟糕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此次疫情蔓延范围远大于当年沙士,内地31个省(区、市)史无前例地全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应会给全国民众都留下不容抹去的记忆,官方应趁热打铁,加强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宣传,民众则应藉此改变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陋习,如此才能从根源上提升全民的「免疫力」。

香港应借机大破大立

如果说去年的修例风波对香港进行了「大破」,那么今年新冠肺炎的来袭反而在相当程度上为香港创造了「大立」的条件。一来,新冠肺炎使市民的活跃度大幅下降,激进示威者再难集结成规模的抗议活动。二来,新冠肺炎对香港的破坏程度明显低于当年沙士,特区政府及时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无疑起到关键作用,这有利于重塑政府形象、提升市民好感度。但需警惕的是,仍有部份「黄丝」通过各种激进手段「违法达义」,修例风波看似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掩盖,实则余波未了、暗流涌动。

在此背景下,更为重要的积极因素就体现在中央对香港问题一如既往的重视上。即使是在「全国一盘棋」聚焦抗「疫」之际,中央仍作出国务院港澳办「换帅」、领导班子「扩容」的大动作,足见中央未来将下大力度处理涉港事务的决心。

其实早在修例风波之前,中央对港澳系统的关键人事调整已经开始。从陈佐洱港澳办时期的主要助手之一张荣顺调往澳门中联办,到傅自应从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任上火线赴澳接替非正常死亡的郑晓松;从中共党媒《人民日报》的「笔杆子」卢新宁履新香港中联办,到骆惠宁在获任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不到一星期便换回深耕港澳多年的王志民,有奈无奈之间,几个关键人选已经到位。加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夏宝龙此次入主港澳办、张晓明、骆惠宁、傅自应分任港澳办副主任,中央对港澳系统这盘棋的重新布局已基本完成。

今年下半年,香港立法会将进行修例风波后的首次换届选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选举不仅将直接决定香港立法机构未来4年的发展方向,更将对撕裂严重的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香港社会究竟能否迎来「大破」后的「大立」,就要考验这场选举中手握选票的香港市民的智慧了。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