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中国「非常救市」突围「超级挑战」(2020.8)

发布日期:2020-08-27

☉文/渔樵夫

疫情催生世纪变局。面对空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经济欲摆脱「危机模式」,不仅需要大干快上的新基建,还须加码推进制度层面的「软基建」。当前,疫情加速暴露了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系列问题,包括改革进程迟缓、民企生存维艰、社会治理失序、民生投入不足、科技创新短板等,显示深层次体制机制层面的「非常改革」已迫在眉睫。疫情利于反思,亦利于社会各阶层形成共识。推动实质性改革尽快落地,中国才能摆脱「经济瘟疫」,实现谷底反弹。

进入2020年下半年,由新冠疫情和经济失速引发的「全球超级危机」仍在发酵,甚至愈演愈烈,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美欧发达经济体,所面临的内外挑战均远胜以往,四大「超级挑战」正裹挟狂风巨浪,将全球经济拖入险地。

非常挑战 内外交困

其一、超级疫情

作为人类百年来最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冠肺炎的扩散速度令人瞠目,疫情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远超各方预期。

世卫组织提醒,疫情大流行「远未结束」,甚至「在提速」。全球疫情突破两大关键数据:死亡人数破50万,确诊人数破千万。因疾病传播程度并没减少到足够低的程度并得以保持,一些国家出现的病例增加可以象征第二波疫情或第二个高峰。

内地医学专家张文宏表示,国际上第二波疫情已呼之欲出,很多国家的高峰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例如巴西、印度、俄罗斯。至于疫情最严重的美国,复工复产以后,诸多州疫情又开始出现反弹迹象。

当前,全球疫情呈现波浪态势,新一波疫情不断蔓延。4月以来,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人口大国新冠疫情快速恶化,目前仍未出现明确拐点,加之不少国家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抗疫难度持续加码。病毒迅猛传播,特别是在已经入冬的南半球。

中国亦不能放松警惕。6月中旬至7月5日,北京新一波确诊病例达到334例,首度圈疫情亦扩散到四川、辽宁等地。

其二、超级熊市

超级疫情催生的经济「超级熊市」亦随之到来。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中断、国际贸易停滞扩散发酵,疫情导致今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已成定局。

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受新冠疫情冲击,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创二战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人均产出下降的经济体比例将达到18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世行认为,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预计将在2020年萎缩7%;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预计将收缩2.5%,这是至少60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首次经济集体收缩。此外,全球人均收入预计将下降3.6%,这将使数百万人在今年陷入极端贫困。

经合组织(OECD)亦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6%,「这会出现10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

中国经济亦无法独善其身。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6.8%,创有纪录以来的最大降幅。4月中国经济数据反弹速度已在放缓,经济隐忧增多,而近几个月经济修复速度亦明显下降。包括工业增加值、房地产、消费、投资等重要指标在内的反弹动力均同步减弱。

超级疫情不仅拖慢全球经济复苏脚步,更给经济留下严重伤痕。专家认为,此次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与以前的经济衰退和萧条完全不一样,其所带来的是全球性的「同步性衰退」。企业投资行为、员工就业选择、消费习惯,均因疫情爆发和防控常态化而无法重入正规。

其三、超级冷战

有观点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仅是局部的金融和经济领域危机,但此次危机是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治理危机和国际秩序危机的「综合性危机」。如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各国危机加深,社会大恐慌,更会导致战争风险的剧增。6月中旬,中国和印度的擦枪走火,各有伤亡便是例证。

一旦经济社会出现动荡,为转移国内矛盾焦点,地缘政治和地区军事冲突风险加大,全球安全形势特别是中国外部环境将不断恶化,「超级冷战」格局将迫使中国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中美关系再度趋紧。当前,美国已开始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在多个领域发难。考虑到近期事态发展、美国大选在即,不排除中美经贸与政治摩擦再度升温可能性,包括经贸问题、技术问题、金融问题、经济制度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均将进入中美角力范围。

疫情同时加速了去全球化、产业链断裂、价值链断裂风险,以及金融去中国化速度,全球化进入调整期。越来越多国家担心其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从而加速「去中国化」脚步,疫情亦或推迟中欧双边投资协议等自贸协议。

部份国家因新冠肺炎疫情产生对华负面情绪可能会鼓动部份政客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地缘政治趋紧,从而削弱外界对中国市场信心。

此外,中国对外投资(包括「一带一路」项目投资)步伐未来几年亦会因此次疫情有所放缓。部份投资并购或遭受海外阻力,部份项目投资回报率下降。

其四、超级泡沫

为对冲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3月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央行纷纷行动,将货币水龙头放大,推出降息+QE(量化宽松)等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市场流动性,经济刺激方案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刺激力度之强,可谓空前。

随着全球央行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超7万亿美元,占GDP30%以上,较此轮危机前扩张了近3万亿美元。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亦不断加码量化宽松政策,同时推出了史无前列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债务风险不断被筑高。

惠誉表示,其《全球经济展望》涵盖「惠誉20」国家的直接财政刺激措施达5万亿美元,占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反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宏观政策宽松反应已达前所未有水平。

从中长期来看,此轮经济刺激将再次导致全球范围内游资泛滥,进而引起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为全球经济在后疫时代复苏埋下严重隐患。

北京经济学家指,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较为严重,包括对供给和需求端双重影响,可能会引发全球经济螺旋式下降和深度衰退。因此,全球经济若不能在3至5年实现复苏,主要发达国家宽松到极致的货币政策将引发全球通货膨胀。

非常拯救 突围困局

全球疫情形势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加之6月中旬以来北京大面积爆发的第二波疫情,令本已腹背受敌的中国经济更增压力,非常时期的非常拯救,已是势在必行。

其一、地摊经济

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基础民生陷入困境。保民生、保就业成为当前首务。5月份,中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4月份上升0.1%,创下两连升。而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师李迅雷团队报告称,内地实际失业率为20%,新增失业人数超过7000万人。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阶层人群差异巨大,分化严重。据官方透露,中国6亿人每个月收入仅为1000元,只有7000万人月收入超过5000元。

在中国庞大的就业人口中,6亿群体属于灵活就业范畴,对这些底层民众而言,只有保住了「饭碗」,才能挺过当下的经济寒冬。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时提出「地摊经济」的概念,他说,地摊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都是中国经济的生机。

随着中国官方对「地摊经济」的政策放开,上海、南京、长沙等数十个城市相继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等。越来越多就业人群加入个体商户大军,而个体商户创造了大量招聘岗位,成为创业驱动就业的重要力量。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称,全国有297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如果都落实地摊经济这一政策,可能仅这一项就可以带动几百万的就业,甚至可能就可以完成新增就业900万人这样一个目标。

据58同城招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1至5月活跃企业中,个体/个人企业类型占比近4成。58同城每天新增的发布职位中,20%来自个体工商主。

作为创造就业的急救药方,地摊经济的物品生产方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地摊经济,亦可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消费增速亦从2011年之后开始逐步走低,2019年社消增速更是降至8%,创下20年来新低。力推地摊经济,不仅可保就业、救中小企业,更可拉动消费,可谓「一箭三雕」。

其二、加码开放

6月伊始,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发布,成为中国在「疫情时代」加码开放的一大注脚。海南自贸港的高水平开放,在贸易、投资、人才流动等方面均有体现。根据方案,海南自贸港将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投资方面,海南自贸港将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此外,方案明确,对外籍人员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重要纽带和节点,海南自贸港既可依托中国规模庞大的市场,又能面向世界吸引优质资源集聚,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将直接推动中国开放出现质的飞跃。

海南自贸港建设在「疫情时代」起步,短期内有助于中国对冲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长期将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谓「一石二鸟」。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深化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等。

疫情危机和经济失速「双挑战」下,在中西部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举办第三届进博会,均将成为中国加码开放突围当下困局的大招。

其三、新基建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需求快速下降,全球化进程被迫暂停,中国面临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大变局。而随着中国传统基础设施主体架构已经完成,在部份领域、部份地区甚至已饱和乃至过剩,新兴领域成为当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中国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预测,未来五年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7.5万亿人民币,年增速约为21.6%。除了全国两会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以来,有25个省、市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重点提及「新基建」,其中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新建5G基站,总共超过30万个。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五大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金额超过60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五大领域总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应用投资近50万亿元增值。

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简单有效办法,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等效应。

展望下一个20年,新基建将带来新投资、新消费,从而成为中国在工业化4.0新时代的新增长引擎。

其四、超级宽松

加入「全球宽松俱乐部」对冲疫情冲击,亦成为中国经济拯救方案的必要选项。今年,中国政府总计新增举债3.6万亿元,约为中国经济年产值的4%。5月新增社融和新增贷款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1至5月累计值亦继续创造历史新高,其中1至5月新增贷款已突破10万亿大关,预计M2高增速将贯穿全年。

宽松总基调下,今年中国整体信贷增速或反弹至12.5%以上,整体非金融部门债务占GDP比重或攀升25%以上。其中,政府部门债务(包括隐性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杠杆上升较为明显。

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速放缓、监管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提高,预计中国不良贷款将额外增加5.8万亿元。

非常改革 内外循环

2020年,是中国「双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面对当前内忧外困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顺利重启和安全修复均非易题。非常时期,除了须防止「一拥而上」重复建设和「新瓶装旧酒」「新鞋走老路」「一刀切」等痼疾外,还要加码推进「内外双循环」和「非常改革」。

其一、内外双循环

面对经济衰退阴云笼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等现状,中国完善国内循环体系尤为重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经济效率,并促进经济安全相平衡。

此次疫情造成国外市场需求萎缩,欲完成产能消化,就必须倒逼推动国内市场升级换挡。在此当中,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须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并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

其二、非常改革

疫情催生世纪变局。面对空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经济欲摆脱「危机模式」,不仅需要大干快上的新基建,还须加码推进制度层面的「软基建」。当前,疫情加速暴露了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系列问题,包括改革进程迟缓、民企生存维艰、社会治理失序、民生投入不足、科技创新短板等,显示深层次体制机制层面的「非常改革」已迫在眉睫。

疫情利于反思,亦利于社会各阶层形成共识。当此非常时期,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推动实质性改革尽快落地,中国才能摆脱「经济瘟疫」,实现谷底反弹。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