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聚焦

首页 > 最新文章 > 国际聚焦

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前所未有(2020.6)

发布日期:2020-08-27

☉文/胡后法

自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以来,已经夺走了30多万人的生命,使400多万人感染。病毒将人类推入了一场空前浩劫,「封城、封国」成为各国的无奈选择,「封闭与隔离」几乎中止了人类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亚洲开发银行的最新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在5.8万至8.8万亿美元之间,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6.4%至9.7%。然而,何时才能战胜病毒,使人类重获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让世界恢复正常运转,至今仍是一个没有答案的巨大问号。

大萧条以来最大经济萎缩

据联合国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2%,为二十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幅度萎缩,其中发达经济体萎缩5%,发展中国家经济萎缩0.7%。联合国的相关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将使今后两年的全球经济减少产出8.5万亿美元,几乎使过去4年的全部增长化为乌有,而在疫情爆发之前,联合国曾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自今年二季度开始,世界经济已基本陷入停滞,全球面临大萧条以来从未有过的严重衰退,世界经济近90%处于某种形式的封闭状态,各国失业率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急剧下滑。据世贸组织估计,由于全球供给和需求全面萎缩,今年全球贸易将锐减三分之一,疫情对国际贸易造成的打击将是10年来最严重的。

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将使全球贸易总额减少1.7万亿至2.6万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今年一季度世界贸易比去年四季度下降了3%,而二季度预计将比上一季度下降26.9%。影响全球贸易萎缩的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多数国家采取「封城封国」措施,导致经济萧条、运输停滞,特别是航空货运基本中断,致使全球范围内的人员流动和货物流通受阻;二是疫情暴发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资紧张,特别是医疗卫生用品出现了断供情况,为保证本国需要,很多国家实施贸易限制。据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大约80个国家和地区对医疗防护服、消毒剂、药物和医疗设备以及食品、肥皂、卫生纸等商品实施了出口管制。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5月发布的报告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较去年将减少5%至15%,可能达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全球多数跨国公司减少资本支出并推迟新的投资计划,从而导致全球FDI总额大幅减少。疫情使全球市场需求下滑,跨国公司普遍下调了利润预期,这是导致跨国公司减少对外投资的根本原因,而这种局面很可能将延续到2021年。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今年可能遭遇大萧条以来最大经济萎缩。据路透社最新报道,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萎缩了4.8%,预计二季度将萎缩40%,创下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萎缩,有的估计甚至达50%。美国的航空旅客数量暴跌95%,旅馆业的收入下降了80%。今年4月份的美国工业生产创下了百年来的最大降幅。可以肯定,美国经济衰退将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美国非农就业岗位4月份减少了2050万个,也创下了历史纪录。美国同月零售销售骤降16.4%,是该数据编制以来的最大跌幅。

随着疫情的逐步缓和,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复苏,但速度将非常缓慢,因为很多疫情期间关闭的小企业将永远关闭,而失业人数的居高不下则难以让民众恢复消费信心。据德意志银行预测,到今年年底,美国损失的经济产出和就业岗位只能恢复到30%到40%。美国经济今年全年将萎缩7.1%,欧元区经济今年将萎缩5.5%。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欧国家经济在2022年之前都不大可能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3月份德国制造业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2%,是30年来的最大跌幅,德国汽车产量3月份更是下跌了31.1%。据德国官方估计,疫情打击将使德国经济萎缩6.3%。在英国,今年一季度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经济萎缩,二季度可能更加糟糕。据英国官方数据显示,3月份单月经济萎缩达创纪录的5.8%。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英国经济速度和规模的冲击都是空前的。英国央行认为,今年英国将创下300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预计可能萎缩14%。

所有行业几乎「一网打尽」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但不同行业受到冲击的强度所有不同,冲击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餐饮业、零售业、制造业等,但个别行业受到打击相对较小,如与在线有关的网购、外卖、游戏、在线教育等则成为因疫情而获益的行业,但这些行业体量较小,吸纳就业的人数也有限。

制造业是这次受到冲击最大、对其负面影响最长远的行业之一。由于产业链受到破坏,多数制造业企业被迫停工停产,其结果是订单失效、工人失业、资金断流、债务加重,不少中小制造企业只好关门大吉。汽车制造业作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同样受到疫情的严重打击,以下以汽车业为例子,对其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发展作一深入剖析。

在欧洲,汽车工业在经受2008年的经济衰退后,用了近十年时间才恢复过来,美国则用了5年左右时间才进入复苏,但近年来汽车工业再次面临市场低迷、销售不振、利润下滑等困境,而疫情的爆发无疑给汽车工业雪上加霜,加快了危机的爆发。据估计,汽车工业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元气,其困境具有深刻的行业特征。

一是赢利能力下降。由于全球经济放缓,民众收入下降,传统汽车的消费将进入低潮,市场明显萎缩,复工后的很多汽车企业将面临亏损的困扰。传统汽车的单位售价近年来一直提振乏力,汽车销量更是一蹶不振。今年3月,欧洲大陆的汽车销量下降了80%左右,曾经的支柱产业面临「日薄西山」的景象。

二是产能过剩更为突出。据报道,目前全球汽车产能过剩高达20%左右。据估计,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15%。德国最大汽车企业大众公司因销量暴跌而关闭部份生产线,而利润下滑则迫使公司削减1.8万管理人员的奖金。当前,汽车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汽车企业将难逃关闭命运。特别是那些中小汽车制造商将面临最大困难,物流中断,原材料断供,销售下滑,生产难以维持,即使复工,原有的产业链也已支离破碎,产品销售受阻,最后只好关门大吉,或者被大企业并购。有人估计,全球汽车业很可能面临新一波并购重组的浪潮。

三是劳资冲突可能加剧。在西方特别是在欧洲,汽车工业的工会势力十分强大,每当汽车企业实施减薪、减产等「开源节流」措施,工会一定会奋起反抗,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以挫败资方的计划。工会的反抗增加了欧洲汽车工业调整和转型的难度。下一步,如果欧洲汽车企业为摆脱疫情危机而采取削减工资或裁员,也将面临工会的抗议浪潮。

然而,人们注意到,在汽油和柴油动力汽车销售乏力的同时,电动汽车的销售却十分强劲。有关数据显示,欧洲大陆3月份电动汽车的注册量猛增了23%,虽然4月份也有下降,但降幅低于传统汽车。疫情的爆发,使电动汽车的近期发展同样受到负面影响。本来,专家们预计电动汽车将迎来「发展黄金期」,但现在他们普遍改变了看法。他们认为,短期内电动汽车可能会面临一个「挫折期」,一是因为疫情爆发导致的经济衰退沉重打击了民众的消费欲望,「银子」的不足促使消费者宁可选择价格更便宜的传统汽车。电动汽车虽然符合大众的环保理念和时代潮流,但毕竟价格要比传统汽车昂贵很多,收入的下降迫使人们普遍选择符合消费能力的传统汽车。

此外,油价的大幅下跌将刺激传统能源汽车市场,因为油价暴跌,使人们驾驶汽油汽车的成本空前便宜,从而削弱了电动汽车使用成本上的优势。可以肯定,在短期内,油价暴跌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电动汽车的优势会不断显现,而传统汽车企业要么加快技术创新,要么向电动汽车等新产品领域转型。总的看,疫情的爆发将加快全球汽车业重新洗牌和调整变革的步伐。

失业成全球社会难题

在抗击疫情中,各国最大的难题是缺少药物、没有足够的医生、缺乏收治病人的床位,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陷入了「缺医少药」的困境。然而,即使病毒被战胜了,疫情的阴影也不会随之消失,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短期内很难克服,而失业将是各国面临的最大社会难题。躲过疫情的人们,如何补充空空如也的钱包、维持基本的生活来源,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自三月份以来,美国每周申领失业救济的人超过600万。用美联社的话说,这个让人震惊的数字达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里程碑。这是自1948年有记录以来增长最快、人数最多的失业潮。4月份,美国失业率飙升至14.7%,创下大萧条以来的最高纪录。随着各行各业的相继停摆,全美国的失业人口在三月中旬已达3000多万,相当于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几乎每5名劳动者中就有1名失去了工作。在美国,新冠病毒已使经济产出减少了近三分之一。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评估,全球33亿就业人口中,将有五分之四的人受到工厂关闭或部份关闭的影响。在许多发达国家,不到一周时间,就有百万左右的人登记失业。像德国这样危机承受力极强的发达国家,3月份也有近50万家企业申请工资援助,与当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头一个月相比,高出了20倍。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在全球非正规经济部门,将有约16亿从业者处于即将失去生计的危险之中,占全球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可以肯定,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对就业造成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失业暴增的直接后果是消费的萎缩,大批工厂停工或倒闭,工人失去工资收入,只能压缩消费,这反过来又将加剧经济衰退。有人估计,新冠病毒疫情可能使全球劳工失去3.4万亿美元的收入,全球将有3430万人的生活跌破每天1.9美元的极端贫困线。因此,疫情造成的打击是双重的,即在全球产能大幅下降、供给萎缩的同时,各国民众的消费能力明显下降,需求受到抑制,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专家估计,这种局面起码将持续一年以上。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