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特朗普与拜登 谁对中国更有危险(2020.10)

发布日期:2020-11-02

☉文/葛夫

美国两党在对华强硬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因此无论特朗普与拜登谁当选,其围堵打压中国的政策不会有本质上的区别。专家认为,在美国选战白热化的阶段,中国不宜随两党候选人起舞,要保持定力,静候美国新总统的诞生,同时要努力稳住中美关系,为中国的发展争取更长久的时间和更稳定的空间。

随着11月3日的临近,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中美关系剑拔弩张之际,中国问题成为本届美国大选最受关注的外交政策问题之一。当前,两党候选人争打对华强硬牌,特朗普言必称「中国」,对中国发起了持续的攻击,而拜登虽然相对温和,但在特朗普火药的持续攻击下,也越发显示出对华强硬的姿态,且不少专家分析,拜登若上台对中国将是更大的麻烦。

那么究竟谁上台对中国更有利?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特朗普更加注重美国优先,对中国更有利;有的则认为,拜登对华相对温和,上台后两国关系将缓和。尽管对此有不同意见,但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无论谁上台,美国对华围堵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对中国而言,要保持定力,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谨慎处理中美关系。只要中国自己不乱了角度,时间在中国这一边。

两党争相上演对华强硬「铜锣秀」

今年以来,美国不断升级对华打压行动,特朗普政府3月开始发动对中国的舆论攻击战;5月发布《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方针》;6月组建「中国行动小组」,并从科技、军事、政治、外交、舆论等方面向中国施压;7月蓬佩奥等内阁大员接连发表反华演说,宣布尼克逊时期确立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号召组成新的民主联盟来对抗其口中的「共产中国」;8月美国卫生部长访台,系1979年以来访台层级最高的美国内阁官员;9月发布年度「中国军力报告」 继续渲染「中国威胁论」……

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几乎每个月都推出对华强硬措施,而且是以全政府全领域的方式对华出手。且随着美国选战日益进入白热化,特朗普政府在11月3日之前对华只会越来越强硬。

在科技方面,白宫提出「净网计划」,要求在运营商、应用商店、应用程序、云服务和海底电缆领域切断和中国的联系。同时对TikTok和微信发出禁令,对华为进行致命打击;军事方面,美国派遣航空母舰前往中国南海进行演习,并谴责中国在南海西沙群岛军演;政治方面,美国称中国在南海的领土声索「完全不合法」。美国还通过《香港自治法》,对林郑月娥等11名中国内地及香港官员实施制裁;外交方面,美国要求中国关闭驻休斯顿领事馆;舆论方面,特朗普频繁以「中国病毒」污名化中国。

特朗普本人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提名演讲中提及中国15次,并多次使用「中国病毒」这一恶意表述。特朗普指责拜登曾对中国的发展给予积极评价,并吹嘘自己对中国采取了「美国历史上最强硬、最大胆、最有力、最猛烈的行动」。他称,自己的议程是「美国制造」,拜登的议程则是「中国制造」,如果拜登当选总统,中国将会占有美国。

从拜登阵营看,其虽然对华言论的调门不如特朗普强硬,但随着在竞选中面临特朗普总统的猛烈攻击,拜登对中国的言论显示出他的思维发生了剧烈转变。他威胁,如果当选,假使中国试图压制美国公民和企业,将「迅速实施经济制裁」。「美国确实需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拜登如今视中国为一个首要战略挑战。在最近的演讲中,他表示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不够智慧,他若当选,会联合更多盟友对华施压,让中国没有更多的选择。

而拜登所在的民主党方面走得更远,8月18日,民主党公布新党章,声称要在科技、经济、安全、「人权」等议题上对华「强硬」,并要拉拢盟友围剿中国。值得一提,有别于2016年的民主党党章,新党章公然删除了「一中原则」。

可以看出,在美国大选之前,两党都在竞相上演对华强硬的「铜锣秀」,甚至两党都已经越过了中国传统上划定的红线,例如特朗普政府派高官访问台湾,宣布放弃在南海中立的政策,声称中国在南海的领土声索「完全不合法」;而民主党删除「一中原则」也显然越过了红线。

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中美关系处于建交40年以来最困难的时刻。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新冷战、冷战、次冷战之类的标签,来定义中美关系。这类声音大多认为中美已陷入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拜登特朗普的「中国观」:谁上台对华更有危险

2020美国大选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拜登与特朗普,谁上台对中国更有危险?

毫无疑问,特朗普现在的对华强硬,部份原因是其疫情处理不力,选情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出于对2020年11月大选前的特殊政治需要,使这位具有冒险性格的另类总统认定,那怕冒一点风险,强化中美之间的敌对关系,对他的选情是有利的。特朗普现在太需要一个敌人了。

假如特朗普连任,他的对华政策会怎么样呢?从特朗普的演讲及其公布的第二任期施政要点文件看,加强版的「美国优先」将是其第二任期的核心政纲。特朗普誓言为美国民众创造数千万就业岗位,并使美国成为「制造业超级大国」。与2016年竞选时相比,特朗普在「中国议题」上的姿态变得更加强硬,将「攻击拜登」和「攻击中国」相互挂钩已经成为其核心竞选策略。

不过,从历届美国总统大选的情况分析,候选人在竞选期间往往都打大对华强硬牌,而一旦入主白宫,就会回归现实与务实,加强与中国的接触与合作,特别是第二任期。历史上,尼克逊和列根都曾是「反华斗士」,但他们入主白宫后却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及「蜜月期」的功臣;克林顿和后来的小布殊也是如此。而且,纵观中美关系史,中美关系中关键的、利好的历史时刻恰恰是在共和党执政时期。

特朗普的重商风格,可能会使其在第二任期更加专注于对华贸易。对于中国而言,打意识形态战往往不太擅长,而能够用钱(贸易)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毛主席曾跟尼克逊说,「我更喜欢跟右派打交道,不喜欢跟左派打交道」,因为右翼比较务实,左翼不太务实。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手法,就六个字——简单、粗暴、直接,换句话说特朗普显得更加「单纯」,只是追求「美国优先」,像商人一样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样他的政策就比较好把握。中国前贸易谈判代表龙永图说:「我们希望特朗普再次当选,我们会很高兴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因为总统的微博『容易阅读』是最佳的谈判对手。然而,特朗普还有善变的一面,说翻脸就翻脸,一点都不含糊,而这也是让人头疼的一面。」

从拜登阵营看,其在竞选期间与特朗普比拼谁对华更强硬,攻击特朗普对中国「硬话多,行动少」,光说不练,或者没有利用有效的手段抑制中国。认为自己对中国「了如指掌」,不光对华强硬,也更有手段。拜登计划在当选后「拉上美国的发达国家盟友」,共同对抗中国,在「人权」、「知识产权」方面制裁中国。

美国前亚太副助卿谢淑丽也认为,拜登若成为美国总统,会修补与盟友的关系。如果拜登当上总统,他对中国的强硬立场不会改变,只是做法不同。

美国外交学会梳理了拜登阐述的对华政策。拜登把中国的崛起形容为「严重的挑战」,批评中国投机取巧的贸易行为,警告说中国可能在新技术方面超越美国,并谴责中国的人权记录。拜登同意特朗普的观点,即中国正在违反国际贸易规则,不公平地补贴中国公司,歧视美国公司并窃取他们的知识产权。但他反对特朗普与中国的贸易战,称这些关税是「弄巧成拙」的,因为美国人要为此付出代价。他承诺通过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军存在,深化与澳洲、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的关系,重振美国作为太平洋大国的地位,并且向北京明确表示,华盛顿「不会退缩」。他一直强调「北京不是华盛顿的竞争对手」,两国可以在气候、核武器和其他问题上展开合作。不过,这只是这位前副总统采取的竞选权宜之计,还是当选总统后的信守诺言还有待观察。

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原副代表周小明说,如果拜登当选,我认为这对中国来说可能更危险,因为他将与盟友合作以中国为目标,而特朗普正在摧毁美国的盟友。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府学教授裴敏欣也推测,北京可能更喜欢拜登的胜利,这样可以缓和目前的中美紧张局势。不过他也表示,中国人也可能后悔,因为拜登会与盟国接触,组成一个更加统一的对抗中国战线。如果拜登成功,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处境将更加困难。

由此可见,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谁当选对华而言都是有利有弊,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中国而言,也只能静待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再针对两个人特点制定对美政策。

好消息是,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自称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老朋友」,特朗普多次公开赞扬习近平并称其是自己非常好的朋友。拜登早在习近平还是副主席时就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从2011年年初开始的18个月里,拜登就和中国最高领导人至少见了8次面。他们举行正式会晤、一起散步、在一家中国乡村学校投篮,在仅有翻译陪同的情况下,私下共同进餐的时间超过了25个小时。对于陷入僵局的中美两国而言,以领导人的「私交促外交」并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怎么办

在美国政党政治如此极化的背景下,中国必须要意识到,无论谁上台,对中国的态度都好不了了,或者说,谁当选都差不多,在对华问题上没有本质差别。毕竟过去四年,中美战略互信的根基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中美关系的趋冷,甚至走向对抗的大方向是逆转不了的了。从美国国会的动作来看,近期出台的不少反华法案,几乎都得到了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的全票通过,就证明了对华强硬基本上已是两党的共识。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府学教授裴敏欣认为,不管怎么样,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届时入主白宫的是特朗普还是拜登,中美正面博弈的大幕已经拉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竞争恐怕要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旋律。所以北京有必要根据两人的不同特点及对华政策,采取不同的应对战略,促使中美关系行稳致远,为中国争取更加长久的稳定发展空间。

那么,中国该怎么办?专家们给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冷静低调,静待美国大选结果。

在美国选情冲击的阶段,中国切忌随两党候选人起舞,尤其是不要给特朗普政府反华行动送弹药和借口,目前特朗普选情落后,不排除他会采取发动局部战争等极端反华措施,来转移视线赢得支持。在美国大选以前的这段时间内,是中美关系充满危机的时期,一定要用我们的理性与智慧,以博大坚毅的襟怀,防止高度不可预测事件的发生。

中国近段时间明显降低调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外交部长王毅、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都表示要「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归正轨」。休战静候美国新总统诞生,对中国而言是明智之举。

第二、止跌回稳,给双方「留一扇门」

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新低点,这种状态不符合中国的战略预期,也不符合两国战略利益与两国人民的福祉。可以说,止跌回稳是当前中美关系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一个问题。

在美方因为选举操弄而失去理性的状态下,死怼美国并不明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应成为中方应对策略的基本要求。中国对美外交的基本立场与原则应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筹,促进双边关系转圜与改善。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研究员安刚指出,中美关系并不缺少危机的「尖峰时刻」——31年前、21年前、19年前都曾有过,但最终都通过双方基于对共同利益深刻认知的沟通化解掉了。对中方而言,随波逐流地放弃沟通努力将是不理智的。中美关系越是向下沉沦,中国越需要在其运作中重新唤起沟通的力量,一手抗争、一手对话。

「至少留一扇门」,这是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在其回忆录中谈及他面对中美关系危机时写下的话。邓小平在1989年11月15日写给老布殊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在我退休的时候,改变中美关系目前恶化的局面是我的心愿。」富有政治智慧和开放精神的那一代人,以高度务实的态度实现了极难条件下的解套。在他们看来,沟通不是实利主义的工具,而是信念的载体。对如今的中美两国而言,更是如此。

第三、理性地对待美强中弱的客观态势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中美博弈中,无论从基本国力,高科技力,文化力(话语力)、资源动员能力、军事力、国际统筹力等诸多方面,对方都是强势方,中国是弱势方。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指出,对这种强弱对比的认识,应该是考虑问题的基础。任何有点常识的人,只要不被亢奋的浪漫激情所支配,而是尊重客观事实的,都应该承认这一点。万不可让虚骄民族主义与「厉害了我的国」的浅薄的大言高论,来模糊了这一基本认识。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意识到,无论美国如何变化,中国抓紧发展,增强自身实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努力推迟和拖延中美对决的时刻,为国家发展赢得更多时间。如果有一天,一场世纪博弈无法回避,那就只能坦然面对,用我们的辛勤努力和智慧,为自己的国家、民族、文明,争取到长久的发展空间。

第四、 以柔克则,保持定力

基于对中美博弈大局中,美强中弱与美国多元性的判断,中国方面合理的对策,只能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理性内敛,而不是以牙还牙的硬碰硬对决。

当然,以柔克刚,决不是放弃斗争,而是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基础上,坚持原则,坚定地维护民族利益。

所谓以静制动,就是要忍辱负重,知其雄,守其雌,低调稳健,据理力争,对于对方的挑衅,不必事事作出对等性反弹。因为对等性反弹,反而会落入对方强迫中国与世界「脱钩」的陷阱。「养锋锐以和平,戢嚣张于坚定」,争取在时机成熟时,来促使局势峰回路转。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