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聚焦

首页 > 最新文章 > 国际聚焦

解碼拜登的「中国策」(2020.12)

发布日期:2021-01-06

☉文/葛夫

拜登入主白宫后,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美关系将去向何处?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拜登对华政策会是温和又理性地保持强硬。这将为中美关系赢得转圜的契机。中国有关部门未来在与拜登团队的战略和战术互动中既要做到专业精细,又要加强协同合作。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尘埃已定,但余音未了。尽管特朗普至今拒绝认输,但许多中国专家都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尽快研究拜登执政团队及其对华政策的走向,这对中国有序稳定选后中美关系、适时寻求有关合作共识、有效管控未来可能分歧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预计,拜登上台后,中美紧张的关系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和,但长远看,美国对华打压的趋势难以逆转,拜登相对更重视重振美国实力,并会在更大程度上秉承美国价值观,团结盟友孤立中国。

「拜」局已定 「特」不想走 中国审慎应对

根据美国总统大选战报,拜登被几乎所有美国主流媒体认定已经胜选。然而,现总统特朗普至今拒绝认输,并在多个州发起诉讼和其他手段,试图阻止各州认证选举结果。许多专家分析,「拜」局已定,即便特朗普拒绝认输也无济于事。

在这种背景下,英、德、法、加、日、韩、印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等国际组织负责人都纷纷祝贺拜登胜选。而中国直到11月13日才由外交部发言人向拜登送上一份措辞谨慎考究的祝贺。但高层则依然未有任何表态。

四年前特朗普当选之际,中国曾是最先发去贺电的国家之一,为何此次如此谨慎低调?专家分析背后有多重考虑。

其一、特朗普拒绝认输,且发起法律战,中方对外国选举的结果,一般要等正式的官方公告为准。特别是对于有争议的选举结果,通常要等到胜负双方都作出表态,才会对当选者致贺。

其二、中方不愿在这时致贺,也是担心因此激怒特朗普而导致中国利益再度受损。鉴于特朗普在明年1月20日正式权力交接前仍为美国总统,很可能在任期结束前对北京有更多的动作。

其三、中方不愿被卷入美国两党政争之中,尤其在中国被当成主要箭靶甚至被指有意干预美国大选的今天,中方保持低调是为避免被特朗普拿来大做文章。中方若过早向拜登示好,可能成为西方舆论的箭靶。反而可能导致拜登采取更强硬对华立场。

至于为何中方在11月13日又向拜登发出了祝贺呢?这其中也有颇多玄机。

首先看汪文斌是如何表述的,他说:「我们一直在关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对这次美国总统选举的反应。我们尊重美国人民的选择。我们向拜登先生和哈里斯女士表示祝贺。同时我们理解,美国大选的结果会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确定。」

中方的祝贺一出,西方媒体有的声称中国终于向「当选总统」拜登道贺,有的声称中国祝贺拜登「胜选」。然而从汪文斌的表述中,根本没有「当选」「胜选」等字眼,而这恰恰是这份祝贺的微妙之处,既让拜登受用,又留有余地,让特朗普抓不到把柄。许多专家认为,中方是用一份措辞考究的道贺有力地反击特朗普政府。

拜登的中国「缘」

拜登赢得总统大选后,因他被指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私交甚笃」,他治下的美国对华政策如何引发外界关注。

在拜登的从政经历中,算得上对华温和派。他曾四次访华,会晤过4代中国领导人,几乎每次访华都是为了缓和气氛增进友谊。在当副总统期间,他曾两年内与习近平8次会面。

1972年,拜登首次当选国会参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之一,并于1979年首次访华。

2001年8月8日,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了时任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拜登,双方就发展中美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11年8月11日,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时隔10年再次访华,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

2013年12月4日,应中国国家前副主席李源潮邀请,拜登乘专机登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2月,习近平对美国进行访问,拜登几近全程陪同。而在2011年的那次长达五天的访华行程中,他与习近平一共交谈了十多个小时。在两人的会谈中,拜登表示:「全球经济稳定主要有赖于中美合作。这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关键,对此,我充满信心。」

2013年拜登再度访华,已经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称拜登是「我的老朋友」。2015年,习近平首度赴美国国事访问,拜登曾对他说:「未来五十年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两国如何驾驭我们的关系。」

过去,拜登不讳言与习近平的交情,也颇自豪。他说,自己曾与习近平一连10天待在一起,各花5天在美国和中国四处游览,对彼此累积了更深的认识。然而,拜登的这些友好言行在竞选期间被特朗普抓住了小辫子,特朗普称若拜登当选,「中国将拥有美国」。

或许是为了撇清关系,拜登也加入了对华强硬的「铜锣秀」。他多次对华出言不逊,将新疆问题定调为「种族灭绝」,还声称要「对中国强硬起来」,要与世界各国连手「施压、孤立及惩罚中国」。

这究竟是选举语言,还是真实态度,还有待观察。两国专家都认为,拜登与习近平的私交,届时可能发挥相当的作用。预计拜登会利用一些非正式地、柔和或静默外交方式改善高层关系,但只能起到共同把握大方向、「管控」分歧的作用,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双边关系失控和脱轨,令一方出现错估和误判,起到一个「稳定」双边关系的作用。

拜登的「中国观」

拜登入主白宫后,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中美关系将去向何处?从拜登及其团队释放的一些信息或可一窥其对华政策走向。

特朗普执政期间,中美陷于政、经、军、教、科、文全方位斗争,中国被视为美国「最大的威胁」。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中国是竞争者(competitor),他们在许多方面是敌人,但他们是一个对手。」

拜登则并不把中国视为敌人,而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认为俄罗斯是美国国家安全目前的最大威胁,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他还补充说:「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将决定中美之间是竞争对手,还是进入涉及军事层面的更严重竞争」。

根据媒体的梳理,不妨逐一对比特朗普与拜登在多个领域对华政策的异同——

根据以上对比,从整体上看,相比特朗普倾向主动打压中国,拜登相对更重视重振美国实力,并会在更大程度上秉承美国价值观,团结盟友孤立中国。一些中美问题专家认为,拜登对中国的态度相比特朗普政府要更加温和理性。短期内中美之间的对弈氛围可能会出现一定缓和。拜登是在脱钩等问题上相对理性的政客,若明年正式就职后,中美有望重新开启涉及更广泛议题的谈判并迎来1至2年左右相对缓和期。

拜登的「中国团队」

可以断言,如果拜登在大选中被确认获胜,其必将推行一系列不同于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及时分析哪些人有可能加入拜登的执政团队,成为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主要推手,对中国有序稳定选后中美关系、适时寻求有关合作共识、有效管控未来可能分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美国媒体的分析,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布林肯、苏姗.赖斯、坎贝尔、弗卢努瓦、沙利文、多尼隆等人将被委以重任,成为拜登执政团队对华政策最重要的推手。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等专家分析指出,应尽快研究这些人对中国的态度,推理出他们将怎么样跟中国打交道。

一、 安东尼·布林肯

此人是拜登的长期对外政策顾问,极有可能被拜登任命为国务卿和总统国安顾问,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最重要的推手。布林肯早在2018年就批评特朗普正把全球领导权让给中国,反对其裹挟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单边主义和仇外主义的「美国优先」政策。

他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用优势建立更高标准,对等互惠,必要时可用关税,他认为「完全与中国脱钩不现实且最终会适得其反」。要捍卫美国在构建国际规则和制度上的领导地位,确保有关改革符合美国利益而不是简单退出。要大力布局未来技术,不可把优势让给中国。

他还提出「亚洲再平衡」仍有意义,要确保南海「航行自由」,支持预防性外交和军事威慑相结合,主张通过构建连接欧亚盟友的「民主国家共同体」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他认为网络战、移民和气候变化是本世纪的新挑战,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中美竞争之外,也可在气候变化、防扩散、全球健康等方面合作。

二、苏珊.赖斯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赖斯被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后又接替多尼隆成为国家安全顾问。

对于中国,她的主要攻击点集中在人权、民主领域。她指责特朗普政府在中国违反人权问题上的沉默使美国道德领导力受到了质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她反而没什么怨言,2005年、2012年她好几次谈话都对中国的经济崛起表示欢迎。今年10月,赖斯在耶鲁活动中批评了特朗「贸易战」政策,指其未给美国带来重大收益。

2020年以来,赖斯批评特朗普政府污称新冠病毒为「武汉病毒」不利全球合作抗疫,还放弃了美国在国际制度中的领导,把权力真空留给了中国。她表示中美关系是拜登新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尽管中美全球竞争增加,但双方仍在多个领域具有共同利益。

三、库尔特.坎贝尔

坎贝尔2009至2013年曾担任国务院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他就是当年奥巴马围堵中国的主要操盘手之一。近年,坎贝尔与埃利·拉特纳、杰克·沙利文在《外交事务》等平台发文称,美国外交界多年来高估了改变中国的能力,对华接触政策已结束,但也要防止两国滑入危险冲突的冷战模式。美中并不存在任何一方完全胜利或彻底失败的最终状态,应寻求共存。

他主张和盟友、伙伴一起制定科技、贸易、知识产权规则与标准,坚持应把重心放在亚太,但须接受美国在亚太军事主导地位未来旁落的现实。美中需在南海等建立危机管控机制,减少误判风险。在台海问题上,不单方面改变现状可能是最好的战略。此外,他认为未来双方可在防控疫情、气候变化等共同面临的问题领域展开合作。

四、弗卢努瓦

此人是布林肯的创业小伙伴,在国防理论上有重大贡献,对于她将被拜登任命为国防部长几乎没什么争议,由此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防长。

弗卢努瓦也是一名政策专家,坎贝尔的「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她也是创始人之一,和坎贝尔观点相似,在2020年夏天弗卢努瓦跟人合作起草了一份蓝图,内容就是五角大楼需要如何加快开发新技术以超过中国。

五、杰克.沙利文

杰克.沙利文,44岁,属希拉里嫡系,是民主党内公认的外交智囊和政治「新星」。希拉里常夸他是「冷静、敏锐的分析家」。2020年大选期间他担任拜登竞选团队的高级政策顾问。

沙利文主张与坎贝尔相近,主张中美战略竞争不可避免,但在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上仍有合作空间。2020年他指出中国对美全球领导地位构成显而易见的挑战。8月,沙利文在接受访谈时强调拜登新政府需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中产阶级、移民、种族歧视、民主制度本身等国内议题上恢复元气,也要修复与盟友关系,恢复美国形象,与全球伙伴网络一起合作应对中俄竞争。

六、 托马斯.多尼隆

托马斯.多尼隆,65岁,多年来负责过民主党卡特、蒙代尔、拜登、杜卡基思、克林顿、奥巴马、希拉里竞选总统工作,2010至2013年任奥巴马第二任国安顾问。多尼隆曾多次协调中美高级别对话,与多位中国领导人打过交道。

多尼隆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主要支持者,还支持TPP、TTIP。2013年他会晤中国领导人提出中美两军建立「健康、稳定和可信的军事关系」。他是第一位公开责备中国所谓「网络窃密」的美国官员。离任前负责协调了中美领导人的加州庄园会晤。2019年批评特朗普政府与中国的贸易战。

分析可以发现,拜登本人及其团队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和战略竞争是美国外交面临的重要挑战,应联合民主国家盟友,在经济、高科技、知识产权、人权、航行自由、重返亚太、国际组织和制度安排等方面确保美国优势和领导,同时也可与中国在抗击疫情、气候变化、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方面务实合作。

国际聚焦

国际聚焦

1、贸易战

特朗普:大打中美贸易战,并不理会关税实质是由美国进口商而非中国支付的事实,向数千亿美元中国货加征关税。

拜 登:对于如何处理中美现存关税,拜登竞选团队表示,拜登如果当选,会与美国盟友商量如何在贸易问题上应对中国,再决定关税政策,以集体杠杆强化对中国的筹码。

外界预期,拜登上任的话,短期内难以简单地撤销针对中国关税。拜登有较大机会只选择一些需要支持的产业领域降低货品关税。

拜登本人曾说:「我会在有需要的时候动用关税,但我和特朗普的分别在于,我有策略,我有计划,用关税来致胜,而非假装强硬。」

2、 经济关系

特朗普:

‧主张重振美国制造业,减少依赖中国货品;

‧提出第二任期以减税吸引100万职位从中国回流;

‧落实首任期拉开序幕的「中美脱钩」;

‧中美贸易战达成第二阶段贸易协议、降低现有关税机会不大。

拜 登:

‧同样支持美国制造业,减少依赖中国货;

‧但反对中美脱钩或贸易战,认为对美弊大于利;

‧主张加大投资美国基建、科研、再生能源、劳工培训等,提高对中国竞争力;

‧料加大就知识产权问题施压;

‧不强求收窄贸易逆差,惟料难以主动撤销关税。

3、 科技战

特朗普:

‧禁用华为等中国电讯设备商,并要求盟友禁用;

‧推「清洁网络」,驱使各国科网与中国切割,包括TikTok等消费者产品层面;

‧阻止中国发展芯片技术,干扰全球芯片产业链在所不惜。

拜 登:

‧同样认为部份华企为国安威胁;

‧但对华为、中芯国际等具体态度有待观望;

‧承诺保持美国科技优势;

‧但料更为重视网络攻击、强制技术转让、人才流动等问题。

4、人权

特朗普:

‧特朗普政府以人权为由向中国出手,包括签署《维吾尔人权法案》、《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等,但其人权纪录亦往往受到盟友咎病,削弱美国国际号召能力。

拜 登 :

‧声言上任后会「完全执行」特朗普签署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扬言当选后见达赖喇嘛;

‧声言会召开「民主国家峰会」,研究如何遏制威权主义。

5、地缘

特朗普:

‧定义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

‧外交攻势均以中国为焦点;

‧推印太战略围堵中国;

‧否认中国南海主权;加强对台湾关系;

‧指控中国散播新型冠状病毒,要求向中国「问责」。

拜 登:

‧重新团结西方阵营对抗中国;

‧批评特朗普打压盟友、到处「退群」自毁长城;

‧承诺更重视宣扬民主和人权,以此和中国打交道;

‧主张加强与台湾关系;

‧就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核不扩散等全球议题与中国合作。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