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迎接大湾区建设升级(2021.1)

发布日期:2021-01-28

☉文/朱家健

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将迎来全面升级,因应九个城市和港澳特区正处于不同的发展程度,宜按部就班,并因应现时国际形势和因疫情影响而不定期检视调整。大湾区内城市和特区需要各有明确定位,相互配合,共享标准,建设升级更能流畅。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自出台以来,广东省内九个城市加上港澳特区均已作出融入大湾区的准备,大湾区内接驳不同城市的海陆路交通在兴建中,将在未来陆续投入服务,例如连贯深圳─中山的深中通道、穿梭深圳─东莞的深圳外环高速公路;而根据《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到2035年,广东省内将新增高速公路47条,其中更包括珠江口新增三条跨江通道;而广东省通港澳的5条高速公路更以全部建成,将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此外,大湾区内城市的铁路或跨行政区建设的地铁也在逐步扩建和投入服务,包括广州地铁未来的18号线南延至中山珠海、28号线东延至东莞、22号线更规划成为跨市快线,将延伸至东莞,与深圳衔接;深圳地铁也在兴建新线路,贯通城市更多地区;香港地铁也有构思新的东涌延线或北环线等新路线;澳门地铁更已于2019年年底通车和投入服务,日后将驳通澳门半岛和凼仔,连贯澳门机场、出入境口岸和主要基础设施。

另外,连接澳门特区和珠海横琴的莲花口岸也已于2020年启用;香港通往深圳的皇岗口岸正在进行升级工程,预料新落成的旅检大楼已预留空间连接深广中轴城际轨道、穗莞深城际轨道、深圳地铁20号线,而香港口岸土地也将预留土地接驳港铁北环线;未来的罗湖口岸、落马州口岸和沙头角口岸或会升级或改建安排;而莲塘口岸/香园围边境管制站日后更会开放予旅客,将接驳惠港沿海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直达惠州、河源、梅州等多个粤东城市。

港澳同胞到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工作、创业、置业也有更多机会,其中,粤港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57项措施,多项措施更为香港同胞在内地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包括香港同胞领取内地居住证后,可在广东省购买房产,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可参加养老保险,享受相应待遇和财政补贴,随迁子女教育保障等;此外,在大湾区内,现在港澳居民凭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可办理通讯、金融、教育、运输、医疗等逾30项公共民生服务;其中,大湾区内的个别银行更审批低息贷款予香港合资格的创业者,让他们可以在大湾区内大展拳脚,实践理想;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也将资助居于广东省内的香港居民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覆诊、接受指定诊疗服务和配药,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和措施均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的衣食住行大开方便之门。

港澳同胞可申请投考大湾区内的公务员

港澳同胞可申请投考大湾区内的公务员,这是继深圳前海法院推进港籍陪审员制度,港澳人才进入内地制度的另一个亮点,日前,广州市南沙区、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市福田区等政府辖下单位公开招募基层干部,更面向港人大学毕业生招聘,吸引包括港人应征,更有香港新鲜人已入职,他们将利用语言文化同声同气的优势、大湾区生活的贴地知识和经验,在所属单位提供服务;香港特区政府也以现金津贴,鼓励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工作,放开眼界,广结人脉,把握机遇,为自己日后事业寻找定位。

在大湾区内,也有国际学校和港人子女学校进驻不同城市,让举家在大湾区内生活或创业的港人家庭的子女,可继续接受可供接轨的优质教育,其中,部份在港人子女学校担任教职的老师,曾有在香港授课的经验,谙熟粤语和熟悉香港教育模式,他们的专业春风化雨,孕育未来人才,且更能让港人子女可在无学习障碍下继续接受和完成教育,让港人家庭在融入大湾区生活更无后顾之忧。

现时,香港多所高校在世界排名位处前列200强;而位于广东省内的多所双一流大学或其分校、外国知名大学联合办校或课程、香港高校在省内的分校或学院,将共同为大湾区培训科创、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复合性通才,以服务大湾区内不同城市的主流产业。香港院校学者可跨境申请内地项目,或与内地专家组合团队,从事学术研究;中国科学院更在香港设立院属机构和与香港的大学合作运营实验室,同样是大湾区学术界之福气。

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将迎来全面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产业上各有不同的分工和新定位,其中,2020年分别为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深圳市为例,已成功吸引多间科创或金融「独角兽」进驻,前途更无可限量,创新产业和电子金融仍是主轴产业,未来更将完善教育、食品安全和医疗等领域,继续成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外,或是未来提升城市地位和格局的前奏,更上一层楼;而珠海市除了与澳门特区的长期并肩合作外,日后或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方向独当一面。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后,另一个人口密集、发展度高的跨城市湾区,当中包括属开放型和具国际元素的城市,既面向国际市场,更有庞大的十四亿人口商机,是境内外资金聚合的城市群,笔者建议日后更可考虑增设「大湾区二环」城市群。在基建等硬件建设得到提升后,软件更要及时升级,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三个司法管辖区的制度衔接,需要跨域人才的有机结合和应用;广东省城市和港澳特区的电子付款交易和电子货币流通更需要试点和具体落地政策。现时,虽然局部开放指定数目的香港车辆到内地城市自驾,但长远来说,除了汽车发牌制度外,粤港澳三地的驾驶训练、跨境车辆保险、汽车入口税等的接轨研究更是值得关注;而鉴于香港特区某些专业界别存在保护主义和大学专业学位课程学额取录机制存在人为操控的严重漏洞,内地专业界如要进一步开放香港专业人才到内地执业,在专业水平和操守宜增设考试以加强把关,并容许具相关经验的香港专业人士和香港辅助专业人士同时可报考和从事内地专业服务的资格。

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将迎来全面升级,因应九个城市和港澳特区正处于不同的发展程度,宜按部就班,并因应现时国际形势和因疫情影响而不定期检视调整。大湾区内城市和特区需要各有明确定位,相互配合,共享标准,建设升级更能流畅。「大湾区人」将共同贡献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见证辉煌,感受自豪,开创前程、发展仕途,延续生活幸福美满。

作者为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特邀会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员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