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疫苗之战 香港输不起(2021.1)

发布日期:2021-01-28

☉文/区汉宗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疫苗研发进展使人们开始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在国际上,疫苗的研发、应用和分配不仅被视为一场战争,而且疫苗在本国的应用和分配也被视为一场战争。香港疫情迟迟未能受控,疫祸烧到每个市民眉睫,因此香港在「疫苗战争」中输不起,特区政府要做好宣传,引导市民理性看待接种疫苗,实现2021年内为全港大部份巿民免费注射疫苗的目标,让香港早一日起死回生。

一、扭转香港死局的D-Day

新冠大流行被认为是「西班牙流感」以来人类遭遇的最严重公共卫生危机,截至2020年12月14日,中国之外218个国家和地区有感染病例,累计感染者过千例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61个;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2月17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7,347,665例,累计死亡病例314,137例。疫苗成了全球78亿人脱离新冠病毒威胁的最大希望。

当前的世界,「疫苗战争」带有极为明显的地缘政治色彩,分出几个鲜明的阵营。西方国家是一个大阵营,它们在疫苗生产和供应上自成一个系统,但彼此之间也有亲疏;有独立疫苗研发能力的中国、俄罗斯各是一个独立阵营;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则是一个边界模糊的阵营,主要在世卫组织协调下从其他国家购买疫苗。不同阵营之间、同一阵营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疫苗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去年抗疫战中输得一败涂地,现在把注码押在「疫苗战争」上。美国政府「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是为研发疫苗以预防冠状病毒在美国传播而发起的计划,其联席负责人四星上将佩尔纳把美国分发疫苗行动,形容为二次大战时扭转局势的D-Day。(诺曼底登陆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6时30分,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名的「D-Day」,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奇袭开始,一步步扭转局势,最后取得二战胜利。)佩尔纳表示,预计在接种冠病疫苗后,生活将在4月或5月恢复正常。这是美国自己的疫情控制时间表,同时也显示了「疫苗战争」的关键时段。

香港疫情虽不及欧美严重,但在把人权、隐私、自由等意识形态化,拒绝全民强制性检测,以至疫情反复愈演愈烈方面,却与欧美相似。香港采购哪些疫苗、市民有何选择、应否强制接种,接种人口是否达到7成,全都可以引起争议,全都属于「疫苗战争」。香港在「疫苗战争」中输不起,「疫苗战争」是扭转香港死局的D-Day。

特区政府疫苗采购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达成或即将达成3种新冠疫苗的采购协议,包括中国科兴疫苗、德国药厂BioNTech/辉瑞/复星的mRNA疫苗,以及英国牛津大学参与研发的阿斯利康疫苗。其中第一批到港是今年1月,由内地科兴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100万剂,政府消息称最快同月起接种。同样,今年1月到4月或5月,是香港的疫情控制时间表,同时也显示了香港「疫苗战争」的关键时段。特区政府目标为2021年内为全港大部份市民免费注射疫苗,按照政府的时间表,香港的疫情有望在今年逐步遏止,经济可望全面重启,市民也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香港社会各界当前的首务,是支持特区政府打赢「疫苗战争」,支持和配合政府的购买和接种疫苗工作,并且推动政府加大采购力度,争取中央支持为香港提供足够的疫苗,尽早在香港进行全民接种。早一日完成全民接种,香港就可以早一日起死回生。

二、疫苗研发使人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

疫苗研发是一项耗时久、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需经历前期设计、动物实验和总计三期临床试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去年2月表示,新冠疫苗有望18个月内「准备好」,这已是创纪录的高速。谭德塞2020年底更表示,新冠疫苗研发进展使人们开始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

美国拉霍亚变态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of Immunology)一项研究初步显示,当一个人透过染上新冠肺炎或接种疫苗发展出抗体后,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可以长达数年,让公众不用短时间内重复注射疫苗,就能让更多人接种,应加快在各国人口培养对新冠肺炎病毒的免疫力。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而疫苗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已成为人类战胜疫情的关键所在。历史上,疫苗的研发时间常以年计。然而,面对全球快速传播的新冠疫情,尽快研制出有效疫苗成为全人类迫在眉睫的需求。

这场恐怖恶毒疫情是否将随疫苗到来而终结?作为一种新型病毒传染病,新冠疫情还没有特效药,疫苗才是人类应对新冠疫情的终极武器。自疫苗的早期雏形牛痘接种术在十八世纪诞生起,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等曾肆虐全球的传染病,都通过疫苗接种得到了有效控制。如果新冠疫情成为一种季节性流行病,疫苗的开发和推广将成为最重要的防治措施。

疫情爆发后,中国在极短时间完成了病毒的鉴定和测序,于2020年1月12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这为各国病毒检测、治疗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新加坡、澳洲、印度等国都在紧锣密鼓研发疫苗。

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竞赛开发速度惊人,各国誓言要在一年内催生安全、有效的疫苗问世,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更将疫苗研发当成国力展现,攸关民族荣耀。全球12支疫苗急先锋最快2020年底上市,其中5支「Made in China」。

三、中国疫苗研发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现时全球有12款候选疫苗进入第三阶段临床实验,中国疫苗占其五。据新华社2020年12月17日消息,中国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中国目前已有5个新冠肺炎疫苗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数量位于全球前列。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包括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2个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1个灭活疫苗、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康希诺公司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飞生物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

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指出,数据显示,中国疫苗的有效性达到86%,表明中国疫苗可能有助于阻止新冠疫情的首个官方指标。「如果其他地方的试验也显示类似结果,那么中国的疫苗将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

而对于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及性价比优势,《纽约时报》从疫苗的运输角度分析称,中国的疫苗有吸引力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疫苗的运输更容易。疫苗只需要在2摄氏度到8摄氏度的冰箱中保存,其稳定性长达3年。相比之下,辉瑞和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莫德纳的疫苗则需要保存在工业化零下70度的冷冻环境中,因为它们的疫苗用的是遗传物质,解冻后会降解,这让运输和储存都更加困难。

中国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表示,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国有企业驻外人员和留学生等在内的数十万人紧急接种了中国国药集团的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中,没有一例不良反应,接种后离境人数达5.6万人,目前无一人感染。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投来了信任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中国已与超过40个国家保持疫苗合作,其中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还参与了中国疫苗的临床三期试验。不难预料,接下来还将有更多国家与中国进行疫苗合作。

2020年9月,富裕的石油国阿联酋率先批准紧急使用中国疫苗,连该国负责人也参与接种,近日阿联酋总理阿勒马克图姆在网络上晒出自己接种中国疫苗的图片;中东国家巴林在去年11月3日紧急批准为一线工作人员注射处于3期试验阶段的中国候选新冠疫苗,已有大约7,770人自愿参加了在巴林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并接受了第二次注射,巴林的王储也接种了疫苗。

四、西方政客和媒体恶意抹黑中国疫苗

目前,围绕着新冠肺炎疫苗,一场世界性的「战争」正在愈演愈烈。疫苗技术和产业背后涉及的生物、电子、环境等高技术领域及其产业链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目前世界疫苗产业一直属于国际政治势力割据的状态。

这就出现了奇特的疫苗战争格局,尽管欧美的医药巨头如葛兰素史克(GSK)、赛诺菲(Sanofi)、默沙东(MSD)、辉瑞(Pfizer)等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场的90%以上销售额。但是,中国才是全世界最大的人用疫苗生产国。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批签发疫苗5亿至10亿枝,全球排名第一。而俄罗斯疫苗产业的科技实力也并不差,基本可以满足自身和临近国家需求。

作为「疫苗战争」的重要组成部份,有些西方政客和媒体见不得中国疫苗研发取得进展以及为世界作贡献,恶意歪曲抹黑,散播「中国将疫苗作为地缘政治工具」、「窃取西方疫苗研发技术」之类的谣言。

中国疫苗刚运抵印度尼西亚,英国《金融时报》即在一篇报道中诬称「使用中国疫苗有风险,因为附带有政治因素」。《华盛顿邮报》2020年12月4日刊发长篇报道,编造科兴生物行贿的谎言。《纽约时报》12月7日造谣称,「贿赂是中国疫苗产业的致命弱点」。妖魔化中国疫苗的言论最近之所以频频现身,既有政治动机作祟,也有为西方疫苗占领更大市场份额造势的商业利益驱动。但是,那么多国家采购中国疫苗,那么多外国政要接种中国疫苗,就是对中国疫苗投下信心票,这恰恰是对那些造谣中伤的最好回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恰恰提供了一个世界疫苗市场重组的机会。中国在此次大国竞争中则是最稳的一个,在自身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全面控制的情况下,中国目前以「国家队+民营企业」再加国际合作的方式,同时推出了三款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肺炎疫苗产品,稳扎稳打地实现着技术和产业突破。中国凭借着在疫苗方面较强的科研积累、庞大的产能,在「疫苗战争」世界格局的变动中逐步扩大着自身的影响。

五、中国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2020年11月的G20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我们将履行承诺,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在第73届世卫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贡献。连美国《财富》杂志亦刊文指出,中国新冠疫苗可能会填补全球疫苗供应的空缺。

目前有5款中国公司的疫苗处在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富裕的石油国阿联酋抢先批准中国疫苗上市,埃及则是第一个接种中国疫苗的非洲国家。与中国合作疫苗试验的印度尼西亚及巴西,都已获得百万剂量的疫苗,墨西哥也已向中方订购3,500万剂疫苗。在欧洲,匈牙利等不及欧盟的疫苗分配,宣布自行研究采用中国疫苗。该国外交部长意有所指地表示,疫苗安全性不是政治及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一个科学问题。连《华盛顿邮报》都承认,与美国相比,中国选择了共享方式,向疫苗紧缺的国家提供帮助,中国抛开眼前利益。比起金钱,中国更重视声誉。

作为重信守诺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和世卫组织倡议,与各方密切合作,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促进疫苗公平、均衡、合理分配,不断点亮「隧道尽头的光芒」。

六、香港的防疫措施漏洞百出

在过去一年黑暴揽炒和疫情的夹击下,2020年以来香港社会减薪潮、裁员潮及倒闭潮不断袭来,经济形势及营商环境异常严峻。因疫情迟迟未能受控,不少行业都遭到波及,而政府救市措施并未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因而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忧虑和失望情绪正在香港市民中不断蔓延,进而影响到港人对特区政府施政的信心。

早在2020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提出了香港需要进行全民检测,当时香港正处在第三波疫情,曾连续多日确诊破百。2020年11月20日,钟南山在一个会议上再次呼吁香港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新冠病毒检测。过了一个星期,香港第四波疫情持续发酵,11月27日,钟南山第三次提醒香港需要全民核酸检测。钟南山是从实战经验和具体评估出发,对香港提出忠告。内地今年初爆发疫情,钟南山是抗疫领军人物之一,他当时就已提出「四早」战略方针,就是「早防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在城市进行「群防群控」防疫。其后内地全面落实这战略,对大部份人口进行核酸检测,找出感染者即隔离医治,迅速将疫情压了下来。

香港第四波疫情仍在扩大之中,但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重申全民强制检测非切实可行选项,称4名政府专家顾问均不支持,并认为「全民强制检测只是口号式的建议」。不少观点批评,虽然香港体制与内地确有不同,在香港采取强制性防疫措施的确要考虑到现实情况,但这并不能构成港府逃避困难、推卸责任的借口。特区政府对全民强制检测持消极态度,除了暴露出政府畏难情绪和缺乏责任心,背后折射出香港社会更深层次的思维定式:崇尚欧美思维,对内地防疫成功经验视而不见。有观点认为,从林郑将香港防疫与欧美疫情对比沾沾自喜的发言来看,这种心态恐怕早已在港府行政体系内部弥漫开来,也难怪港府的防疫措施漏洞百出,还自我感觉良好。

七、「疫苗战争」是香港死而复生的关键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这八字口诀在内地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成为防疫成功、动态清零、恢复经济社会活动的根本保证,同为「一国两制」下的澳门亦成功实践,却在香港沦为政府空喊的口号,导致疫情绵绵不绝,通关遥遥无期。在香港拒绝强制性全民检测情况下,进入2021年,「疫苗战争」是香港死而复生的关键。

疫苗国际政治风起云涌,各式公关宣传战铺天盖地,加上网上虚假信息,香港采购哪些疫苗、市民有何选择、应否强制接种,全都可以引起争议,全都进入「疫苗战争」状态。反对派大肆贩卖「国产疫苗恐惧」,务求破坏今次接种。反对派的盘算是2020年9月中央派出医疗队为港人「自愿检测」时,由于「恐吓」成功,故750万港人中只有170多万港人接受检测,据说其中还包括了不少外佣。因此「黄丝」食髓知味,想故伎重演,又玩起妖魔化把戏,毫无科学根据地质疑国产疫苗的成效及安全性,企图阻挠市民接种。

特区政府表示,医护人员、长者、院舍员工等,将是首批接种疫苗的人士。其中,医护人员在前线照顾病人,属高危群组,如果出现有效疫苗,即使并非强制,道义上他们也有责任接种,防止交叉感染,这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

但香港医护界,尤其前线医护,向来被认为是「较黄」的界别,不满政府的决定时会较倾向反抗。袁国勇作为特区政府抗疫的四大专家之一,在行政长官和官员表示会带头接种疫苗,以示信心之时,他公然表示不会在第一年接种,又起码不接种现时政府采购那种类的疫苗。

在这种政治气氛下,如果出现医护人员因抗拒中国制疫苗而集体拒绝接种的情况,即使只是「自愿」下的选择,医护作为专业人员,也可能对社会释出讯息:「连医护自己都不打,怎么说服我去打?」这极可能令更多市民认为疫苗安全真的有问题,从而拒绝接种。可是若强制医护接种,又可能引起更大争议。可以预期,疫苗接种问题,将会是继封关争议、是否参与普及小区检测后,另一次涉及医护界的潜在政治风波。

反对派得悉引入科兴疫苗,实时质疑该款疫苗的可靠性,企图掀起「另类反疫苗政治运动」。有网民在社交平台造谣,要求「只接种欧美的疫苗,因为身体血液抵受不到中国疫苗」的谬论。这些网民的言论,鼓动一批「逢中必反」的支持者,继续抹黑内地研制的疫苗,目的就是阻碍抗疫工作。《苹果日报》的社评,公然以「国产疫苗无助病毒清零」为标题,对国产疫苗竭尽妖魔化和抹黑之能事,亦步亦趋重复西方媒体诬称科兴生物行贿的谎言,「质疑」特区政府「耗费偌大公帑购买叫人疑虑重重的疫苗,林郑像是全心全意要病毒尽早清零抑或藉此宣示其爱国情操以上位?」

「质疑」甚至妖魔化国产疫苗的「黄丝」,许多是教师、公营机构医护或资助机构的社工,以至是公务员。面对反对派和「黄丝」又一次贩卖「恐惧」,特区政府应大力反击,戳破谎言,扫除「恐惧」。不难发现,那些妖魔化国产疫苗的人,都是支持过揽炒香港的人,都是阻扰香港抗疫工作的人。这班揽炒派所做的「抗疫揽炒」,无疑是制造社会恐慌,危言耸听,令到全港市民害怕注射疫苗,达至公众不再相信特区政府,令社会、经济一步步走向衰弱的后果。

八、迎难而上,香港必须打胜「疫苗战争」

揽炒派政客及所谓「专家」妖魔化国产疫苗之所以有市场,也要看到疫苗的安全性受到质疑是全球现象,以美国为例,美国人愿意打疫苗针的比例不足七成,法国人甚至更低。美国人抗拒疫苗,与一连串阴谋论有关,并且形成一股反疫苗风气。难怪世界卫生组织曾将「疫苗犹豫」列为2019年十大全球卫生威胁之一。疫苗犹豫是指「尽管有疫苗可用,但不愿意或拒绝接种疫苗」。这种风潮可能扭转疫苗防疫成果,例如全球麻疹案例增加了30%,某些麻疹绝迹的国家都出现复苏迹象,虽然恶化原因复杂,但疫苗犹豫是原因之一。

为何民众出现疫苗犹豫?WHO疫苗咨询小组发现,自满、疫苗取得不便以和缺乏信心是犹豫不决的主因。小组强调,医疗人员仍然是最受信任的疫苗接种顾问,他们必须得到支持。根据《Eurekalert》报道,一篇荣获阿特拉斯奖(Atlas award)并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研究显示,反疫苗倾向群众中,最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认知最有信心。该研究显示反疫苗风潮受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影响,错误地认为自己知识过度优秀。除了达克效应外,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公共政策中心研究员马修莫塔(Matthew Motta)表示,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人们被误导。更令担忧的是,研究证实,不支持疫苗的人,可能影响相关政策制定。除了向人们提供正确信息外,她补充,「如何打击疫苗的错误信息」成重要课题。

迎难而上,香港必须打赢「疫苗战争」。现在各种疫苗经临床测试后供给港人注射固然是好消息,但怎样才可以消除市民的戒心?如果市民不相信疫苗,愿意接种的比例太少,抗疫成效将大打折扣。全民接种疫苗是非常大型的公共卫生行动,对政府的统筹和执行力,本来就是一大考验,若要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更要有七成人口接种。如果太多市民由于诸般顾虑而不愿意注射,徒有疫苗仍属枉然。因此,政府要做好宣传,引导市民相信科学抗疫,理性看待接种疫苗,增强抵抗政治化病毒的免疫力,实现2021年内为全港大部份巿民免费注射疫苗的目标,让香港早一日起死回生。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