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纵横谈

首页 > 最新文章 > 教育文化纵横谈

紫禁城600年:站在中国历史的前沿(2021.1)

发布日期:2021-01-29

☉文/葛莉嘉

2020年,北京紫禁城迎来600岁「寿诞」。近一百年来,紫禁城经历了文物流失的浩劫,也被保护过,被修缮过。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时代,紫禁城更是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与复兴的进程。

作为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居所,北京紫禁城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荣光。然而,腐朽没落的王朝统治终究走向覆灭,在随之而来的时代炮火、社会变革与思想激荡中,紫禁城度过了清末国宝流失、战时文物迁移、战后修缮保护等阶段,亲历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与复兴进程。

国宝遇劫:八国联军掠皇宫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自大清帝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战败并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起,其国际地位便一落千丈,成为列强争相殖民瓜分的目标。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多国派兵组成联军,以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八国为首,借「镇压义和团、保护使馆」的名义,对华发动武装侵略。

1900年8月14日,北京失陷。8月15日凌晨,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西安,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区,开始历时八昼夜的大肆掠夺,紫禁城自然成为掠夺的重点目标。

对此,法国记者贝野罗蒂在《北京的末日》中记述道:「皇帝专用的丝袍,绣满了金龙,被随意地扔在地上,混杂于泥土之中,满地是象牙、玻璃、刺绣和珍珠,官兵们随意在上面行走……传教士的住宅、学校的校舍到处都堆满了箱子,有成箱的高级茶叶,有一堆堆的古铜器、瓷器、香炉和花瓶,这些东西都是从紫禁城中搬运出来的」。

英国人普特南‧威尔作为亲历者在《庚子使馆被围记》中提到:「漆饰的箱子十分庞大,内中收藏着古代名画,用紫檀木或者象牙棍卷着,外面包裹着黄锦或丝绸。许多画是极其灿烂的,有皇帝打猎的、有林中遐想的、有故世皇后的,画在绢上,色调浅淡。还有很长的画卷,摆放在石板上,上面描绘了大臣上朝的景象,排列着公使、马队、旗帜,成百上千的大臣衣着华丽,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帝都所有的这一切都被抢劫一空。」

1901年9月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次年1月慈禧太后回到北京。经过八国联军此度劫掠,据清内务府进奏,紫禁城中流失的珍宝包括宝物2000余件、碧玉弹子24颗、琬珽大屏风4扇、金钟2座、李廷珪墨1盒、玉马1匹、墨晶珠1串等。

珍宝流失:逊帝朝廷卖古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民国政府给予清室优待条件,允许逊帝溥仪退位后仍居住在紫禁城中,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可照常留用。

溥仪小朝廷暂居于紫禁城内廷,因财政收支日渐失衡,入不敷出,乃至债台高筑,于是开始以发售、赏赐、抵押等形式,使清宫内府几代累积的珍宝古物流出宫禁。

1922年3月,为筹集溥仪大婚经费,清室内务府拟价120万元向各使馆兜售奉天行宫所藏《四库全书》,日本宫内省意欲购买。4月20日,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沈士远、单不庵、马裕藻、朱希祖、马衡、钱玄同、周作人对此联名发表《为清室盗卖四库全书警告国人速起交涉启》,反对清室售卖《四库全书》,呼吁民国政府筹设古物院,公开紫禁城图书古物。迫于社会舆论压力,清室最终放弃售卖《四库全书》。

1923年7月至9月,溥仪先后41次赏赐弟弟溥杰昭仁殿珍本古书共210部,9月至12月开始赏赐字画手卷和稀有珍宝,包括阎立本《步辇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徽宗《雪江归棹图》、苏轼《春帖子词》、赵孟俯《水村图》手卷、唐寅《桐山图》、仇英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珍贵文物。对此,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曾写道:「我们行动的第一步是筹备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古版书籍方面,干清宫东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书的珍本,都被我们盗运走了。」

1924年5月31日,清皇室内务府曾与北京盐业银行订立抵押借款合同,借款80万元,抵押品是金宝、金册、金编钟及其他金器,其中金宝10件重4602.7两,金册13件重2081两,金编钟16件重11439两,其他金塔、金宝箱及各种金器的数量和重量亦十分庞大。此外,「清内务府招商标卖瓷器、玉器、古铜估价单」标卖的金银玉石、瓷器、铜器也都是极有文物价值的珍贵古物。

与此同时,宫中值侍、看守宫殿的宫人监守自盗,以各种手段盗窃宫中珍宝秘籍,紫禁城内偷盗宝物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许多宫廷珍宝公然在大街上进行销售。为此,溥仪决定清点库房,却打草惊蛇,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这样一来,麻烦更大了。首先是盗案更多了,毓庆宫的库房门锁给人砸掉了,干清宫的后窗户给人打开了。事情越来越不象话,我刚买的大钻石也不见了……不但如此,建福宫的清点刚开始,六月二十七日的夜里便突然发生了火警,清点和未清点的,全部烧个精光!」

建福宫花园于清乾隆七年(1742)建成,是一座集庄严大气与玲珑秀美于一身的宫殿园林,备受乾隆皇帝青睐,长期作为皇家珍宝的收藏地。1923年6月26日,建福宫花园敬胜斋突然起火,焚毁建筑上百间,乾隆、嘉庆封存于敬胜斋、静怡轩、延春阁等处的历代珍宝以及溥仪大婚礼品焚毁殆尽。据内务府上报的清单,被焚毁的物品共计6643件,包括金像2685尊,字画1157件,周、唐、宋、元各代瓷器、铜器、玉器435件,古籍数以千计,此外还有31箱貂皮和朝服,大量国宝文物毁于一旦。

文物点查:肇建故宫博物院

1913年10月,民国政府与清室内务府商定,将奉天(今沈阳)故宫和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所藏的古物及陈设品集中于北京紫禁城。12月,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以「默察国民崇古之心理,搜集累世尊秘之宝藏,于都市之中辟古物陈列所一区,以为博物院之先导」为宗旨,下令筹设古物陈列所,制定《古物陈列所章程》,明确机构职掌、组织结构及人事分工。

1914年10月10日,古物陈列所在武英殿举行开幕典礼,宣告正式成立,以武英殿展览铜瓷珍品、文华殿陈列书画名迹,成为观摩文物的艺术殿堂。次日正式对民众开放,当日2000余名观众自东、西华门购票入内,紫禁城外朝首次面向普通公众开放。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包围总统府,曹锟被迫辞去大总统职务。11月5日,以黄郛为首的摄政内阁公布《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要求溥仪即日移出宫禁。11月20日,清室善后委员会正式成立,李煜瀛出任委员长,聘请专家学者,点查清宫物品,筹备故宫博物院。

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伊始,其首要任务是点查清宫物品,分清公产与私产。自1924年12月24日至1930年3月24日,清室善后委员会用5年多的时间,出组3400余次,完成清宫物品点查,出版《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计6编28册,登记各类物品约117万件。此外,清室善后委员会还修定《参观故宫暂行规则》,开放故宫中路,供民众游览。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在干清门隆重举行,据《故宫博物院开幕记》记载,「开幕当日,社会各界人士3000余人受邀到会观摩……京城人士及百姓无不惊喜过望,咸欲一窥数千年神秘之蕴藏。据记载,仅10月10日和11日,观众达5万余人。」

此时的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和图书馆,原本戒备森严的皇宫挤满了平民百姓,原属皇帝私有的古物拥有了全新意义的观众,「以前之故宫,系为皇室私有,现已变为全国公物,或亦为世界公物,其精神全在一公字」。

1930年,故宫博物院制定「故宫旧殿廷修理计划」、「建筑防火险库房计划」、「古物史料图书各种陈列馆之建筑计划」以及「恢复故宫旧建筑方案」,利用各种基金及社会捐助,陆续修缮慈宁宫花园、御花园、宁寿宫和城墙角楼,相继修理永和宫、承干宫、景仁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斋宫。

完整保管:抗战前后迁文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虎视眈眈,准备将战火引向中国华北。1933年初,日军进犯山海关,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决议故宫文物南迁,将19000余箱文物分五批迁运上海。

1933年2月6日晚,首批故宫文物2118箱由午门出天安门,运送至正阳门西车站,自此拉开故宫文物迁移的序幕。7日晨,文物驶离北平,火车经平汉、转陇海、回津浦线南下,北平宪兵司令部派兵士100名、故宫博物院派警卫10余名随车押送,沿途所经当地政府均奉命派军警分段护送。

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博物院文物13427箱又64包、古物陈列所文物5414箱、颐和园文物640箱又8包8件以及国子监石鼓11箱,分五批陆续南迁上海保存。1936年12月,存沪文物转迁南京,藏于朝天宫保存库,并于1937年元旦成立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和淞沪会战相继爆发,故宫文物分三路疏散至西南地区——南路文物溯江而上,初藏长沙,后取道湘桂公路,秘藏于贵阳、安顺、巴县等地;北路文物沿陇海铁路西行,暂存宝鸡,后穿越秦蜀古道,辗转于汉中、褒城、成都、峨眉各处;中路文物溯江西上,暂存重庆,后经中转宜宾,存藏乐山安谷。三路文物迁移人员颠簸在湘黔、川陕的崇山峻岭之间,辗转于京渝、渝乐的浅滩急流之中,历时八年之久,行程数万里,创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

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曾在广播演讲词《抗战时期故宫文物之保管》中说:「这抗战八年的中间,文物虽没有受到敌机的轰炸,但是可能性实在太多了。最感到危险的,是那九千多箱由重庆运出,寄存宜宾,分批往乐山运的时候,其时重庆已经受到『五三』、『五四』的惨状,只要天晴,必有空袭。而在沿岷江一带,有三大城市,上游是乐山,下游是泸县,中间就是宜宾。我们因为便于转船的关系,所有的文物都存在沿江的大仓库中。那一年,乐山泸县皆受到燃烧弹的轰炸,都烧了小半个城。独有这宜宾没有受到轰炸……像这一类的奇迹,简直没有法子解释,只有归功于国家的福命了。」

1945年10月10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20余万各界人士和民众亲临见证。1946年4月至1947年3月,三路文物全部集中于重庆向家坡,而后又分水路与陆路将其运回南京朝天宫。1948年3月,古物陈列所正式并入故宫博物院,完整故宫保管计划最终实现。

科学修缮:为了下个六百年

1987年12月7日至11日,世界遗产大会在巴黎召开,北京故宫作为「中国5个世纪以来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近万间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与中国其他5处文物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0余年来,故宫持续开展遗产普查与基础信息采集,全面摸清了遗产家底,为遗产建立了保护档案;成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对遗产面临的风险逐步开展系统监测与全面评估。在各项保护措施日趋完善、保护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正从「抢救性」的被动式保护向预防性的主动式保护转变。同时,故宫的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也日趋精细化、科学化,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作方法,将历史研究、科技考古与传统修缮技艺等多种手段有机融合,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界的前沿理念实现了对接。

如今,北京紫禁城在「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的建设下正焕发新的生机。站在中国历史的前沿,紫禁城的下一个600年值得期待。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