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页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百年变局看香港修例风波(2019.8)

发布日期:2021-02-03

☉文/柳苏

香港出现《逃犯条例》修订风波和暴乱,相信中央会切实落实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迅速扭转港府管治瘫痪和香港呈现无政府主义的状态,让香港得到更好的治理。中央亦会考虑调整对港方针,为「一国两制」输入活力或赋予新含意,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迁。香港则要用创造性的实践来化解危机,实现凤凰涅盘,那样东方之珠不仅风采依然,而且将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提出「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今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机遇期,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构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两大变局」交相激荡下,香港也受到巨大深刻的影响。

1、大国博弈 祸起萧墙

香港近期《逃犯条例》修订风波,是在中西方关系重构的大变局中出现的风波,因为港府处理欠妥当,被反对派和外国势力一句「反送中」解除了所有正当性,甚至成为西方各国借题围堵中国的良机。

香港的议题并非是单一的,中国崛起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威胁,香港作为西方文明的一面旗帜,必然发生碰撞。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暴露了西方经济优越性所遮盖不了的结构缺陷,香港作为被赞誉的最自由经济体,又如何不会同样暴露自己的危机。特朗普为了与中国角力,连运行数十年的台湾政策都可以肆意改动,连欧美的同盟关系都可以弃之如敝屣,那么将香港放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中乃顺理成章。在当前中美贸易战不断加剧下,《逃犯条例》修订必然触动美国神经,演变为中美博弈的重要一环。

中美角力从贸易关税开始并蔓延至其他领域,令国际政治形势更复杂。香港向来吃四方饭,中外各方势力汇聚、摸探、平衡,而维持本港独特地位,对各方都有利。就算中美关系恶劣,根据传统外交智慧,美国也需香港作为「透气口」,美国企业更需要香港融资,同样中国也默许美国在香港经贸层面建立势力范围,这是传统大国博弈「你中有我」的智慧。问题是在中美进入长期角力的大方向下,有风易起浪,香港身处中美大国博弈之间,麻烦避免不了,这考验港府的警觉性、政治智慧与手腕。

恰恰是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上,祸起萧墙。港府错判形势,未能有效掌握民情,以致带来政治反响冲击。港府修例在法理上的失误,是把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原则,错误地套用于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若是港府新订立中国内地与回归后的港澳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条例,不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和仍与大陆对峙的台湾,不会出现「八国联军」围剿和蔡英文反扑的问题。

祸起萧墙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场风波的背后凸显了香港各种深层次问题:经济虽然保持增长,但贫富不均日益加剧;年轻人期望上流,却看不见自己的未来;市民买楼无望,中产阶层蜗居斗室,以置业为主导的房屋政策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楼奴」;老年人期望安度晚年,但香港三个长者一个贫,虽届退休之龄,仍需为口奔波。尤其青年人普遍存在怨气,反修例风波得以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是源于本港深层次矛盾。风波敲响了社会警钟,必须及早解决经济民生问题,让香港重新出发,这不仅是当前止痛疗伤的良方,更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唯一正确道路。

2、华府见黎 暴露玄机

反修例风波和暴乱不断升级期间,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获美国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接见。这三名鹰派政客对华态度强硬众所周知,他们接见黎智英,是此地无银的反华乱港伎俩。其中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蓬佩奥接任国务卿,其政治立场比特朗普更强硬,蓬佩奥委会见黎智英,显示黎智英与中情局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中情局正是「颜色革命」的最大操盘手。华府见黎,暴露玄机,美国是反修例风波台前幕后最大的黑手和金主。

黎智英忘乎所以,在接受美国之音(VOA)访问时说漏了嘴,直认「香港正在为美国而战」,「香港民众正在同美国一道,与中共进行一场价值观的战争」,「香港人需要知道美国站在他们身后」,呼吁「望美方给予香港更多支持,让香港有足够资源抵抗中国」。

反对派宣称反修例风波是一场「无大台」、「人民自发」的政治行动,整场抗争呈现出碎片化、去中心化特点,都是参与者自发行动。美国《时代》周刊选出25位最具影响力互联网人物,「香港示威者」榜上有名。周刊形容香港「反送中」运动为「保卫香港自由之战」,指出今次运动虽然没有领袖、没有主办方,但示威者透过网上平台,既保持匿名、亦能活跃地参与运动。

但事实正如资深研究员郑思扬指出:「网络科技与社交平台的专业运用,在反修例风波背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激进示威者在战术层面上确有临场进行群体决策的事实,同时也必须清楚,这些人在战略层面清晰执行『大台』的指令。」

其中,通讯工具Telegram和「连登」网上讨论区扮演指挥平台的角色,前者主要用于「内圈决策」,供示威者接收指令和完成决策;后者用于「外圈决策」,由网民和示威者共同讨论与决策。

「连登」和Telegram成为激进示威者在这次「反修例」暴力冲突的主要串联平台,先由少数人的内部决策群组决定行动方针,再将信息和指令发放到不同的公开讨论组,以此多点开花,扩大传播面。由此可见,负责决策的群组实际上就是行动指挥中心。

因此,反修例暴力冲突看似「去中心化」,看似由群众自发,其实战略决策与推动主要议程的依旧是少数人,只是他们利用网络科技和社交平台,将指挥中心地下化,制造出「无大台」的假象。关键是,哪些人和机构操控这些通讯软件和网络群组?他们得到哪些人和机构的技术支持?如此多的网络群组和通讯工具如何整合?在现场如此多人同时应用无线网络,如何确保指令能够顺利发出,不至于出现网络堵塞?所谓「无大台」行动,岂能将其视为群众自发运动?

华府见黎暴露玄机:反修例根本不是什么「无大台」,而是美国中情局幕后一直在指挥大局,有组织、有部署、提供大量资源,操控网络科技与社交平台的专业运用,向反对派阵营发施号令,「无大台」之名,却有「大台」之实。在7月21日的反修例游行队伍之中,又见壹传媒黎智英带头,早前他才跑到美国觐见副总统彭斯和国务卿蓬佩奥,商讨反修例和香港自治云云,在反修例夺权暴乱中,他到底扮演甚么角色,不言自明。

黎智英是美国势力在香港最重要的代理人之一,黎智英旗下的媒体是反中乱港的指挥部、心战室,是香港动乱的一个重要源头。此次修例风波,黎智英旗下《苹果日报》天天煽动市民上街,刊印抗争手册教授暴力示威,各种政治操作、行动模式与「占中」如出一辙,幕后黑手、金主和总指挥的角色呼之欲出。

美国毫不掩饰地由高官接待黎智英,传递利用代理人搞乱香港、遏制中国的强烈政治信号,充分印证反修例事件的「颜色革命」本质,目的是企图冲击香港法治,夺取管治权,把香港变成颠覆内地的桥头堡。

3、一个问题 支持与不变

距离「6.12」金钟暴动一个月,7月11日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发表讲话,提出思考一个重大问题:我们究竟要一个什么样的香港,是一个法治的香港,团结、安定、文明的香港,还是暴力的香港,争拗、撕裂、不文明的香港?

王志民同时强调三个「坚定支持」:中央坚定支持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继续依法有效施政、积极作为;坚定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履行职责;坚定支持广大香港市民「护法治、反暴力」的共同要求和行动;以及三个「不会变」:中央坚定贯彻「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不会变;香港保持繁荣稳定、明天会更好的大势不会变;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两个建设好」的美好前景不会变。

王志民的讲话在香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关键时刻,拨开云雾,初步表达了中央对香港修例风波的思考、立场和对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思考一个重大问题」和「坚定支持林郑月娥继续依法『有效』施政」。

4、法治崩溃 首要撑警

王志民的「暴力与法治」之问,表达了中央对港府管治瘫痪和香港出现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严重关注。香港的法治正面临回归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修例风波后期的一个多月来至笔者执笔之时,发生了围堵警总、暴力进占冲击破坏立法会、油塘「连侬墙」冲击、屯门九龙上水沙田多地区连串严重暴力冲击等令人震惊的事件。一系列以和平游行为幌子的示威行动结束,示威者即变身「口罩党」,借故「点火」围攻警员,堵塞马路,袭击商户,向警员掷石头、插铁支、淋渠液、泼粉末,并骚扰市民和游客。这一系列暴力行动明显是有预谋、有组织、有目的的暴力冲击事件,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让暴力行动向香港各小区蔓延,动摇港府的管治基础,挑战基本的社会秩序和执法威信,破坏香港人的日常生活,扰乱香港的工商业和投资、营商环境,让香港陷入无政府状态。

逾一个月的暴力示威浪潮渐渐蚕食香港经济,向来是经济支柱的旅游业首当其冲,各地访港旅行团全线下挫两、三成,个人游及商务客更锐跌四成。与旅游业唇亡齿寒的零售、饮食业生意大减,多间零售业上市公司相继发盈警,生意额有逾一成跌幅。同时,受立法会复会无期影响,总值700亿元的工程未能如期获拨款,1.43万个职位无法开设,工人手停口停。香港工联会估计,暴力示威活动单是对建造、旅游、零售、饮食四大行业,已造成全港三分之一打工仔、近130万就业人口的生计受损。

示威者借故挑衅警队、挑衅执法者,试图让香港陷入无政府状态,这与表达政治要求没有丝毫关联。这一切都是示威者的心理战术,以暴力伤害警方为目的,令警方造成心理阴影、恐惧,藉此打击警方士气,瓦解警方的执行力。

香港警队是维护香港社会稳定、坚守法治的关键,正因如此,他们才要如此残暴地欲置警员于死地。显然,在香港法治濒临崩溃的关头,稳住香港局面首要撑警。

港府必须改变一度与警队切割、把责任推给警队的错误态度和做法。港府必须给执法者以更大的、更坚定的支持力度,义无反顾声援警方严谨执法,鼓舞警员士气。

警队不要被那些颠倒黑白的指控、谣言,伤害坚定执法的信心;更不要被那些起底、欺凌所吓倒,必须拿出更坚定的执法行动。港府和警队高层要给前线执法人员以更多的支持,给前线配备更多的警力、最好的装备,给予执法上更大的合法裁量权,不让前线警员孤军奋战,保证尽量不再让一个警员受伤、流血、倒下。

港府要全力加快搜证检控,强力遏止暴徒气焰,显示法治在香港没有失效,只要违法、必被追究,彰显了法治的威严和力量,传递保护和支持执法者、保障警队及前线警员安全的强烈信息,增强市民安全感,有效维护香港亚洲最安全城市的国际形象。

香港「沉默的大多数」开始密集发声,愈来愈多的人站出来向暴力说「不」,支持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法履行职责,支持有关机构依法追究暴力犯罪者的刑事责任,重塑法治环境。逾七十名各界人士宣布共同发起「守护香港」系列活动,首场集会于7月20日下午在金钟添马公园举行,广大市民通过和平集会方式,表达反对暴力、维护法治、保障香港繁荣稳定的心声,向社会传递共同守护香港美好家园的正面信息,同时表明反对暴力、反对违法冲击。广大市民维护香港法治、安稳、祥和的营商环境和正常秩序,支持特区政府尽快落实稳定经济、改善民生的措施,让香港放下矛盾、重新出发。

5、支持特首「有效」施政

香港舆论指王志民讲话最瞩目的,是「支持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继续依法有效施政」一句,认为首次加进「有效」二字,充满弦外之音,当中蕴含两大信息:

一、由于林郑政府陷入弱势,林郑急需推出民生、经济措施挽救民望,维持政府有效施政,在这方面北京可以帮上忙的都会做。

二、「有效」说法的潜台词之一,是北京在撑林郑留任的同时,亦对林郑未来三年的施政要求有所提高,着林郑警惕施政如何才能有效落实,不可再闹出另一场政治风暴。

笔者认为首次出现「有效」二字,其中蕴含的两项重要信息应该是:

其一,香港社会目前出现了持续不断的抗争行为,这些行动对港府某些施政已经造成了阻碍,必须让香港社会恢复往日的和平秩序,港府的管治恢复正常运作;

其二,林郑月娥两年施政的成果,并不能因为修例工作的不足和缺失而被抹杀。市民都不希望林郑月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工作被修例风波打断,再使香港陷入严重内耗。在目前环球政经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香港各界更应同舟共济,共同维护本港社会和谐稳定,避免沉湎于政治争拗,支持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继续依法有效施政、积极作为、聚焦经济民生,这是市民的根本福祉所在。

6、香港需要有效治理

2003年七一50万人游行后,北京一直放软身段,经济上不断向香港送大礼,可惜只肥了大商家;政治上推出双普选时间表(2017可普选特首,2020可普选立法会),唯被反对派否决港府的普选方案。16年后的2019年六、七月间爆发规模更大的连串游行和暴乱,北京是否会更加放软身段,或是出现明显调整,令人关注。

新加坡前外交官Bilahari Kausikan 7月10日于《南华早报》发表题为《香港缺少的不是民主,是治理》,指出:「从1842年受殖民统治到1997年回归,这155年期间,英国一直把香港当做殖民地来统治,而不是什么民主政体;香港人是英王的臣民而不是英国公民。只有等到殖民统治即将寿终正寝的时候,英国才突然改恶从善,一下子把香港人政治的期待提高到没有任何政府能够满足的程度。」文章指出,「香港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民主,而是更好的治理。」文章强调:「长远来看,发生在香港的事端只会使中国政府坚定决心好好整治这块地方,否则就无法无天了。」

香港需要有效的治理,关键是离不开全面落实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回归以来,反对派一直刻意混淆视听,只提「两制」不提「一国」,企图将「两制」凌驾「一国」,将高度自治变成完全自治。而中央也一度放任自流,提出「井水不犯河水论」,将「五十年不变」理解为「五十年不管」,对种种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理。香港回归以来风雨不断,乱象不已,就是因为中央一度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没有坚持全面管治权,导致「一国两制」走样变形。直至习近平执政,中央惊觉香港问题严重,才于2014年发表长达2.3万字的「一国两制」白皮书,首次明确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

有舆论认为,中央严肃严厉处理香港暴乱问题,把这次暴乱处理好,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亡羊补牢。修例风波是英国埋雷、美国插手、欧洲煽风,这些当然要反对,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国两制」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而且一直也引不起高层的重视,不去纠正和完善。缺陷和不足主要是在「一国」上,这次一定要以此为契机,采取必要的行动和措施,把「一国」做实做到位。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香港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一国两制」在国家全局中有了全新的政治定位,全面管治权也就成为中央对港政策必不可少的利器。近年中央主动出击,该管的就管,该出手时就出手,很快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沉重打击了反对派尤其是「港独」分子的嚣张气焰,也为香港带来了一线曙光。相信通过修例风波和暴乱,中央会切实落实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迅速扭转港府管治瘫痪和香港呈现无政府主义的状态,让香港得到更好的治理。中央亦会考虑调整对港方针,为「一国两制」输入活力或赋予新含意,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迁。

7、抵制「暴民政治」蔓延

香港「本土激进派」和「港独」势力一开始就是以激进暴力面目出现,他们在反水客、非法「占中」、旺角暴乱等活动不断试练身手,终于在这次反修例之役中掀开面具,升起象征无政府主义和恐怖主义的黑旗,向世人暴露出其推翻政府、分裂国家的狰狞面目。

反对派和外国势力这一次的动员力度与手法,可以说是集「反23条立法」、「反国教」运动和违法「占中」等历次运动手法之大成,在香港和海外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政治动员,更被标签为「最后的决战」。无日无之的反修例游行示威煽动暴民政治,导致局面失控,造成混乱状态,令香港沦为「暴力之都」、「动乱之都」,香港将因此付出沉重代价。

7月21日,部份激进示威者前日参与民阵游行之后,继续违法游行至位于西环的中联办大楼,并有计划地先以喷漆方式喷污中联办外闭路电视镜头,更将「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牌匾喷污及外墙喷上辱华字句;还有人对中联办大楼投掷鸡蛋和墨水弹,大楼正门国徽被玷污。显而易见,幕后黑手为实现「颜色革命」夺权,摧毁「两制」仍不足够,剑指「一国」才是最终目的。

暴徒冲击中联办、侮辱国徽,是对国家主权、中央权威的赤裸裸挑战,严重冲击「一国两制」原则底线。暴徒的行为违宪违法,损害香港的根本及长远利益,也损害国家民族尊严,冒犯包括七百万港人在内的全国人民。

中联办是中央政府驻港机构之一,负有宪制职能;国徽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代表国家的尊严、统一及领土完整,玷污国徽的行为已经违反《国旗及国徽条例》,明目张胆挑战法治。示威者的行动从原先针对特区政府机构,至今次升级至围堵冲击中联办,目的是想藉由挑战中央权威,冲击底线。

暴徒的恶行完全超出和平示威的范畴,违反基本法和香港法律,严重挑战「一国两制」的底线,严重挑战中央权威,包括广大香港市民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同样震怒愤慨。

暴徒恶意围堵和破坏中联办大楼翌日下午,特首林郑月娥与一众司局长和警务处处长卢伟聪,在特首办地下大堂会见传媒。林郑强烈谴责部份激进示威者,恶意包围冲击中联办大楼,公然挑战国家主权,触碰「一国两制」底线,伤害民族感情,令全城愤慨,特区政府将依法追究。这显示,在维护中央政府权威、国家主权安全尊严的大是大非原则上面,特首和特区政府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必须旗帜鲜明表达立场,执法部门并须尽快将违法者缉捕归案。

今天香港的法治传统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可以讲,香港没有任何发生动荡甚至仅仅是混乱的资本,文明秩序就是香港的生命线。今天的香港社会,应坚守秉承爱国爱港、文明秩序、法治安宁的核心价值,警惕「暴民政治」加「港独」的复合体冲击港府管治和中央权威,港府与社会各界应团结一致,捍卫本港法治社会的尊严,社会各界应同声谴责「暴民政治」,警方更要果断执法,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繁荣稳定。

8、东方之珠 凤凰涅盘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既带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也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而这些改变和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是过去一百年没有见过的。尤其是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和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愈来愈白热化,美国调整战略,将遏制中国作为基本国策,导致中美关系发生质变,从不损害彼此利益的「竞争」关系,转化为削弱对方能力的「敌对」关系,美国鹰派人士甚至视之为你死我活的「文明冲突」,比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更加恶劣。这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正是在这种大变局之下,美国一来出于内心的焦虑,二来基于维护霸权的需要,必然会千方百计阻止中国崛起,也必然会纠集所有反华力量围堵中国。美国加紧遏制中国,从经济、贸易、金融以至政治、军事、外交、科技、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出击,简直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难怪中国领导人将2019年列为政治大年,强调要提防各种风险。

美港关系正处在急剧变化的拐点。美国对港策略从来服务于美国的整体全球战略,特别是美国对华战略。与打「台湾牌」相比,美国打「香港牌」无疑更为划算:前者倘若未能做好危机管控,搞不好或会擦枪走火,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后者则本小利大,在业已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香港,由反对阵营掀起大规模抗争,特区政府一旦应对失当,管治秩序随时可能遭到瘫痪,社会持续动荡,中央权威自然也会受到挑战。

在中美较量的大背景下,香港政局波诡云谲,所有爱港者理当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中国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阔步前行,要求香港既如履薄冰、审慎判断,又积极有为。香港应在中国发展与世界变局交汇点上把握机遇,危中求机,变中取胜。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只要香港积极作为,就能化「危」为「机」,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逃犯条例》修订风波虽然对港府管治造成巨大冲击,但只是中西方关系重构的大变局中的小事,天不会塌下来。任何尊重事实的人都承认,香港回归22年来,「东方之珠」风采依然,「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落实,中央对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有坚定信心和决心。修例风波虽然严重冲击香港经济民生,但没有造成既往「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的后果—— 政权更替、战乱四起、政局动荡,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这恰恰说明「一国两制」本身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有制度韧性的,是历久弥坚的。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一国两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拓前进。随着国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随着「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等一系列规划推进,香港要抓住机遇,获得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同时,港府要着力解决香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包括贫穷、房屋和老年化问题,通过实施「分配正义」以惠及更多阶层人士,有效促进民生的整体提升,才能赢得市民支持,谋求社会安定。民生安则民心稳,民心稳则社会宁,香港才能真正走出危机。

22载光阴如梭,香港走过坦途也经历波折。香港在坚定信心的同时,对于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及时的回馈和响应。如果香港特区不能优化治理过程,实现基本的治理目标,就可能带来一种联动的效应。这其中所隐藏的巨大风险可能会形成「多米诺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香港必须不断地提升治理能力,在维护法治传统优势的同时也要对现实难题做出及时的回馈和适当的应对。

今天的香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份额在相对缩小,但是其扮演的角色却更加重要,并且伴随着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香港要用创造性的实践化解危机,通过创造新的格局走出困境,实现凤凰涅盘,那样东方之珠不仅风采依然,而且将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