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页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防控疫情 推行三层检测──访食物及卫生局陈肇始局长 (2021.2)

发布日期:2021-02-23




文/国鸣
主办/镜报基金
主持/周伯展医生 镜报顾问
访谈者/陈肇始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
视频播放/“镜新闻YouTube频道”、Facebook、微博、华人头条


食物及卫生局陈肇始局长于2月10日在政府总部接受《镜报》执行社长徐新英一行拜访,镜报顾问周伯展医生以视频形式与陈局长访谈,内容谈及疫情防疫抗疫、香港疫苗的最新消息及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等。


陈肇始局长(右)及周伯展医生(左)


周伯展: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镜新闻”。民生两件大事,第一“民以食为天”,第二“生命无价,健康第一”。掌管这两项大事的是香港的食物及卫生局,大家可以想像这个局的工作量及责任是多大。今天很高兴邀请到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拨冗接受我们的访问。大家都知道您工作十分忙碌,有没有时间睡觉?


陈肇始:有。


周伯展:一天有多少小时睡觉?


陈肇始:不是很多,但足够的。现在首要事情是疫情防控。


周伯展:我们抓紧时间,因为局长很忙碌,而我有很多问题要采访。有些是我的问题,有的是其他人托我问的问题。我可能做Devil’s advocate,即反对者的声音来采访局长。我与Sophia(陈局长)已相识了近十年,从没见过她有官威或发脾气,十分和蔼可亲。我们言归正传,食物卫生今天我们无法谈到食物,今天就专注谈卫生,卫生头等大事是疫情,现在疫情仍然十分严峻,全世界确诊人数超过1亿,死亡人数超过230万,香港确诊人数也超过1万,截至2月9日数据死亡数字为181人。现在香港第四波疫情,特首称似乎有缓和的迹象,每天平均确诊人数约20人,不明源头个案为单位数字,您如何看香港目前的疫情?


陈肇始:疫情第四波以来,其实有两次的好转,包括在1月份有所好转,但之后疫情又再次反弹,当中源于地盘工人群组,现在将这压制下来,所以我们对于整体情况是审慎乐观的。因为过去数星期在检测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特别是强制检测。周伯展:现在你们实行的“围封强检”措施是有效,我发表的报章政论都表示十分支持。


陈肇始:多谢支持。


周伯展:这是应该的,但有些人批评,在昨天电视新闻也提到这做法是追落后,在大厦污水验出呈阳性,可能排毒者是在一个月或两个月前确诊,这检测做法已为过时,您又如何看呢?


陈肇始:污水是辅助工具,并不是主要工具,现在我们尽力把强制检测的门槛不断降低,因为卫生防护中心进行风险评估,一直以来,都希望对确诊者尽早发现、尽早隔离、尽早治疗。检测门槛降低至只要任何大厦出现一宗有源头或不明源头确诊,将会发出强制检测公告。当然若涉及其他因素,我们便会进行围封,政府会划出受限区域并发出检测及限制宣告,即是受检人士须在其处所等候,直至区内所有受检人士完成检测,我们把检测时间压缩至很短。第一次在佐敦进行检测的范围较广,需要两天的检测时间,虽然是在周末时间进行,但也会为市民带来不便,且当时检测大厦的座数比较多,达百多幢大厦,检测需时。但后来我们经检讨后,发现若缩小范围以及压缩时间,可减低对市民带来的不便。所以现在改为每晚7至8时开始,到翌日早上便可解封。


佐敦“受限区域”内的人士受强制检测(政府新闻处)


周伯展:非常好,对民生的影响少了很多,这做法能否“清零”?很多声音都指全世界防疫抗疫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内地,做到“清零”,香港为何学不到、跟不到或者不想借鉴内地?当然特首之前提到两地的体制不同,市民的配合力度未必这样大,但我们从现在的“围封强检”看到市民在电视上接受访问时都表示很支持政府并十分配合,有否考虑全民检测并发“健康码”?


陈肇始:事实上香港与内地的体制有所不同,内地防疫抗疫措施很具成效,我们与内地不同的专家有交流,他们也给了我们很多“贴士”去分析疫情,当然他们的追踪能力、整个体制都具一定的优势。香港在去年9月也进行一次普及自愿检测计划,希望一步步令市民对检测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现在市民接受了很多。最初我们也担心市民对于强制检测的接受程度,因为在第三波疫情都没有强制检测,今天市民能否接受强制检测呢?当然市民并不是百分百接受强制检测,有部份也不接受,但慢慢地当我们取得经验后,市民开始接受强制检测。当然仍存在一些声音,正如您刚才所说,我们能否走在疫情之前呢?其实我们应尽量这样做,也正因此我们要不断降低门槛,但同时亦有批评声音指出不断检测都是“零确诊”。其实我们要做预防时不一定会找出确诊个案,没找出确诊是一件好事。这可让市民安心,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去监测,可以知道哪个区域、哪幢大厦没有确诊个案,可以更加安心。所以,我们一边推进,并加大力度,让市民慢慢接受。


周伯展:有人批评“围封强检”只进行一次,得出的结果可能是假阴性,未呈现阳性,这是否意味着要再重复做多次检测?另一方面,当中的意义是什么?你们围封了你们所谓热点的地方,但仍然有很多热点是有隐形传播链,这里虽然检测出所有市民是“零确诊”,但这些市民又会流动到别处,会被感染,所以,最终极最彻底方法是否要做全民检测?


陈肇始: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这样,你所提及的关于潜伏期问题,我们是会进行第二次检测的。很多时候我们发出强制检测的公告,报道未必很多,其实我们每天都发出很多公告。您刚才提到的围封一个地方未必很大,可能是数幢或一幢大厦,但对附近的大厦每天也发出近十个强制检测公告,这些等于强检但不等于要围封。现时全港设有19个检测中心,也有不同的流动采样中心,以及逾百个收点派发深喉唾液样本收集包,所以我们三层的检测策略──“需检必检、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是同一时间进行,只不过我们做围封措施时,媒体集中报道围封措施。其实我们不只是做围封,我们在同一时间在周边进行强制检测。所以,我们在第四波疫情慢慢迈向“清零”,因为我们能不断进行更多的检测,且在不同地点进行检测,令我们把确诊个案尽快抓出来。别看轻一个确诊的小数目,因为他有密切接触者,这些密切接触在检测后有机会变为确诊个案,这里便能切断传播链,所以,我们会继续努力采用三层检测的策略。


疫苗注射 如何选择
周伯展:刚才局长提到很多的信息,有很多是我所不知道的,这次可让“镜新闻”观众和更多市民知道这事情。刚才您提到的“清零”,我一会再问,现在我想提的是疫苗注射,很多人都对疫苗寄予厚望,但若您有看过我写的文章,我提到只可寄予审慎乐观,因为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我们现在不讨论。我想知道现在政府预订了什么的疫苗,哪几种将会运到香港,有多少剂量?


陈肇始:我们和三间公司签署了预先采购协议,包括复星-BioNTech、科兴Sinovac以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这三种疫苗要经过我们的批核,政府通过专家审视,建议作出紧急使用的认证,我们现时已对复星-BioNTech疫苗作出批准,科兴疫苗的数据亦在上星期送达卫生署。


周伯展:即是第三期报告。


陈肇始:对了,第三期报告,正正在今天(2月10日)专家开会审视。所以目前我亦未知道整体情况,如果专家审视数据后建议可作紧急使用,我们当然希望疫苗尽快到港,与此同时我们不是只作等待,已经在早前开展了疫苗接种安排,所以当这些疫苗到港,例如BioNTech疫苗将在2月尾到港,我们已和厂方达成多次沟通,仍然表示2月底会供港;如果科兴疫苗获得批准,现在我不能够清楚地这样说,因为专家讨论的结果尚未出来,亦希望可以尽快完成。这两款疫苗都希望在差不多的时间供港;至于阿斯利康疫苗,厂方早已表示要待6月才到港。每款疫苗政府都会购入750万剂,我们计划购买四款不同平台的疫苗,所以四款就是4乘750万,剂量是足够供应全香港市民。


周伯展:接种两次。


陈肇始:没错,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现时的计划。


周伯展:希望专家们尽快审批,有时候特事特办,不可以过于僵化地一定要等第三期报告。因为全世界很多地方都使用中国科兴或国药疫苗。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市民想有所选择,您刚才说接种安排已经在进行中,您会怎样安排?


陈肇始:其实市民是可以选择,因为我们购买了四个不同平台的疫苗,第四款疫苗现时仍在洽购中尚未达成协议,但其他三款已经算是决定了。


周伯展:第四款是否Moderna?


陈肇始:第四款是另一个平台,我刚说的三款是三个不同的平台,第四款就是第四个平台,因为这三款疫苗到港的时间都有所不同,变成若市民选择阿斯利康就要等到6月,选择科兴或复星,可能两者都在差不多时间到港,这就可以从中选择。因为政府已有疫苗接种计划网上预约系统可以方便市民在网上预约接种疫苗。哪一款疫苗的接种都会是由政府主导的工作,我们会让市民预约接种的日期和地点,在十八区都将设立社区疫苗接种中心,亦会邀请私家医生和私家医院参与疫苗接种计划。


周伯展:方便市民。


陈肇始:令到市民更加方便。


科兴疫苗


周伯展:还有一款疫苗在内地已经进行大规模接种,包括港区人大和政协都赴内地接种国药疫苗,特区政府对此怎样看法?


陈肇始:我们都有与他们沟通,其实行政长官早前提过,她希望中央支持我们去采购一些国产疫苗,中央亦由检测到疫苗接种不断支持着我们,我们现在正和他们沟通中,因为我们的机制基本上有法例的要求,就是在取得临床测试的数据后,寻求批准作紧急使用,现阶段我们正在密锣紧鼓地沟通中。


周伯展:比较私人的问题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先申报一下,本人会接种国家制造的灭活疫苗,即是科兴或国药。您会怎样选择?您应该还未进行接种疫苗,接种了没有?


陈肇始:我还未接种。


周伯展:您会接种哪款疫苗?


陈肇始:我想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官员要令到市民有信心,当有疫苗到港而安排我们去接种,无论是哪款疫苗我们都应该率先接种。


周伯展:即是如果BioNTech疫苗先供港,你们便会接种这款。


陈肇始:要视乎时间是怎样,其实我们尚未进行这个安排。但是我想对我们的意义是要给予市民信心接种疫苗,因为很多时候市民如果看到官员不接种,他们会出现一些信心问题。


周伯展:对的,好像外国一些公司的CEO不接种疫苗,股票持有人又出售股票,这又怎会令人有信心呢?最后一个关于疫情的问题,就是您刚才提到的“清零”,有没有一个时间表或路线图?


陈肇始:当然目前从一个时间表而言,这个不是很容易控制的。


周伯展:当然,我们没有水晶球。


陈肇始:但是我们是有决心,你看到我们不断在加大检测的力度,个案的追踪亦相当重要,因为除了检测之外,如果你检测得到但追踪不到亦会拖慢进度,所以在这方面亦增派人手和加强很大力度去处理。


周伯展:国家一定会帮助我们。


陈肇始:所以希望确诊个案数字回落,而情况又没有恶化。因为我们都很担心,往往长假期会令市民聚集,这样爆发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幸运的话,希望3月的时候确诊会慢慢回落到比较低数字。行政长官在2月10日提到,希望疫情一直好转后,在农历新年假期后市民的生活和一些关闭的处所都有望可以有序地重启,令大家可以慢慢地恢复正常生活。至于您提到我们对防疫抗疫措施和“清零”手段会采用什么措施?当然我们仍然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最重要是外防输入。因为现在外国疫情爆发得很严重,刚才您也提过的确诊数字和死亡率,所以一定要防范外来输入,其实我们现行的措施非常严格,做到滴水不漏。除了海外入境入士一定要持阴性检测结果之外,还有闭环式管理,入境入士一定要乘坐特别专车和入住特别酒店,部份海外国家尤其是有变种病毒爆发的,不能直接登机,当中包括四个国家。


周伯展:即是英国。


陈肇始:对,来自英国人士是不可以来港,其他十多个海外国家入境人士亦一定要有阴性结果才可以登机,亦设有溶断机制。如果某地航班抵港后发现5宗个案或者连续两班都有2至3宗个案,我们会立即停飞14天,这亦是非常严谨,而测试又做了很多次,还有我们的检疫时间亦增至21天,21天里面的第12天和第19天都要再做检测,这才可以放行,所以在整个外防输入方面不断加强力度。


第二是内防扩散,我们的检测、追踪、检疫和隔离的设施都十分感谢中央的支持。最近北大屿山的临时医院亦已竣工,医管局亦希望在2月底可投入服务,在设施方面,它设有负压病房和增加了800多张病床,这对于我们整体防疫抗疫的能力提升很多。当然第三就是社交距离,社交距离会影响到全港市民,无论是市民戴口罩或互相保持距离都需要全民合作,当然政府都采取一些手段,部份处所由于要控制人流而要关闭,还有现时晚市没有堂食,希望能够尽快恢复正常。我认为社交距离措施一直以来都需要市民通力合作,现在大家都有些抗疫疲劳。我们看到出行数字例如八达通,虽然我们推出的这些措施都很严厉,但是出行数字都没有像第三波般低,意味着多了人出门,所以我们都呼吁大家在农历新年也要注意防疫。虽然明白农历新年很重要,大家都有习俗去拜年、见朋友和连续有数天假期,但是我都希望大家可以尽量减少外出,或者用多些不同的方法,暂时忍耐一下,因为我们希望如果能够再忍耐完这个假期,我们希望之后大家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所以这段时间其实是相当关键。


周伯展:疫情我们谈得差不多了。各位观众都听到了局长的劝喻,农历新年真的要减少聚会,纵使聚会都要少人,大家如果不这样做就小不忍则乱大谋。


陈肇始:是的,你说得很对。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中新社)


引入非本地医生斩断恶性循环
周伯展:另外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不论是在医学界,社会上亦然──引入境外的医生。我们先给点数字给大家作背景。香港现在有15000名西医,相对香港750万人口,大约每1000人口就有两个,这个水平属世界的中位数。美国、英国、新加坡都超过三个,但是,我们有10000个中医,香港很多市民都有看中医,我的家人也有看中医。您看中医吗?


陈肇始:我没有特别看中医的。


周伯展:但是也知道有很多人看中医,如果我们15000西医加上10000个中医,按这个比例,香港每1000个人口有就3.3个医生,已经可与欧美等国看齐。我们专注谈论西医,不要谈中医。那15000个西医,其中6000个是服务于公营机构,主要是在医管局,另外的7000多个医生是服务于私营机构,这里出现了一个人手的错配,为何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公营的市民病人是特别多,估计有八成甚至是九成的市民依靠公营服务。即是说这6000多个医生,需要服务大约600万名市民,即是每1000个市民只有一个医生,这样医生会做得很辛苦。但私家方面,7000个私家医生则服务150万人,这个比例是1000个市民便有4.6个医生,是非常高。所以这个现象意味着政府医生十分忙碌,私家医生则十分空闲。至于政府医院的排期,特首也提过很长,新症特别是我们眼科,某医院眼科的等候期超过190个星期,其实我们觉得最快最容易解决的办法,亦有先例可循,就是公私营合作。回想当年,2007年的时候,在医管局有三万人等候做白内障手术,要等60个月,即5年时间,后来我们设立了一个耀眼行动,在两年时间内做了逾万个白内障手术,将等候时间缩短到23个月,现在耀眼行动仍继续着,所以现在等候做白内障手术不会超过23个月,那么要解决新症就很容易。我们私家眼科医生已经说了三四年了,我们很愿意,也提出了具体方案,如何与医管局公私营合作,只待局长开绿灯,待医管局和我们一起实行,造福市民。这个您的看法如何?


陈肇始:其实,您刚才讲的数字,公营医生服务九成市民,我们是知道的。所以大家看到政府的政策一直对于公私营合作是支持的,无论是较早前拨款医管局100亿元去做这方面的工作,以至去推行自愿性医保,以及规管私营医疗机构的法例,加上医健通,都是希望能多些与私家医生合作,能让更多私家医生服务香港市民。当然较早前医管局存有的困难,但我的绿灯随时是开的。


周伯展:先多谢您。


陈肇始:当医管局的人手比较紧绌的时候,其实他们会有些担心,如果真的有太多私营的项目,会令医生的流失更加大,他们时常有这样的担心。他们更加担心的是同事,特别是高级的同事离开后,培训方面出现问题。所以在这方面,他们一路监察着,最近我都请他们再次检视公私营合作,因为现时的医生流失率虽然仍存在,但也轻微下降了,这是一个好的时间要再去推行,所以我们从来都是支持的。我刚才提及特首也说到要修改《医生注册条例》,开多条渠道去引入境外毕业生,除了因为现时医生的人数不足外,您刚才也提到,公营医疗体系的医生是很辛苦的,工作环境也不能在短时间去改善。我们做了很多事,如增加学生、退休重聘及增加升级职位,也做了不少事情,例如聘请一些兼职,但始终未能令到市民服务轮候时间长问题得到解决,当然公私营合作是必要推行,但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也觉得公营服务机构应该要增聘多些医生。现在这些境外医生最主要有三个大前提,一是要香港永久性居民,二是要在大约一百间香港认可的学校获得注册,三是必须到公营医疗机构服务一段长时间,初步建议是五年,公营医疗机构包括医管局、卫生署和两间大学等四个机构。当然我们也想成立委员会,委员会中有主要持份者,如医委会、医专及两间大学来审视认可学校的表现。当然也要因应国际的水平,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公开资料。


周伯展:您谈到的这个委员会成份,其实我也觉得很稳当及持平,因为这些都是德高望重的医生。我刚收到一封信,相信您也收到,是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撰写的,他最大反对的理由是,您这样引入境外医生,其实是违反《基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关于专业自主,政府在这方面如何去拆局?


陈肇始:其实我们在初步构思中,一直和律政司以及我们的司法部门沟通和商议,我们在现阶段看不出有问题,但当然我们明白到不同的医学团体、医学专家,不论是资深或前线的,他们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的。我们希望大家都有商有量,若大家有这方面的意见,而可能不完全是这个课题的,但有关联的,我们都有决心去解决的。因为我也明白到我们今天想修改这个法例去解决医生人手短缺的一个临时问题,但我也知道有很多扯不清的关联,所以其他的问题我也觉得应该去审视和处理的。也不是增聘一些海外的医生,就能够解决整个医疗系统上的问题。其实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有的问题正在处理中,如有些医管局的问题,我们都是了解的,还正在推进中,但可能步伐未必是很快的,以至让人感到问题仍然存在。有些问题可能是涉及医专,有些问题可能是涉及大学,可能大家提出的不同问题,所以我也希望医学界能团结,大家一起和政府尽量去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也是解决市民医疗服务的需要。


香港估计有八成甚至是九成的市民依靠公营医疗服务


周伯展:最重要是帮到市民,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有人会借机提出司法覆核,这方面你们要考虑清楚。通过这个法例我自己觉得已无悬念,我们在立法会可获得足够票数,但通过后,您觉得会有多大的成效呢?您可吸引多少人回归?若他们来了后,您可挽留多少人才?有限度注册医生是具备工作经验而获准于香港指定医疗机构工作的非本地培训医生,这制度行之已久。聘请有限度注册医生由香港医院管理局负责。根据2011年的数据,2011有61位非本地培训医生,但到今年只余30位,挽留不了非本地培训医生,原因是他们不适应香港的工作环境,他们在外国在一个早上只是诊断超过十个病人,已喊非常忙碌。我们较为熟悉的眼科,一个早上可能要诊症60个病人,庞大的工作压力也令到他们没有了工作满足感,但他们的初心就是想帮助病人。另外,就是居住环境,外国的房子多漂亮及舒服。此外,就是子女的教育。所以,若搞不好这三件事,恐怕很难挽留人才。您自己看法如何?可吸引及挽留多少人才?


陈肇始:通过这法例后能否吸引海外医生来港,这取决于几大方面。一是有否足够的位置,我自己也曾到澳洲、英国做了路演讲解增聘有限度注册医生的情况,希望大家可回流到港。我感到非资深医生对此兴趣会较浓,当然我们亦需要专科医生此类人才,但专科医生可能已在当地落地生根,我们希望透过是次计划吸纳不同阶段的医生,因为只吸纳专科医生的话,人数将会是十分少。另外是必须要改善本地的工作环境,这就是我所说的鸡和鸡蛋的问题,很多时我与前线沟通,当欠缺人手时,他们的工作满足感乃至工作量问题都是不能解决的。所以,若可以吸引更多海外医生回港,增聘人手,便能分担整体工作量,慢慢地改善工作环境。


周伯展:斩断恶性循环。


陈肇始:因为在人手短缺下,大家工作辛苦,越会更多人离职,更加缺乏人手。所以,正正说明为何我们要引入新血,与他们一起改善工作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当然非本地注册医生来了香港后也十分重要,例如培训、能否通过专科考试、来港后的整体适应以及工作环境。当然其中有些人是到海外读书,仍很熟悉香港的环境。


周伯展:这些根本是“香港仔”来的。


陈肇始:无错,这些“香港仔”“香港女”对融入环境并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只要我们去接受他们。从我到英国、澳洲的经验,都感到他们很希望可回港。


周伯展:您刚才提到两点:一是可以吸纳多少人及增加多少工作职位,有一个计法指现在医管局缺失600多个医生,以600个医生来推算,招聘五年。在现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会否愿意拨这样大的数目的款项?这是我们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刚刚提到的,他们回港作培训,有否那么多的培训岗位?我们知道有些学院已关门了,如麻醉科医学院、外科医学院,我们没有那么多位可提供。眼科也是没有那么多病人能够做到培训,这都是樽颈,需要克服。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外来医生我们谈到最后一件事情了。其实只是解决医生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所有问题的,还需要硬件和软件,软件方面,您是护士出身,护士缺失很大,做得十分辛苦,还有其他辅助医疗的专业人士。硬件方面,我们建医院真的建得很少,我翻查了资料,香港第一家医院是玛丽医院,1937年建起的,到1999年我们建成了40间医院,这就是说我们是每两年半建成一间医院,但是回归之后,1999年到现在,我们建成了2间多的医院,这就是说10年才建成一间医院。关于床位,床位在2000年,也就是20年前,政府的床位有2万8千多个,到去年的数据就是2万9千多个,增加了不足1000个床位,我们都知道这20年人口老化,以及人口增加,这些硬件都是越来越缺乏,还没有讲到那些检查的仪器、磁力共振设备等,全部都要排队。所以,就算聘请了这些非本地医生帮助大家解决的问题,重点在于新症的等候,可以让大家快些去见医生,但还有下一个樽颈了,这些我们都不是太乐观可解决到的。


陈肇始:明白,硬件和软件都非常重要,硬件方面,我们上届政府及现届政府已经有两个十年建屋计划,一直进展都十分理想。第一个是有2000亿元,第二个有2700亿元,每一个都包括十多间医院扩建或重建,一直都在推进中。也会大量增加病床的数目,这些都会尽快推进。至于另外病人或者是设施不够,导致一些樽颈,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这个对医管局来说都是一个鸡同鸡蛋的问题,当他们没有这样一个人手的存在,便不会增加很多的设施,令到没人用。当然如果能解决到人手问题,便会投放更多资源,我们对市民的服务就可以越做越好。至于床位,现在医管局或医院的基层医疗健康发展,都是一直在推进,在18区我们都承诺了在每一个设地区康健中心,现在葵青已设有一个,日后黄大仙和深水埗都将会设有,现届政府亦会在10至11区设立小规模的地区康健站,工作都已经开始了。另外中医发展都在推进中,所以我们无论在基层医疗发展,或者中医服务,令大家可以更多使用到中医服务,除了在医院之外,还有中医发展基金可以给大家去申请去做研究和做培训,以及在中医教研中心增加筹号,令到市民可以多些用合理且便宜的价钱去看中医,所以这几方面都是一直推进中。


周伯展:最后了,真的很快,讲一讲医院床位不够,用很多方法来解决,其中一个就是Sophia刚刚已经讲过的基层医疗,另外一个就是现在正在推行的地区康健中心,请您简短的讲一讲地区康健中心是怎样的。


陈肇始:我们的构思是在每一区设有一个地区康健中心,现在葵青是第一个,去年9月25日成立,主要和区内的私家医生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连成一个网络,当然在地区康健中心有一定数目的医护人员,如护士、物理治疗师、营养师、药剂师等等,但视光师暂时没有,但如果需要视光师的服务,就同像中医一样研究怎样去提供服务。当然这都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可以令全香港市民的健康指数提升,第二要解决的是公营医疗服务问题,现在当基层医疗服务不够时候,就会当急症室等同基层医疗,有时候不用去急症室又去了,有时候不必入院又入了。我们要充当守门员,把关不给予这么多不需要的病人入院,另外,医管局有些病人已康复了不再需要专科服务,但出院后又没有这方面的特别服务去支持他们,所以这是从康复慢性病人的整体管理上可以帮到忙,特别是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甚至乎是骨、关节等人口老化问题,我们要在康健中心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与医管局联系,让他们可把个案转介出来。


葵青地区康健中心于2019年投入服务(政府新闻处)


周伯展:最后了,纠缠困扰我们眼科很久的一个问题,你都想到了。视光师可不可以诊症及医病,政府的立场是怎样?


陈肇始:我们的立场是一定要按法例的。所有不同的职系,不论是医生、护士、视光师、物理治疗师都有一个规管,都有一个委员会去处理这些法例,所以所有工作及临床行为都要受法律规范。周伯展:没错,香港就是法治的地方,我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今天很多谢Sophia在百忙中与我们谈到超时了。快将过年了,您同观众拜个年吧!


陈肇始:在新的一年特别在此祝各位市民身体健康、龙马精神!在这个新年假期希望大家过一个比较平静的新年,大家都留家抗疫。如果真的要拜年的话,都尽量将时间缩短,希望过年后疫苗亦会到位,为我们带来新希望和曙光,我们会全力以赴做好疫情控制,希望市民正常生活能够尽快恢复。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