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疫苗上市 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2021.2)

发布日期:2021-03-05

☉文/子瞻

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多国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相继获批上市,全球进入疫苗时代,这为身陷疫情阴霾中的人们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慰藉。但疫苗正式上市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拐点的到来。其间,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产能供应、可及性都备受关注。当前,伴随着一系列的疫苗之问,全球疫情防控或许正在进入下半场。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官方宣布一款由中国医药企业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准上市,并将有序开展接种,逐步在人群构筑起免疫屏障,使新冠疫情能够得到控制。

世界进入疫苗时代

在疫苗紧急使用制度之下,中国在更早的时候已经开展了部份疫苗接种。自去年12月15日以来,中国已开展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迄今为止,全国重点人群接种量已近750万剂次,加上之前针对高风险人群接种的160余万剂次,中国已累计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900多万剂次。

除中国之外,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全球多个国家相继批准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上市,世界正式进入到疫苗时代。英国成为首个批准大规模使用新冠疫苗的西方国家。当地时间12月2日,英国药监机构紧急批准由德国BioNTech和美国制药公司辉瑞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并在12月8日安排高风险人群优先接种,相关疫苗的保护有效性为95%。随后,加拿大在12月9日也审批通过了同款疫苗。12月15日,美国各地50多家医院和卫生机构收到正式获批的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首次交付的疫苗总量为290万剂,另外290万剂将在21天后供首批接种者进行加强接种。

随着不同种类疫苗在世界多国获批使用,被疫情困扰了一年多的人们已经开始乐观地展望疫情结束的最终时间点。不过,现实或许并非如此简单,疫苗的正式上市距全球建立起有效的群体免疫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其间,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产能供应、可及性都备受关注。如何使更有效的疫苗更快抵达更多人手里并进行更公平分配,这一拗口的问题既是未来一段时间科研人员突破的方向,更是每一个普通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当世界终于进入新冠疫苗时代,虽然疫情最终的拐点尚未出现,但疫情防控或许伴随着一系列的疫苗之问正在进入下半场。

多国疫苗陆续获批上市,产能几何

在新冠病毒疫苗上市之前,人类从来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研制出病毒疫苗。按照常规,疫苗的研制时间一般在10年左右,即便时间较短的也至少需要数年,例如寨卡病毒疫苗研发耗时2年,伊波拉疫苗从研发到上市历经5年,而非典疫苗更是无果而终。由此可见,历经11个月已有三款新冠病毒疫苗发布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并获批上市,200多种疫苗正处于研发当中,这一成就可谓是人类抗击病毒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纵观各国进行的新冠疫苗研发,其技术路线并不相同,也直接影响最终疫苗产能。目前,新冠疫苗研发大致可以分为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三类。

最受关注的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和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疫苗均是mRNA疫苗技术的领跑者。据媒体报道,该疫苗是核酸疫苗的一种,具有体液免疫和T细胞免疫双重机制,优势在于免疫原性较强,也是目前公布的有效性数据最为亮眼的一种疫苗,三期临床数据显示有效性分别达到95%和94.1%,同时未出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安全问题,但此类疫苗的储存运输条件相较其他疫苗更为苛刻。

除了上述两家公司生产的疫苗外,第三个披露三期临床数据的企业是英国的阿斯利康。11月23日,它与牛津大学研制的新冠腺病毒载体疫苗中期分析结果中,有效性分别为90%和62%。相关原理在于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遗传物质通过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新冠病毒抗体。这一技术被认为是最具低成本和大规模生产可能性,中国疫苗企业曾针对伊波拉病毒研发出腺病毒疫苗。

当前,在中国获批附条件上市的疫苗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药中生」)所生产,采取的是灭活疫苗方式。具体而言,使具有感染性的新冠病毒失去致病力而保留抗原性后注入人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作为一种更传统的研发路线,灭活疫苗技术更加成熟,相对安全。根据第三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得出的疫苗保护力数据,国药中生研制开发的疫苗有效性达79.34%。不过,此类疫苗对生产环境要求极高,大规模投产将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多国在新冠疫苗研发的「赛道」中相继「撞线」,来自全球的疫苗订单接踵而至。包括辉瑞-BioNTech、美国Moderna、阿斯利康和中国企业在内的主要疫苗供应方都已经宣布产能计划。根据目前公开信息,辉瑞-BioNTech预计至2021年底将提供13亿剂疫苗,Moderna预估年产5亿至10亿剂,阿斯利康表示或可滚动生产30亿剂腺病毒疫苗,中国现有数据显示2021年疫苗产能或超20亿剂。

但是看似庞大的供给能力与当前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各国疫苗订单已经达到96亿剂。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专家测算,实现群体免疫需要为70%至90%的人口接种疫苗,以全球75亿人口和80%的有效率计算,若采用两针免疫,全球疫苗需要至少为130亿剂。

仅就中国国内而言,14亿人口每人接种2剂则需要生产近30亿剂疫苗。而2019年全年,中国全部疫苗的总批签发数量也未超过10亿剂,未来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

除了生产端外,如何在疫苗短短的有效期内将其从生产工厂运输到医院接种点更是复杂工程,涉及到物流、储存等多个环节。多家国际物流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新冠疫苗运输和投放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严格的配送温度和海陆空运输总动员上。尤其是对于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冷链运输、电力保障、交通设备等方面都可能成为制约疫苗抵达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疫苗质量不均、产能存在缺口、全球疫苗配送供应链体系尚未建立,将成为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主要挑战。

疫苗与病毒赛跑,有效性和安全性几何

在与新冠病毒赛跑的过程中,疫苗研制跑出了人类史无前例的速度,这一方面增添了公众对于终结疫情的信心,却又在另一方面引发外界对疫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担忧。多款疫苗临床试验的完成时间不足一年,其最终效果仍需要长期的观察和验证。

据媒体报道,前述已经发布初步结果的新冠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时长均不足半年,在保护时长、抗体变化水平等方面的有效性尚无具体分析,能否保住长期安全仍未可知。欧美监管部门出台要求,即便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测试方仍需要对接种志愿者进行两年的长效安全观察。

当前,中国获批附条件上市的国药中生疫苗披露的相关数据更加有限,对外仅公布有效性数据,具体详细的数据仍待进一步明确。不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官方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根据监测结果,目前上报的疑似不良反应中,百分之八十为一般不良反应,其中有十万分之六是异常反应,在异常反应中大多数都是过敏性皮疹,严重的不良反应大概是百万分之一。「通过跟历史数据相比,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作为首个正式批准中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的国家,阿联酋引用的初步数据显示,这种疫苗的有效率为86%,并表示已审核了国药集团对三期临床试验数据的中期分析,分析显示,这种疫苗在防止轻症新冠向中度和重症转化的有效性为100%。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数据支撑的官方表态对于打消公众顾虑的作用是有限的。无论是中国政府官方还是阿联酋政府的新闻发布几乎没有提供其他重要细节,比如多少人接种后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志愿者的年龄。有媒体评论指出,缺乏必要的清晰度让科学家们无法搞清相关医药公司是如何得出具体结论。

疫苗获批上市与研发成功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疫苗研发经历早期研究、临床前研究、一期临床、二期临床和三期临床。其中,三期临床试验需要在有疾病流行的真实环境中,在大规模人群中,长时间观察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一过程从以往来看通常耗时数年。当前,人们既在不断加速与病毒蔓延赛跑,又不得不等待疫苗在更大规模的接种人群中得到验证。这一形势之下,数据必要的公开与透明将是初步评判疫苗效果的重要参考。

除了病毒的蔓延,病毒自身的变异使得公众对疫苗的有效性进一步产生疑问。不过,综合目前世卫组织专家、卫生疾控专家、权威媒体等披露的信息,多方普遍认为变异毒株对疫苗的影响较小,公众无需过度担心。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在12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在英国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会导致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也无证据表明任何变异使病毒毒性更高或使诊断方法、疫苗有效性等遭到侵蚀。

英国《卫报》分析指出,大多数人对疫苗的反应是产生一系列抗体,抗体通过扰乱病毒的不同部份来使病毒失效。因此,即使疫苗产生的部份抗体可能因病毒变异而无效,其他抗体也不太可能受到影响。总体而言,变异病毒对疫苗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

针对中国研制开发的疫苗,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在近期发布会上同样表示,「我们的疫苗对这样一个突变株具有同样的中和能力。至少目前看来,这个病毒的突变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力,这一点非常明确。」

他强调,目前看来,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还是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过仍需要高度关注。一方面要继续密切地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另一方面万一突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影响到疫苗的保护力要做提前准备,开展广谱性的新冠疫苗或者变异后的新冠疫苗研究,以有效应对可能产生的问题。

从国内到国际,疫苗如何分发

当世界进入疫苗时代,如何保障疫苗在国际上的可及性,又如何在一国之内进行分发不仅考验着公共卫生政策效率,更与公平密切相关。

就中国而言,疫苗的接种分为「三步走」策略,即:第一步,2020年12月15日启动重点人群接种,主要针对因工作岗位特殊性质,感染新冠病毒风险较高人群,比如从事工作与航班、边境口岸、物流等相关;第二步,高危人群接种,即一旦感染病毒以后,容易发生重症,甚至容易导致病亡的人群,比如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和糖尿病等人群;第三步,对其他普通人群进行接种。

与此同时,中国宣布新冠疫苗将为全民免费提供。不过,如何免费的具体细节同样吸引关注,「免费接种」是免除接种费用还是包括疫苗费用和接种费用、疫苗定价与免费接种是否矛盾、相关费用具体由谁来支付等一系列问题亟待官方响应。

「我们要求各地参照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的模式,由各级政府组织和安排费用保障,推进新冠疫苗的接种,个人不承担疫苗的成本和接种费用。」曾益新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说,「也就是说,免费是包括了疫苗的费用和接种费用。」

关于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由谁承担,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说,主要动用医保基金滚存结余和财政资金共同承担,不影响当期医保基金的收支,也不会影响看病就医的待遇。

在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后,「疫苗定价」一词不时见诸媒体,对于「疫苗定价」与免费接种是否矛盾,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解释称,企业在开展疫苗研发、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会有成本,因此企业按照新冠疫苗公共产品的属性,依据成本作出相应的定价。

「政府相关部门按照相应程序和价格向企业购买,为全民免费接种。」郑忠伟说,「因此,新冠疫苗的定价和向全民免费接种是不矛盾的。」

从国际层面来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能否及时获得疫苗更取决于国际组织协调下的公平分配。当前,最先供应疫苗的厂商订单大部份被高收入国家所垄断。美国、英国、欧洲、加拿大和日本预订了辉瑞2021年超过80%的产能,这使得疫苗作为公共产品的可及性备受关注。

为提高疫苗研制效率,扩大疫苗供应公平性,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世卫组织等牵头建立多边机制COVAX。至今,包括中国在内,共有186个经济体加入该机制。该机制确定了疫苗接种对象的优先级,并预计2021年底前,全球范围至少提供20亿剂安全有效的疫苗。不难看出,在多边机制之下保障疫苗在全球范围的可及性将成为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之后的重要发力方向,毕竟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在共同安全之前并不存在绝对安全。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