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中美关系能否「牛」转乾坤(2021.3)

发布日期:2021-05-03

☉文/闵之才

从小心翼翼地互相试探,到互相释放善意,中美关系最近迎来了审慎乐观的态势。专家指出,中美关系正在迎来「扭转乾坤」的机会窗口。两国应该把握机遇,安排相应的政策,不能「困在当下」。只要双方能在合理竞争、适度合作、严格管控、有限碰撞的轨道中找到新的战略平衡,最终将良性竞争、积极合作、比肩进步,彼此博弈走向「正和」。

过去四年尤其是2020年中美关系经历了自由落体式的恶化。在拜登就职美国总统之后,对中美关系保持谨慎乐观的声音有所增加,但中美关系未来何去何从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在中国传统牛年开启之际,中美两国能否以及如何才能「牛」转乾坤?专家认为,中美两国存在良性「竞合」的可能性,当务之急是需要一份管控分歧的专业清单,对中国而言,阻止危险趋势既要靠积极对话与合作,也要靠坚决斗争与博弈,两手不能偏废。

互释善意,审慎乐观

2020年,美中关系跌到了自两国于1970年代初期重新接触以来的谷底。随着拜登政府在2021年1月上台,中美获得了调整双边关系的管理方式、降低冲突风险、增进合作并追求共同利益的机会。两国政府正在小心翼翼地互相试探,频频释放信号,中美关系迎来了审慎乐观的新局面。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外交天团」几乎集体出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率先出马,他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呼吁「当前,中美关系已经来到新的十字路口,也有望打开新的希望之窗。希望美国新政府重拾理性,重开对话,两国关系重回正轨,重启合作。」「只要美方及时汲取教训,真正同中方相向而行,中美完全可以通过对话化解矛盾分歧」,其所传递的和解信号再明显不过了。

今年1月28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一场活动致辞中指出,在经历了建交40多年来最严峻的局面后,走进2021年的中美关系也要「辞旧迎新」。「只要中美下决心合作,一切皆有可能」。他表示,中美关系是否会掉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绝不是什么命中注定,而是取决于我们的视野和选择。

2月2日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就中美关系发表讲话,频繁提到合作,希望拜登政府「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但也明确警示美国政府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总基调是软中带硬。

与此同时,自拜登宣誓就职以来,美国政府同样秉持既强硬又留有余地的对华态度。在布林肯多次讲话或接受采访中,他虽在新疆维吾尔族、港版国安法等议题上抨击中国,但又承认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认为美中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关系,既有对立的方面,也有竞争的方面,同时也有合作的方面。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既曾发声敦促北京停止对台在军事、经济和外交上的施压,又明确表示美国支持「一中政策」的立场没有改变。

2月4日拜登在美国国务院发表他上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讲话,虽将中国定义为最严峻的竞争者,但也声明「我们做好了准备,在符合美国利益时与北京共事」。2月7日拜登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访谈时再度谈到,中美需要的不是对抗,但预计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他表示,自己会用与前总统特朗普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中美关系。

而在此前后,拜登政府悄悄撤回了特朗普政府要求美国学校披露与孔子学院联系的政策规定,以及要求美国联邦法院暂停抖音海外版TikTok禁令,这是对中方释放的明显的善意,让中美关系呈现审慎乐观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习拜通话为中美关系定调

在农历新年,拜登和第一夫人吉尔以视频方式发布农历新年贺词,为「所有庆祝农历新年的人们」送上新春祝福。外界注意到,拜登夫妇讲话的室内背景主色调为喜庆的红色,身后还摆放着一个青花瓷瓶。

「从视频发布时间上来看,我觉得这是拜登政府特意考虑的结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说,「拜登上台后,选择在农历除夕与中国国家领导人通电话,又按照中国传统春节的时间点拜年,可以说他将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中美关系,摆在了美国新年外交、新政府外交第一重要的位置。」

田飞龙认为,拜登夫妇用拜年的形式释放了一个关于中美关系全新的积极信号。「他们努力用一种中国人习惯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而且视频中渗透着中国元素,包含着中国生肖牛所蕴含的竞争发展、和平共处的意象,希望寻求中美关系的一个新的开始。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政治举动所释放的缓和信号,还有对弥补两国关系裂痕的理性取向,我们要予以肯定。」

就习近平与拜登在农历除夕的通话,专家认为,两国元首的对话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也进一步确认了未来两国关系的基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表示,这样一种特别的氛围为两国元首探讨中美关系前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美方的用词和时间点的选择一定程度上都释放出善意姿态和积极信号。

从中国官方和白宫发的两人通话的通稿看,双方略有差异,但依然可以看出,习拜确认了中美关系的三大基调。

一是两国均有意合作。习近平强调,「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两国应该……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此,拜登表示「美中两国应该避免冲突,可以在气候变化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白宫的通稿中也提到「美国要以务实、以结果为导向的方式与北京接触」。

二是竞争将更加激烈。拜登在对话前就通过美国媒体表态,不寻求与中国对抗,但两国会有「激烈的竞争」。分析人士指,这样的竞争,不会是特朗普式的胡来,而是会回归到国际规则。不难看出,美国重拾大国理性,最核心的目的是通过外交重建自身世界领导的地位,重新团结盟友。

而在中方看来,美国所谓国际规则和秩序,是带有很强意识形态色彩和双重标准下的规则,是为己方的利益服务的。中国与美国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种不同将会反映为对秩序和规则的调整与维护,竞争不可避免。

整体来看,习近平与拜登的通话是修正了特朗普时期的状态,中美关系有望恢复到理性的状态。但这不意味着双方将相安无事,而是在不影响两国关系全局的情况下,双方的较量方式有变,较量还是会存在,可能会更加激烈。

三是摩擦与对抗仍不可避免。中国官方通稿中称两人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交换意见」暗示双方之间的分歧比较大,很可能是各自阐述了立场。习近平在通话中也明确点出「中美在一些问题上会有不同看法」,并提到「台湾、涉港、涉疆等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美方应该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慎重行事」。

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这是给美国划了三道底线。「划定底线是管控分歧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陈凤英分析说,中方对于自身核心利益的清晰表达向美方传递出未来双方需要避免冲突的关键领域。

而白宫的通稿中同样列出了双方的分歧,比如直言对北京的「胁迫和不公平的经济行为,打压香港的行为以及对域内包括台湾的强势行为等」表示关切,就如何应对疫情、气候变化和武器扩散上「交换」了意见。还特意强调「在维护美国人民和盟友利益时,拜登致力于追求务实、以结果为导向的接触。」

拜登团队已经多次公开表示中国是美国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美国与中国的博弈只会有增无减,相应地,较量会投射到中美关系的各个层面,比如香港、台湾、南海、人权等。

值得一提的是,两国元首在通话中均表达出对于开展对话、避免误判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在通话中指出,中美双方应该重新建立各种对话机制,准确了解彼此的政策意图,避免误解误判。拜登也表示,美方愿同中方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开展坦诚和建设性对话,增进相互理解,避免误解误判。

中美关系应如何「牛」转乾坤

那么,中美关系究竟要如何重回正轨?以下三个方面或是关键。

一、四「R」重启中美关系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用英语四个「R」阐述了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四点期待,这也是中美关系「牛」转乾坤的前提:

一是Respect(相互尊重)。中美两国从相互尊重做起应该并不难。中方反复声明无意挑战美国的地位,更无意去取代美国,这也是为什么中方不赞同仅仅用「竞争」来定义两国关系,因为中国致力于提升自己,与美无争。希望美国尊重我们所选择的路、尊重我们的正当合法利益、尊重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不要老想着改变中国、分化中国。中美应该相互成就,造福世界。

二是Reversal(拨乱反正)。过去四年中美关系被埋了太多的「雷」、挖了太多的「坑」、投了太多的「毒」、煽动了太多的仇恨和分裂,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措施拨乱反正,止跌止损。同意美方一些人的建议,双方可以先迈出一小步,逐步积累共识和成果,为进一步改善关系创造条件。关键是要行动起来,尽快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三是Renewal(重开合作)。中美有分歧,更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需求。疫情防控、经济复苏、气候变化可以成为下阶段中美合作的重点。我们对美国人民在疫情中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愿继续支持美方抗击疫情,加强诊疗经验分享、疫苗研制分发等合作。中方愿同美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方愿同美方再度携手,加大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务实合作,更好保护地球家园。

四是Responsibility(责任担当)。中美作为世界两个主要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特殊重大责任。中美两国作出的每一个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对世界、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中美在2001年携手反恐,2008年合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4年共同阻击伊波拉病毒,2016年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议》。实践证明,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只要中美下决心合作,一切皆有可能。

二、共赢「竞合」需依托务实互动

乐玉成所说的「一切皆有可能」被媒体广泛引用,那么中美之间良性「竞合」是否存在可能?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观察指出,拜登上任后,中美关系中结构性矛盾不会消失,但我们仍应重视未来拜登政府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机遇。如果中美双方能抓住机会,中美关系未来有可能停止「自由落体」运动而趋向稳定,甚至有可能为中美关系构筑一系列「托底」机制。

中美这样两个具有不同历史、文化、制度背景的大国,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关系殊为不易,双方若想打破「零和」局面,必须强调互利共赢的务实交往,而非执念于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和对抗性。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注意到,近年来,保持了八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2017年开启的四个高级别对话乃至2018年之后的经贸高级别磋商,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稳定中美关系取得效果。「修复并夯实民意基础、推进符合国家利益的务实互动、保持各领域有效对话和沟通,这些经验如果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可以再次回到两国互动的正常议程中,必然有助于改善两国目前所面对的共同困境,从而作出符合两国利益、符合国际期待、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

三、中美需要一份管控战略分歧的专业清单

中国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在双方政府互释善意之际,2月9日,美国仍派出两个航母打击大队——「尼米兹」航母打击大队和「罗斯福」航母打击大队在南海集结,并且进行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双航母编队演习。这对双方是否会擦枪走火仍心存忧虑。那么中美双方要如何才能避免双方都不想要的冲突呢?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给出的答案是:专业主义。冷战期间,专业主义帮助避免了美苏两个死敌间的核战争。专业主义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信任措施中,包括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反弹道导弹条约》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中美两国不是敌人,但降低两者间的风险可能比降低美苏之间的风险更具挑战。

首先,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有明确界定的势力范围,这使他们可以避免直接对抗。但是,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甚至连个缓冲区都没有。美国海军舰艇定期在中国南海岛礁附近水域和台湾海峡航行。

其次,美苏通过相互确保摧毁来制约彼此,北京和华盛顿的情况却非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实力远不如美军,尽管在西太平洋,这个差距正在缩小—以至于让美国觉得一个越来越自信的中国要把它赶出印太地区。因此,华盛顿正在加大对该地区的军事投入,并呼吁其全球盟友和伙伴成群结队来对付中国。这反过来又惹恼了中国人,使局势更加动荡。

周波指出,北京和华盛顿要避免冲突,第一步是遵守已经达成的协议。最危险的地方是在海上,海上最关键的是让舰机保持安全距离。但是安全距离到底是多少呢?这必须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能见度、舰船机动性和对其他舰船行动意图的解读。

「没有人知道中美关系会如何演进,但为了让竞争对手在新的冷战中不成为敌人,双方需要拉一个长长的信任措施清单。单子越长,战争风险越小。」周波说。

除了军事领域,中美之间在贸易、人文、科技,甚至新闻、外交使团等多个领域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都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急需加以管控。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必须对自身、对方和中美关系所处的历史阶段有清醒的认知,安排相应的政策,但也要对未来大趋势有所判断,不能「困在当下」。只要双方在合理竞争、适度合作、严格管控、有限碰撞的轨道中找到新的战略平衡,最终将良性竞争、积极合作、比肩进步,彼此博弈走向「正和」。

在中美关系处在又一个阶段性调整的当口。无论美方的阵营和策略如何变化,对中国而言,重要的是坚守住既定战略方向,有智慧、讲技巧地解决双方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在全球平台上积极作为,推动中美关系向着良性轨道和共赢方向发展。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