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完善选举制度 重塑管治生态(2021.4)

发布日期:2021-06-03

☉文/区汉宗

反中乱港分子在美西方反华势力扶植下,恶意操弄香港选举,将其变为夺取特区管治权的工具,弥补选举制度漏洞已成为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关系香港繁荣稳定的重大问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中央出手主导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就是要按照「一国两制」初心和基本法规定,重塑香港的政治、管治生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香港实现良政善治提供制度保障。

一、「微创手术」精准定位于选委会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这场「微创手术」,最令人关注之处莫过于把立法会议席从原来的70席增至90席。除了功能团体和地区直选外,新增选举委员会界别,选委会应占议会多少席位成为政圈热话。3月5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公布赋权选委会选出「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惟建制中人估计「333」方案仍有希望,以为王晨所说的「较大比例」不一定相对直选和功能界别而言,亦可演绎为跟历届立法会组成部份比较。

从3月15日起,中央官员一连3天在港听取各界人士就人大修改本港选举制度意见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最多人提出了立法会议席分布的建议,有人认为地区直选、功能组别和选委会议席,应平均成「333」方案,有人则主张「234」方案甚至「225」方案。「234」方案即地区直选减至20席,功能组别为30席,重新引入的选举委员会占40席。选委会界别占50 席,直选与功能组别各占20 席,即「225」方案。

港澳办常务副主任张晓明总结座谈会意见时,提到王晨于3月5日的讲话表明将赋权选举委员会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张晓明解释,「较大比例」是针对产生立法会议员的其余两种方式,即功能团体和分区直选,「意思是比另外两种方式,产生议员的数量要多。」

据此,「333」方案可说已寿终正寝。至于坊间流传选委会在立法会将占40席及50席等版本,张晓明说,未来立法会90席怎样具体分配,由人大常委会下一步研究。

张晓明为甚么要强调选举委员会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呢?其根源与整个选举改革的核心设计。这次人大落这剂重药,是认定选举是过去香港管治出了重大纰漏的根源,故此要以「微创手术」的精准定位手法治疗重症。在新的选举设计中,选举委员会扮演了中枢功能,再不单止是负责选出特首,而是要成为整个特区选举的中心,以确保落实爱国者治港的方针。赋予选委会选举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是未来立法会3类议席分布的原意和原则。

二、资格审查委员会确保反中乱港者出局,爱国爱港者治港

全国人大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当中提及设立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确认选举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行政长官候选人和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资格。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治港班子的成员爱国与否,是政治问题,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毋须讳言是政治审查,目的是排除叛国的人。梁振英表示,治港班子的成员爱国与否,属政治问题,然后才是法律问题,「这是一个政治审查,我觉得我们毋须讳言,事实上这是政治。你看外国讲叛国是什么,是政治。」审查委员一定是从政治角度进行审查。

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认为,全国人大决定提出设立资格审查委员会,相信委员会的成员会依照法律依据,审视参选人是否符合资格,认为会以公平、公正等原则,不会随随便便,或只检视参选人的「牌头」。这些代表人人都金睛火眼,不容易欺骗,所以不用担心,不要被人误导爱国者都是「符碌」(靠运气、撞彩之意)。

身兼行政会议成员的资深大律师汤家骅自诩适合出任委员会成员,表明若北京委任他,他愿为香港社会付出。但汤说此话后立即「缩沙」,改口称自己有能力,但不是适合人选,也算他有自知之明。

在新选举制下,资格审查委员会将掌握极大权力,委员会可以在行政长官选举及立法会选举初期,就筛选出候选人,犹如掌握生杀大权。有资深建制派人士分析,资审会成员料由中央任命,而非特首任命,而且是「委任POST(职衔)而非委任人」,即由担任某些职位的人,自动成为委员。

据《香港01》引述消息报道,由于资格审查委员会极有机会DQ「民主派」候选人,预料或成美国制裁目标,所以估计人数宜少不宜多。

此前香港只依靠一名政务官(选举主任)在权力和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审查参选人的资格。选举主任的职务主要只是查核参选人有否交齐数据、填漏表格等工作,2016年立法会选举引入「签署确认书」安排,要求参选人须拥护基本法,选举主任实质变成「DQ」把关人,负责根据参选人过去的言行,判断其是否主张「港独」。但是,引入「签署确认书」存在严重漏洞,任何人只要「签署确认书」符合最低限度的要求即可参选,甚至有些连「确认书」都可以不签署也能成为候选人。

选举主任是否不惧外国制裁,这使香港选举制度出现关键节点的漏洞。2019年11月区议会选举,选举提名把关纵容「港独」分子和纵暴派可全数参选,除DQ黄之锋外全部入闸。当时负责处理南区参选人资格申请的选举主任、南区民政事务专员马周佩芬「突然因病休假」,由油尖旺民政事务专员蔡亮顶上,但也只是顶住压力DQ了黄之锋。

香港社会一直以来都有声音认为,不应将选举资格确认的责任交由选举主任来承担,而应当要有一个更加权威的机构。设立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意味着对参与相关选举的资格审查会更加严谨,堵住了过去的漏洞,可以确保反中乱港者出局,爱国爱港者治港。

三、香港社会各界关注增加选委会界别分组

多位参加座谈会的各界代表人士建议,优化选委会界别分组,体现均衡参与的原则,令香港可以更好地聚焦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香港作为多元包容社会,均衡参与、利益兼顾本来就是香港政治体制的传统和特质。此次人大决定增加选委会界别分组,选委会界别由四大界别增加至五大界别,将社福机构变更为基层、加入全国性团体等代表,让基层力量、青年等各界精英参与选举事务、服务公众,不仅令选委会具有更广泛代表性和民意基础,也有利于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更广泛吸纳各界专业意见,更关心弱势社群,更有基础、动力、能力解决深层次矛盾。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表示,现时立法会功能界别代表中,劳工界只有3席,远少于工商界。一些如金融、饮食、保险界等等都是雇主代表,亲商界利益,却占十多席,基层声音未能充分反映。而现时全港有380万打工仔,劳工界代表在选委会内应有更大影响力,过往他们是弱势,未来应该扩大比例,选委会才会有更大代表性。

建制派专栏作家屈颖妍撰文称,有人建议在选委会加入青年团体、妇女团体、中资机构,甚至社团工会的界别分组,却没人记起,守土护民的香港警察。的确,纪律部队人数约58000人,连同家属及退休者,数目起码30万,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竟然没有半个民意代表进入权力架构为他们发声,实在说不过去。

「民间智库」香江智汇会长周伯展认为,大部份专业界别涉「黄」严重,界别充斥太多「黄丝」,如医护界、教育界,所以各界别票数有待调整。他强调现时五个界别不能涵盖全部港人,比如时政KOL(意见领袖)和智库人士,他们不属于任何界别,但是他们是民间意见领袖,有很多粉丝和受众,他们的意见往往非常贴地,所以选委会可以设置「特邀人士」,以便听取相关人士的意见。

四、香港管治不能只靠直选人才

中联办主任骆惠宁精辟地道出了选委会的核心要义:选委会具广泛代表性,可超越某个界别、地区、团体的利益局限,使得立法会能够更好地代表社会整体利益。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出席座谈会后,多次被问及该党属意的立法会议席分配方式时拒明确表态,与此同时,身兼该党副主席的张国钧突然主动见传媒,「澄清」有报章指他认为「3界别各30席(333方案)最好」的说法不正确,特别重申该党至今未就立法会议席分配方案有定案,更指身为行会成员的该党成员叶国谦于报章访问中公开力撑「333」方案,仅属叶的个人看法。

民建联刻意澄清又割席拒表明立场,实有苦衷。有论者指出,削直选议席,首当其冲的是反对派,但其实很多反对派早已打定输数,过不了资格审查那一关,因此剩下来未必会有很多人争。民主党前主席李永达接受传媒专访时如此估算:日后「民主派」或连「明显少数(significant minority)」议席都未能争取,民主党内部亦已有心理准备,若修订后的选举制度「极不合理」,「可能我们都参选不到」。

反而,建制派更加苦于将来僧多粥少。实际上,民建联中人坦言,现时民建联在议会内占13席,当日后立法会增至90席时,该党所占议席比例是否应该同样增加?

民建联党内第二、三梯队觉得「做地区」再难有前途,对于为数众多,建制派一直培养的地区工作者、小区主任、桩脚等,他们多年来在地区努力打拼,但随着大减直选议席,让他们意兴阑珊。

但其实,建制直选最大党民建联已「春江水暖鸭先知」。民建联早在1月31日召开记者会,提出「变革香港」,声言作为爱国爱港政党,民建联也必须自我变革,从过去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必须在过去以选举和地区工作为重点的参政议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全面参与政府管治,包括加强政策倡议,为政府输送管治人才,以更好地发挥协助特区政府改善施政的作用。

这不意味着爱国爱港政党特别是民建联的角色和作用减少了,恰恰相反是增加了。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在报章撰文,指新制度下对建制派提供更多席位,对他们的要求也升级,更指中央需要的「不是橡皮图章或忠诚的废物」,而是「贤能的爱国者」。「忠诚废物」论矛头直指香港建制阵营,从政三十年的建制派人士叶国谦直言对这番言论「很反感」,「这是很无礼貌、侮辱性的说话。」叶国谦质疑该学者,有不满可以严厉批评,但有关字眼不是学者应该采用的语言,「用上这样的论述,可能别人也会觉得你是『废柴学者』。」田接受《众新闻》访问时再响应叶的言论,直指叶「低水平、情绪化」,表明叶没有资格批评他。田作为学者,用语不当还不接受批评,令人失望。事实上,谦虚几乎总是和学者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反比。

话说回来,民建联的转型显示,香港管治不能只靠直选人才。直选人才虽然能够直接反映民意,但也难以避免民粹主义倾向,即使是建制派直选议员也难避免。正如骆惠宁指出,立法会议员代表某个界别或某个地区的选民,为他们代言及争取利益,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将局部利益无限放大,凌驾整体利益,代议政制就走向极端化及碎片化。例如,人人都知房屋问题严重,但拓土建屋计划受制于既得利益的阻挠,同样寸步难行。引入新制度后,立法会更有代表性,反映社会整体利益,有关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五、选委会新增「第五界别」对商界的影响

选委会新增「第五界别」,占300人,几可肯定由「爱国者」包揽。前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早前已露口风,除了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外,有香港代表的全国性组织,例如全国工商联、青联、妇联的香港区代表,亦可选举代表参与选委会。

对于选委会新增300个爱国政团议席会令商界势力大减,有商界中人指,目前与商界相关的选委议席超过100个,新增的300选委中料不少具商界背景,相信不论选委会如何改组,也不会动摇商界现于选委会有的议席数量。

现时立法会功能界别主要由商界组成,代表业界利益,虽然他们同为建制派,符合「爱国者治港」原则,但在经济政策上一向被指重视商界利益多于民生需要,往往导致港府施政绑手绑脚。盛传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就会着手处理香港经济民生深层次问题,香港商界作为既得利益者,或被视为「主要障碍」,战略上或需削弱其势力。有政界人士相信,改组选委和立法会,客观上可以「沟淡」商界于立法会及选委会的影响力,减低商界以往「造王者」的角色,同时让特首免受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有论者认为,香港「大孖沙」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他们的政治忠诚始终及不上传统左派或内地背景人士,因此中央未必放心由他们长期掌握香港政治命脉。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曾表示,部份建制派人士没有家国情怀,愿意跟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背后动机不是热爱国家,而是因为利益,该言论被认为是暗指商界。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认为,选委会的角色日后将更重要,特别是新增界别的人代政协等,他形容为北京的「嫡系组织」,从而提高安全系数。他指北京以往在选委会都未能稳夺一半席位,需与工商界「结盟」,例如上届参选人、前财政司长曾俊华,相信在新增界别下亦不会获入闸机会。

但是,以上意见未免以偏概全,不应该抹杀商界的主流是爱国爱港。多个商会及商界人士都认同,「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核心要义,也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的时代呼唤。

香港中华总商会发表声明表示,只有坚持「爱国者治港」,才能确保「一国两制」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回归以来,这一原则在香港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利于香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必须尽快落实这一原则,避免反中乱港分子影响香港长远管治和稳定发展。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发表声明指出,自回归以来,「一国两制」一直是香港维持繁荣稳定和拓展国际贸易的基石。「爱国者治港」有利于香港社会凝聚共识,特区政府得以开展各项计划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至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的优势。

六、取消区议会在立法会及选委会议席理所当然

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表示,区议员是民意代表,完全取消区议会选委会议席不太公平,建议可按比例代表制,18区各选两名区议会代表晋身选委会。

但不少意见都指出,揽炒派区议员胡作非为,取消区议会在立法会及选委会议席是理所当然,包括俗称超级区议会的区议会第二界别五个议席取消,乃势在必然。

前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早前指出,基本法第97条说明,香港可以有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不能在政权中起一个作用,因此要考虑区议会是否应在选举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中,有差不多十分一的议席,她认为区议会的代表不需要在选举委员会中。

区议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一直担当咨询角色。除了促进小区建设外,区议会在监察地区层面的公共服务,以及推广政府措施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区议会选举不同于立法会选举,政治明星的名气、政治议题的炒作等,都未必能够打动到选民,区议会选举一直重视民生,细水长流的地区工作、扎实和长时间的小区耕耘,往往才是打动选民、赢得议席的关键。

但是,2019年区议会选举,「揽炒派」取得385席,占总议席逾八成五,占18区议会中17个区议会主导权;建制派区选一役溃不成军,仅得约59席,成为少数派。自此,区议会完全颠覆了咨询角色,成为反中乱港的政治平台,「揽炒派」区议员上任以来,藉区议员身份不断玩弄政治,蓄意与中央和特区政府对抗,包括利用区议会会议讨论事项和动议抹黑国家和特区政府、悬挂横额在小区散播不实宣传和反中反政府讯息、侮辱禁锢官员和拒绝官员出席区议会会议、拒绝拨款举办庆祝国庆及回归活动等等。揽炒派区议员把区议会用作宣扬反中乱港的重要平台,反映区议会已经失效。因此,取消区议会在立法会及选委会议席理所当然。

七、重塑管治生态,包括解决香港经济民生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代表团的审议时表示,要正视香港的住屋问题,他说:「解决这个(香港住房)问题,难度是很大,但总要有开始的时候。」他直指,过去乱港分子一有办法就在立法会拉布,最后损害的是全港老百姓的利益。

面对公营房屋长期短缺、申请设限及排期缓慢的无奈,而楼价的升幅令港人望洋兴叹,再加上经济转型失败,社会流动停滞,工作不确定性高,中产塌落种种因素,助长各类私人租往房旺盛发展,比如笼屋、阳台屋、货柜屋、棺材屋、水管屋等,其中劏房已算是「较好」的「居室」了。

尤有甚者,香港仍有6000名笼屋床位租客,他们蜗居在0.56m2×0.28m2以铁架与木头打造的小空间里,空间甚至比一口棺材更小,他们无法伸展双腿,夜半时只能将自己蜷缩在小小的毯子底下,在地狱般的居住环境中捱日子。

梳理香港公屋、私楼、劏房等数据,发现香港的住屋问题愈见严重,港人愈住愈细、愈住愈贵,所形成的深层次矛盾恶化,罪魁祸首是乱港分子「骑劫」立法会及区议会,接连阻挠特区政府觅地建屋计划,包括抹黑「明日大屿」、在横洲收地事件上乱扣「官商勾结」帽子,以及唱衰郊野公园边陲地带发展计划……可谓罄竹难书。

正如港澳办常务副主任张晓明说,随着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特区政府会有更好条件来解决市民关注的经济民生问题,香港一定会重回正轨。在真正迎来香港由乱转治的重大转折之后,解决房屋的深层次问题,难度是很大,但应该是开始的时候了。

八、完善选举制度是当前最迫切任务

根据去年中央为香港制定国安法的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有关修法的工作不会拖得太久,接下来就看特区政府的表现了。特区政府下一步工作包括三大方面。

第一是全面开展解说工作。人大常委会获授权修订《基本法》附件一、二后,特区政府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协助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关修订。到本地立法阶段,行政会议同意修订选举法例后,有关法案将提交立法会审议通过。

第二,修订本港选举法例。有关工作相当复杂,涉及的主体和附属法例逾20部,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和律政司将设专人负责。有立法会议员形容需要修改的法律文件有「几百页」之多,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特区政府及律政部门可考虑成立专门小组,充实人手和资源,全面梳理相关法律再加以修改,决不能有任何错漏。

第三,落实《基本法》附件一、二相关产生办法后,特区政府需妥善安排之后12个月多场选举。林郑月娥说,这方面时间性很迫切,她本人和特区政府会全力以赴,完成使命。

特区政府过往长时期低效运作,在无休止的政治纷争与干扰下举步维艰,这情况如继续下去,香港难有运行,只会不断沉沦。香港国安法实施,在政治上结束了「港独」猖狂、「黑暴」肆虐的动荡局面,使香港免于坠入「颜色革命」的深渊。继而堵塞选举漏洞充分落实「爱国者治港」,避免香港选举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高风险领域。在真正迎来香港由乱转治的重大转折之后,特区政府过往长时期低效运作的状态应该一去不复返。

但特区政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需要全力以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一年内完成多场大型选举是前所未有,涉及方方面面,这决非个别部门可以独力完成,需要特区政府统筹协调,多部门合力。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