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页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习近平福建行:更见物华新(2021.5)

发布日期:2021-06-03

☉文/阿乙

今年「两会」后,习近平首度出京考察,就来到了福建。他曾在福建工作了17年有余,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深有感情。时值中共「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又值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时,习近平故地重游,意义非凡。

2021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把他的首度出京考察之行放到了福建省。从1985年到2002年,习近平在厦门、宁德、福州和省里工作了17年有余,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此次3月22日至25日展开的福建行,他表示「这次到福建,一个大的背景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十四五』开局,围绕这一主题做调研;也是来看看福建的父老乡亲。」

站在中共「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又正值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时,习近平故地重游,问民生、话改革、谈教育,履及茶园、村落、坊巷、公园、医院、企业、学校和政务大厅。习近平说:「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习近平过去在闽期间曾有诗: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水,何泱泱。习近平此行,看到的是闽山闽水一片簇新。

机制之新:「摆脱贫困」衔接「乡村振兴」

三月的武夷山,处处弥漫茶树的草木香,这里是习近平福建行的首站。22日,在武夷山中心产茶区的星村镇燕子窠古茶园,茶农们正在压青。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廖红教授,正指导茶农将间种的油菜花回田做肥。

习近平是懂茶的人,他与外国政要以茶论道的「茶叶外交」为外界称道。在武夷山,名枞「大红袍」母树的传说他信手拈来,对当地茶农以茶致富也颇为关注。

习近平了解到当地12万人从事种茶、制茶、卖茶等茶产业,茶园里的普通茶农,「一家人年收入有30几万元(人民币)」,他对茶农说:「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一直以来,习近平鼓励「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习近平叮嘱说,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事实上,在习近平担任地方长官、著述「摆脱贫困」的福建省宁德市,过去积弱成贫,他一以贯之地主张:「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这被视为中国脱贫的有益方案。

「摆脱贫困」,衔接「乡村振兴」,这是中国「十四五」规划中重要一笔,也是中共擎画的乡村前景。科技助农,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以廖红教授为代表的科技特派员是其中的「导航员」。

「农业是有生机活力的,乡村振兴要靠科技深度发展。」习近平此行中回顾,20年前他曾全面支持南平推动科技特派员、第一书记制度和乡镇流通助理的乡村振兴之举。习近平曾就这三件事专门做了调研,后来在全省推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全中国都有了科技特派员。

时隔20年,此番再赴三明市沙县俞邦村调研时,习近平亦同样再次提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三明以森林覆盖率高达78.73%被称为「中国最绿城市」,俞邦村亦绿树成荫。多年担任俞邦村党支部书记的俞广清说,当地村民爱树成自然,立有村规臧否有度,砍树者被罚做饼两担,家家户户分发,因此当地人宁可辛苦出山找钱。

一根扁担走四方,靠扁肉、拌面、炖罐、蒸饺这「四大金刚」,俞邦村走出第一代「沙县小吃」经营者。俞广清早年打出广告「两元进店,五元吃饱,十元吃好」,令沙县小吃逐渐占领市场。他自承:「上世纪90年代家中建房,卖沙县小吃一个月能起一层楼。」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于1999年3月、2000年8月两赴沙县,为做大「小吃产业」支招。他肯定沙县小吃成功之处在于填补低消费空白,薄利多销,并鼓励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持的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每次来三明,要吃一吃沙县小吃的。在当时有意推广,感到它有很大潜力。」习近平此番在和俞邦村村民拉家常时讲述,他曾在工艺美术节上建议,不要铺张浪费,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沙县小吃招待客人。

如今沙县小吃成为风靡全国的大产业,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辐射带动就业逾30万人。俞邦村因「沙县小吃第一村」名闻遐迩,乡村旅游十分兴旺,不少年长村民返乡开店,有的一天能卖数百份云吞。

当地于2008年成立沙县小吃集团,推动沙县小吃向标准化、连锁化转型升级;力推食材原料种植业,通过一二三产联动带动乡村振兴。今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全文公布,提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沙县小吃可谓同频共振。「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为你们提供了机遇,你们也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作出了贡献,可谓是应运而生,相向而行。希望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习近平当天鼓励村民说。

自然之新:从「唯GDP」到生态文明

习近平福建行,从山水开始。武夷山层峦迭翠,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湿润。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的监测大屏幕上,时有濒危珍稀动物踪影;泛舟九曲溪,理学宗师朱熹的诗歌仍在流传。

当天,在武夷山游览的游客欢乐地告诉习近平,游完武夷山,还要去厦门。习近平深谙其中山水之乐:「这边是山,那边是海。」他同时告诫地方官员:「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1999年12月,正是在习近平推动下,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以「双世遗」之姿受世界瞩目。习近平对生态文明高度重视,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推动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木兰溪防洪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并于2000年推动福建率先在全国探索生态省建设。

福建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村民犹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一面是商人重金求购山林原木,一面是朴素的保护山林家园意识,两厢僵持。习近平1997年前来调研,在村口大樟树下定下调子,「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由此,爱护生态,不乱砍乱伐写入两块村规民约碑,生态意识内化成村规文化。

在福建龙岩长汀,客家母亲河汀江穿城而过,当地创造了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习近平曾5次赴长汀调研,阐述当时看来比较超前的生态观:「我给大家讲,给生态投了钱,看似不像开发建设一样养鸡生蛋,但这件事必须抓。抓到最后却是养了金鸡、生了金蛋。」

如今,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2年雄踞全国首位;水土流失率降至7.5%;福建多地率先破除「唯GDP论」,34个县市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农业和生态评价优先……

绿色为底,一城之美,这在习近平于3月24日登上福州郊野公园时尽揽眼中;内河交织,古榕披绿,他忆起当年推动实施西湖清淤工程,「清理出来的淤泥都送到农村,肥田去了」。又提及福州发展蓝图的「3820」工程,彼时由其主政福州期间领导实施:「当时给福州的定位是建设『海滨城市』『山水城市』。」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以「全面提升城市质量」。此番习近平更明确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市民家门口的绿道,福州有125公里之长。习近平用当地俗语点赞:「福州有福之州,七溜八溜不离虎纠(意:福州)!」

习近平慨言:「现在的建设都符合这个方向,跟我们当时设想是一致的,而且发展得比我们设想还要好。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要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就得靠我们自己

医疗体制改革、林权体制改革,是习近平此行着重了解的一个部份。锐意创新的民营企业,以适应社会之需的应用型教育领域创新,也在其调研之列。

3月23日,在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市民张丽萍遇到习近平。当得知张母看病花费1.3万元,自费仅需4千余元时,「总书记看上去很欣慰」。

2012年,三明市先行先试探索医改新路径,以「三医联动」等改革经验,使医院药品耗材收入下降、医疗服务收入提高,成为备受关注的中国医改样本。2019年,三明人均医疗费用173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46%。时光追溯到2000年11月。在福建省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医改需从制度上解决「以药养医」带来的问题,让利于民,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习近平此番在三明再度强调,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习近平并不讳言,中国医改存在堵点。他谈及下一步医改时明确,需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探索:「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这个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间起步。」

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两位前来办理山林流转的林农向习近平介绍当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2002年,习近平到闽西武平调研时明确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全面拉开了福建林改序幕。

沙县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之一,收效颇丰。如今,林改又遇新问题:钱从哪里来?树要怎么砍?单家独户怎么办?当地正施以林业金融、林下经济、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等措施应对。

「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习近平认为,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要积极稳妥、步步为营,把握住方向,不能走偏了。」24日,习近平走进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他坦言,选取这一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是为了看「创新」。

在美国单边主义抬头,中美摩擦加剧的境况下,此前全球化分工协作的环境遭到破坏,中国不少「掐脖子技术」仍受制于人。「十四五」规划点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在这一背景之下,习近平着重调研创新性企业意义不言而喻。在调研中,他说:「我们要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就得靠我们自己。现在国家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各方面现在都动起来了,规划也在做。」

「『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现在就看谁能抢抓机遇,谁有这样的担当和使命感,谁有这样的能力做好。」习近平在与该企业青年人才们交流时强调,「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谁能做好都是国家的功臣栋梁。」

闽山,闽水,再见物华之新。习近平此行福建,前探武夷山朱熹馆,后访福州三坊七巷严复故居,一为抱持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一为取之「开眼看世界」的开放变革之心。

习近平自城市开发建设的挖掘机下,抢夺保护三坊七巷文化遗产的佳话至今在当地流传。他亦将这中华五千年文明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葆有中国特色的「根」与「魂」。

习近平说,「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