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疫情之下 全国两会新变化(2021.4)

发布日期:2021-06-03

☉文/子瞻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全国两会打破自1998年以来,全国政协会议3月3日开幕、全国人大会议3月5日开幕的惯例,推迟至5月下旬召开。彼时,疫情之下的全国两会迎来诸多全新的变化,但由于「前无参考、后无来者」,许多变化尚无规律可循。

时隔一年,2021年的全国两会于近日落下帷幕。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今年的全国两会与以往大多数时候一样,在3月的初春时节「如约而至」。不过,从会议组织到信息发布,从媒体报道到排程,今年两会在许多方面仍然借鉴了去年「特殊办会」的经验,而这一过程中探索出的规律,使得外界观察中国的新变化更加有迹可循。

会议组织形式:短会期、快节奏

与去年持续8天的两会会期相同,今年的全国两会在3月4日开幕、3月11日闭幕,会期仍然为8天,相较于疫情之前明显缩短不少。与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全国两会相比,这两年的会期都缩短了5天,这也是近年来会期最短的全国两会。

随着会期缩短,两会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次数也相应减少。以全体会议为例,2019年全国政协会议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含开闭幕会),近两年都减少到4次,其中一次还是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以采取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活动的紧急措施。因此,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适时推迟会议或缩短会期,既符合宪法原则和精神,也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当会期被压缩如果要保障会议「含金量」不减,快节奏无疑是重要前提之一。这一特点首先在重要报告的篇幅上即可体现,回顾中国国务院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政协主席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二者的篇幅较往年都大幅压缩,尤其是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最短一次。

有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大会议较往年缩短至7天,但该走的程序不减、要求不降,因而节奏明快。其实,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始前一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就体现出这种快节奏的特点。连续两年,全国人大的首场新闻发布会都在晚上21时40分左右举行,由大会新闻发言人张业遂介绍会议情况。夜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在历次两会中都非常罕见。这既是源于大会的法定程序要求,也是出于第一时间向外传递信息的考虑。这场在特殊时间举行的发布也会被多家媒体冠以「深夜的新闻发布会」「夜幕中的发布会」「连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等标题。

最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不仅会期缩短,基于疫情防控需要,国家领导人也相应减少了「下团组」次数。每年两会期间,国家领导人到哪些团组参加审议和讨论,针对什么主题发表重要讲话,都是外界观察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风向标。

就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而言,外界注意到,其在今年两会期间四次「下团组」活动都有规律可循: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这是延续四年的惯例;到青海代表团「下团」,明确提出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参加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是每年必有一次政协「下组」;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继续延续自2013年以来,每年必到该代表团的传统。

此外,有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接受采访时指出,在组织形式上,疫情之下的两会「节俭风」更为明显。办公用品精简、随团媒体减少等细节的变化体现了简朴务实的会议要求。不仅如此,节俭更体现在政府的工作计划中。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都要求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尤其是中央政府带头,将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力求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快节奏、求实效、节俭开会……全国两会组织方式呈现的新特点新变化,有疫情影响的原因,也体现了勤俭办会、简朴务实的会风要求。「文风会风是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是观察全面从严治党成果、作风建设成效的一个窗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毅强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持续整治文风会风,在疫情防控背景之下,更显现出整治的常效和成果。

信息发布形式:前端+后端亮点频出

相比于「面对面」进行信息发布,疫情之下的两会,「屏对屏」或许是更为贴切的概括。

因为疫情原因,连续两年的全国两会仅邀请部份在北京的记者采访会议,不邀请境外的记者临时来京采访,媒体主要通过网络、视频、书面等方式进行采访。各次全体会议作电视直播或网络图文直播,特别是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信道」「委员信道」「部长信道」等采访活动将采用视频方式进行。代表团不安排开放团组和集中采访活动,各代表团将设立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本团的重要信息。

这一背景之下,两会期间的信息发布被分为了「前端」和「后端」两大主要场所。「前端」是会议现场和代表委员驻地。在疫情情况下,能够进入人民大会堂和代表驻地的记者可谓少之又少,获得此种机会的媒体自然占据了一手信息发布的宝贵优势。

仅以代表委员驻地为例,「网络视频采访间」是现场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主要「战场」。不过,两会「云采访」到底怎么采,对于记者而言在刚开始都是未知数:驻地走访、尺寸测量、背板制作、设备调试,一切的程序都充满新意。与往年不同,近两年的代表委员驻地完全看不到人群聚集的情况。大堂墙面张贴了防疫贴士,每部电梯按时消毒、限乘6人。采访间的附近还分布着小组讨论会议室。

每天的采访间都会迎来不同代表或委员,在这个全新的「打卡地」,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记者,通过互联网「云端」畅谈。每当遇到一些热门的受访者,上线媒体往往有数十家。从协调媒体提问顺序,到控制整体采访时间,小小采访间俨然成了发布会现场。不过,从以往的「面对面」,变成如今的「屏对屏」,信息共享、思维激荡,提高的是效率,拉近的是距离。

「后端」则是距离人民大会堂近7公里的梅地亚新闻中心。原来在人民大会堂进行的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信道」「委员信道」「部长信道」等采访活动都变成了「屏对屏」,一边是人民大会堂现场,一边是记者通过视频网络在梅地亚新闻中心远程提问。

也正因为如此,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上,没有了记者摆出的「一字长蛇阵」,没有了密密麻麻的「长枪短炮」,也看不到小跑着突破记者「围追堵截」的代表委员。和往年比,广场显得格外安静。会场内的记者数量也大幅缩减,对于摄影和摄像记者而言,基本不需要提前「抢占」机位。

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三块屏幕将其与人民大会堂现场连接。屏幕置于大厅正前方,人民大会堂的画面通过「5G﹢4K」视频交互技术,实时回传到梅地亚的屏幕之上。两地发布厅之间实现「全景画面」和「人物特写」智能切换,中外记者更具「沉浸感」,不少外国记者将这三块屏幕比作「Window」(窗户)。

在发布厅外的长桌上,会议工作组备好一次性口罩和免洗洗手液。发布厅内,记者席分为南北两区。由于记者数量压缩,中外媒体在首场发布会上「站无虚席」的场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80余张有序排开的座椅。每张座椅上都放有酒精消毒棉片,座位前后左右之间保持着1米的安全距离。除了明显减少的媒体记者,剩下的就是负责直播的摄像师,以及保障网络信号的团队和工作人员。

通过网络视频联机无疑是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无奈之举」,但这也是最大限度满足新闻报道需求的务实之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嵌入日常生活场景,中国未来的信息发布或将不再限于一时一地,「云端」发布使得人们有了更多期待。

媒体报道形式:「科技大战」 各显神通

每年全国的两会都可谓是一场媒体「大战」,各家媒体都希望从这一新闻「富矿」中最快、最准确地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对于如何进行疫情之下的全国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迎来全新的考验。

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两会报道,适应采访形式的新变化、新特点,各家媒体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借力智能化采编系统、VR眼镜、5G、AI等新技术新应用,在新闻制作、传输、分发等各个环节尝试创新,不仅为报道提供有力保障,也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爆款频频刷屏、亮点精彩纷呈。

在「全民皆可播」的当下,直播无疑是媒体报道两会的基本要求。在疫情影响下,现场采访的记者数量减少,如何以更少的人力完成直播报道成为各家媒体需要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今年,有媒体用上了珠峰高程测量中用到的专业直播背包。它最大的好处就在于灵活小巧,只需在现场放置摄像机,即可通过后置于办公区的系统获得稳定可靠的实时画面。

据相关媒体介绍,这一直播背包可以利用高通5G芯片和信号实时的进行4K格式超高清视频传输,在后方的编辑可以轻松根据传输内容制作超清节目。另外,专业直播背包可以做到更低的延时,对于时效性新闻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除了直播背包,智能眼镜同样走进两会现场,成为记者手中的报道「利器」。智能眼镜通过第一视角记录两会,并采用触摸或语音的操作方式,在智能眼镜上高效率地完成拍照、录像以及直播的工作,用智能眼镜拍摄现场画面时还能与后方的工作人员实现屏幕共享、实时互动。

以往需三四人合力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一名记者即可完成,不仅解放了采访者的双手,也让记者报道更加专注。此外,智能眼镜的第一视角还能为观众们带来更有沉浸感的现场,升级了大众获取新闻的观感体验。

在疫情防控之下,「屏对屏」的采访如何使得受访者和观众更有带入感,「全息云访谈」成为多家媒体报道两会时的选择。这个「科技范儿」十足的方式是将「5G+虚拟联机」技术运用到采访之中,可以使得嘉宾与主播相距数百公里,却在同一场景中「面对面」畅谈。这种特别的访谈通过远程虚拟成像技术,将嘉宾「请」到演播室,可以让主播和嘉宾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实现远程访谈。

一个最为典型的画面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在武汉演播室伸手,与北京的主持人「云握手」。全息成像技术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影像,营造亦真亦幻的观赏效果。在5G网络下,全息成像画面不再需要提前录制,真人等比例大小的「代表」可实时投放至异地演播间,「代表」的语音、表情、动作可实时呈现,与记者握手、交谈、互动较为自然。访谈过程中,二人全息成像清晰真实,画面连贯,给观众带来一次别样的感官体验。

有观察指出,疫情背景之下,媒体千方百计利用当下最新高科技成果,在两会报道中各尽其能,大显身手。其背后的良苦用心都是对于两会新闻的重视,对于渴望得到信息的广大读者的尊重。无论是5G+4K,还是智能眼镜与直播背包,还是全息成像与虚拟联机,都是希望通过高科技克服不利条件的影响,使得公众更加直观地看清楚中国一年一度的政协、人大政治盛会。

亦有观察指出,视频发布、隔屏访谈、虚拟联机等科技手段的普遍运用,为今后中国缩减「文山会海」,「替身参会」,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