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

首页 > 最新文章 > 台海两岸

国民党「原罪」与台湾「转型正义」(2021.3)

发布日期:2021-06-03

☉文/郝沛然

事实上,蒋万安的提案反映了国民党内部份人的「原罪」心态,即国民党过去数十年的威权统治深深伤害了台湾民众,应坦诚面对这段历史,以道歉、赔偿等方式争取民众谅解,进而达到甩掉历史包袱、摆脱在与民进党竞争中不利处境的目的。同时,国民党的「原罪」恰恰是泛绿政党推动「转型正义」的主要对象。

今年1月,国民党籍「立委」蒋万安提案主张返还台湾民众在威权统治时期被不当没收的财产,引发政坛热议。众所周知,以往要求清算国民党「黑历史」的提案往往出自民进党等泛绿政党之手,故蒋的提案显得极为突兀。事实上,蒋的提案反映了国民党内部份人的「原罪」心态,即国民党过去数十年的威权统治深深伤害了台湾民众,应坦诚面对这段历史,以道歉、赔偿等方式争取民众谅解,进而达到甩掉历史包袱、摆脱在与民进党竞争中不利处境的目的。同时,国民党的「原罪」恰恰是泛绿政党推动「转型正义」的主要对象。

一、台湾「转型正义」主要内容

「转型正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威权政体转为西方式民主政体后,对过去政府种种不正义行为进行调查、矫正、惩处,对受害者予以平反、道歉、补偿,最终保障和巩固基本人权。西班牙、捷克、南非、智利等国均经历了「转型正义」的过程。在台湾,泛绿政党、团体和人士主张的「转型正义」包括如下内容:

(一)处置不当党产,清查附随组织。认为国民党利用接收台湾之机,将大量土地、建筑物通过「接受赠与」或「转账拨用」等方式据为己有;借助执政地位,利用金融业特权牟利;「党库通国库」,长期用公帑支付党部各类开销;实质控制多个政治团体的人、财、物,使后者成为附随组织并在各类选举中扮演辅助角色。总之,不当党产与附随组织的存在,导致各政党无法公平竞争,并衍生出贿选、买票等弊端。

(二)推动年金改革,维护基金安全。认为台湾退休金制度独厚国民党「铁票部队」——军公教:一是替代率(养老金数额与退休前工资数额之比)高达90%左右,远高于劳工的50%至60%;二是享有高额存款利息,劳工无此待遇;三是新旧制并存导致部份退休高官、高级将领养老金数额竟超过原工资水平;四是存在「党职并公职」现象,即国民党党工年资被视为公职年资。更重要的是,军公教退抚基金和劳工退休基金入不敷出,浮现破产危机。

(三)开放政治档案,平复司法不公。认为「二二八事件」中,国民政府严酷镇压反抗民众,酿成重大死伤;国民党迁台后,又以「戒严」和「动员戡乱」为名,厉行「白色恐怖」,大肆逮捕、审判、关押、枪杀异议人士,制造大量冤假错案。但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尚有很多事件真相未被查清,元凶未被追责,受害者未被平反和获得补偿。这就需要开放政治档案,披露事实真相,并在此基础上平复司法不公。

(四)清理威权象征,打破「党国一体」。认为国民党「一党独大」时期要求悬挂「国父」「领袖」像,在公共场所树立他们的铜像,兴建「国父纪念堂」「中正纪念堂」等作为,意在控制民众思想意识,向其灌输「忠于领袖、忠于政党」观念。此外,当局的旗、徽与国民党的高度相似,「国歌」与党歌不分。

(五)改革「宪政体制」,废除「盲肠机关」。认为现行「宪法」是以全中国为主体进行设计,后来制定的「宪法增修条文」也未摆脱「大中国」架构,故应站在台湾立场继续改革「宪政体制」,最好能重新制定「宪法」。「蒙藏会」、台湾省、「福建省」等机构,既彰显「两岸一国」意识,又不发挥重要职能,是应被取消的「盲肠机关」。

(六)推动「原住民转型正义」,实现「族群正义」。认为台湾「原住民」长期处于弱势甚至是被迫害的地位,从郑成功政权到国民党当局,历代台湾统治者均侵害过「原住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原住民」身份也不被正式承认。当局应放弃「汉人殖民史观」,还原当初残害「原住民」的历史真相,明确赋予各族群名称,归还他们被夺去的土地,保护其语言、文字与习俗,实现民族间的平等。

二、「转型正义」已有进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伴随「民主化」进程,台湾「转型正义」在各个问题上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既有民进党等泛绿政党的大力推动,也有历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支持与配合;例如,马英九基于国民党「原罪」心态,在部份议题上也主动采取一些举措。

(一)国民党大部份党产被冻结。2000年5月民进党首次上台执政,运用掌控的行政、监察权力追查国民党党产;研拟「政党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在「立法院」与国民党、亲民党展开攻防;要求「妇联会」捐出巨额财产,「转作社福支出」;但碍于「朝小野大」事实,均告失败。此外,民进党炮制的「追讨党产公投」也因陈水扁陷入贪腐弊案、民进党气势衰颓而未通过。另一方面,2005年7月马英九当选为国民党主席,主动宣誓要将国民党党产处理完毕,先后出售中央党部大楼、「国发院」土地以及「中影」「中广」「中视」等公司,并将仅存的「中投」交付信托。2008年5月马英九执政后,多次标售「中投」,但因种种原因未成功。2016年1月,民进党首次取得「立法院」过半席位,并于当年7月通过「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条例」,确立追讨国民党党产的「法源」。2016年8月,「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成立,将国民党除党费、政治献金、选举补助款外的财产全部推定为「不当党产」,并采取冻结措施。此后,「党产会」还将「中投」「中广」「妇联会」「救国团」等认定为国民党附随组织并冻结其财产。虽然国民党、「中投」、「妇联会」与「党产会」缠讼不已、官司互有胜负,但国民党已有「断炊」之虞,不但被迫解散大部份党工,而且要求各级党职负有一定额度的募款职责。

(二)年金改革基本完成。李登辉当局进行过一次改革,新进军公教待退休后不再享有高额存款利息。陈水扁当局虽也提出改革方案,但受限于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少数席位而未获通过。马英九当局于2012年拟订改革方案,但导致退休军公教强烈反弹;国民党出于「铁票」流失不利选举的考虑,让相关提案在「立法院」无疾而终。期间,民进党一再要求处理年金问题,并污蔑退休军公教为「米虫」。2016年5月民进党再次执政,成立「年金改革办公室」,多次召开「年改会议」,提出「多缴、少领、延后退」方案,退休军公教则以「不溯及既往」「信赖保护原则」来反对。面对退休军公教游行、绝食、冲撞等各种激烈抗议,民进党凭借「立法院」席位优势先后通过「党职并公职条例」「公务人员退休资遣抚恤法」「公立学校教职员退休资遣抚恤条例」,修正「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降低了替代率,取消了高额存款利息,制订了退休金上下限。2018年7月,年金新制正式实施。

(三)「二二八事件」获得平反。重新调查并平反「二二八事件」可谓台湾「转型正义」的最早成果。「解严」后,讨论「二二八事件」在岛内不再成为禁区。1992年2月,国民党当局发布「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对事件发生时领导人的责任进行认定。1995年2月,李登辉代表当局向受难者及其家属道歉;4月,制定「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补偿条例」;12月,成立「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负责受难者赔偿抚恤事宜。对于白色恐怖中的受难者,当局于1998年6月成立「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基金会」,迄今已补偿万余件。2005年10月,马英九首次以国民党主席身份接见「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家属并致歉;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他仍坚持年年道歉。2017年12月,蔡英文当局制定「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于次年5月成立「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专责「开放政治档案」「平复司法不法、还原历史真相并促进社会和解」等。但在蔡第一任期内,「促转会」在开放政治档案、平复司法不公上进展缓慢,业绩平平;而2018年时任「促转会副主委」张天钦引发的「东厂事件」,更加重了外界对「促转会」是政治打手的疑虑。

(四)「去孙」「去蒋」动作频繁。这主要体现在民进党两次执政时期,并与「去中国化」紧紧相连。陈水扁时期,以「国家军队化」为由,去除军营内「主义」「领袖」标语,拆卸蒋介石铜像;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将「大中至正」匾额改为「自由广场」;将「中正国际机场」改为「桃园国际机场」;移除「总统府」内「介寿馆」牌匾;此外,还将历史教科书「国父」字样改为「孙中山」。蔡英文时期,继续实施「去孙化」「去蒋化」政策,不再遥祭中山陵,大量拆除孙中山、蒋介石铜像;更有民进党籍「立委」主张废除钱币上孙中山、蒋介石头像,要求公部门不再悬挂孙中山遗像,并撤走两蒋陵寝卫兵等。

(五)「宪政改革」已确立以台湾为主体的方向。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的7次「修宪」,虽未动摇「一国两区」的两岸关系定位,但已以台湾为主体进行「宪政改革」。台湾省被「冻结」,「国民大会」被废,「立法院」席次减半、「立委」选制改变等,使「中华民国」已朝「台湾共和国」方向转型。陈水扁更废除「国统会」,终止「国统纲领」适用,提出「台独时间表」,扬言制定「合时合用合身」的新「宪法」,但未得到广泛支持而失败。蔡英文执政后,打着「节约公帑」的旗号,裁撤「蒙藏会」,将台湾省、「福建省」预算归零,不再派任「省主席」。至此,除陆委会外,当局中体现「大中国」意识的机构已走入历史。

(六)「原住民转型正义」成果甚微。当局于1994年8月放弃「山地同胞」称谓,改为「原住民」,后明确为「原住民族」;成立「原住民委员会」,统筹处理相关事务;划定族群身份,迄今已承认16个「族」。蔡英文上台后,为争取选票,高调向「原住民」道歉,成立「原住民历史正义与转型正义委员会」,将「原住民」语言上升为「国家语言」,倡导「原住民」儿童学习「母语」。但涉及「原住民转型正义」的核心议题时,如划设部落土地范围、将核废料迁出兰屿、公布尔日本殖民者屠杀真相,当局则很少作为;此外,「原住民历史正义与转型正义委员会」由蔡亲自召集,看似规格很高,但没有「调查权」,难以有所建树。一些曾与民进党结成伙伴关系的「原住民」表示「被欺骗」,并抨击「原住民转型正义」实为该党的「政治秀」。

三、「转型正义」的新特点

2020年5月蔡英文连任后,依仗更为深厚的「民意基础」,继续推进「转型正义」,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难引发较大争议,反对者抗争力道减弱。此前,蔡英文在处理国民党党产、改革年金制度时,抗争民众手段激烈、此起彼伏,岛内舆论对当局的抨击猛烈,导致蔡的施政满意度大幅下跌。在「啃硬骨头」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蔡英文处理其他议题时便显得轻松许多,更何况平复司法不公某种程度上符合台湾多数民众的利益和愿望;而开放政治档案,矛盾主要集中在「促转会」与国民党之间;清理威权象征,争论停留在「立法院」内。因此,虽偶有相关抗议事件发生,但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支持。

(二)功利色彩明显,旨在打压政治对手。一是扩大附随组织范围,「中华救助总会」也被「党产会」认定为国民党附随组织。二是加紧清算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团体,「妇联会」被「内政部」废止备案,近390亿元新台币的资产被充公。三是查封政治档案,迫使国民党交出「总裁批签」、台湾省党部档案。四是挖掘「戒严」时期众多案件真相,「促转会」先后公布尔义雄血案、陈文成命案调查报告,举办「政治档案征集成果与研究初探发表会」。这些举措意在丑化国民党形象、压缩其生存空间,确立民进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以求长期执政。另一方面,民进党对于「原住民转型正义」,则继续展现出「顾不上」「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尚无重要进展。

(三)「宪政改革」已是「朝野共识」,将成「转型正义」新重点。蔡英文在连任就职讲话中宣示,其第二任期将开展「修宪」。如今,「立法院」已成立「修宪委员会」。国民党、台湾民众党等主张通过「修宪」来降低民众享有投票权的年龄,废除「考试院」「监察院」,正与民进党不谋而合。预计今后民进党将与其他岛内主要政党连手「修宪」,优先推动争议较少的「18岁公民权」提案,为最终完成以台湾为主体的「宪政改革」打下基础。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