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新冠病毒变异 「清零」还是「共存」(2021.10)

发布日期:2021-10-28

☉文/子瞻

一条从南京开始的传播链条导致至少13个省份29个市受到波及,云南、河南、上海等地也相继出现各自独立的本土病例。而就在南京疫情稍缓后,福建莆田再一次出现本土疫情且传播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截至9月14日,当地已经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85例,其中36人为学生,包括8名幼托儿童、28名小学生。10岁以下儿童共有30人。专家评估,此次疫情可能存在明显外溢效应,最终影响规模尚不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各地感染的新冠病毒经初步判断均是德尔塔(Delta)变异株。相较于原始新冠病毒毒株,其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主要传播的毒株类型。

当新冠疫苗被视为终止疫情大流行的灵丹妙药,接种工作正在全球如火如荼进行时,变异的病毒株却在全球不断突破一道又一道严密的防线。这既使得疫苗的有效性再次遭受质疑,也进一步催生原本就呈现出倦怠的防疫情绪。

人们又不禁回到疫情开始时不断追问的话题,新冠病毒大流行究竟何时才会结束?除了关注现有的疫情防线能否经受得住变异病毒的一次次冲击,已经被疫情折腾一年多的人们也越发关注「战术上」是否需要采取变化。进入防控常态化的社会,究竟应该追求病例「动态清零」还是逐渐学会「与病毒共处」?前者是否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后者又是否是在向病毒投降?

病毒变异之问

新冠病毒自发现至今不断复制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再到德尔塔,层出不穷的变异新冠病毒株甚至令外界戏称,终有一天命名变异病毒的字母都将不够用。变异病毒也在不断挑战各国疫情防控。其中,德尔塔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已成为当前世界大部份地区流行的主要变异毒株,且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更具传染性。

中国广东省成为最先和变异病毒交锋的地区,当地传染病中心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疫情的德尔塔变异株R0值大概是4—6,最近有报告说R0已经可以到9」。而所谓R0即基本传染数,指的是在没有外力介入,且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者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人的平均数。R0为9,则表明在不加防控的状态下,一名新冠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平均可以传染给9个人。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相较于其他的病毒株,德尔塔的传播力增加了1倍,潜伏期和传代间隔平均缩短了1-2天。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防控干预措施,没有疫苗免疫来阻止传播,疫情的倍增速度将变得十份显著,「过去每4-6天会增加2到3倍的病人,现在可能3天左右就有5到7倍的病人出现,防控难度明显加大。」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与原始毒株感染者相比,德尔塔变异株的感染者呼吸道病毒载量高出1260倍。高病毒载量和短潜伏期的结合,也正好可以解释德尔塔变异病毒的高度传播性。「从生物学看,感染德尔塔病毒以后,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增加了,这些病人呼吸的时候可以呼出更多的病毒来,每个人传给下一个人的几率就提高了」,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向媒体表示。

但是德尔塔变异毒株的狡猾远不止于此。原本以潜伏期短为特点的德尔塔病毒在最近福建莆田的疫情中,竟出现「超长潜伏期」现象。疑似本次疫情源头为由新加坡入境人员,在9月10日确诊时,已经入境38天,之前经历过9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相关消息一经披露,外界纷纷关心病毒的「超长潜伏期」是否将成为常态,相应的隔离措施又需不需要延长。

目前,专家普遍认为,莆田疫情中出现的「超长潜伏期」病例,是否是因为病毒本身改变而造成的,还难以确定。因为核酸检测由阴转阳,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不够,检测操作和采样的流程不规范,在集中隔离点遭遇感染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假阴性」,是否存在「超长潜伏期」还需谨慎判断。不过,即使存在「超长潜伏期」现象,也都是个案,不能视为普遍现象。专家强调,当前对入境人员采取的「14+7」仍然是比较合理的隔离期限,关键是要把隔离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不断变异的新冠毒株正挑战着原本已经形成一定之规的防控体系,从检测到隔离再到治疗,每一步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更严峻的是,经历疫情困扰一年多的人们原本已经出现倦怠的心理,在迟迟未看到拐点之时,变异毒株来袭无疑给公众又浇上了一盆凉水。在未来,到底以何种态度面对依旧来势汹汹的疫情,考验着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心理承受力。

疫苗受挫之疑

疫苗原本被视为人类终止新冠疫情的希望,但是无论从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遭遇看,接种疫苗之后变异毒株突破性感染仍然时有发生,这也使得疫苗的有效性受到外界质疑。

比如南京疫情最早出现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其官方网站此前显示东部机场集团接种率达到90.87%,其中南京机场员工疫苗接种率达90.3%。当地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称,本轮疫情中绝大部份病例都接种过疫苗。而云南瑞丽市出现本土疫情之后,外界也发现,此前瑞丽市所在州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已经达到96.92%。

随着德尔塔变异株的出现,接种疫苗之后仍然感染病毒的突破型病例并非仅在中国发生。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4月30日,美国46个州和地区共报告了10262例突破型感染病例。此时,美国约1亿人完全接种疫苗,但一周内平均每日新增感染者仍超过5万例。

这一情况也引发外界对于疫苗有效性和抗体下降的担忧。针对国外有报告显示mRNA疫苗预防感染德尔塔变异株保护率下降,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疫苗对传染病的保护效果都不可能做到100%,对于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使用的各类新冠疫苗也一样。

他指出,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中和抗体的水平会逐渐下降,这是疫苗接种的常态。但是免疫记忆会长时间存在,换言之,全程接种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记住病毒这个敌人,一旦感染病毒,即使中和抗体的水平较原来明显下降,人体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迅速清除。从而降低再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还能有效防止病情向重症或者危重症变化。

郑忠伟强调,中国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较大规模人群的接种,提供了很多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使用的疫苗,均对预防感染有一定效果,对感染后的再传播有明确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即便是病毒变异株,特别是德尔塔株广泛流行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也公开表示,基于对德尔塔变异株在广东传播的数据分析,灭活疫苗对于无症状、轻症和中度症状的保护效果分别为63.2%、67.2%和76.9%,而对于重症的保护效果为100%。

尽管突破型感染的案例在多轮疫情中时有发生,但疫苗是现阶段抗疫的重要工具仍然是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不过,面对抗体水平下降,是否需要开展加强针接种开始逐渐被广泛讨论。不少企业和专家也开始研究疫苗升级方案,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变异株。

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国药集团在阿联酋开展了9300人的加强针研究,第二针与第三针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左右,安全性数据符合预期,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免疫原性结果正在监测过程中。

而对于中国哪些人群应当优先进行开展加强针,专家分析认为,对输入风险高的,比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工作人员,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另外,对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感染后出现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在接种后6个月,可以开展一剂加强针。

但是否现阶段要对全人群开展接种6个月后的加强免疫,专家建议还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根据疫情的情况来做出综合分析。

清零共存之辩

如今,后疫情时代已经到来,当新冠病毒被认为难以清除,拐点迟迟未出现,如何与病毒共处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一些国家开始激进地宣布退出新冠大流行,用一定的健康代价换取社会的正常运转,一些国家依然持续不懈地努力,将感染数量维持低水平,还有一些国家处在转变的过程中。因此,到底是与病毒共处还是坚持动态清零,一时之间仿佛成为了「路线之争」。

就在人们困惑于共存还是清零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撰文指出,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能。南京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

张文宏对于共存的支持言论,在中国的舆论场一度引发广泛争议。一部份声音认为这是在病毒无法立刻清除的前提下的理性态度,而另一部份声音则将其称作向病毒投降的懦弱之举。

其实,当摈弃情绪化的思维可以发现,究竟是学会共存还是坚决清零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一道难题。在澳洲,德尔塔变异株导致疫情上升让悉尼陷入第四次「封锁」,而反复封锁难见成效,民众的耐心正在被消耗殆尽。7月底,悉尼爆发大规模游行,数千名市民走上街头表达要求政府停止继续实施封锁措施。

而疫苗接种率超过60%的新加坡正在寻求「中间道路」。有媒体分析认为,作为首个尝试从「零确诊」到「新常态」的东南亚国家,新加坡的转向引发地区关注。「以零病例为目标不现实,经济上也不可行。」新加坡政府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新加坡已接受病毒永远不会消失的现实,政府应在确保对民众的健康和福祉产生最小影响的情况下,制定战略使国家能够恢复到大流行之前的正常状态。

不过,中国至今仍将动态清零作为防控目标,在检测、追踪、隔离等环境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面对德尔塔变异株的快速传播,这也对检测速度和准度提出更高要求,清零的社会成本也水涨船高。但也有专家认为,全民普筛从表面上看需要牵扯大量人力财力,但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封锁时间将大幅延长,经济损失更加不可估量。

今年4月,一些欧洲学者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认为,相比于减缓策略,动态清零策略能给国民健康、经济与社会自由带来最好的结果。在37个经合组织国家中,几个采取清零策略的国家,新冠死亡率为每10万人1人,比其他国家低25倍;且今年年初这几个国家经济已经开始回到疫情之前水平。

由此可见,所谓共存与清零之辩,并非懦弱投降与盲目幻想之别。不同国家自身政治制度、经济规模的差异,使得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独特考虑,必须制定一项对它们来说符合现实的长期战略。而对于疫情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评估,以及基于当下具体情况的策略优化,无疑是每个国家在变异病毒来临之时,重筑疫情防线的关键之举。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