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经

首页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经

通关再遇阻 何时见曙光(2021.11)

发布日期:2021-12-09

☉文/文轩

未来一年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恢复通关有极大的迫切性。第一个是明年2月初的农历新年,许多港人及港漂过年时都渴盼回内地与家人团聚,今年已经因疫情未能回去,明年若继续如此,难免民怨沸腾。第二个是明年「七.一」,即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过去逢五逢十的纪念日国家领导人均会来港,若到时仍不能恢复通关,这样一份答卷如何能令人满意?孰轻孰重,这才是当权者需要认真考虑的。

谈判不问对方要求,只顾自说自话地要这要那,这种谈判有可能谈成吗?虽然答案再明显不过,但有人还偏偏就那么做。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香港与内地的正常通关往来已断绝近两年,恢复通关仍未见曙光。近来特区政府与内地相关部门就通关事宜开会商讨,但港方无视内地顾虑,所提方案与对方要求相去甚远。这究竟是实际操作有困难,还是官僚之风作祟?

通关条件不断「搬龙门」

究竟什么样的条件才能通关?这个问题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香港市民,因为特区政府的说法在一直改变。去年特区政府官员多次强调,为了尽快与内地恢复通关,必须以「外防输入,内争清零」为目标,于是大众的目标就集中在「清零」之上。

今年为了「谷针」,政府又将重点转移,强调通关的前提条件是七成的疫苗接种率。特首林郑月娥于7月的立法会答问会上明确表示,特区政府会以此作为两地人员恢复正常往来的基础。

及至9月份,内地与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在深圳举行,双方研究逐步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通关事宜作交流并交换意见。此后,参与会议的政府专家顾问许树昌在电台节目中才放出风声称,创新及科技局正研发「过关码」,让需要过关回内地的市民使用,相信会成为「通关」条件之一。他亦透露,内地方面希望香港在防疫措施方面,尽量贴近内地的要求,包括收紧患者出院条件、前线人员例如医护及机场员工等加密检测至隔日一检,不接受快速测试。

直到现在,大家才终于弄清楚,所谓的「本地清零」「疫苗接种率达七成」,都只是恢复通关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以为二者达成其一就能恢复通关,不过是香港这边的一厢情愿罢了。最关键的还是两地防疫措施的松紧程度不一,导致内地对香港的防疫欠缺信心。

如果说之前的「误会」是因为内地没说清楚,那么全国人大常委会例行会议拒绝让来自香港的成员出席,便是对特区政府再明显不过的「敲打」。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0月19日至23日召开例行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原本要赴京出席会议。然而,他在出发前夕收到国家防疫控制办公室通知,他与另外三位香港的列席代表被拒出席会议,原因是香港近期出现源头不明个案。

谭耀宗透露,其实早在今年八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例会时,他已经被内地当局建议不要出席,但因为当时其中一项议程是审议将《反外国制裁法》纳入《基本法》附件三,他才获准出席。

港方三方案难令内地接受

内地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香港对自身防疫措施与内地的差距仍不自知。创科局局长薛永恒豪言,已向内地提交报告,当中提出三种不同的「通关码」方案供对方选择,包括由用户自行申报行踪数据,再经系统对比有否出入高危地方;由当局列出高危地方列表,由用户自行对比及申报;以及在用户同意下,将安心出行纪录上载,由系统负责对照工作。

不难看出,三种方案无一例外,都不具备强制性的追踪功能,上传数据均属自愿性质。谭耀宗对此就毫不讳言地说,内地有可能会觉得特区政府研发的应用程序,追踪做得不准确或不彻底,忧虑特区政府的方案与内地现行机制有很大分别,只靠市民的自觉性,恐怕内地不会接受,徒令通关的工作受到拖延。他还强调,直接使用内地的「健康码」应用程序最简单直接。

正所谓入乡随俗,既然要与内地恢复通关,理应尊重对方的要求,更何况内地在防疫抗疫方面取得如此成功,在全球各国当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严格的防疫措施。如果与香港恢复通关之后,无法追踪从香港过来的人,一旦这些人染疫,很容易变成源头不明个案,若变成防疫缺口,岂不得不偿失?特区政府若是不明白这一点,接下来和内地再怎么谈都是鸡同鸭讲,白费功夫。

不思通关 「旅游气泡」成笑话

事实上,特区政府从一开始就对恢复通关没有太大的兴趣。去年疫情爆发以来,香港旅游业处于基本停工状态,从业人员叫苦连天。这个时候特区政府首先想到的不是内地的庞大市场,而是港人较为冷门的旅游之地新加坡,全情投入地与新加坡搞所谓的「旅游气泡」。

去年11月,香港与新加坡首次达成协议,专属航班原订于该月启航,但由于当时香港疫情反复,在临启动「气泡」的前一日,特区政府宣布将「航空旅游气泡」首班航班的启航日期延后。

在这方面,特区政府倒是颇有干劲,一次失败并不死心。今年5月,香港与新加坡原订重启「旅游气泡」协议,结果这次却轮到新加坡出问题,由于当地疫情反弹,「旅游气泡」再度延期。直至今年8月,两地政府才终于以「双方目前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策略存在差异」为由,宣布不再进一步探讨「旅游气泡」。

为什么情愿与新加坡搞「旅游气泡」,也不想办法与内地恢复通关?估计当中至少有两重考虑。第一,内地健康码具备追踪功能,但若放在香港,则可能被视为侵犯私隐,甚至有数据被「送中」的担忧,这对于在修例风波中被吓得胆寒的政府官员来说,确实不愿多生事端。

第二,在疫情爆发之初,内地和西方国家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抗疫模式,内地以控制疫情为首要任务,封区、大规模检测,措施严厉;西方则是在控制疫情和发展经济当中作出平衡,结果疫情持续未能受控。香港当时采取的是一个较为折衷的方案,如今若为了与内地恢复通关而将防疫标准贴近内地,便有违当初的选择。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考虑,都不能成为特区政府在恢复通关问题上消极不作为的理由。首先,在私隐问题上,一来坊间并没有听到对于健康码追踪功能有什么反对的声音,特区政府很可能是自己吓自己;二来使用健康码完全可以是自愿性质,想免隔离回内地的就安装,没需要的无视便可,绝不能因部份人的反对,剥夺广大市民的返乡自由。

至于防疫的标准与内地看齐,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好。香港之前一度「清零」四十多天,但还存在不少漏洞,从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看出,这还是有较高风险的。比如之前很随意就给澳大利亚明星妮歌.洁曼豁免检疫,她来了以后也没人管她,可以随意跑出去购物、吃饭等。这在内地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与夏宝龙期盼不一致 唱反调

其实,特区政府对中央的要求并没有言听计从。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于今年7月提出对治港者的五大要求及四项期盼,包括希望香港未来能告别劏房、笼屋。特首林郑月娥却公然唱反调称,夏宝龙所指的是长远愿景,劏房「其实冇乜问题、单位很大」,「有啲年轻人钟意多啲私隐就住」。对于据称夏宝龙亦提出,希望特区政府每年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才能让市民感到幸福」,林郑月娥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却将主要精力放在长达20多年的愿景规划「北部都会区」,这个饼是画得又大又圆,但短期如夏宝龙所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却是一概欠奉。正如林郑月娥上台第二年所提出的「明日大屿」计划,同样是长达二、三十年的愿景规划。

20多年是什么概念?香港回归至今也才24年,回归之初如何能想到今日之沧海桑田、时移世易。这里并不是说香港不需要长远规划,而是既要有长远规划,同时也要有短期规划。特首一届五年,不想想如何做好眼下,在任内为民众做实事,老在空想四五任特首后的事,岂不是好高骛远?为什么国家要订立五年规划,而不是20年规划?就是要短期内能作出一些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将面临两重要节点 通关不能再拖

「一国两制」给了特区政府很大的发挥空间,但面对新冠病毒,这是一场和病毒的战争,对抗病毒是一种对外防御,就好比战争中的国防,在这个问题上香港应该跟紧国家要求,在疫情上不要再强调「两制」了。

更重要的是,未来一年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恢复通关有极大的迫切性。第一个是明年2月初的农历新年,许多港人及港漂过年时都渴盼回内地与家人团聚,今年已经因疫情未能回去,明年若继续如此,难免民怨沸腾。这点恐怕特区政府的高官们并无太大的感受,毕竟他们往返两地都享受豁免,无须隔离,与往时无异。第二个是明年「七.一」,即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过去逢五逢十的纪念日国家领导人均会来港,若到时仍不能恢复通关,这样一份答卷如何能令人满意?孰轻孰重,这才是当权者需要认真考虑的。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