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聚焦

首页 > 最新文章 > 国际聚焦

德国大选与默克尔「政治遗产」(2021.11)

发布日期:2021-12-09

☉文/胡后法

德国此次大选之所以引起全球关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际社会对默克尔执政时期在欧洲政坛和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积极作用的高度认可。人们关注德国大选的背后,更主要的是关心「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将奉行的内外政策。

9月26日,德国举行联邦议会大选,德国社会民主党取得微弱多数,领先于现任总理默克尔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取得优先组阁权。担任了16年总理的默克尔早已宣布将不再竞选总理,她所在的基民盟本想借助默克尔的影响力而再次赢得选举,但联盟党却仅赢得24.1%的选票,遭受1949年以来最惨重的选举失败。以现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朔尔茨为总理候选人的社会民主党获得25.7%选票,成为获票最多的第一大党,取得优先组阁权。由于社民党仅获得略超四分之一的选票,无法单独执政,只能与其他政党联合组阁。

吸引全球目光的大选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大变局的重要时间节点,大国竞争进入白热化,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巨变,国际格局面临大调整,地缘政治风云变幻。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欧洲头号强国,德国内外政策的变化必然影响国际政治和世界格局。因此,本次德国大选引起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执政16年之久的默克尔在内政外交各个领域长袖善舞,其执政成就增强了德国的对外影响力,成为德国大国地位的象征。默克尔领导的德国不仅硬实力得到改善,软实力更是明显得到增强。未来德国在她告别政治舞台后的内外政策走向自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在制造业、科技、进出口等各个方面的实力举足轻重。德国也是世界上的投资大国和贸易大国。德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冷战的结束,德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特别是在欧洲,德国作为头号大国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对欧盟和北约的政治走向,德国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人们可以听到越来越多的德国声音。

近年来,默克尔的内政外交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默克尔出身于德国分裂时期的共产党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但在统一后的德国政坛迅速崛起,展现出女性政治家的独特魅力。默克尔年轻时并不涉足政治,进入政坛前也并无从政经验。如果概括默克尔作为政治家的特点,也许用「低调、稳定、可靠、直率、平易近人」等词是最恰当不过的。

政治上,默克尔是正宗的保守者,她从不喜欢政治冒险,「稳定」是她从政的行为准则。外交上,默克尔虽然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正因为这样,德国过去十多年来在对外政策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

默克尔对权力很淡漠,身为大国首脑,但依然一介平民,一直住在原先的公寓楼里。周末,她和邻居大妈一样,自己去超市买菜购物。她从不讲究排场,更无咄咄逼人的权力傲慢。在总理这个位高权重的位子上,她依然能如此的「接地气」,在古今政坛并不多见。

然而,温和又直率的默克尔,在面对重大危机时并不优柔寡断。在欧元危机的重要时刻,默克尔展现出少有的冷静与果断;当成千上万的中东难民涌入欧洲时,她表现出坚定的人道主义立场,即使遭到巨大民意压力,她也在所不惜;在俄罗斯宣布克里米亚主权回归后,一贯对俄态度温和的默克尔立马成为欧洲的「反俄领头羊」,多次与普京强硬交锋,虽然无法改变俄罗斯的态度,但普京对默克尔的直率也不得不深表佩服。

默克尔没有西方政客那种言行不一、善于伪装的俗气,她对维护德国和西方利益态度坚决。虽然她从不咄咄逼人,但正是这种政治上的刚柔相济才使她成为十多年来西方国家最受人尊重的政治家。即使是她的政治对手,也对她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高度认可。

默克尔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是访问中国次数最多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双边投资和贸易关系快速发展,这些都与默克尔始终坚持发展对华关系的努力密不可分。她积极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重视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的作用。即使美国不断推出围堵和打压中国的举措,默克尔并不完全亦步亦趋,而是坚持维护对华关系的立场。虽然很快就要卸任,仍然不忘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任上最后视频会晤。

默克尔主政德国的16年,正是世界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也是欧洲地缘政治变化多端的时期。期间,欧洲遭遇欧元危机、难民危机、克里米亚危机、英国脱欧危机等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这些危机对欧洲的经济社会、地缘政治带来了巨大冲击。在应对这些危机中,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发挥了作为欧洲头号大国的「领头羊」作用,展现出德国政治家在面对重大变局时的沉着冷静和成熟的政治技巧。

德国虽然在欧洲举足轻重,但处理对美、对俄关系一直是德国的最大难题。美国近年来奉行单边主义和霸凌政策,常常不顾德国作为欧洲头号盟国的利益,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时引发两国间的矛盾冲突,但默克尔实现了对德美矛盾的有效管控,尤其在特朗普时期,德美关系虽然充满矛盾但并不破裂。在战略层面,默克尔坦诚接受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维护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但对美国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的霸凌政策也敢于说「不」。对美国在关塔那摩监狱的罪行,默克尔多次公开抨击。对美国阻止铺设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北溪二」海底天然气管道的无理行为,默克尔更是毫不相让,敢于与美交锋,最终迫使拜登政府作出退让。

德国此次大选之所以引起全球关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际社会对默克尔执政时期在欧洲政坛和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积极作用的高度认可。人们关注德国大选的背后,更主要的是关心「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将奉行的内外政策。

没有默克尔的「默克尔政治」

德国大选结果揭晓后,赢得多数选票的社会民主党获得组阁权,并很快宣布启动组阁谈判。与英美的两党制不同,德国实行的是多党政治结构。凡是在联邦议会选举中获得超过5%选票的政党都可以在议会拥有相应席位。获得超过半数席位的政党可以单独组阁,如果没有政党获得过半席位,获得相对多数的大党可以与其他政党展开联合组阁谈判。而组阁谈判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交锋过程。获得相对多数的大党与哪个党进行组阁谈判,本身就是一个微妙的政治选择,政治上是否「志同道合」,执政理念是否相近自然是主要考虑。政党的力量对比对组阁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大党的选票优势不是很大,手中「筹码」不多,必然增加组阁难度。

如果一个大党与一个小党进行两党组阁谈判,难度相对小一些。然而,有时「一大一小」相加也不能构成绝对多数,对此有两种可能可供选择:一是由两个大党组成大联合政府,但两个大党如果执政理念相差过大,无法组成联合政府,只能放弃大党联合;二是由一个大党牵头,选择两个小党进行组阁谈判。

德国此次大选,就出现了没有任何政党赢得绝对多数的局面,而获得相对多数的社会民主党明确表示,不愿与第二大党基民盟联合执政,因而排除了由两个大党组成大联合政府的可能性。社民党选择了与绿党及自民党进行组阁,即建立「红绿灯」三党联合政府。

和其他多党制国家一样,德国的不同政党都代表着各自的选民和社会阶层,在组阁谈判时都想坚持本党的执政理念,不愿向执政伙伴作过多让步。如果为了参政而向执政伙伴作出过多政治让步,有可能得不到该党所代表的选民所认可,使该党失去选民基础。因此,多党执政的组阁谈判往往互不相让,十分艰难。这充分体现了德国多党合作的制度特点,也使德国在没有政党获得绝对多数后的组阁谈判十分艰难。

然而,社民党至今与自民党及绿党的组阁谈判进展比较顺利,三党对组阁前景均表示乐观。而默克尔的联盟党已宣布将不再参与执政,竞选失败的党主席拉舍特已提议举行基民盟党代会,以选举新的党主席。本次大选联盟党仅赢得24.1%的选票,是该党历史上最差的选举结果。联盟党是德国政坛上的主要政党,曾长期执政,从战后最早的阿登纳总理,到实现德国统一的科尔,再到冷战后时代的默克尔等,这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均出自方该党。

目前看来,社会民主党与自民党、绿党组成联合政府,已成基本定局。而目前国际社会最关注的,是德国的对外交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以及可能发生哪些变化。纵观当前国际局势和德国的地缘环境,德国新政府改变对外政策的余地并不很大。未来德国在内外政策上虽然不排除出现「微调」,但大的变化似可排除。就短期而言,很可能出现「没有默克尔的默克尔政治」。

德国虽然是世界上具有重要份量的经济大国,但政治上却一直受制于美俄等超级大国,外交上始终无法摆脱「看美国脸色行事」的局面。在未来三党联合掌权的新政府中,外长很可能由绿党出任,而德国绿党的理想主义色彩比较浓厚,人们担心如果绿党出任外长,很可能影响德国外交的稳定性。

但是,特殊的地缘环境决定了德国无法改变战后以来一直坚持的温和外交路线。不管什么党派执政,德国在外交上必须以欧洲联合为基石,对美国和俄罗斯等大国推行平衡外交。这是德国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选择。制造业是德国经济的最大优势,出口是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撑,海外资源是德国经济的生存基础。这些因素决定了德国外交始终以稳定国际形势、防止国际冲突、促进对外合作为首要目标。

未来「三党共治」的执政模式对德国新政府的运作会带来一定影响,党派之间的政策协调难度将加大,政治分歧也会妨碍决策的效率。将担任总理的社民党领袖朔尔茨属中左派政治家,上任伊始,其威信和政治掌控力肯定不如默克尔。因此,新政府上任初期,其内外政策难免呈现不稳定、不协调的情况。

如果绿党主席贝尔伯克出任外长,其对华强硬态度和在西藏、新疆、香港等问题上的反华立场,有可能影响到德国的对华政策。但鉴于对华关系对德国的无比重要性,以及中国对国际政治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德国不大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发展对华关系、促进中德合作的基本立场。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