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重返联合国50年 中国如何与世界互动(2021.12)

发布日期:2022-01-03

☉文/子瞻

当外界探讨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时,往往反复争论于「韬光养晦」还是「战狼外交」。但历史总是在特殊时刻更能给人以启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以高规格的方式纪念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观察中国与世界互动方式,重返联合国的50年历史经验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从这一视角中,理解中国与外界的互动或许可以跳出简单的二元对立逻辑。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0年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5日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以高规格方式纪念这一改变中国发展乃至国际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

回顾中国重返联合国的50年,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对中国50年来深入参与联合国事业、全力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表示赞赏,并期待未来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发挥更重要作用。

如今,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迭加共振,中国将如何与外界相处互动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当自身实力前所未有地增强,继续「韬光养晦」的政策是否符合现实利益?当国内外政治思潮日益极端化,实行「战狼外交」的措施是否已经不可避免?诸如此类的问题与关切不断被摆在国际政治的「议事桌」前,亟待中国与外界共同寻找解题的良策。

而历史总是在特殊时刻更能给人以启示。在观察中国未来与世界互动方式时,中国重返联合国的50年历史经验或许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这50年以来,中国始终坚定将自身视作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并在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阐释自身的抉择,让外界可以清晰听见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之声。

回望50年 中国为何能成为「四者」

在中国外交叙事中,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始终是中国在联合国舞台上的追求和坚守。历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的历史可以发现,这一「四者」的定位绝非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表达,而是由一步又一步具体实践作为牢固的支撑。

一、世界和平建设者

中国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的国家。中国对于和平的珍视,首先源于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在接受采访时说,拥有数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中国一直秉承「协和万邦」的理念。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和平、包容、开放」中华文明根性的高度,关心、同情和帮助欠发达国家,不与「霸道」为伍。如其所言,「和」不仅是贯穿新中国外交的主题词之一,也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关键词,新中国的成长一直伴随「和平」印迹。

从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到欢迎国际社会合作伙伴「搭便车」;从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一直走在以合促和的道路上。这些蕴含东方智慧的理念,不仅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更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

持和平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同样是从「和」出发,致力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这集中体现于止戈维和,中国对国际维和行动的积极参与。数据显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1年来,中国已向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重要出兵国,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数量名列第一,目前有2200余人在联合国8个任务区执行任务。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说,中国在提高维和影响力和绩效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当下,不确定性成为国际环境的突出特征,尤其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更为人类持久和平带来严重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被外界寄予更多期望。在10月22日官方发布的《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中,中国再次表明其对和平的坚守: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二、全球发展贡献者

日前,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一份研究调查显示,国际青年关于中国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他们普遍对中国国内治理持积极评价,认为中国的发展持续为世界帮助。

其实,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命题。为什么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或许可以从实践与理念两个维度考虑。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中国在自身发展中贡献于全球发展,在实践中助力全球治理日益完善;中国在发展中始终强调和合共生,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为全球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案。

首先,中国的发展实践助力全球治理行稳致远。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贾烈英指出,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就不断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与世界于深度互动中彼此成就。

从1979年至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与此同时更在实践中助力全球治理行稳致远。中国向贫困宣战,使7.7亿农村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议程中相关减贫目标,世界贫困人口版图就此显著缩小。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

根据经济贡献率来看,从2006年起,中国连续15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特别是当世界经济增长陷入低迷泥沼,中国一直充当世界经济的稳定器。据国际组织预测,2021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一。

其次,中国的发展理念为全球发展提供参考。在与世界的互联互动中,中国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受到关注。前不久中国相继举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从生态保护到绿色交通,外界从中国实践中寻找到破解现代国家治理难题的思路。

在薄弱的基础之上,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对于在充满多元文明冲突和不同利益要求的国际社会中,如何解决矛盾与分歧、实现国家间共同发展,不失为一次有益探索。尤其是中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之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方案,而非一事一议的区域内双边短期方案,从而为全球治理开辟了一种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三、国际秩序维护者

70多年前,国际社会携手创建了战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作为创始会员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将继续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中,中国如今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国际秩序观。

回首过去,自恢复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对外交往中,践行「结伴而不结盟、合作而不对抗」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连续多年以超过30%的贡献率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也让中国从中受益。有分析人士认为,联合国对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的国际秩序也为中国实现自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参与设计国际秩序到成为国际秩序的受益者,中国理应将秩序本身建设好、维护好。」

当然,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和在国际舞台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外界也有一些声音担忧和疑虑,未来发展壮大后的中国会不会成为「国际秩序的挑战者」。但从历史关照现实可以发现,中国对此早已鲜明作答。曾被挡在联合国大门之外长达22年,但中国从未动摇对多边主义的信念,从未放弃对联合国宪章宗旨的坚守。

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历时15年,尽管付出了代价,但中国履行了所有承诺,坚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过去50年来的发展轨迹表明,中国参与设计并受益于国际秩序,绝无意「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正如中国在多个关键节点通过三个「只有」,一再表明其对联合国事业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即:「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四、公共产品提供者

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是成本和获益超越单一国家边界、跨越不同世代、超越不同人群的共享产品。时至今日,稳定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开放的国际自由贸易、国际安全保障体系与公海航行自由等公共产品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对世界和平发展、国际体系运转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外界看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既是中国重返联合国舞台后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的重要体现。

国际问题专家指出,公共产品的稳定供给需要付出巨大成本,应由大国带头承担。冷战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公共产品主要由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所提供。近年来,在西方大国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下降、中国崛起和实力增强的双重影响下,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也不断增强。

曾经,中国发展受惠于全球公共产品所带来的发展红利;如今发展壮大中的中国已由公共产品的旁观者、追随者逐步转变为提供者、引领者。最为典型的例子在于,中国着眼发展合作,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遇和成果惠及各方、造福世界。迄今,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1个,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提出的公共产品远不止于此:成立亚投行,更多用「铺路架桥」的方式,给参与国家带来实打实的发展机遇;推出国际进口博览会,用「放水养鱼」的形式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不让任何一国、任何一人掉队。

在外界看来,重回联合国大家庭50年来,中国已成为公共产品的积极提供者,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为改革和优化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可以说,一个致力于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中国,正以担当作为的积极姿态,不断响应国际社会的期待。

展望50年 中国如何与世界互动

在中国重返联合国50年的关键节点,通过这场高规格的纪念,外界能从中看到中国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首先,这一方式体现在中国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维护。在二战废墟上创立的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然而,近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世界乱象丛生。此时,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边主义,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着办。」中方的表态蕴含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深意,也体现着50年来中国对联合国宪章「主权平等之原则」的坚守。

其次,这一方式体现在对联合国的倾力贡献。从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到成为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成员,并肩负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重任,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贡献世界有目共睹。50年前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中国对外交往打开新的大门。在走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也惠及「联合国大家庭」。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照抄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提供了借鉴。

最后,这一方式体现在中国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许。当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深刻调整,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各国都在探寻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向世界给出的答案。如今,这一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被写入联大决议等多个国际文件。尤其在「联合国时间」里,中国特别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这一倡议是中国助力重振联合国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宣示。其中,「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现实关切的呼应。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