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首页 > 最新文章 > 神州动态

2021年回顾:中国大事与大势(2021.12)

发布日期:2022-01-03

☉文/葛夫

2021年行将接近尾声,这一年有很多「想不到」,想不到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急转直下破了5%,想不到孟晚舟事件戏剧性得到解决,想不到中美领导人直到年末才进行了视频会晤,想不到今年以来中国政坛人事调整幅度如此之大……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外交、人事、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变局,从种种「想不到」中一窥2021年的大事与大势。

今年以来,中国与美国、加拿大、澳洲、立陶宛等国关系持续紧张,与印度、日本等国关系尚未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

外交破局:中美关系迎来机会窗口期

特别是美国拜登政府热衷于拉拢一帮盟友集结力量来对抗中国。不管是美英澳组建的「奥库斯联盟」,还是美国主张的「印太战略」,亦或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框架。可以说,美国布局的每一步都剑指中国,且对中国的「围堵」行动有重重加码的趋势。

从10月26日到11月3日,美国在仅仅9天内就对华打出了五记重拳。这第一记重拳美国就打在了中国电信的身上。当地时间10月26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维护重大国家安全」的名头,撤销了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在美国的经营资质。

美国对华打出的第二记重拳将范围延伸到了外层空间。10月28日,美媒披露,美国卫星抵近监视中国的通信卫星「实践二十号」。只可惜,面对「美国-271号」卫星的抵近监视行为,中国先进的通信卫星迅速实现变轨运行,从而摆脱了美国卫星的追踪。

美国对华打出的第三记重拳,11月3日美国防部发布所谓《2021年中国军力报告》,在美国精心炮制的这份报告里,美方不仅大肆渲染「中国核威胁论」,还极力炒作中国军事实力给全球安全制造隐患等失实内容。

美国对华打出的第四和第五记重拳都打在了中国大陆的软肋台湾问题上。10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美国强烈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军事行动,同时美方承诺将依据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继续帮助台军提高「不对称战力」。11月3日,美军最高将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公开表示,美军有能力在世界任何角落展开各种军事行动,如果局势发展到需要军事介入的程度,米利表示,美军势必会出兵「协防台湾」,这点毋庸置疑。在六中全会召开期间,几名反华议员还乘军机公然访台。

尽管如此,双方仍未放弃外交对话与合作。最近美中关系出现缓和气氛,美国与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峰会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合作对抗气候变迁,习近平与拜登11月16日也相约进行在线会面。

拜登与习近平可谓「老朋友」。拜登之前曾透露自己与习近平认识超过10年、进行超过24小时私人会晤、同行2万7000多公里。外界对这次「老朋友相见」高度期待。不过,由于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指望两位领导人通过一通视频联机,就能够彻底扭转中美关系,无疑是过于乐观了。

但显然,这次会面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带来机会的窗口。分析认为,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努力缓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尤其是孟晚舟事件的解决,解开了中美、中加关系中的死结,使得剑拔弩张的关系得以缓解。习近平与拜登的视频联机,也是缓和中美关系的一次重要努力。对中国来说,明年初冬奥将开幕,中共二十大前也须维持稳定,因此中国领导人持续开展多边和双边的「在线」外交,积极破局,有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放缓:中国崩溃论再现

2021年,中国现在正面临着不断强劲的结构性的逆流冲击。「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时而出现,经济增速回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国多地限电……全球疫情走势和经济走势趋于复杂,一些新情况和老问题交织迭加,风险挑战依然不减。

9月份,中国发生了多年来罕见的电力危机,东北地区无预警拉闸限电,对社会民生的影响成为当时的焦点。但在那之前,东南沿海的大量制造业工厂面临「电荒」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不少工厂因为各种限电措施,不得不停工停产。

中国经济放缓的另一个迹象是房地产市场急速降温。中国官方一直在设法抑制房地产投机,限制房地产企业过度借贷,之前下的「猛药」正显现成效,房地产投资、销售和新建住房都呈下滑趋势。

反复无常的疫情和官方坚决的「清零」政策,也在持续冲击经济。旅游、餐饮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学人》引述旅游网站Flight Master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航空公司的运力不到全部运力的一半,9月也仅恢复至三分之二。

到10月,旅游业好不容易缓过劲,但随后再度暴发本土疫情,北京、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市随后叫停跨省旅游。最近互联网上就流传这样的段子:「今年的旅游、会展、酒店行业就好像驴拉磨,驴好了,磨坏了;磨好了,驴病了;驴和磨都好了,缰绳断了;磨和缰绳都好了,驴疯了。」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崩溃论」再现,美国「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网站10月2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形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灾难的边缘摇摇欲坠」;一旦中国垮了,全世界都会被拖下水。

在中国经济饱受质疑和国内迷茫情绪蔓延的时刻,官媒新华社在10月24日发表《十问中国经济》长文,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回应经济后劲、能源安全、房地产企业债务等人们关切的问题,向外界派发定心丸。

此前,新华社也曾发表评论文章《「看空」中国经济者何以频频「落空」》指出,回顾中国经济腾飞的进程,不难发现,唱衰中国的杂音从未消停。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看空」中国者被中国经济的实际表现一再「打脸」。

事实证明,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如果不破除陈旧的思维桎梏、不放下傲慢和偏见,很难读懂中国经济。

文章称,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既有战略定力,又善于应变求变。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面对百年变局迭加世纪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中国既保持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又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去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12.7%,彰显强大韧性,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和信心。

文章指出,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既有政策工具,又有创新活力。文章援引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中国把主要精力放在苦练内功上。「这既是中国的正确选择,也是中国能持续抗压的力量源泉。」

人事洗牌:「60后」封疆大吏上位

最近一段时间,黑龙江、江苏、江西、湖南、西藏、广西、云南7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换了省级党委书记,其中江苏、江西两个省同时更换了省长,另外有河北、辽宁、福建3省也因人事连动关系换了省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2个省(自治区)省委书记调整;有15个省(自治区)省长(区政府主席)调整,如果算上今年去代转正的,今年已有21个省(自治区)省长(区政府主席)进行调整,幅度之大可谓空前。

那么为何如此密集调整?

原因之一,到了或接近65岁的换届退任年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所进行的正常人事调整。一般来说,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省长任职规定:62岁可新(升)任,63岁可连任,64岁不留任,65岁正常退任。比如不久前卸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刘家义以及卸任湖南省委书记的许达哲,分别出生于1956年8月和1956年9月,已年满65岁。此外,在近期7名新任省委书记中,除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为1959年9月出生外,其余6人都是「60后」(1960年以后出生)。

此番调整后,34个省级单位中,60后省委书记共有17人,占比50%;60后省长(区政府主席)共有29人,占比超过了85%。经过变动之后,无论是省委书记还是省长,「60后」已经成为中共省级地方大员群体绝对主力。

根据公开数据,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为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二人均为1964年11月出生;最年轻的省长(含代省长)为新任福建省代省长的赵龙,出生于1967年9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省委书记调整,同级平调或省长晋升较多;省长调整,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省会(首府)和计划单列市一把手出任较多。例如福建省代省长的赵龙,此前为厦门市委书记;江苏省代省长许昆林,此前为苏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代省长王浩,此前为西安市委书记;湖北省省长王忠林,此前为武汉市委书记;安徽省省长王清宪,此前为青岛市委书记。

此外,有媒体观察到,多位党政一把手出身航空航天领域。例如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而在他之前任湖南省委书记的许达哲,以及现任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也都曾担任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党组书记;而现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曾担任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现任四川省省长黄强,担任过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这些高官,在大学毕业后,都相当长一段时间默默无闻、深耕我国航空航天相关领域,他们也是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快速发展、赶超世界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在此轮调整中,尚未调整的四大直辖市和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市)委书记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近五年没有调整过。还有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等,最近两三年没有调整过。

有分析指出,参照往届的惯例,省级党委换届一般分为上、下半场。也就是2021年下半年将会开启省级党委换届「上半场」,约半数省份将完成换届事宜。2022明年上半年进行换届选举「下半场」,剩余省份将陆续完成换届。

有观察认为,在六中全会之后,预计尚未调整一把手的省市区将会陆续出现调整,如此31个省级行政单位在明年二十大召开之前完成人事布局,而人事调整将是布局明年中共二十大的重要一环。

政治新局:中共进入二十大政治周期

备受关注的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11月11日闭幕并对外发布公报。聚焦百年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共通过了党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历史上曾通过两份决议,第一个历史决议于1945年通过后召开了中共七大;第二个历史决议于1981年通过后召开了中共十二大。专家指出,前两个决议都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照亮了接下来要走的路。这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出的历史经验,也必将为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有益的借鉴。

这份决议对于中共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中共百年和十八大以来的成就进行了政治定位问题;同时,对于一年后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来说,此次六中全会也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它的召开象征着中共政坛加速进入二十大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决定将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中共二十大。

有评论认为,今次通过历史上第三份历史决议,旨在为二十大之前厘清历史脉络,总结经验教训,引导党员们团结一致向前看,让二十大可以把重心放在对未来的长远规划上。这份决议必将是中共党史乃至中国历史上又一份重要文件,起着承上启下之功,就「中国为什么能有今日之成就」和「中国准备如何继续发展」给出了一份重量级答案。

六中全会主题看似与中共人事布局不相关,但是在时间节点上,距离中共二十大整一年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时间上正值各省级地方党代会陆续开幕初期。从现在至2022年上半年,中共各省级地方大员尚未更替的将完成,其中一些官员,特别是四大直辖市官员甚至有可能在二十大更上层楼,因此格外引人关注。

有观察家分析认为,与前两个决议相比,如今中共所处的时代背景、奋斗目标和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共目前也不存在前两个决议通过时党内外对历史问题的重大分歧。

中共之所以要通过第三个历史问题决议,一是要在建党百年宣扬中共取得的重大成就;二是要对中共历史经验、尤其是第二个决议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毕竟这段历史也需要中共给出一个权威说法;三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中共未来30年的行动纲领,即全党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力争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前两个历史问题决议,都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发挥了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大作用,中共当然希望第三个决议也能收到相同的效果。同时,中共将于明年秋季举行二十大,第三个历史问题决议出台后,也将为外界解读中共下一步战略提供更多的依据。

往下一步,中共在新的百年要为何而奋斗?六中全会公报透露出,除了已宣布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外,在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同时,中共还雄心万丈地要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的现代范式。

可以说,六中全会为明年即将召开的二十大做了理论上、思想和战略上的总结和准备。预计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的现代范式将成为中共下个百年孜孜以求的目标。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