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

首页 > 最新文章 > 台海两岸

四项「公投」折射台式民主困境(2022.1)

发布日期:2022-02-23

☉文/莫能御

理论上,「公投」议题本应得到科学探讨和充分沟通,民众可在理性思考基础上再决定投票意向。面对民进党的凌厉宣传攻势,不少民众早已失去独立判断能力。鉴此,无论4项「公投」结果为何,恐均非真正民意的表达,更难起到应有的纠偏、补足作用。

12月9日至10日,美国举办「民主峰会」,台湾地区受邀参加;会上,民进党当局代表「与世界分享台湾成功民主故事」,推介「台湾模式」,备受美国肯定。对此,民进党当局「深感荣幸」,再次标榜自身属「全球民主阵营」,指责大陆「进行威权主义扩张」,与台湾形成对比。然而,台式民主成色如何、质量高低、是否真正体现民意,值得深究,近期岛内热议的4项「公投」就很能说明问题。

一、「公投」议题中「昨非今是」与「昨是今非」

一段时间以来,国民党、民进党等台湾主要政党围绕于12月18日举办的4项「公投」展开激烈攻防。它们既启动「陆战」(组织战)、加大支持者动员力度,又发起「空战」(舆论战)、强化宣传,以求巩固基本盘、笼络中间选民。蓝绿两党甚至互揭老底,彼此攻击、抹黑,它们为一己之私而在「公投」议题上的变化反复得以充分显露。

(一)「反对含瘦肉精美猪进口公投」。国民党指称,民进党在野时以「维护民众健康」为由高喊「绝对反对瘦肉精」,并在2012年6月「立法院」审议含瘦肉精美牛进口时连续霸占会场、进行暴力抵制;2016年1月赢得「大选」后不久便针对含瘦肉精美猪进口议题表示「哪有能耐不开放」,2020年8月更以一纸行政命令便宣布开放进口。民进党指称,国民党执政时出于强化台美经贸联系、打开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路径的考虑,开放含瘦肉精美牛进口,迄今也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在野后却抵制含瘦肉精美猪进口,显示其「为反对而反对」,前后标准不一。

(二)「珍爱藻礁公投」。国民党指称,民进党在野时与环保团体站在同一战线要求保护藻礁,蔡英文更写下「藻礁永存」的诺言;执政后却强推不切实际的能源政策、修建更多天然气接收站,致使藻礁被严重破坏。民进党指称,公文显示,决定在桃园观塘一带兴建第三天然气接收站的是马英九当局;蔡英文执政后,才决定缩小开发面积,减少对藻礁破坏。

(三)「绑大选公投」。国民党指称,民进党过去一直扮演「公投」鼓吹者、推动者的角色,先要求实现「公投立法」,后加入「公投绑大选」条款、降低通过门坎以打破「鸟笼公投」;执政后却因2018年10项「公投」结果对己完全不利就让「公投」与「大选」脱钩,属于典型的「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民进党指称,国民党长期视「公投」为洪水猛兽,曾利用「立法院」多数优势对「公投」作出各种限制;如今却反其道而行之,居心可测。

(四)「重启核四公投」。国民党指称,民进党首次执政时决定续建「核四」并由苏贞昌「内阁」追加预算;在马英九执政后迅速转变立场,激烈反对核电,迫使「核四」被封存。民进党指称,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任新北市长时公开宣示「没有核安就没有核四」,现在却改口说「台湾要核电、核四要重启」,应向民众道歉。

二、「公投」动员中民众未享免于恐惧的自由

1941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其中,免于恐惧的自由原意指「在世界范围内彻底裁军,达到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对任何邻国发动武装侵略的程度」;后被引申到政府(当局)与民众关系上,即政府(当局)应进行良善治理,尊重和保障民众权利,使其免于被伤害、被侵夺的恐惧,踏实、安心地生活。然而,在台湾民主发展历程中特别是蔡英文执政期间,岛内民众很难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2020年「大选」前,蔡英文和民进党利用香港修例风波,贩卖「芒果干」(「亡国感」),营造「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悲情氛围,同时加紧「抹红」国民党和韩国瑜,激发起多数民众对国民党上台后两岸关系进一步密切的疑惧和「台湾主体性被国共两党连手消融」的危机意识,一举扭转不利局面。此次4项「公投」前夕,民进党当局所作所为也基本比照上述套路。

(一)制造恐惧,恫吓民众

一是再打「抗中保台牌」。民进党当局将「公投」抬高到「选择走向世界还是拥抱中国」的高度,称为维护「台湾主权和自由民主现状」,须反对4项「公投」,否则「中国最高兴」。蔡英文以「台湾队长」身份带头喊话,称「现今中国对台湾威胁如此之大,不能再内斗」,要求「辣台派」投下反对票,向国际社会展现「台湾与民主阵营站一起的决心」。

二是着重打「恐吓牌」。蔡英文、赖清德、苏贞昌等刻意向民众放大4项「公投」通过的「严重后果」,简单归结为「反美猪是让台湾孤立公投,珍爱藻礁是缺电公投,公投绑大选是混乱公投,核四重启是核灾公投」。概言之,4项「公投」牵扯台湾「国家安全」:

反对含瘦肉精美猪进口——危害经济安全。表示该「公投」受到美国高度关切,一旦通过将失信于美国,不利于双方经贸发展,无助于台湾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最终台湾货物无法出口,「让子孙没工作」。

珍爱藻礁——危害能源安全。表示该「公投」如通过,第三天然气接收站无法兴建,势必增加燃煤,既不利于改善空气污染,也增加中南部电厂压力与负担,造成无法稳定供电风险,并使台湾能源转型困难。

公投绑大选——危害民主安全。表示如更改两者脱钩的现行规定,将导致选举过程混乱,「注定投票投到晚上12点、开票开到凌晨2点」。

重启核四——危害环境安全。表示核四已封存许久,设备老旧落后,重启存在核泄漏风险,危及北部近1000万人的生命健康,且核废料处置亦是难题。

(二)污蔑对手,打压异己

鉴于4项「公投」中2项由国民党发起,2项得到国民党协助,民进党当局遂将矛头对准国民党,通过「抹红」「抹黑」等方式,与「抗中保台牌」相呼应,分化对手阵营、扩大本土民众支持。例如,称国民党「不爱台湾」,意在制造乱局、加剧内耗,削弱台湾实力。又如,称国民党「受中国遥控」,企图破坏台美关系、影响自由贸易,阻挡台湾连结国际,「台湾只好倒向中国」。再如,称国民党散播谣言、制造假新闻,误导民众。总之,民进党通过「蓝绿对决」的操作手法来模糊4项「公投」的民生问题本质,进而可发挥「泛绿」基本盘大于「泛蓝」的优势。

三、「公投」难以发挥代议制民主的补充作用

「公投」衍生自人民主权原则,其制度设计的本意是补充代议制民主的不足,特别是代议制民主已无法反映民意时,通过直接民主表达民众利益要求,对代议制民主的恣意妄为形成制约。早在国民党「独大」时代,台湾党外人士及民进党人便不断主张「公投」,从而为反对国民党当局提供有力武器。

2016年、2020年,民进党两次得到台湾多数民众认可上台,但其所作所为却难符多数民众期待。此次4项「公投」的发起,均旨在展现主流民意,纠正民进党当局施政缺失,解决岛内经济社会发展症结和民生问题,是对蔡英文及其执政团队「权力傲慢」的反扑与抵制。但民进党当局基于维护政治利益的立场,将4项「公投」视为2022年「九合一」选举的「前哨战」,有着不能输的压力,故明确提出「4个不同意」的主要要求,并倾注几乎所有党政资源,竭尽全力争取「公投」不获通过。

党务方面,民进党发动党务工作者和党籍公职人员,深入各县市、各乡镇举办「公投」宣讲,原计划400场,现已增至2100场;格外重视中南部执政县市,全力催出「深绿」基本盘。政务方面,各「部会」负责人抛弃「行政中立」外衣,公开为民进党政策辩护,还支出公帑刊登宣传广告;国民党质疑民进党「滥用行政资源」,更为此破天荒地拒绝审查明年度总预算。就连一向被视为「冷衙门」的「监察院」也动起来为民进党背书,公布「核四不符安全要求」调查报告;有「监委」更公开表示「台湾未对核灾做充分准备,应终结核电」。

理论上,「公投」议题本应得到科学探讨和充分沟通,民众可在理性思考基础上再决定投票意向。面对民进党的凌厉宣传攻势,不少民众早已失去独立判断能力。一些绿营人士本反对含瘦肉精美猪进口、强烈要求保护藻礁,但在民进党铺天盖地的舆论影响和「抗中保台政治正确」的裹挟下纷纷转变立场。

正如柯文哲所说,此次「公投」最大问题是变成蓝绿意识形态对决,「目前的社会需要讨论对话,但很不幸常看到仇恨动员」。鉴此,无论4项「公投」结果为何,恐均非真正民意的表达,更难起到应有的纠偏、补足作用。

镜报动态 | 最新文章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